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3月24日電據法國安全部消息,一架隸屬德國之翼航空公司空客A320在法國南部阿爾卑斯山區墜機,該飛機原計劃從西班牙巴塞隆納飛往德國杜塞道夫,機上有174個座位,共有144名乘客,6個機組人員。
德國之翼航空有限公司(德語:Germanwings GmbH)是一家漢莎航空全資控股的的廉價航空公司,總部設於德國科隆。德國之翼遵循「不提供不必要服務(no-frills)」的理念,通過免除可選性服務提供低廉的票價。此次墜機再次引發公眾對於廉價航空的質疑。
廉價航空,即低成本航空或免服務航空,指的是將營運花費控制得比一般航空公司較低的航空公司經營型態。
1969年,首架廣體客機波音747首飛,其創新的經濟艙概念壓低了機票的門檻,促成航空交通公共化。幾年後,由於航空同業間的競爭激烈,一些中小型的公司逐漸以壓低票價作為賣點。
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創建,標誌著第一個廉價航空模式航空公司的誕生。由此打開了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市場,自助成分更強的服務和較簡便快捷的登入,使低成本航線服務成為旅客熱門選擇。
民航市場以價格和服務範圍將航空公司劃分為廉價航空和全服務航空,但各國民航監管機構對所有航空公司都持統一的適航安全標準,即廉價航空的安全標準並不會因為廉價而降低。
澳大利亞民航監管機構(CASA)曾指出:「CASA不關心一家航空公司對於每個座位收多少錢,任何提供常規公共運輸服務的運營商都會受到同樣嚴厲的安全審查。」
此外,有媒體在對廉航模式安全性的指責中提出,廉價航空購買二手、老舊飛機可能給其帶來安全隱患。航空專業人士表示,廉價航空其實更傾向使用新飛機,因為新飛機在燃油經濟性和維護修理成本上更具優勢,且在零件採購和維護修理方面更都可以採取「批發」的方式進一步節省成本。
例如,中國廉價春秋航空公司機隊的機齡為3.7年,而全服務的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的機隊年齡是6.36年,中國國際航空是6.1年。民航飛機生命周期標準則長達25年,全服務的美國達美航空的機隊平均年齡就「高達」16.9年。
數據上,廉價航空的安全記錄也並不比全服務航空公司更差。據德國航空媒體JADEC綜合數據,2003年到2013年,全服務航空公司客機共發生818次「嚴重事故」,導致160架飛機「全毀」,而廉價航空僅發生112次「嚴重事故」,14次飛機「全毀」。
涉及外界質疑的廉價航空飛行員疲勞駕駛,各國民航監管機關都明確規定飛行員飛行時間的上限,不因其僱主是否是廉價航空公司改變。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就規定,在典型的非紅眼航班上,單個飛行員每次飛行不得超過9小時;每次飛行結束後的休息時間不得少於10小時,每周飛行時間不得多於60小時。印尼民航管理當局也規定,兩人機組每天飛行時間不得超過9小時,每周飛行時間不得超過35小時,每月飛行時間不得超過125小時。
廉價航空運輸成本的降低主要是依靠兩個手段:降低營業及票務成本和簡化機內服務。
為了降低營業成本,飛行行程路線多為中短程、鄰近熱點地區為主;為了減少飛機停留時間,增加起降次數以多開班次載更多旅客,並節省機場停靠費。
此外,廉價航空公司採購飛機機種統一化,避免多種機種,避免大型機場,改使用附近的小機場,以節省機場使用費,減少租用機場內較昂貴的設施,比如登機橋,而改為安排接駁車輛和小型登機梯。
針對乘客機內服務,機艙內的清掃比較簡單,乘坐空間較為狹窄,「免費託運」、「租用毛毯」、「提供食物」等傳統公司的基本服務改為付費另購。
廉價航空還積極推廣網絡訂票及網上辦理登記手續,不提供訂位服務,改以自由入座,降低票務及櫃檯的人力成本。依飛行時段有不同票價所以冷門時段的票價更便宜以降低空座率,強調「點對點」方式的服務,並減少轉機的服務。(朱惠悅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