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超過這個數,等來的不只是心血管病,還有猝死!

2020-12-18 NANA談健康

表弟上個月買了一款手環,有事沒事總愛用手環測自己的心率,不測不知道,測了才發現自己的心率竟然飆到110了!

坐他旁邊的同事看到後表現出一副很震驚的樣子,嘴裡還嚷嚷著:「你幹嘛了,心率這麼高?小心得高血壓……」

達到這3個標準,說明你很長壽

肺活量大:肺活量大說明身體機能好

美國專家在長達30年的研究中發現,肺活量能夠預測人的身體壽命。肺活量大小與身體各項以及新陳代謝都有著密切的聯繫,肺活量下降,內部機體也會隨之下降。

提高肺活量的主要方法就是堅持運動,當處於安靜狀態下,有些運動也能幫助鍛鍊肺活量,比如打太極、吹氣球、吹蠟燭等方式來有效提高肺活量

握力大:心臟功能與握力大小成正比

握力常隨身體機能的衰老而減弱。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研究人員發現,握力強的人一般比握力弱的人更加長壽

《柳葉刀》雜誌也曾刊登加拿大的研究,結果證明握力下降提示患上中風、心臟病機率更大,而壽命很可能不斷縮短。提高握力的方法很多,比較簡單的就是用握力器隨身攜帶,無時無刻都可以練習。

心率慢:心率靜息55-60次/分最為長壽

心血管科醫生告訴你,心率最好慢一點,靜止狀態下心率維持在55-60次/分鐘為最佳

有研究表明心率和壽命有很大關係,靜息心率低於60次/分鐘的男性,靜息心率超過80次/分的男性活到85歲的比例直接下降到50%

由此可觀察出,靜息心率快,得心血管病機率會更大,死亡率也會更高

心率太快或太慢,身體可能會出現問題

心率過快對於高血壓人群,會大大提高死亡風險。而慢心率才是人類健康長壽的「開關」。

人們常說的」心率「是指人冷靜清醒時狀態下,心臟每分鐘的跳動次數,醫學上稱為「靜息心率」。成年人心率為60-100次/分,平均心率的處於75次/分

正常人的心率與每分鐘脈搏次數相同,可以自摸脈搏來測量心率。測量前要避免運動,不要說話,放鬆全身坐在舒適椅子上,注意雙腿平放不要交叉。

通過觸摸脈搏計算心率次數,要注意時間不能少於30秒。也可以用電子血壓計測量心率,也是比較準確的。

如果測量後發現心率過快,超過80次/分以上甚至超過85次/分,迫使心臟要在短時間內完成舒張與收縮,造成心肌缺氧,心臟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的現象。

同時心率過快會增加心肌耗氧,促使身體出現房顫、心肌梗死、慢性心衰、猝死等發生。

剛剛有說過心率過慢有利於身體健康長壽,但是心率低於60次/分,也並非是件好事。如果心率過慢,則會在平日出現頭暈乏力,胸悶、氣短等症狀,嚴重情況會發生昏厥。

這部分人要警惕甲狀腺功能減退、高血鉀、抑鬱症、流感,以及著重排查心臟血管性疾病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保持在正常心率呢?

教你4個方法,讓心率慢下來

1、適當運動

最好選擇有氧運動,比如散步、跑步、登山等有氧運動,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選擇適當自己的運動,最好在白天進行。

不僅可以鍛鍊提高身體,還能保持心率穩定,如果安靜環境下心率一分鐘內達到50-65下,就屬於正常心率。

2、飲食健康

多吃含纖維素多的蔬果,及時補充蛋白質,不吃大魚大肉,不抽菸不喝酒,少喝咖啡會使心率加快,濃茶和咖啡會導致失眠,引發心率加快,所以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戒菸戒酒。

為了身心健康,可以多看娛樂節目,遠離菸酒,不做勞累體力活,保持心情愉悅。

3、保持體重

肥胖會讓患者體重增加,運動緩慢,加重心臟負擔,往往就是死亡率很高的隱患。因此肥胖者要通過有氧運動適當運動。

長壽秘訣往往是健康飲食加上愉悅態度,只有適當運動加上均衡飲食,從而才能保持正常體重、增加長壽概率。

4、謹遵醫生囑咐

服用適當的藥物,不少患者會擔心心率太快,病急亂求醫,這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當出現心率不正常應該第一時間去醫院就醫。

如果擅自服用藥物也會影響心臟的健康,導致心率加快或者變慢。

總之很多疾病都可以通過脈搏跳動和心率來確認疾病的嚴重性。一旦發現心率過高或過低,一定要立馬前往醫院進行確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耽誤病情。

互動:你的心率是多少,高還是低?

