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紀念碑。 通訊員 攝
【基地概況】
南嶽忠烈祠坐落在南嶽衡山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內,於1939年籌建,1940年動工,1943年落成,佔地面積230餘畝,是我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日戰爭紀念地之一,因仿南京中山陵修建,故有「小中山陵」之稱。它分祠宇和墓葬兩大部分:祠宇共5進,依次為牌坊、七七紀念碑、紀念堂、安亭戰役紀念碑和享堂;祠宇周圍的青山綠嶺中,則安葬有鄭作民、孫明瑾、彭士量等12座將軍墓和原國民革命軍74軍、37軍60師等7座集體公墓。
忠烈祠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全國免費開放紀念館,並被列入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年接待海內外遊客100餘萬人次。
【藏品故事】
「七七」紀念碑
——永不磨滅的民族記憶
穿過南嶽忠烈祠正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5顆巍然矗立的石制巨型炮彈,這便是風格獨特的「七七」紀念碑。5顆炮彈直指藍天,代表著中國漢、滿、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奮起抗戰、武力禦侮。紀念碑底座正面和東西兩面,鑲嵌有漢白玉的「七七」兩個大字,象徵著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華民族全面抗戰拉開帷幕。底座背面刻著抗日名將薛嶽題寫的《七七紀念碑銘》:「寇犯盧溝,大波軒起。捐軀為國,忠勇將士。正氣浩然,彪炳青史。漢族復興,永湔國恥。」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晗 通訊員 聶德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