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危機來臨時不掛掉,就是核心競爭力

2020-10-20 覺者看世界

作者:覺者看世界

錢在哪裡?

在消費市場,創業市場和資本市場!

現在所有的任何市場,都在等待一個結果,那就是這場疫情,到底什麼時候結束!


通過這次疫情,給我們企業家、創業者、投資人,甚至是普通上班族,都上了一堂很好的現金流管理普及教育課,深刻地告訴我們:當危機來臨時不掛掉,就是核心競爭力。

經歷一場疫情,很多人的認知會發生重大改變。

「認知資本」才是社會未來最大的資本。

人的認知就像一坐監獄,我們的思維被牢牢的禁錮其中,人的視野也會變的狹隘,判斷力和行動力都深受影響。

這次疫情給企業和個人最大的危機,並不是這幾個月掙不到錢,而是每個月固定成本開支的危機。

對於企業來說,房租成本、員工成本,甚至有些銀行利息成本,這些成本,要麼通過你的盈利來支付,要麼通過帳上已有的現金來支付。

很多企業和公司,帳面上能留半年的現金,就很好了。

對於個人也是一樣,一個成年人的資產負債表,是很嚴肅的;從負債角度,你買的房子,要還貸款,你平時的吃穿住行,都要花錢;

為什麼很多人不敢失業,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現金來抵禦人生的負債。

所以,當遇到社會和經濟危機的時候,有現金流的人最不慌,而那些資產多、負債高的公司,這時候反而最慌。

因為現金流管理,並不是說你現在存著多少錢,而是你的固定成本開支和收入之間的收支平衡關係是否合理。

如果你一個月什麼錢都不需要花,那本質上你也不需要有啥收入,擁有現金流;但是如果你每個月要固定花100萬塊錢,而你哪怕一個月能掙90萬塊,你的現金流依然是負的,這個才危險。

現金流的平衡,在於動態平衡,這才是較難的地方。

這時候,我們不得不佩服巴菲特的伯克希爾· 哈撒韋公司,由沃倫·巴菲特創建於1956年,是一家主營保險業務,在其他許多領域也有商業活動的公司。這家公司擁有超牛逼的現金流管理能力。

很多人說巴菲特很厲害的地方, 是因為他有一家保險公司,可以長期獲得保費這個長期低成本的現金流;當然,這個確實是人家厲害的地方,沒錯。

但是人家最厲害的是,在這個低成本的錢進來後,有非常好的投資紀律,不會亂投。

哈撒韋這家公司,三分之二的錢放在各種投資項目裡,留出三分之一的現金。

這樣就能做好收益和風險的平衡,市場好、股票漲的時候,能獲得收益;萬一市場跌了,手裡有現金,不僅不會爆倉,還有機會用很低的價格買入好公司的股票。

一切偶然的背後都是必然,世界本來就在巨變中,每一次重大事件的發生,只能讓變化加速到來。這場疫情的到來,將使80%以上的公司必須推翻重來。

未來企業自身的邊界,以及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邊界被徹底打開,企業不再是封閉的組織,而是成為包容性和擴展性很強的平臺,開始互相越界和穿插和共享。

那些厲害的企業,往往是一個無界的企業,手握用戶和數據資源,擊穿了不同領域之間的籬笆,建立融匯貫通的創新型組織。

同樣的邏輯,未來人的能力邊界,或者人與人之間的邊界也被徹底打開,人不再被限制到某種特定位置,開始互相越位和糅合。

那些厲害的人,往往也是無極的狀態,跨界性和兼容性很強,他們能夠在不同思維路徑上找到交匯點,成為一個游離於各種狀態之上的人,這就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一個人的投資能力,決定了他活得好不好;但一個人的現金流管理能力,決定了他能活多久。

我們管理的不是錢,是抵抗風險的能力。

希望這次疫情之後,大家都能有更正確的投資和理財觀念。

我特別佩服那些能夠堅持存錢的人。

處在一個消費無限便捷的時代裡,到處都在引誘我們買買買,我們的欲望被無限的放大,我們的購買慾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一個能夠抵禦誘惑,堅持存錢的人,比起每天運動、早睡早起的人來說,這才是真正的自律,是成年人最高級的自律。

