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遛娃神器」變兇器
專家提醒,謹慎購買網紅玩具,避免「玩」出的危險
(漫畫/何朝霞)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媛 實習生 劉元元
最近,被稱為「遛娃神器」的兒童安全牽引繩又出事了。
在浙江杭州地鐵2號線,一位家長急忙下車,列車關門後牽引繩另一頭的兒子被留在了車廂裡,「遛娃神器」秒變「坑娃兇器。」這一新聞讓許多父母驚呼,原來能解放雙手、可伸縮、防走丟的安全繩並不安全。
近年來,一些「遛娃神器」、網紅玩具傷害兒童的新聞頻見網絡,醫院也接診了很多此類急診患兒。湖南省兒童醫院重症醫學一科副主任醫師蔡姿麗提醒,家長不要忽略了玩具帶來的誤吞、外傷風險隱患,避免購買高汙染、劣質、「三無」廠家以及殺傷力大的玩具。
1 安全繩為什麼不安全?
老人或父母帶低齡孩子外出,提心弔膽的就是生怕一個不留神,孩子走丟了。對此,兒童安全牽引繩應運而生,它一端連著家長、一端牢牢地連接著孩子。
為什麼安全繩會存在安全隱患?蔡姿麗表示,安全繩可伸縮至兩米,讓孩子在一定範圍內自由活動。但在特殊的場合,這個距離容易帶來危險。例如在人群密集、行動快速的場合,很容易影響人群的行進,造成碰撞、踩踏危險;在過馬路時,有彈性可伸縮的牽引繩不能立即拉回孩子;坐電梯和地鐵時,如果大人和孩子分別在兩頭,電梯和地鐵運行起來,後果不堪設想。因為大多數的牽引繩為了防止孩子或人販子解開,設計得非常牢固。當意外的危險來臨時,很難在第一時間解開,安全繩最大的優勢反而成為了最大的隱患。
「使用牽引繩時,家長如果行動迅速,孩子沒有跟上,在坐手扶電梯時很容易受傷,輕則摔傷,重則脫臼、骨折。」蔡姿麗介紹,地鐵站人流量大、機械設備較多,尤其是通過閘機、扶梯、垂梯、車門等處,牽引繩極易被纏住、夾緊、牽扯、絆住,從而引發種種危險。
2 網紅玩具的「亮點」藏著隱患
其實不僅是「遛娃神器」,很多網紅玩具都存在安全隱患。家長們意想不到的是,一些網紅玩具吸引人的「亮點」恰巧暗藏隱患。
湖南省兒童醫院近日接診了一名吞食巴克球的急診患兒,7歲的小康(化名)吞了數顆強力磁珠,為了避免強力磁珠相互吸引導致胃腸道梗阻進而引起多發穿孔、壞死等嚴重問題,醫生立即給小康進行了緊急手術將異物取出。
「小康吞下的強力磁珠就是網紅玩具巴克球。」 蔡姿麗介紹,巴克球是一種可以變換多種造型的強力磁珠,因為可以組合成各種酷炫的形狀,在孩子中間十分風靡。
「吞食巴克球的兒童近年來很常見,來我們醫院急診的患兒也不在少數。」蔡姿麗表示,強力磁珠藉助金屬的磁場特性,可以組合出眾多的造型,有極高的娛樂性、創造性,但正是因為超強的磁力,這個玩具如果下了肚,後果不堪設想。巴克球進入腸道後,如果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可能讓不同位置的腸道梗阻,十分危險。
網紅玩具給兒童帶來的不僅是吞食風險,也有可能是嚴重外傷。近日,福建一女童小美(化名)在家玩回彈軟軸桌球時,不鏽鋼軟軸插入小美左眼上方,造成顱腦損傷。
這款玩具近段時間風靡網絡。但由於回彈軟軸桌球需要不停擺動,玩的時候,桌球與軟軸特別容易分離脫落。這時,尖銳的軟軸會直接暴露在孩子跟前,易扎傷寶寶的眼睛或其他部位。
蔡姿麗介紹,兒童因為玩具受到的傷害主要分為幾種:一是外傷,部分兒童在玩耍過程中會受到來自玩具的外力傷害;二是誤吞,幼兒好奇心重,會想著換一下玩具的玩法,容易吞食細小的玩具;三是皮膚損傷,非正規廠家的玩具質量不過關,會引起兒童皮膚炎症、過敏;四是甲醛成分超標這類玩具,會刺激兒童身體,增加兒童患其他嚴重病症的風險。「家長在挑選玩具的時候應注意以上四種傷害。」 蔡姿麗提醒家長。
3 孩子受傷,家長別二次傷害
如果孩子遭遇玩具傷人的意外情況,第一時間該怎麼辦?長沙的張女士最近突遇險情卻手足無措。張女士的兒子路路(化名)在家做科學實驗時,不小心將玻璃器皿摔碎,兒子當場大哭。張女士不確定是玻璃渣還是實驗液體濺進了孩子眼睛,她在一旁干著急也不知道如何處理。事後,張女士表示:「幸好孩子安全無事,雖然是虛驚一場,但我突然意識到我的急救知識太缺乏了。」
「眼部受傷,孩子本能反應會用手去揉。但揉眼不僅不能緩解不適感,反而可能加重外傷。如果現場發現眼睛已經受傷,應用潔淨紗布或毛巾覆蓋保護眼部後馬上送醫院。」蔡姿麗表示,在遇到孩子受傷時,家長不要二次加重傷害,切忌盲目採取不當措施。
蔡姿麗介紹,有些家長遇到孩子吞了異物會給孩子催吐,或者通過讓孩子進食來排洩。如果孩子吞下不大的硬幣,可以讓孩子通過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洩,但是如果吞下的是電池之類腐蝕性強的東西,不能等待自然排出,應立即送醫。
如何判斷兒童有誤吞、誤傷現象?蔡姿麗提醒,面對年齡稍大、有言語表達能力的孩子,應該增強兒童的安全意識。如果發生誤傷、誤吞,應讓兒童及時告知家長,以免因害怕家長責罵而錯過治療時機。面對年齡較小的幼兒,由於表達能力弱,家長應該重點關注幼兒的行為舉止,如果發現玩具有遺漏,應該馬上檢查幼兒身體,有問題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如果出現異物進入呼吸道的緊急情況,時間就是生命,家長應第一時間採取海姆立克急救法。該方法是家庭急救中的基本技術,對1歲以下的孩子,可將孩子倒拎,拍打其背部,通過氣流衝擊孩子將異物吐出;對年齡稍大的孩子,可將孩子抱於胸前,一手握拳,另一手捂按在拳頭之上,雙手在胸口下方用力向上擠壓,直至異物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