在寶媽中一直都有這樣一句話:頭胎看書養,二胎靠散養!
新手寶媽對育兒沒有經驗,的確是容易手忙腳亂,有育兒經來幫忙,能更好地讓自己更快適應新媽媽身份,在照顧孩子方面也能得心應手。不過即便如此,有很多媽媽也容易陷入各種育兒誤區,特別是關於「補鈣」方面,孩子出現的各種症狀,都歸結於兩個字:缺鈣!
大家應該都知道,生長發育的確離不開鈣的幫忙。但寶寶出現的症狀可不單單是缺鈣一個問題,盲目補鈣不僅對發育沒有益處,還可能造成寶寶便秘、結石、骨齡超前等問題出現!
特別是以下十個症狀發生時,千萬別再讓缺鈣背鍋了!
1、枕禿:所謂枕禿就是寶寶後腦勺缺了一圈頭髮,很多寶媽在發現枕禿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給孩子補鈣。但從科學角度來看,頭發生長於脫落,和鈣補充的多少根本就沒有關係。事實上,之所以會有枕禿,就是和寶寶需要長期在床上躺著,反覆轉頭、摩擦枕頭等因素有關。除此外,枕禿與新生兒毛髮生長周期也有關聯。
2、佝僂病:佝僂病早期患兒多以煩躁哭鬧、多汗等症狀為主,隨著患兒不斷生長,可出現脊柱畸形、肌肉鬆弛、關節變形等多個問題。家長在發現孩子骨骼發育不健康時,總是會和缺鈣聯繫在一起,但實際上大部分患兒出現佝僂病,都是體內缺乏維生素d的結果。
3、出牙晚:出牙的早晚和缺鈣之間沒有必然聯繫,通常寶寶出牙多是在4-6個月,也有部分寶寶會推遲到10-12個月。儘管孩子出牙和鈣質有關係,但是在寶寶還是胎兒時,牙胚就已經發育好了,只不過是出牙時間早晚不同而已。如果寶寶超過1歲還沒有牙齒長出,這才真的需要警惕,並積極進行檢查。
4、乳牙長得慢:有部分嬰兒在長出幾顆牙齒之後,其餘的牙齒就沒有再發育的跡象。其實這種情況非常多見,和缺鈣也沒有關聯。因為牙齒長出時有階段性的,並不一定非要按照時間有規律的長出。
5、囟門閉合晚:通常情況下,嬰幼兒的前囟門是在18-24個月完全閉合,有部分幼兒會在2歲之後才完全閉合,這和缺鈣沒有關係。但是,如果孩子體內缺乏維生素d,或已經出現了佝僂病,的確是會影響到囟門的正常閉合。
6、肋緣外翻就是缺鈣:肋緣外翻也不是缺鈣的表現,而是佝僂病的症狀之一。上文中也提到了,佝僂病和體內缺乏維生素d有關係,而維生素d缺乏又會影響到鈣質的吸收,但本質和缺鈣沒有關係。另外,有的寶寶過於瘦弱,也可能有肋緣輕度外翻的表現。
7、夜間不安穩:導致寶寶夜間哭鬧的關係有很多,但都和缺鈣沒有關聯。比如嬰兒高發的腸絞痛、母乳依賴、腸胃不適等,都可導致夜間哭鬧症狀出現。另外,如果寶寶睡眠環境過熱、過冷,又或者是過於嘈雜等,都可造成睡眠不安穩。
8、出汗多:寶寶在睡覺時、活動後大量出汗,就是常見的生理現象,和缺鈣沒有關係,反而與室內溫度有關。因為寶寶新陳代謝比較快,產生熱量更高,本就容易出汗。同時,很多家長都錯誤地認為,嬰兒比成年人更怕冷,所以強行給寶寶穿著衣物、蓋厚被子,這都會造成出汗症狀發生。
9、走路晚:很多家長都有攀比心理,想要寶寶贏在起跑線上,當同齡寶寶學會走路時,就會強行鍛鍊自己的孩子走路。而寶寶走路不穩、摔跟頭時,家長又會懷疑是缺鈣的表現。但實際上,每個寶寶的遺傳基因、體質都不相同,走路早晚時間也不相同。只要孩子身體沒有任何異常,家長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10、個子矮小:寶寶和同齡兒比起來,個子顯得比較小,這種情況大部分都和遺傳基因有關。另外,餵養是否合理、存在挑食問題等,都可對孩子身高發育造成影響。但是,盲目補鈣卻不能讓孩子快速長高,反而增加了身體代謝負擔!
寶寶的一舉一動,都牽動了寶媽的心。但是,盲目給寶寶補鈣、將自認為最好的給予寶寶,反而不是正確的做法。寶寶生長發育需要的是營養均衡,特別是在添加輔食、斷奶之後,寶媽應合理搭配孩子的三餐,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促進孩子發育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