哪些錢是可以用作撬動槓桿,甚至去博一把大的。這些錢你就做好心理準備,萬一虧了,也不會影響你的正常生活,你不會沒房子住,房貸還不上;有老婆孩子的,不會露宿街頭。

所以我不贊同有些創業者所謂的英雄情懷,賣房創業,股權或房產質押搞項目。總覺得一定穩,你是高估了自己的風控能力,還是低估了黑天鵝的威力。

但是有些人的心態就是這樣的,他們有個共同弱點,就是即使他們知道現金流的重要性,但是他們還是拿不住現金。

手上有點閒錢,就一定想著各種法子投出去,哪怕消費掉。今天投點股票,明天甚至給自己買個包,好多人都是這樣,一個月賺的錢也不少,但是也不知道為什麼就花沒了。

我們身邊太多人都是這副德行,你看你是不是也有這毛病。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這話一點都不誇張。

只有在缺錢的時候,一個人才能自己深刻感受到什麼叫孤立無援,一邊是被逼到絕路上的無奈,另一邊是無人幫助的悲涼。

富人最大的優勢,就是生活容錯率高,不管做錯了什麼都能夠及時彌補。 不像普通的生活容錯率太低,稍有差錯,下個月的房租房貸就不知道從哪裡出。

作為大多數的普通人,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生活容錯率。

只有這樣,才不會因為任何風吹草動,任何一次不完美的出現,就讓自己輕而易舉陷入崩潰、無措之中。

未來的風險不可預測,也許發生的概率只有1%,但一旦發生摧毀力就會是100%。

如果抵禦能力夠強,也許能躲過一劫;要不然,就會變成了龍捲風颳過之後的一片狼藉。

真的,有些錢是用來博取收益的,可能讓你的生活發生大變化,甚至實現階層跨越;而有些錢,是用來兜底的,防止當你的生活發生大動蕩時,不至於讓你滑落階層。

如果你現在是中產階級,我知道你想未來有機會躋身富豪,但是先考慮下,如何不讓自己的財富爆倉,淪落為無產階級。

要知道,平時的吃喝玩樂,那才多少錢,是不可能讓人滑落階級的;而只要一次黑天鵝事件,就可以讓你陷入破產的可能,比如這次疫情;

當你對未來樂觀過頭,使勁透支未來,喪失對抗財務風險的能力,那麼,當那個殘酷的未來真正來臨之時,你將永遠被拍死在深淵裡,不得翻身。

沒有深度思考,所有的勤奮努力都是扯淡。同樣的邏輯,認知不到位,所有的深度思考都是扯淡。

一個人最怕的不是負擔大,而是認不清自己,盲目從眾,最後卻被負擔壓垮了。

一個人在活著的時候,必須有自己的堅持,也就是夢想——當然,這個夢想最好是向善的——假如你沒有夢想,沒有盼頭,身心都隨外部環境而浮沉的話,你就很容易被環境所同化,生活得非常庸碌。這比啥都可怕,因為一旦你被庸碌醃透了之後,你的心靈也許就已經死亡了。

心靈死亡,但肉體仍然存活的人,是非常可悲的!

背離真善美的人,或許看起來是利己的,但實際上,他得到的卻是恐懼、不安、猜忌、罪惡,這都是一些負面的東西,是心靈的負擔。無論他同時也得到了多少地位、金錢和虛榮的滿足,都彌補不了他心靈所受到的傷害。

人的認知一旦得到突破,思維就會徹底打開,不僅可以看到一個更加透徹/真實的世界,還能一眼看到本質,瞬間抓到要點。往往更容易駕馭生活,還可以輕而易舉的引領大眾。

無論是社交/戀愛還是創業/投資,只有高認知的人才能一眼看穿全局,而誰能先看穿全局,誰就能先主導全局。

對世界萬物的判斷,你的判斷越接近事實,你的認知力就越高,你就越容易成功和富有。

人類的天性,便是追求真善美的,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便嚮往美麗的童話,嚮往這個世界上非常偉大的一種大善和大愛的精神。

