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都有幼兒期,小學期,青春期這三個階段。孩子安全的度過了聽話的幼兒和小學期之後,我們就會迎來與孩子比較難以溝通的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往往開始有了獨立的思想和意識,與父母之間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如果本來和孩子溝通就有問題,那麼到了青春期,各種問題就會都會暴露出來。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陪伴和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呢?住到青春期的孩子們哪,不像孩子小時候那麼聽話,不管是嚇唬他們還是溫柔的說話,有時候都是不管用的父母更多的是束手無策。孩子上了初中,高中以後就會處在一個比較叛逆的時期。在青春的叛逆期會出現厭學,輟學,玩遊戲,沉迷網絡。和父母之間也會對著幹,頂嘴,甚至會耍脾氣,摔東西,還會與父母發生一些衝突。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是孩子的責任嗎?難道我們做父母的只能看著而無計可施嗎?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能夠嘗試著去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和身體的變化,從根本入手解決這些問題和困惑,那麼很快真正走入孩子們的內心,或許就能夠知道如何陪伴和教育自己的孩子。首先我們應該了解一下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喜歡和大人頂嘴。其實是因為到了這個時候之後心裡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他們會認為自己長大了有獨立的思想,而且想儘快的擺脫父母的掌控。這個時期孩子往往喜歡和我們唱反調,因為他們覺得自己長大了。
但是在我們看來,他仍然是我們的孩子,這樣的大人和孩子之間就會產生了一定的落差。我們不能忽視了孩子的發出的信號,依然把他們當孩子,因為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所以從某種時候我們也要把孩子當成是半個大人來看,我沒有聽取他的意見,發現他們內心所想的是什麼?因為家長認為孩子還小,需要照顧,但是孩子認為他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獨立了這樣他們就會通過反抗媽媽的命令頂嘴,不服管教等形式來宣告自己的想法。
即使他們知道父母有時候是對的,是為自己搞,但是他們也不願意言聽計從,一意孤行。其實更多的時候孩子並不是不知道應該怎麼做,只是不願意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他們不願意像小時候一樣乖乖的聽話。因為他們這個時候,就想脫離開父母的掌控,用自己的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維去做事情。父母要理解孩子所謂的獨立背後的孤獨,他們渴望被理解,只是用了一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出來,這是因為他們要做好,但是卻做不好,所以他們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彌補現實和理想之間的落差。
父母此時此刻的支持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認為他們已經長大了,已經不再是那個什麼都需要父母操心的小學生。很多的事情對孩子放棄和信任,只是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嘗試著去做,更不是為一種好的選擇。應該要盡力的和孩子從理念上達成一致的基礎上,少一些控制多一些支持,可以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提供一些幫助,主動問一下孩子的進度,溝通也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的,首先要與孩子之間達成信任,和孩子做朋友,與孩子一起分享,聽從孩子的建議。
我們做父母的要明白,小的時候孩子應該聽話,是因為他們從心裡邊是需要父母依賴父母的,他們一直把父母當做是保護傘。可是到了青春期則是渴望獨立的,他們不想也不需要再被掌控,而是想讓父母站在自己的身後鼓勵和支持自己。孩子進入了初高中以後不能再用對小孩的那一套教管孩子,不能什麼都管著孩子替他做決定,甚至會嘮叨不停指責他們。很多事情看著孩子做的不好,但是他們已經很努力了,失敗一次他們才能在失敗中吸取一些教訓,失敗一次並不代表著最後的失敗,反而往往是成功路上的一種修正。
陪伴和教育青春期的孩子,首先就是要得到孩子的信任,讓孩子能夠感受的被支持和被肯定。要讓孩子肯定他有價值的,也是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情的,這樣孩子才會願意接受父母的領導和父母的管理,來達成一個雙贏的效果。
歡迎評論區留言,喜歡的點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