參考資料[1]董天恩.減慢心率能長壽[J].祝您健康,2013(9):54-54.[2]遊志京.心率放緩長壽不難[J].醫藥保健雜誌,2006(21):30-3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心率多少才正常?提醒:若心率超過這個數,心血管可能會有危險
    生活中很多人重視測量血壓值、血糖值、體重等等關於健康的數值,很少有人關心過心率。其實心率這個數值也是非常重要的。從心率值我們可以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心臟能夠跳動的次數是有限的,據統計每個人一生中心臟會跳動約25億次。這意味著,在正常的範圍內,心率越慢越好。
  • 心率超過這個數,心血管要有危險,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正常情況下,在心臟功能保持良好時,心率會處於正常的狀態。健康時心率一般維持在60到100次每分鐘,而部分人長期心律失常,有可能是心臟功能下。如果發現心律失常之後沒有及時治療,很有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系統受到損傷。
  • 心率超過這「1數」,或有猝死危險!堅持做「4事」,心率慢壽命長
    心率超過這個數,或有猝死危險! 如果心率超過80次/分,則說明心率過快。心率一旦變快,迫使心臟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收縮與舒張,必然會造成心肌供氧減少,也會導致心肌耗氧的增加,從而引發心肌梗死、房顫、慢性心衰、最嚴重的是猝死的發生。
  • 心跳是壽命長短的「開關」心率達到這個數的人更長壽,你符合嗎
    心率達到這個數的人更長壽心臟是我們身體的泵血器官,正常的成年人在安靜狀態下(靜息心率),心跳的範圍為 60~100 次/分鐘。目前有不少研究表明,人作為哺乳動物,也是有類似文章開頭提到的規律的。即在 60~100 次/分鐘的正常心率範圍內,心率「走得」慢一點,人的預期壽命就會長一些。
  • 預防跑步猝死,從了解心率開始
    最常見的就是心肌炎,後果嚴重的可能引起心肌梗死或猝死(僅 2017 年有報導的就有 6 起馬拉松猝死事故)。   不同心率區間代表不同的運動強度以及這個強度下的訓練效果。   要知道心率區間,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最大心率。
  • 心率快別大意,高血壓患者心率90猝死!醫生告訴你心率多少才合適
    室內低溫加上一杯冷飲入肚,血管急劇收縮,血壓驟然升高,心率持續飆升,這下子心臟肯定受不了,所以薛先生要不就是因為突發心梗致死,要不就是因為發生惡性心律失常直接導致的心臟停跳。總之,和他的心率飆升脫不了關係。為什麼心率增加很危險?
  • 心慌慌就是心率失常?體檢查出心率失常嚴重嗎?
    懷疑自己心率失常心電圖卻沒毛病?還有人平時啥感覺沒有,體檢卻顯示心率不齊,沒心慌呀這是怎麼回事?心慌慌需養生心慌,是人們主觀感覺上對心臟跳動的一種不適感。它可能是疾病的前兆,也可能是正常生理反應。長時間不鍛鍊,為了趕公交突然來了個百米衝刺,熬夜刷劇後的一天,加班趕項目長時間少覺這些都會讓你感到心慌,還有咖啡、茶的攝入,吸菸的刺激,某些藥物都會讓你心慌。體檢前要保障充足的睡眠,避免含咖啡因的食物攝入,另外測量心電圖前請平復下自己激動的心情。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調整後還是經常心慌,並伴有出汗、頭暈等症狀時,去醫院測量心電圖能得到最直觀的結果。
  • 醫生勸告:心跳超過這個數,心衰、猝死找上門!別不當回事
    有部分人沒做心臟支架前,因為心血管狹窄,不能滿足運動後的供血,反而是做了心臟支架後,血管恢復到了正常水平,反而可以放心運動。那麼做完心臟支架可以恢復到以前的運動量嗎?這是要看情況的。如果是心肌梗死、長期的高血壓、心肌缺血或者 其他原因導致了心衰,是不可以運動的。
  • 近期有關猝死新聞接二連三,一文讀懂心源性猝死
    冬天來了,心血管健康尤其要關注,希望這篇科普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守護健康。1早晨至中午最易發生猝死雖然沒有明確的統計數據,但從臨床經驗看,近些年醫院接診的猝死患者中,中青年人所佔的比例在逐漸增加。在剛醒來時,身體神經功能的調節還不穩定,並且交感神經在腎上腺素與內分泌系統調節的作用下,會引起血壓升高。而血壓的波動,正是導致心血管意外的一個重要因素。2長期熬夜會增加死亡風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病。先天疾病或後天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都可能成為猝死的誘發因素。