2020年2月21日星期五

相關焦點

  • 天賦造職場核心競爭力?不,是習慣
    你是不是有這樣的困惑,眼看著自己快要35歲了,卻依然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換句話說,似乎沒有什麼核心競爭力?你焦慮,你惶恐,你不知道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更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今天這篇文章,是結合了過往不計其數的諮詢案例做的一些總結和思考,希望能給到你全新的啟發和幫助。
  • 如何發現你的核心競爭力
    其實在每個人身上都有潛藏著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成功之道在於最大限度的發揮核心競爭力。   想要建立核心競爭力,你必須找到自身某種天生的才幹。例如華為總裁任正非,他最擅長的在於邏輯和大方向的掌控,這使得他不斷思考華為的危機和未來。他將整顆心都放在華為身上,並將自身優勢發揮到了極致。用了20年讓華為走向了世界。怎樣發現你的核心競爭力呢?
  • 危機不慌|疫情之後,小心堅韌力絞殺競爭力
    增強恢復能力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增加系統備用資源,例如現金儲備,以防不測。備戰備荒的安排也被稱為「魯棒設計」(Redundancy)。一般而言,增加備用資源自然會提高企業對抗外部同類危機衝擊的抵禦能力。麻煩也因此而生。提高的抵禦能力可能給管理者帶來「一切可控」的錯覺,以至於被用於強化固有的模式。每當遭遇新的危機時,組織條件反射式地啟動記憶中的防禦策略,固守定勢,墨守成規。
  • 美股第三次熔斷:當危機來臨,該如何修煉自己?
    這就是白白的等待,被動的等待,它產生不了任何的價值。 等待,應該是主動的等待,它應該是能夠幫你積攢能量的。只有這樣,當一切都回歸正常後,你才能夠厚積薄發。一、這是最好的反思改進期從情緒和心態上來說,恐慌幫不了我們,它只能擾亂我們的心緒,影響我們的思考。
  • 讓人放心,就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尤其在職場上,這是一個人最核心的競爭力。作者:哈叔確實,在今天這種環境之下,若沒有絕對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真的很難突圍。正因為沒有核心競爭力,大到公司,小到個人,即使拼盡全力奔跑,往往也只能保證停留在原地而已。在我看來,一個職場人身上最為核心的競爭力就四個字:讓人放心。
  • 美豪酒店集團:危機之下,以核心競爭力為酒店行業賦能
    美豪酒店集團助理副總裁劉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豪集團24年來一直接受行業的賦能,在今年的特殊時期,希望能夠憑藉多年沉澱的實力與品牌力,為行業賦能,與行業共渡難關。  「危機恰是積蓄力量的最好時機,」劉平說:「待春天真正來臨時,勝利會屬於有準備的人。」
  • 真明麗:強化產品核心競爭力,持續引領行業發展
    陪同海峽交流基金會高孔廉秘書長一行參觀展廳 雖受歐債危機衝擊 嚴重程度遠低於外界猜想 在歐洲債信危機影響下,全球各主要區域照明市場紛紛受到不同程度衝擊 目前,真明麗在江門市工廠的訂單充足,隨著下半年聖誕節、萬聖節、新年等西方節日的來臨,真明麗在國外市場的訂單已趨暖和,呈明顯增多狀態,歐美訂單需求也逐漸增加。
  • 人工智慧會是最強核心競爭力嗎
    打開APP 人工智慧會是最強核心競爭力嗎 餘豐慧 發表於 2020-03-11 11:19:08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球經濟受到較大影響,與2008年金融危機大大不同。
  • 何啟志:什麼是核心競爭力
    只要企業擁有核心競爭力,不斷構建競爭核心,想不賺錢都難。(優勢凸顯,自然有更多競爭力)比如現在的免費模式,看起來送的東西多,實際是就是綁定銷售,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是讓你覺得划得來。3,產品模式競爭力:不跟你在一個產品層面競爭,我們玩商業模式競爭。  比如蘋果手機,壓根就不是靠手機賺錢...
  • 單仁資訊建立線上指導 流程系統化成企業核心競爭力
    以交期為宗旨,用流程來管控,對電熱鍋OEM代工且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百恩居智能科技來說,流程系統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金桃雲直言,她創辦企業的初衷是「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享受創業的過程」。憑著這股韌勁,廣州市百恩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榮獲「第十一屆中國電子商務十大牛商」。金桃雲表示,這與她和網際網路的深入接觸是密不可分的。
  • 中秋國慶節雙節後,學會個人核心競爭力SWOT分析案例,努力奮鬥90天...
    大二的時候就從課堂上知道了這種方法,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在各種論文、案例分析中也不斷將其運用,但利用SWOT分析法對自己個人核心競爭力進行分析還是第一次想到。
  • 銀行高管:危機來臨時「它」最可靠
