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一恆獨步,無授權禁轉!
中國海軍的抗戰史,可以說是一部悲壯的激情劇。當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本駐華公使就狂妄的發表過這樣的言論「如果中國海軍保持中立,則日本海軍可以不攻擊中國艦隊;相反,如果違反嚴守中立的狀態,那麼中國海軍將受到毀滅性打擊。」
日本駐華公使敢於發表這樣狂妄的言論,當然是有底氣支撐的。
[上將陳紹寬]
當時的中國海軍雖然擁有各類艦艇74艘,主要是一些輕型巡洋艦、炮艦和魚雷艇,具有攻擊性質,馬力強勁的大型戰艦幾乎為零。相反,日本海軍擁有軍艦數量為285艘,僅此一項就是中國的四倍之多,還不包括極具攻擊力的大型戰列艦,以及龍驤號、鳳翔號、加賀號、神威號、赤城號等航空母艦。中國海軍無論是在總噸位,還是火力打擊這一點來說,是無法望其項背的。
當時,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海軍部部長的陳紹寬,絲毫不為日本公使的言論所畏懼,他義正詞嚴的表示作為中國軍人,無懼壓力,只有誓死抵抗,絕不當亡國奴。
就在淞滬會戰爆發前幾天的1937年8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主動發起「淞滬會戰」前夕,考慮到日軍有10餘艘戰艦正在長江上巡弋,為了把這些日軍軍艦困守在那裡,不能參加淞滬會戰支援日軍地面部隊作戰,特別指示陳紹寬迅速將現有的31艘軍艦和徵用的輪船,開往江陰長江水道構築堵塞封鎖線,在防敵溯江而上的同時,堵住從長江上部而下的日本海軍退路。
這是中國海軍歷史上非常悲壯的時刻,也是國民政府破釜沉舟不得不為之的一項命令。可以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那些在他們十分熟悉的軍艦上生活了多年的海軍官兵,不用說和各自的軍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想到要開赴江陰不是去和日軍作戰,而是自沉江底,這樣的心情簡直無法用詞語來形容他們的不舍。甚至在軍艦自沉時,發生了個別軍艦的艦長和官兵們,沐浴淨身後,端坐在自己的戰位上,於軍艦一起沉入江底的慘烈事件,以這種悲壯的行為訴說著積貧積弱的中國被外敵欺辱的歷史。
[極其簡陋的我國海軍軍艦]
當然,作為海軍司令的陳紹寬當然理解海軍官兵的行為。但是,作為海軍的指揮者,他更懂得自沉軍艦和輪船的重大意義。他要求官兵們正確認識為何要在自己的國土,我國的內江自沉軍艦,就是因為我們的國力不如日軍,必須要靠不得不做出巨大犧牲的方式,贏得抗戰的最終勝利。
官兵們終於逐漸明白了自沉艦船的重大意義,強忍悲痛拆除了8艘老式軍艦的艦炮,及一些關鍵設備後逐一沉入江底,以及20餘艘輪船也同步鑿沉沉入江底,構築起江陰江面的封鎖線。並且,陳紹寬又下了一道讓官兵們不解的命令,命令炮艇轟擊自江陰以下的江面上的水道航標。起初官兵們直呼為何要這麼做,那我們的軍艦怎麼能保持正常航跡不觸礁呢。陳紹寬神情嚴肅的向官兵們說,炸掉航標,就是讓日軍大噸位軍艦不敢深入長江,為他們的地面部隊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官兵們知道這一道理後,忍著巨大的痛苦,把曾經指示他們避開江底礁石的航標全部摧毀,就是讓日軍軍艦不敢在長江水面上肆意妄為。
[奉令自沉於江陰江面的中國海軍軍艦]
與此同時,陳紹寬為了徹底封鎖住長江水道,還陸續在沿長江區域的江蘇、安徽、湖北等省的長江主航道上,總計徵集180隻民船(包括炮艇、軍艦),運送3000多立方巨石、6500多擔碎石,填充沉船間的空隙沉入江底(至今在筆者家鄉的採石鎮江底竟探測還有數艘那個時代沉入江底的炮艇,無聲的講述著那一段中國屈辱的歷史)。同時,在江陰一段布設水雷,竭盡全力阻止日軍軍艦的航行自由,減輕即將發起的淞滬會戰地面部隊的壓力。
當淞滬會戰爆發後,緊接著中日兩國的海軍之戰也接踵而至。8月16日,日軍出動飛機飛臨江陰江面進行偵察,在空中尋找中國海軍沉船的具體位置,便於日軍轟炸機定向轟炸,炸開一條可以讓其軍艦通行的水上通道。
【寧海號和上面的艦載機】
陳紹寬接到下級的匯報後,當即作出指示,命令駐守當地的海軍部隊嚴密監視其動向,提高警惕,一旦發現日軍艦機來襲,可以不必請示,立即投入戰鬥。9月22日上午,日海軍聯合航空隊制定了以消滅當時中國海軍第1艦隊旗艦「平海」號及其姊妹艦「寧海」號的行動。日軍為了在第一波攻擊中就能一舉炸沉這兩艘當時中國海軍最為強大的艦艇,首批就動用了30餘架攻擊機和戰鬥機,以大編隊機群襲擊停泊在江陰江面上「平海」號、「寧海」號軍艦。這兩艘軍艦上的海軍官兵在面臨日軍飛機不停的轟炸和俯衝掃射中,兩艘軍艦上的官兵沉著應戰,憤怒的高射炮炮口一直追著來襲的日軍飛機進行射擊,慘烈的戰況持續了2個小時,日軍首個波次的轟炸未能奏效,反而被中國海軍官兵擊落3架日機,擊傷8架。
由於日軍未能達到擊沉這兩艘中國海軍軍艦的目的,於第二天再次組織進攻。此次進攻,日軍吸取了一個波次30多架飛機未能起到效果的教訓。這一回,日軍竟然出動73架飛機,超過了一倍,分為兩個波次目標還是「平海」號、「寧海」號軍艦。兩艘軍艦的官兵,依然無所畏懼的在日軍飛機高強度,持續性的轟炸掃射中,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依然給予日軍以較大殺傷,但終究在日軍高密度的飛機轟炸和掃射下,被日軍擊沉。但是,落水後的官兵被救起後,依然轉戰到其他軍艦上繼續戰鬥,譜寫出中華民族不屈的歷史。
【江陰之戰中沉沒的平海號】
持續一個多月的江陰海戰,中國海軍雖然取得擊落日機20架的戰果。但是,由於國力孱弱,軍艦性能落後,機動性不強,火力不夠兇猛,造成了中國海軍第一艦隊的主力損失殆盡。許多軍艦被打壞,無法使用,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陳紹寬向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提出,既然軍艦不能發揮作用,那就把軍艦上的大炮全部拆下來,交給江陰駐防的部隊讓其繼續殺敵。陳紹寬的意見深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嘉許,當海軍官兵把艦炮拆除搬運上岸,變成了陸軍部隊,但他們仍然堅守在屬於自己的炮位,繼續給來犯的日軍進行狠狠的轟擊。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