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揚程一邊畫人體解剖簡圖,一邊和病人解釋病情。 均為長沙晚報通訊員 劉曉英 攝
隨手拿起一張掛號單,簡單勾勒幾筆,一張胃的結構簡圖便躍然紙上,醫生對著簡圖和病人解釋病情,不一會兒,病人豁然開朗,頻頻點頭,之後順手將簡圖拿回家「收藏」……這是記者昨日上午在湖南省財貿醫院急診科見到的一幕。這樣的情形幾乎每天都會上演,畫圖的醫生叫覃揚程,從醫20年。他的同事告訴記者,這樣的習慣,他堅持了12年。
42歲的覃揚程是常德石門人,祖輩三代從醫。「小時候我比較喜歡畫畫。後來當了醫生,但是並沒有放棄這一愛好。」覃揚程告訴記者,抄抄書畫畫圖,已經成了他的一種習慣,既加深記憶,又能讓業務更熟練。
2005年,覃揚程到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消化內科進修,當時暗下決心一定要掌握好胃腸鏡操作技術。由於當時網絡不發達,一些專業書籍也買不到。於是,他向老師借了一本書,回去把書抄了一遍,抄錄了一本《胃腸鏡學習筆記》,畫了許多圖譜,邊畫邊揣摩老師的操作。
覃揚程的筆記本上除了厚厚的摘抄筆錄外,最搶眼的是他畫的各種簡易解剖圖譜。圖文並茂的醫學筆記,在同事之間很受歡迎。
「現在,科室每引進一項新技術,他也會以這種方式和年輕醫生進行業務探討。」該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有時間,覃揚程還會畫好圖拍好照發在朋友圈裡,同事都會截圖下來收藏。
「醫院地處鬧市,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是外地的,老年人也比較多,有時候我說的話他們聽不太明白。」覃揚程回憶說,第一次以畫圖的形式溝通,大約是在2004年。
當時,他接診了一名老年患者,根據覃揚程的判斷,他覺得是心梗,但老人只說自己是咽喉痛。為了能讓老人和家屬理解,他簡單地畫了一張人體解剖簡圖,結合簡圖告訴病人為什麼心梗會表現為咽喉痛。老人理解後,很快便配合醫生做相關檢查和治療。
「急診的特殊性要求醫生能很好地與患者溝通。」覃揚程表示,自那之後,他發現與患者的交流中邊畫邊說,效果很好。病人更容易理解病情,還能節約很多溝通的時間,病人投訴更是大大減少。
「只要病人詢問病情,我都會簡單地畫一下。」覃揚程說,很多時候醫生多和病人說幾句話,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療的方式,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不久前,一名20多歲的年輕女性來該科就診,當時說是左下腹痛。在交流中,覃揚程了解到患者一周前因同樣的症狀在其他醫院就診,當時血常規、腹部及婦科彩超均無異常,最終疼痛自行緩解。
「當時家屬很著急,要求再做一次彩超。」覃揚程說,根據他的經驗,沒有必要重複檢查,只要做個簡單的尿常規,十幾元就能明確病因。
當時家屬很懷疑,為了打消顧慮,覃揚程幾筆勾勒出一幅泌尿系統解剖簡圖,邊畫邊向家屬解釋,最終家屬也接受了他的建議。檢查結果也證實了他的推測,患者疼痛是因為結石導致的。
在覃揚程看過的病人中,大部分都會滿意而歸,有的病人還會把圖譜特意帶走留作紀念。(長沙晚報記者 唐江澎 通訊員 劉曉英)
點擊進入
【2016湖南教育狀況調查問卷(戳我)】,最後3天,iPhone7、apple-watch求帶走!(大湘君偷偷告訴你,每人可填5次,每人5個中獎機會!)
【警報!騰訊新聞湖南頁卡有一大波不明生物入侵。只要看騰訊新聞,就有機會中獎!
點我參加活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