    未來房價的走勢雖然很難以準確的判斷出來,這即使是專家也不例外,不同有很多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倒是比較認同一個觀點,也就是「未來房價會趨於穩定,上漲或者下跌幅度都不會太大」,換一句話說的話,也就是未來的樓市不具備投資的屬性了。
  •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我認為核心競爭力應該是一整套模式,包括商業模式、管理模式。對於每一個企業,我相信他們都在思考如何選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其實核心競爭力就是技術領先。我不相信任何技術都能一勞永逸。因為上不只這一家企業的。所以我認為核心競爭力在於你為客戶提供的價值是否長久,其他人是否離不開它,如果是的話,這就是你擁有的核心競爭力。
  • 當你在咬牙「堅持」時,離掛掉也不遠了
    也許堅持不了才更符合人性!超毅最近說了句很有趣的話:當很多人告訴我他在「堅持」時,我就知道他離掛掉不遠了。當你在苦逼的堅持時,醒醒吧,可能你堅持錯了......為什麼堅持一些對你有幫助的事都那麼難?用比較科學的方式來解釋就是,你的大腦更喜歡那種即時反饋感。
  • 企業文化與核心競爭力
    企業文化雖然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卻是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並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長期形成的,蘊涵於企業的內質中,由企業獨特擁有,並使企業獲得長久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資源。按照「麥錫7S模型」理論,企業核心競爭力主要由戰略、結構、制度、風格、人員、技能和企業文化等七個要素構成。在這七個要素之中,企業文化居於核心地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 強勢投行源於核心競爭力
    在國內投行業務競爭趨於白熱化的今天,總有一些投行憑藉自身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屹立市場,擁有近18年投行經驗的廣發證券即是這些強勢投行的佼佼者。  為了全方位了解廣發證券投行業務18年來在專業、創新、人才凝聚力等方面做出的努力,本報近日對廣發證券常務副總裁林治海進行了專訪。
  • 華聰: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今天聊聊核心競爭力。說到核心競爭力,就要先說什麼是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就是無法被別人輕易替代的能力,非你不可的能力,也可以理解成特長或者突出的能拿的出手的能力。但是對於一個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人,你做的工作或者你做的事,別人都可以輕鬆的替代或者模仿超過你,你就沒有了價值,這對你個人的發展或者生存都是不利的。我認識一個朋友,做設計的,他做設計很多年了,做的圖片或者海報很容易的就能滿足顧客的需求,說白了他做出來的海報就是顧客想要的那種,但是其他人做出來的就不能很好的滿足顧客的需要。
  • 律所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
    01、分析競爭力要細化所謂競爭力,就是指別人沒有你卻有,或者別人雖然也有但與你差距很大的地方。要打造競爭力,首先要找出一個團隊的優勢所在。但在分析團隊競爭力時,需要細化到具體的競爭點,強調「點」而非「面」。
  • 核心競爭力 core competitiveness
    該官員補充說,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大信息領域的創新力度,提高信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信息產品和服務的消費,以及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Core competitiveness就是「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國家或個體)能夠長期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是企業所特有的、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具有延展性,並且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技術或能力。 政府計劃促進information products and services(信息產品和服務)的消費,以此拉動domestic demand(內需)。
  • 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每個人走上社會,參加工作的時候,都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自己的競爭力和優勢在哪裡,自己是否足夠優秀,不會被社會所淘汰。2020年疫情的出現導致許多人面臨失業的困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自己缺少核心競爭力,在遇到危機的時候,最容易被替代和淘汰。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