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2022臺北市長有想法?連勝文:我的想法就是柯文哲做得很差

2020-12-22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臺媒資料圖

據臺灣中時報導,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出徵2022臺北市長呼聲高漲,曾挑戰過臺北市長選舉的連勝文昨天出席青年活動,被問及對臺北市長還有沒有想法,連勝文直批現任市長柯文哲說,「我對臺北市長的想法就是,我覺得現任臺北市長做得很差」,連勝文也坦言,「目前為止,還真的沒有參選2022的想法。」

連勝文說,蔣萬安是國民黨非常優秀的人才,現在距離2022還有2年多,大家持續努力,只要有心為臺北市、為桃園市、為各地服務都好,他們會深耕基層、傾聽民意、努力紮根;另一方面,黨的部分,要讓國民黨的形象改善,能更接近主流民意,與年輕人站一起,只要這樣同步進行,相信臺北市會贏、桃園市會贏,各地都有機會贏。

連勝文昨天下午4時合體前新北市長朱立倫,至新北市土城區出席新北市「青年發展趨勢論壇演講」,與青年交流公共事務想法。

相關焦點

  • 批柯文哲做臺灣地區領導人春秋大夢,連勝文:不應把臺北市長當踏腳石
    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王鴻薇今(10日)與國民黨智庫副董事長連勝文直播,談論2022臺北市長選舉議題,而連勝文2014年也曾參選過臺北市長,但被問及是否有可能再戰2022,連勝文直言:「目前沒看到這樣發展的可能性」;連勝文更說,不管誰要選,最重要的是不應為了衝聲量,把臺北市長當做踏腳石,並舉例現任臺北市長柯文哲,每天想的就是選臺灣地區領導人
  • 國民黨臺北市長擬提前提名蔣萬安,連勝文:不適合
    國民黨臺北市黨部擬提前於明年底完成市長人選提名,盼藉此及早讓黨內紛擾塵埃落定,主委黃呂錦茹多次表態力挺蔣萬安問鼎市長。但此舉卻引發黨內反彈,質疑為特定候選人量身訂做,更讓蔣萬安陷入綠營「棒打出頭鳥」的圍攻態勢,黨內批評這是不智之舉。
  • 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柯文哲擊敗連勝文當選臺北市長
    臺灣地區規模空前的「九合一」選舉今天落下帷幕,截止到19點,臺北市長選舉的計票結果顯示,無黨派候選人柯文哲已經獲得72萬票,以57.5%對42.5%的結果擊敗了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臺灣的政治經濟中心臺北市迎來了繼陳水扁之後的第二位非藍營市長。 連勝文6點40分已經前往總部發表感言,承認敗選,也恭喜對手柯文哲。
  • 決戰臺北 命理師:柯文哲比較有做臺北市長的命
    華夏經緯網1月2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旺中29日發布民調,臺大醫師柯文哲在臺北市長爭奪戰中民調聲勢看漲,以支持度33%小幅領先尚未表態參選的臺北市經發會副總召連勝文的31%。同時,若從八字流年、姓名學、面相以及臺北市府地格縱觀兩人的競選運勢,飛黃騰達心靈開運網命理專家林淳寬指出,柯文哲較有臺北市長地格相。
  • 連勝文要反攻 柯文哲:孩子,這是市長選舉
    國民黨臺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昨完成登記參選,為了凝聚藍營氣勢,連勝文帶頭宣布「反攻的時間到了」、「今天就是我們的諾曼第登陸」,對此,無黨籍臺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提醒連勝文,年底是臺北市長選舉,不是家家酒應該正經一點。
  • 臺北市長參選人沈富雄諷連勝文柯文哲:石油vs大便
    中國臺灣網7月28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參選臺北市長的沈富雄昨天在臉書上諷刺對手連勝文、柯文哲說,「石油vs大便,難道這是臺北市民唯一的選擇嗎?」  沈富雄指出,連勝文說:「如果臺灣噴石油,我可以做得比汶萊好。」
  • 柯文哲向臺大醫院請假 全心迎戰臺北市長選舉
    中國臺灣網2月17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民進黨決議啟動黨內臺北市長提名機制,讓柯文哲主張的「在野大聯盟」陷入難產。儘管如此,柯文哲除了持續與綠營協調,爭取以無黨籍身份角逐臺北市長,更在國民黨中央委員連勝文宣布參選前夕,宣布從今天起暫停臺大醫院工作,從兼職轉為全職候選人,全心迎戰選舉。
  • 新任臺北市長柯文哲的秘密
    也因此,在這次選戰,過去和民進黨有著良好互動的柯文哲,始終堅持無黨籍。「我要改變臺灣選舉文化,重新定義政治人物。政治應當為人民所共有、臺北是你我共同擁有的家。這個城市不應當有藍綠之分,而陷入意識型態的對立,」柯文哲堅定地說,「市長有任期,而市民沒有任期,我當市長,是把市長的權力拿回來,交還給全體的臺北市民。這個城市不應該繼續被權貴壟斷、這個城市也不應該因為藍綠而無法進步。」
  • 2022臺北市長激戰 名醫預言唯一王牌就是他了
    華夏經緯網12月1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距離臺灣2022縣市長選舉越來越近,選戰氣氛逐漸濃厚,各政黨也開始啟動縣市長人選布局,成了外界關注的焦點!而經常針貶時事的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在臉書斷言,如果沒有意外,2022就是國民黨「立委」蔣萬安當選臺北市長了。
  • 臺北市長三角選戰 連勝文需拿出政見翻轉局面
