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回歸是對良好師生關係的呼喚

2020-12-11 海報新聞

作者: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教育和體育局宣傳科副科長 張桂玲

關於中小學教師可否對學生進行適當懲戒,早已成為教育領域討論的熱點。而近日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的亮點就在於,不僅明確賦予了教師教育懲戒權力,還對教育懲戒的實施原則、懲戒措施、禁止情形等做出了具體規定和清晰限定。

對於《意見稿》的出臺,不少教師認為,教育部出臺的這一徵求意見稿更多體現的是對師道的維護。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持反對意見者尤其是一些家長擔心,懲戒權有可能會促使一部分本來就不懂管理藝術、業務水平有待提高的教師產生依賴心理而濫用這一權力,對師生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誠然,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因為適度的懲戒既是促使孩子更深刻地認知是非對錯,也是培養其規則與責任意識的必要手段。但另一方面,倘若教師認為擁有了懲戒權,就能將隱於懲戒背後的所有問題「斬草除根」,不僅是對懲戒權的誤讀,也必將帶來更多問題。教師在沒有對學生問題背後的深層次問題有深度了解的情況下,在沒有與家長和學生進行良好溝通之前,沉甸甸的戒尺,還須慎舉。

再者,因為學生個性、性格、成長經歷等差異的存在,是否懲戒、如何懲戒,也要因人而異。比如,對於性格敏感內向、自尊心特別強的學生,可能教師的一個眼神,就足以起到比懲戒更有力量的教育效果。而對於那些平素就「大大咧咧」的學生來說,「當頭棒喝」式的懲戒教育可能會更有效。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學生,要對這些問題有充分的估計、預判。因此,於教師而言,懲戒權更應該是一面鏡子,提醒教師「時時勤拂拭」,學生出現不盡如人意的表現時,首先反思自己在教學方法、管理方式上是否有待提高,在教育智慧上多下功夫,讓懲戒成為一種建立在良好師生關係之下的督導措施。

同樣,對於家長而言,有關懲戒權的討論和相關規定的出臺更應引起反思。對於教師針對學生行為失範而進行適度懲戒,一些家長的「反應過激」實際上是對孩子成長更大的阻礙甚至是傷害。近年來,多地都有不明事理的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地進校大鬧的事件發生,導致一些教師對孩子成長中的不良傾向和問題不敢問、不願問。另外,一旦出了教育糾紛,不少學校或教育行政部門為了儘早「息事寧人」,往往習慣先把板子打在教師身上,也讓一些教師感到委屈、不滿。

那麼,如何解決教師在懲戒問題上的困惑,同時也能保護學生不受傷害,進一步明晰責權邊界?有專家提出,對學生進行懲戒、處分,應建立一個合法、公正的程序。即教師在決定對學生實施較重懲戒之前,要先把學生的違規、不良行為上報給學校相關負責部門,由學校相關負責部門啟動對學生行為的調查,包括聽取被懲戒學生的辯護,根據調查結果做出懲戒決定,並把情況及時告訴學生和家長。學生和家長可提起申訴,學校相關部門再成立申訴委員會進行調查、舉行聽證會,根據新的調查結果做出新的決定。對此建議,筆者深為認同。

總之,「戒尺」的回歸,折射出的是隱於懲戒之爭背後深層次的師生關係問題。「戒尺」的回歸,實質上是對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以及親子之間、家校之間重建良好關係的呼喚。當每個人都有了一把「心中的戒尺」,時時用來量一量自己的一言一行,建立了彼此信任、相互支撐、同心同向的關係,或許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張桂玲)

特別聲明:本文為人民日報新媒體平臺「人民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人民日報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相關焦點

