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的絕大多數動物都是雌雄異體,為了延續自身的基因,同時為了種群的發展和壯大,均會通過交配的方式來繁衍後代。特別是一些高級的脊椎動物,固守著「一夫一妻」的相伴模式,以人類的視角來看,它們相濡以沫,恩愛有加,成為堅守愛情忠貞的模範。
長期以來,「只羨鴛鴦不羨仙」,是我們對雌雄鴛鴦一直成雙成對出現的美好讚美,殊不知我們是被它們欺騙了。其實鴛鴦並不是「一夫一妻」的動物,它們只有在繁殖季節才成雙成對出現,來年相伴的對象一般都會發生改變。而且有些鴛鴦,在繁殖季節,會同時和其它異性交好,實在是超出了我們原有對它們的認知。
根據生物學家們的長期觀察,認為世間只有一個配偶的動物,主要以禽類居多,而靈長類動物非常少見,根據喪失配偶之後的表現,這些只有一個配偶的動物可以分為四大類,一類是喪偶之後才找新配偶的,一類是發現有「第三者」之後會解除「婚姻關係」,第三類是喪偶之後仍然孤獨終老的,第四類是對於雄性來說,一些雄性動物在與雌性動物交配之後,會立即死亡或者被雌性吃掉。
一、對於喪偶之後才找新配偶的動物,比較典型的有企鵝、灰狼、白頭海雕、松果蜥等,它們一生可能會有多個配偶,但在夫妻雙方都生存的情況下,會堅決地維持只有一個配偶的狀況。只有配偶死亡之後,才會尋找新的伴侶。
二、對於發現存在「第三者」會解除伴侶關係的動物,比較典型的有黑兀鷹、赤背蠑螈等,黑兀鷹如果發現另一方與其它異性尋難,就會不再與之交配,而且其它的黑兀鷹也會對之嗤之以鼻。雄性赤背蠑螈如果發現配偶與其它的雄性蠑螈有交往,則會瘋狂地摧殘對方,然後解除相互之間的關係。
三、對於喪偶之後仍然孤獨終老的,這一類則屬於最典型的對愛情「忠貞不渝」,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灰雁、倉鴞,即使配偶死亡了,也絕對不會再重新尋找新的伴侶,選擇孤獨終老地獨自生活下去。
四、對於雄性交配之後會死亡或者被吃掉的動物,比較典型的有螳螂、琵琶魚、一些蜘蛛等,雄性螳螂和蜘蛛在交配以後,為了保障雌性在生育過程中食物充足、確保後代能夠順利降生,有時會選擇主動讓雌性吃掉。雄性琵琶魚在求得配偶之後,會將自己粘附在雌性身體之上,然後其它部分退化消失,只留下一團睪丸物質分泌精液供雌性繁殖。這些雄性為了繁育後代而選擇自我犧牲,實在是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