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大學不值?美國部分大學生收入不敵高中生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2月9日報導,美國高盛集團最新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美國,上大學似乎正變得越來越不「划算」了:那些從排名後25%的大學畢業的學生,平均收入比高中畢業生還低,而大學的學費卻在不斷上漲。
美國大學生貸款負擔沉重。(圖片:美國媒體)
高盛研究者在報告中還指出, 即使是排名在中等以上的大學,也要仔細考慮是否就讀,「因為上大學的平均回報在下降」。
據統計,美國私立大學平均學費每年為43921美元,公立大學平均學費也接近20000美元。而且學費在不斷上漲,美國學生債務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
2010年,一個美國普通大學生要工作8年,也就是在30出頭,才能從對學士學位的投資中「回本」,通俗點說,就是才能把大學學費賺回來。而隨著大學學費不斷上漲,大學畢業生想要「回本」就得花費更長時間。高盛估計:
2015年,畢業生要在31歲才能回本;
2030年,畢業生要在33歲才能回本;
2050年,畢業生要等到37歲才能把學費賺回來。
學費在不斷上漲的同時,就業形勢卻越來越嚴峻。
目前,美國的大學生人數處於歷史最高水平,有近1550萬美國人就讀兩年制或四年制大學。但是,一些僱主還是抱怨找不到擁有適合技能的畢業生,而大學畢業生也常常因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而沮喪。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高盛認為,一些大學文憑的含金量不足。像麻省理工學院這樣學校的畢業生在找工作和獲得高薪方面確實仍具有較大優勢。但那些就讀較低層次大學的畢業生在就業前景上,卻不一定優於那些接受其他類型的培訓的人(如職業培訓)。
高盛還表示,除了是否是畢業於頂尖大學,大學畢業生所學專業對就業也很重要。
有資料顯示,商業、醫學、科技等專業的畢業生工資上升要快一些。而藝術、教育和心理學專業的畢業生則最有可能無法「回本」。「對他們來說,上大學可能越來越不值得了。」
高盛據此認為,美國高等教育改革可能即將到來。考慮到僱主們有時可能更願意僱那些雖沒上過大學,但接受過其他形式的職業教育或培訓的人,美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可能會放棄上普通大學的機會。
高盛最後強調說,當然,上大學的回報不僅是獲得一份高薪工作。許多人從大學生活中交到了一生的朋友,並且個人獲得了成長。 但是,不得不承認,成本是高昂的。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