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帶來的不只是依戀,要想孩子長得好看,三歲前一定要跟媽媽睡

2020-08-29 peggyp科佳貝貝育兒

「人之一生,唯有吃喝拉撒睡爾」,這句話雖然表達淺顯但是細想之下卻果真如此。而睡眠又是重中之重,它幾乎佔據我們的生活二分之一的時間了。

都說「要想嬰孩好,那就多睡覺」,對三歲前的嬰兒來說,吃喝啦撒總起來也不過幾分鐘而已,而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會消耗在了睡覺上面。

睡好了孩子健康,新陳代謝順暢;睡不好孩子遭殃,吭吭唧唧生病大人忙 ,而怎麼可以讓孩子睡眠更好成長更棒呢?

兒童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提出:「孩子0到3歲一定要跟媽媽睡」的觀點,這個觀點一經推出引起廣泛關注。

媽媽工作再忙,也不要錯過3歲前陪孩子睡覺的機會,一誤便是終身。

小曲是一位事業型的女性,生完女兒豆苗不到六個月,她便著急忙慌的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當中。

豆苗呢,便被毫不猶豫的移交給自己的外婆來照顧,小曲因為是剛返職場,難免忙碌。

她幾乎沒有時間跟豆苗相處,工作一天後晚上回家孩子已經睡在外婆的床上,她最多也只是滿含歉疚的坐在床邊看看女兒親親女兒的額頭。

豆苗剛開始真的很不適應,尤其是晚上要睡覺的時候,她眼睛總是亂瞅,一遍一遍的找最熟悉的媽媽,找不到便哭鬧的厲害,甚至為此生病了好長一段時間。

一個月之後她便再有沒有哭著找過媽媽,而是過分的依賴外婆。

她不錯眼的粘著外婆,白天睡眠也不太踏實,睡著覺幾分鐘便會睜開眼睛看看,外婆在她便繼續睡,外婆不在她便哭的厲害。

因為生病孩子變得臉色蠟黃很不好看,瘦瘦的沒有一點精氣神。

這樣持續了幾個月之後,小曲的事業逐漸的步入正軌,並因為自己的努力晉升很快速,等她工作遊刃有餘之後,終於可以擠出時間來照顧豆苗的時候,豆苗已經不認識她了。

她有一次向朋友哭訴「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當我看到女兒用陌生而又受傷的目光看著我的時候,當她對我真的不再依戀取而代之的只是排斥和推拒的時候。我的心幾乎空了,我相信我一輩子都會愧疚於沒能自己照顧她。」

世間無奈複雜深情又豈是一句愧疚可以表達?

媽媽帶來的不只是依戀,要想孩子長得好看,三歲前一定要跟媽媽睡。

三歲前的孩子跟媽媽睡比不跟媽媽睡的孩子,會有哪些不同呢?

一,孩子精氣神不同

3歲前是孩子最需要母愛呵護和照顧的最主要時期。

經過十月懷胎,孩子跟媽媽之間的默契和親密度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

所以孩子內心裡想靠近和想要陪伴的人是媽媽,尤其是最需要安心靜養的睡眠時間。

被媽媽陪伴睡覺的孩子精氣神會比不跟媽媽睡覺的孩子要好很多,這源自於他內心的滿足感。

二,脾氣性格會不同

跟媽媽睡的孩子因為睡眠質量好,內心沒有挫傷和波折,是處於被母愛填滿了的狀態,所以他們的脾氣比較平和,性格開朗樂觀。

不跟媽媽睡的孩子,因為內心裡母愛的缺失感,孩子心靈會有些許遺憾和失落,性格多偏向內斂和老實。

三,面部表情會不同

三歲前跟媽媽睡的孩子,臉上是開心和幸福,面部表情是放鬆放開的狀態,大多喜歡笑,長的會比較討人喜歡。

三歲前不跟媽媽睡的孩子,內心裡的小挫傷會表現在面部,有羨慕有失落有嚮往,慢慢的不喜歡笑了,面部表情大多嚴肅。

四,接人待物有不同

跟媽媽睡的孩子性格開朗活潑,接人待物賞心悅目落落大方,給人一種親和感。

不跟媽媽睡的孩子接人待物有點拘謹放不開。

育兒寄語一句話:孩子三歲前是他好性格形成的最佳時期,媽媽再忙也儘量不要錯過,如果實在脫不開那麼請堅決不要再錯過晚上陪伴孩子睡覺的時間了,一旦錯過終身耽誤和後悔。

大家好,我是科佳貝貝育兒,如若大家在平時的教育中有任何其他的觀點和問題,歡迎能夠跟我互動分享、友好討論、共同進步,期待更多的朋友參與其中!

