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在面試結束之後,都會聽見HR說「今天先到這裡,你回去等通知吧」。
有很多同學悲觀地認為:
完了,既然是讓我等通知,那估計八成是沒戲了。
其實,這麼想你就錯了。
讓「等通知」,並不一定是面試失敗的意思。
舉兩個例子。
書顏的閨蜜Lily同學是一名新媒體運營,經常跳槽,一年最少跳一次,所以面試經驗非常豐富。
她對於「面試是否成功」有一套自己的經驗。
比如,在面試快結束的時候,如果面試官問她「你住哪兒」「來的時候坐什麼車?」之類的問題,那麼就有戲,只有很想招她進公司,才會關心她的通勤方式;
再比如,在說到薪資待遇的時候,HR會很詳細地介紹公司的各項福利,以及五險一金的比例和金額等等,這都是對她滿意的表現,希望她能為這些條件所心動,接受這家公司的offer,否則人家才懶得跟你介紹什麼福利呢。
至於「等通知」這個三個字,Lily說:
「通常這樣說的,那就是沒戲了。如果有戲的話,對方可能會說』明天之前我會打電話給你』或者』我們會用郵件方式給你發offer,無論你是否接受,都記得回個郵件」。
這樣講,似乎也不無道理。
再說一個案例。
有一次書顏作為面試官,給我們技術部門招聘兩名程式設計師,面試了十幾名候選人之後,選了一名各方面都符合條件的候選人,在面試的時候,我和HR姐姐都很看好他。
最後,面試結束了,我對那名候選人說: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你先回去等通知吧,我們會以郵件形式通知。」
對方眼中閃過一絲失望,但還是笑著回答:
「知道了。」
我這邊確定了要他,HR那邊也表示沒有異議,然後我們就分別籤字,把人事資料送到了部門主管以及分管技術的公司副總那裡,經過那邊兩位的籤字,這個招聘流程算是走完了。
至此,是2天之後。
然後HR小姐姐發郵件給那名候選人,第二周,他就來上班了。
來公司那天,來到部門見到了我,第一句話就是「我還以為我落選了呢!」
我很驚訝:「你為何會這麼想呢?」
對方說:「因為你說讓我回去等通知,我以為這就是落選的暗示,通常不都是這麼說嗎,讓等通知,然後就石沉大海,沒有回音了。」
看來,把「等通知」這三個字,等同於「拒絕」、「落選」的同學還真挺多的,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得出三個結論:
首先,發offer是需要走流程的。
公司確定最終給哪個候選人發offer,並不是HR或者部門經理單獨決定的,最終還是要走個流程,讓每個相關環節的人都籤過字,這樣才算一個完整的招聘過程。
那麼這個籤字的過程,肯定是需要一些時間,不可能幾個小時就搞定,中小型的公司可能需要1~2天,大公司可能要一個禮拜也說不定。
所以,面試結束時HR說的那句「回去等通知」,是真的有這樣的需求在,所以才那麼說,並不一定是暗示你不行。
第二,如果「等通知」並非完全的不行,那麼要等多久呢?
這也是同學們關心的問題。
根據小編工作幾年來,面試和被面試的經驗來說,一般中小型的公司,24小時~48小時之內,如果要你,肯定會有結果的,如果一個星期都不來聯繫,那就是面試失敗的意思。
但大公司例外,大公司因為走流程時間長,可能還存在不止一次的面試,所以如果你面試大公司的話,建議你付出更多的耐心。
大公司通常會給落選的候選人發一封自動的郵件,告訴你落選了;
如果沒有這樣的郵件通知,一個禮拜沒有消息,你不妨打電話問問,或者在面試結束之前要來HR的聯繫方式,一個禮拜之後問問結果。
第三,做好面試時間的規劃。
有的同學有個不太好的習慣,就是,去一家公司面試,最後被告知「回去等通知」,然後他就真的把全部的精力用來「等通知」,每天都很焦慮,想,怎麼還不來通知?我是不是被淘汰了?
在這樣的焦慮中,時間一天天過去,整個人心情都不好了,還耽誤了很多其他的事情。
小編在這裡,給這樣的同學一個建議:
要做好時間的規劃,面試的時間是很寶貴的,就像「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裡」一樣,你也不用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家公司上。
在一段的面試時間之內,多安排幾家公司,最好一天兩家,上午和下午各安排一家,這樣既不會太趕,也充分的利用了時間。
最忌的就是,在一家公司上花費太多的精力,浪費了自己的時間。
如果你能在一段時間內,巧妙的錯開時間,多面試幾家公司,那麼成功概率也會相應的增加,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