    華夏經緯網6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無黨籍臺大醫院醫師柯文哲在綠營民調勝出,「政壇大老」沈富雄也宣布參選,年底這場北市長選舉,對民調始終不出色的國民黨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來說,勢必是艱困的一戰。
  • 臺北新市長柯文哲 躥紅的「素人」
    他是臺大醫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主任,35歲就升上SICU(外科急救病房)主任。他組建的器官移植平臺,是世界第三、亞洲第一,臺大醫院近年見諸媒體的許多風暴,幾乎都跟他有關連。他神奇地利用葉克膜技術,協助救活前臺中市長胡志強的妻子邵曉玲,為此,儘管此次大選互為敵營,胡志強還署名推薦他的新書《白色的力量》。
  • 解讀臺北市長最新民調:丁守中僅落後3%,但多數市民仍然看好柯文哲當選
    沈富雄2006年明確表達參選臺北市長的意願,但民進黨最後徵召了謝長廷 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韓國瑜將綠營重兵牽制在高雄,民進黨至多分兵支援新北、臺中兩個超級選區,對於臺北已經是無法顧及,這對丁守中、柯言外之意就是為參選臺北市長準備了二十年的丁守中,「到底希望建設怎麼樣的臺北」仍然是一個謎。民眾並不知道,丁守中也無法通過選民互動傳遞給選民,針對柯文哲亂武章法的停建新建項目更是攻擊無力。
  • 臺北民眾提都更1坪換1坪 連勝文、柯文哲各有主張
    華夏經緯網8月2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23日針對市民反映希望臺北市老舊社區都更1坪換1坪表示,他也主張此方向;競爭對手柯文哲則說牽涉容積率問題,需嚴肅看待。      據報導,國民黨臺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23日到東湖五分市場拜票,和市場攤商及買菜民眾握手、合影,連勝文表示,有長者給予熱情鼓勵言語,讓他非常感動。
  • 連勝文稱若當選臺北市長 將把市府路改名為經國路
    原標題:連勝文稱若當選臺北市長 將把市府路改名為經國路   國民黨臺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表示,他若當選,將把臺北市的市府路改名為「經國路」。(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市長選前黃金周拼場,連勝文、柯文哲陣營針對有關議題隔空交火。
  • 臺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公布十大抹黑排行榜 柯文哲反擊「他一身都是...
    18日,連勝文陣營公布「抹黑造謠十大排行榜」。有島內輿論感慨,今年選舉充斥許多抹黑攻擊,是歷屆最嚴重的一次,尤其一些人士利用新媒體工具頻頻在網絡造謠。以地瓜事件為例,柯文哲的市民顧問團未經查證,就上網散布假消息,謠傳連勝文亂扔地瓜。至於網絡瘋傳的「別讓勝文不開心」,周守訓則舉出媒體報導,指這句話是出自某「名嘴」10月9日撰文指稱,有人接到連媽媽來電說「選舉就這樣了,不要讓勝文不開心」。對此,連戰夫人連方瑀已親自出面澄清。另外,針對潘建志刻意曲解連勝文祖父連震東的彈劾案,直指其操守有問題。
  • 【華廣觀察】臺北市長最新民調:丁守中僅落後3%,但多數市民仍看好柯文哲當選
    10月10日,在丁守中競選總部成立大會上,新黨主席鬱慕明致辭時稱,柯文哲常說兩岸一家人,「丁守中今天邀我來,他講的是兩黨一家人」,新黨跟國民黨都是一個地方出來的,現在變成兩黨,但還是一家人。這說明了,新黨支持柯文哲不過是虛晃一槍,支持丁守中是一直以來的傾向。 柯文哲當醫師時曾救過親民黨臺北市議員林國成的兒子,林國成因而成了臺北市議會的頭號「柯粉」。
  • 臺北指標街區開票 連勝文47%柯文哲53%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九合一」大選11月29日投票,臺北市士林區天玉裡在前4次的臺北市長選舉中所開出結果都與最終結果幾乎相同,誤差極小,也因此成為具有重要指標意義的地方。據臺灣「東森電視臺」最新消息,天玉裡已經結束開票,柯文哲得票率為53%,連勝文獲得47%。
  • 臺灣指標民調顯示:連勝文最合適擔任下屆臺北市長
    連勝文(網絡圖) 中國臺灣網12月12日消息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灣指標民調今(12日)公布臺北市長人選適合度調查,在11位可能角逐「大位」的候選人中,國民黨中央委員連勝文獲得最多選民認同,高達51.1%的民眾認為他非常適合擔任下屆臺北市長,綠營方面,臺大醫師柯文哲獲得最多選民支持(38.3%)。
  • 柯文哲從「政治素人」到「政治紅人」能走多遠
    ,常自嘲在臺大人緣很差,若票選臺大醫院院長都未必選得上,但他卻在藍營大本營臺北市,以無黨籍身份參選,橫掃85萬多票,超過重量級國民黨參選人連勝文24萬票。早在1994年陳水扁競選臺北市長時,柯文哲就是扁醫界後援會幹部。2000年,柯文哲又擔任陳水扁競選「總統」臺大醫院後援會召集人。蔡英文競選2012年「總統」時,柯不僅為蔡組織競選後援會進行募款,還擔任「小英之友會」常任理事。柯文哲曾多次批評國民黨,宣稱與民進黨有共同的戰略目標,「臺灣人要做臺灣這片土地的主人」。
  • 連勝文主張提高育兒津貼 柯文哲反對:亂花錢
    華夏經緯網8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國民黨臺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9日上午推出嬰幼兒照顧政策,除了主張將現行育兒津貼補助從新臺幣2500元提高到3000元,也會把免費幼教補助由目前5歲向下延伸至4歲,視財政狀況更不排除向下延伸至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