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我國高考正逢老高考和新高考交界之際。今年,浙江、山東、海南等省份都採用了新高考,而從明年開始,又將有河北、重慶、遼寧、湖北、湖南等多個省市加入到新高考的隊伍。
新高考不僅考試科目的選擇更加人性化,填報志願也更科學,分三個段次,每段次考生填報80個(山東96個)志願,沒有服從調劑。這樣大幅度降低了滑檔的可能性,而且考生被錄取的專業一定是自己選擇的,不會出現被調劑到自己無法接受的專業的情況。
隨著各省高考錄取進入後半程,不少考生都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錄取經歷,其中不乏很多滑檔的考生在網上訴苦,並引起了很多考生的共鳴。
其中,最常見的滑檔考生主要來自哪些採用老高考平行志願政策的省份,且考生本人的成績往往很尷尬,只比一本、二本線高出10分左右。
這種情況下,考生通常希望往上一個段次努力,不想委屈自己到下一段次。但上個段次由於自己的成績不夠,可以選擇的學校很少,專業又比較冷門。尤其是那些剛過二本線的考生,很多人分享了自己滑檔後,無法讀本科,只能讀專科的遭遇,為此傷心了很多天,大量有同樣遭遇的考生分享了彼此的不幸。
在老高考平行志願政策下,考生若被一所高校提檔,便無法再被其他高校提檔。因此,只能被提檔的高校錄取,如果分數沒有達到主動填報的專業的錄取線,又沒有選擇服從調劑,就會滑檔到下一錄取階段。
因此,在平行志願規則下,必須要求穩,選擇以往錄取位次比自己低2000名以上的志願方才比較穩;或者選擇服從調劑,只要考上心儀大學不限專業。而很多考生和家長對規則不熟悉,一方面選擇了擦線錄取的志願,一分都不想浪費;另一方面又沒有選擇服從調劑,所以才導致了滑檔的後果。
與此相比起來,新高考的錄取規則的確頗具優勢,也更加科學和人性化。近日,就有不少來自新高考省份的考生在網上分享了自己幸運被錄取的案例,惹來一片羨慕之情。
有這樣一位成績較高的理科考生,前幾個志願報了清華、北大的不同專業,最後清北的錄取線略高於這名考生的成績,因此都沒有被錄取。但最後成功被華中科技大學的計算機專業錄取。
看到結果後,這位考生表示很欣慰,雖然沒有考上清華北大,但是華中科大的計算機專業也是強勢學科,非常好。如今正值網際網路科技大熱,相關專業在今年是考生們趨之若鶩的專業。華中科大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學生,很多都有機會進入華為、中興等大型科技公司工作,剛就業就有機會挑戰六位數的年薪。
在這位同學分享了自己的錄取案例後,收到了不少考生祝福和羨慕的言語。同時,也有不少沒有被第一志願錄取,而遭遇滑檔的考生在吐槽本地的錄取規則。
從這一案例我們可以認識到,如果是在老高考平行志願規則下,是不可能發生的。如果填報了清華/北大,沒有被錄取,就不會被其他高校提檔了,只能滑檔到二本批次,或是在徵集志願時進行補錄撿漏。但不論是哪一種,再次考上與自己成績相匹配的高校和專業的情況都微乎其微,因為好的院校和專業通常已經錄滿。
而在新高考模式下,同一段次填報的志願都有機會被依次提檔錄取,只要成績達到要求,考生們可以填報不同高校的不同專業,志願靈活性更強,且都有機會得到錄取,不會白費了自己的好成績。
因此,新高考模式的確更值得推廣,明年將有8個省市加入新高考的隊伍,估計用不了幾年,新高考就會普及到全國,老高考即將告別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