  • 從良好的師生關係開始
    好的教育,一定是通過教師和學生良好的互動關係產生的。如果我們的教育以糟糕的師生關係為結局,那麼無論學生們取得怎樣優異的學業成績,我們的教育都不能說是成功的。有趣的是,無論是OECD組織的PISA測試還是上海的綠色指標測試,都表明這樣一個事實,師生關係與學業成就之間存在著較高的相關性,這與古人說的「親其師,信其道」不謀而合。
  • 回歸的「戒尺」 怎麼「打」?
    為此,曲周縣積極探索,大膽試水,於近日在全縣中小學設立128個「戒尺試點班」,把懲戒權收歸學校,讓教師有理有據實施懲戒權。那麼針對戒尺回歸,老師、學生、家長是怎樣的一種態度呢?對此問題,記者進行了探訪——九成老師和家長表示支持。
  • 教育現代化,從良好的師生關係開始
    好的教育,一定是通過教師和學生良好的互動關係產生的。如果我們的教育以糟糕的師生關係為結局,那麼無論學生們取得怎樣優異的學業成績,我們的教育都不能說是成功的。有趣的是,無論是OECD組織的PISA測試還是上海的綠色指標測試,都表明這樣一個事實,師生關係與學業成就之間存在著較高的相關性,這與古人說的「親其師,信其道」不謀而合。
  • 怎樣的師生關係才叫良好師生關係?
    在一些人員比較多的地方,比如學校,都推遲開學,在疫情緩解後,部分校園開學了,但一些問題依然存在,又再次休息,現在又過上了暑假,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幾乎少之又少,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與學生還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麼?
  • 淺談良好師生關係的構建
    人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有三種關係尤為重要:親子關係、朋友關係、師生關係。在這其中,師生關係能影響到其他兩種關係。 教師對孩子的評價具有很大的權威性,家長也十分重視來自孩子教師的意見,師生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親子關係,也就是說,師生關係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人際關係。師生關係好壞直接影響教育的效果。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共同探討怎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 怎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所以,師生關係不能私利化。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精神高尚、得救或解放的希望在於教育。建立良好師生關係,教師要有成為一名好教師的願望。在當今飛速發展的世界裡,學生必須從自己所接觸的一切事物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但這些都不能代替教師給予學生的影響。好教師不僅傳授知識,為學生的生活做準備,而且影響他們的心靈,教導他們要誠實、有耐心、互幫互助、相互尊重,等等。
  • 建立良好的中小學師生關係
    建立良好的中小學師生關係人們常說師生關係就是教學質量,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師生關係好了,學生從心裡接納你這個老師,信服你這個老師,對老師的教誨、傳授的知識都會努力的接受。師生關係不融洽,學生很容易「不聽話」甚至叛逆。
  • 談師生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並不複雜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在教學過程發揮著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帶拉近了師生心靈的距離,使學生學習動機由單純的認知需要上升為情感需要,使教師工作動機由職業需要上升為職責需要。  良好的師生關係並不複雜:一方面是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另一方面是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信賴。
  • 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良好的師生關係無論是對於老師,還是對於學生,都非常重要。師生關係好,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不僅能搞好學習,還能健康成長;老師不僅能搞好工作,還能身心愉快,對自己,對家庭有利。搞好師生關係是一門大學問。那麼,怎樣才能搞好師生關係呢?一、轉變觀念  從我國的蒙學教育開始,教師與學生的位置關係就是不平等的。
  • 良好師生關係的三個維度
    師生關係是學校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之一。然而,當下的師生關係卻頗多亂象,如有的教師言行不符合教師的職業身份,有的學生對教師不太尊重。師生之間關係紊亂不清,勢必影響教育良好環境的營造。師生關係既要清晰權利和義務,又要考慮和諧的情感,良好的師生關係有三個維度。首先,良好的師生關係應是民主平等的法律關係。
  • 教師如何構建良好師生關係
    教師如何構建良好師生關係教師是教育過程的組織者,在全部教育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從根本上說,良好的師生關係首先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水平,取決於教師的文化知識、思想品德、教育技巧等職業素質。(6)主動與學生溝通,善於與學生交往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在交往中形成的,一般師生之間的聯繫與交往要經歷四步:接觸—親近—共鳴—信賴。(7)正確處理師生矛盾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難免發生矛盾。教師要善於駕馭自己的情緒,冷靜地分析矛盾,正視自身的問題,敢於作自我批評,對學生的錯誤進行耐心的說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釋等。