請支持原創,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果發現圖片侵權,請聯繫作者,儘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3歲前一定要跟媽媽睡?李玫瑾教授告訴你答案,溫暖又扎心
    導讀:孩子3歲前一定要跟媽媽睡?李玫瑾教授告訴你答案,溫暖又扎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3歲前一定要跟媽媽睡?李玫瑾教授告訴你答案,溫暖又扎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跟誰睡,會影響性格?當媽媽的一定要知道這些
    朋友卻說「你不知道孩子從小跟奶奶睡會影響性格嘛?你不想和我們一起睡就自己去沙發睡吧。」朋友老公覺得沒有那麼嚴重,但畢竟是關乎到孩子的事情,也不再說什麼了。不知什麼時候起,孩子跟誰睡就成為了媽媽們格外關注的一件事。甚至還說孩子跟老人睡不利於性格的形成,會缺氧等。事實真有這麼嚴重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和老人睡會缺氧?
  • 孩子三歲前跟誰睡,對她人生影響很大
    ,自己也喜歡上班,上班帶來快樂不只是錢,老二都是在老家奶奶看的。平時也是跟奶奶睡,周末也不一定有空回去見孩子,實在想念了一定會抽空坐車回去看看,也就2天時間,回家想帶孩子玩玩,孩子一會看不見奶奶就要去找一下,媽媽有太多不允許,奶奶沒有,晚上想三個人一起睡早早把孩子被子抱到房間。
  • 在這個"年齡"前,孩子一定要和媽媽睡,不然錯過之後想彌補都難
    在這個&34;前,孩子一定要和媽媽睡,不然錯過之後想彌補都難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女性都是比較追求事業的發展,不再像過去那樣,結婚之後會在家當家庭主婦,如今她們在結婚之後,還是會繼續工作,甚至是在懷孕期間,也會堅持工作,在臨產前才會選擇休產假,通常產假休完之後,大部分的寶媽儘管很不捨得寶寶,但還是會選擇回到工作崗位上,因此也會讓家裡的老人來幫忙照顧孩子。
  • 「媽媽你走開!」孩子3歲前跟誰睡,就是誰的孩子!
    直到後來,我再三跟她保證,明天傍晚準時到家,還有大禮物,她才乖乖地跟著奶奶去睡了。同事柳青羨慕地說:「瞅瞅,你家孩子跟你多親啊,我兒子小宇跟我一點都不親。」原來,春節後不久,柳青的婆婆帶著剛滿周歲的小宇回鄉下一個月。回來後,孩子白天跟著柳青能玩能鬧,有說有笑,可一到晚上,柳青使盡渾身解數,孩子就是堅持要跟奶奶一起睡。有一天晚上,柳青特意等小宇睡著後,把他抱到了自己房間。
  • 李玫瑾教授:為什麼三歲以內孩子必須跟媽媽睡,其中緣由你知道嗎
    你家孩子多大分床睡的,你認為孩子多大不需要媽媽陪著了?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認為,在人類進化的過程當中,只有與依戀對象形成緊密而又親近聯繫的幼兒才能順利存活到成年。而依戀關係的建立在寶寶出生後的頭三年,尤為重要。所以,孩子在3歲以內,必須跟媽媽一起睡。
  • 三歲前,孩子跟媽媽睡還是跟奶奶睡,結果真的不一樣
    三歲之後,孩子要上幼兒園了,這個時候,他是否能很好的適應集體生活,是否能和其他小朋友相處融洽?很多問題,接踵而來。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三歲之前。讓我們來看看,三歲之前,跟媽媽睡和跟奶奶睡,到底有哪些區別?孩子和老人一起睡,會相互影響,睡眠質量都會變差。
  • 12歲兒子跟媽媽同床睡,一個舉動,讓媽媽下定決心要分床!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很多媽媽卻「過分」解讀了其中的含義。有些孩子已經十多歲了,晚上還是和媽媽同床睡,甚至是一個被窩睡,影響了孩子正常發育。12歲兒子跟媽媽同床睡小茜的兒子今年12歲了,依然每天晚上跟媽媽同床睡。
  • 八歲女兒非要跟爸爸睡,媽媽找娃談話,娃的一番話讓媽媽無言以對
    導讀:八歲女兒非要跟爸爸睡,媽媽找娃談話,娃的一番話讓媽媽無言以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八歲女兒非要跟爸爸睡,媽媽找娃談話,娃的一番話讓媽媽無言以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跟誰睡,竟影響一生的性格!媽媽一定要看
    孩子從小跟誰睡,心理上就會跟誰更親近,對於誰的行為習慣、性格特徵也就模仿地越多,長大後性格也就更接近誰。所以說,孩子的睡眠跟性格的形成有關,特別是孩子3歲前跟誰睡,竟對孩子一生的性格有著大影響!前幾天,一位媽媽求助:我老家是小縣城的,現在跟老公在城裡上班。之前因為工作忙,孩子斷奶後一直留在老家,奶奶帶著,跟著奶奶一塊睡。現在孩子3歲半了,我跟老公也有了點積蓄,就把孩子跟奶奶一起接到了城裡來。可是,孩子現在不大接受我,白天跟我玩得挺好,可是一到晚上還是跑到奶奶房間睡,怎麼哄都哄不回來。