  • 良好的師生關係應該是這樣的
    那麼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良好的師生關係應該是怎樣的呢1、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師的職業操守要求教師關心熱愛學生,學生也應該尊敬老師,師生之間互尊互愛,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關係。那麼,要想學生尊敬老師,首先老師必須要為人師表,在學生心中有一個良好的教師形象,而不是跟學生過於親近。2、教學相長,心理相容學記中說到「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 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在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係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想要完成教學任務,使得教學工作進行的更加順利,學生能夠愉快的學習,就需要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新型課程改革下提倡的是人格平等,道德上互相促進的師生關係。那麼,對於即將成為新老師的我們,要怎麼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呢?對於這個部分的知識點,重點在於理解而不能夠死記硬背。
  • 呼喚教育回歸恆常、回歸正常、回歸日常
    原標題:呼喚教育回歸恆常、回歸正常、回歸日常 教育之所以成為教育,教育之所以區別於其它社會活動,就在於它有一個恆久如常、亙古不變的原點,這個原點就是育人。
  • 構建良好師生關係須校內校外合力
    師生關係是教育倫理的重要一環,師生之間發生激烈矛盾,往往緣於師生關係的失衡。一系列事件的發生值得追問,其中的師生關係出了什麼問題?有的事件,緣於教師管理方法簡單粗暴。前一段鬧得沸沸揚揚的某地中學教師與學生互毆、從教室打到辦公室一事,起因在於學生考試成績不佳,教師當眾以「打手板」的方式懲罰。
  • (湖南)曾建華:戒尺的尺度
    這是涉及全國上千萬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的一件大事,直接關係到數以億計中小學生的教育管理。怎樣正確運用《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為教育教學服務,怎樣正確把握「戒尺」的尺度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是中小學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在新式學堂開啟之前,中國盛行的是私塾教育。天地君親師,老師排名第五。在社會經濟文化落後的年代,在師道尊嚴的旗幟下,有文化的教書先生具有無與倫比的權威。
  • 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上篇我們談到了如何教孩子與同學相處,今天聊聊如何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師生關係。 所以,想要建立一個良好的師生關係需要父母和孩子主動一些。下面的幾天建議供父母們參考。 第一、打招呼 碰到老師問個好,打聲招呼,這樣簡單的行為都能增進與老師都關係。
  • 良好師生關係,需雙方共同努力
    我認為這樣的老師是令人尊敬的,這樣的學生是幸福的,這樣的師生關係是令人羨慕的。現在社會中也出現了許多師生關係緊張的負面報導,學生和老師爭吵起來甚至動手的情況也不在少數,所以師生關係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的關注。  我認為良好的師生關係是需要老師和學生兩方面共同努力,單靠一方做好是無濟於事的。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身為教育者應該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 「網課」裡良好的師生關係,太甜了!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也」,良好的師生關係不僅帶來輕鬆的學習環境,讓師生心情愉悅,還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剛升入初中的學生,雖然離開了小學,但是個子都還是小小的,有時說話還帶著稚氣,有的時候說話做事已經有了大孩子的模樣。跟他們說話交流的時候,他們活潑有趣的語言,能讓老師甜到心裡。
  • 良好師生關係,圓您教師夢想(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新型的師生關係也日益受到重視,成為教師招考的熱考點。新型的師生關係可以讓我們以的視角正確認識師生關係,也為我們正確處理師生關係打下基礎。下面,中公講師和大家一起認識一下新型師生關係的特徵。1.尊師愛生現代教育中的「尊師愛生」並非封建等級關係、政治連帶關係、倫理依附關係,而是師生交往與溝通的情感基礎、道德基礎,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與合作,順利開展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