  • 孩子從小是跟媽媽睡還是奶奶睡,在三個方面存在差異,重視起來
    且有研究發現,孩子在3歲前,如果能夠一直跟媽媽睡,那麼今後將充滿安全感,且能夠輕鬆、平穩地度過青春期。至少要等到3歲後。這是因為3歲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而這份安全感建立在於與媽媽的依戀。兒科教育學教授李玫瑾教授就在自己演講中的《為什麼三歲以內孩子必須跟媽媽睡》中講述了——寶寶由於在媽媽的肚子中生存了10個月,他們已經習慣了媽媽的一切,對母親的依戀感也是最強烈的,而在出生後的3年裡都會存在。
  • 孩子晚上跟保姆睡,還是跟媽媽睡,撫養人很重要,養孩子先養情感
    所以,孩子幾乎全天候的由保姆帶。如今孩子已經要上小學了,在這六年的時間裡,孩子除了在學校的時間,就是跟保姆一起玩耍,一起吃飯,一起睡覺。幾乎很少跟媽媽一起睡。結果,現在孩子長大了,不用保姆了。保姆走了,孩子傷心的哭鬧了一個星期。還說媽媽是壞人,把保姆趕走了,不喜歡媽媽了。
  • 霍思燕爆料被兒子「求婚」:當孩子說出要跟媽媽結婚是什麼心理?
    當孩子說出那句「長大我要跟媽媽結婚」的時候,很多媽媽感受到的自豪感、滿足感,不亞於被老公求婚。她們會因為喜悅而感激孩子,強化孩子的親近行為,這可能會形成母子共生的畸形依戀,同時無形中剝奪孩子跟爸爸之間的親近,導致孩子無法形成正常的性別認同。要知道,孩子說要跟你結婚,並不是認同你作為一個妻子/丈夫的角色,TA現在還小,對婚姻的認知都是片面的。
  • 發展心理學:寶寶最好和媽媽一起睡,這是孩子依戀的需要
    有人說嬰兒睡覺時,如果醒時看見媽媽在旁邊會繼續睡,不在的話就會哭,這是為什麼?其實,這是嬰兒對依戀的需要。有關依戀關係的研究,有個著名的恆河猴實驗。心理學家哈洛把剛出生的小猴子與媽媽隔離,讓他們與鐵絲媽媽和絨布媽媽待在一起。
  • 孩子和誰睡覺就跟誰親?李玫瑾教授:3歲前,孩子要和媽媽一起睡
    在我們身邊的許多小家庭中,年輕父母往往都是要工作的,所以照顧孩子的重任便落到了家裡的老人身上。而說到孩子晚上由誰陪著睡覺時,這些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父母肯定也會回答,當然是由家裡的老人陪孩子睡。針對這一問題,李玫瑾教授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那就在孩子3歲前,最好還是要跟媽媽一起睡。
  • 3歲前,媽媽和孩子分離時長超過兩周,造成的創傷是不可逆的
    孩子從小跟誰睡會不會影響長大後親子之間的感情呢?身為上班族的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往往逢長假就會把孩子送到老人身邊,甚至在孩子上幼兒園的這段時間都會交給老人來幫忙看著,這樣的做法會帶來怎樣的結果呢?答案是:孩子跟父母的關係會變疏遠。
  • 孩子三歲前跟誰睡,影響他的未來!千萬別睡錯!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到底是跟父母睡好還是跟爺爺奶奶呢?怎麼睡才到孩子好呢?1.爸媽同睡,孩子跟老人睡這個模式,爸媽是輕鬆了點,但是也有很多弊端,寶寶會跟老人建立一個錯位的依戀關係,本來父母白天就忙於工作,陪伴寶寶的時間就少,晚上不彌補,這樣無處建立依戀關係,寶寶會跟父母不親密。同時由於寶寶跟老人在一起的時間多,所以生活習慣等都會比較相似,這樣對去未來孩子的教養也有些困難。
  • 孩子一定要自己帶著睡覺
    有的孩子,跟父母保持著一米的距離,一前一後地走著,即便父母主動去靠近,馬上下意識去躲開。 跟媽媽睡哭的撕心裂肺 同事君君去年下半年,每天加班到很晚,回家看到孩子已經跟奶奶睡了,再加上自己疲憊至極,就沒抱過來一起睡。
  • 「不要媽媽,要抱抱!」孩子讓你走還是留?四種依戀關係一文講清
    當寶媽們在講述孩子哭鬧時的表現時,總會在不經意之間表達出對孩子行為的不理解。A寶媽說:「我當時本身就在氣頭上,索性走開也就完事了,他還要一直哭著拽你,真是不理解孩子這麼做的原因。」B寶媽則說:「我覺得孩子這麼做,一定是害怕我們不要她了,所以我一般都會抱抱她。」除了以上兩位媽媽說的情況,還有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孩子只要哭鬧,一定要讓媽媽哄才可以。
  • 「媽媽,陪我一起玩!」孩子總粘著媽媽,要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留言裡,有一些寶媽吐槽,孩子整天粘著自己不放,導致不能去做一些家務活或者自己的事情,本想讓孩子自己玩一會兒玩具,不到2分鐘,他又鬧著:「媽媽,陪我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