  • 心律不齊不都是病!心率在這個範圍內是正常的,大可不用操心
    竇性心律這個專業術語也把她難住了,這到底是啥意思呢?網上一查,也是各種專業說法,看著令人費解。今天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竇性心律不齊是怎麼回事?而心率是指心臟一分鐘跳動的次數,它是反應心臟跳動的快慢程度,單位是次/分鐘。一般情況下,人在安靜的狀態下,心率在60-100次/分鐘都屬於正常範圍,低於60次就屬於過慢,高於100次就屬於過快。所以,這兩者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要注意避免將兩者混為一談。心律不齊是病嗎?
  • 猝死的原因 可怕 這些因素竟會導致人猝死
    心臟性猝死最可能的原因是心血管功能的障礙,使腦血供突然停止而喪失意識,最後導致生物學死亡。這種猝死最為多見,多發生於起病後1小時以內,有的甚至僅數分鐘,主要與嚴重心律失常有關。其中冠心病最為多見。有些人可以無心絞痛及其他心臟症狀,冠心病隱匿存在,猝死為最早表現。不少所謂「健康者」猝死,即是這種情況。而高血壓病累及心臟,引起左心室肥厚者,也易發生猝死。
  • 【最提醒】注意「猝死信號」!這份猝死自救指南請務必收好!
    一個人體弱多病,三天兩頭不舒服,吃藥、跑醫院,這類人群的猝死發生率反而比較低,因為這類患者往往對自己的身體比較在意,不可能讓身體透支;另外,由於常去醫院檢查,在此期間發現一些可能引發猝死的原因,醫生會當即就給出治療方案。相反,如果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平時很少看病、吃藥,這類人更容易成為「猝死」的對象,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身上背著「定時炸彈」,也不會在意身體發出的某些疾病信號。
  • 慢跑200米猝死 警惕猝死前的五大徵兆
    「患者基礎病因不明,起病急,病程短,來院時已無自主心跳、呼吸……考慮猝死可能性較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其中最重要的一項要素即是「無徵兆,不可預料」。在醫學界,一般認為1小時內死亡者多為心源性猝死。
  • 猝死前的九大徵兆 早知道早救命!
    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觀感受。不定期出現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結果。多數心律失常的危險性較小,不會引發猝死,但如果是頻繁發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則有發展為室顫的風險。  另外,很多老年人出現心慌是房顫作祟,如果房顫伴發心臟傳導疾病,也很容易進展為室顫。室顫發作後,數分鐘之內即可導致死亡。因此,頻繁心慌發作也應及時就診。
  • 睡覺時,心率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真相竟是……
    「白天心率90次/分,晚上睡覺心率55次/分,這個正常嗎?」「這心跳,難道白天晚上還不一樣?」所以,睡眠真的會影響心跳快慢嗎?答案是:YES。其實,關於心率,除了我們常聽的60~100次/分鐘的靜息心率外,其實還有睡眠心率一說。統計學分析表明,除去自身一些疾病原因外,不論是在同一健康人群中還是在不同健康人群中,睡眠時段的心率都是低於非睡眠時段心率。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猝死?原因出乎意料!預防從這4點做起
    猝死是指平素健康或有嚴重器質性疾病,但病情已基本穩定,而突然發生的非人為因素的死亡,發病一般不超過6小時,排除非正常死亡(自殺、他殺、中毒、外傷等)。生活條件好了,現在很多人生活方式不健康,但有很多猝死因素存在,主要包括吸菸、酗酒、情緒激動、過度勞累、用力排便、高血壓等。不少年輕人覺得年輕,不在乎身體,熬夜、吸菸、酗酒成了家常便飯,今天我們來跟大家分析一下。
  • 心率過慢是什麼原因?吃什麼藥好?心血管醫生告訴你
    我們就來詳細聊一聊。1、說說「心率」和「心律」(1)心律:這兩個詞就差一個字,而且讀音是一樣的,很多人都沒理解啥意思,其實並不難。我們看看這個「心律」,指的是心臟跳動的節律、步伐,通俗的說就是整齊不整齊。
  • 世界急救日:為什麼我們救不回猝死的人?
    除了上述情況,國內急救成功率的提高還面臨著另外一種阻礙,即民眾不敢使用AED進行救助,原因是怕被追責。由於我國法律規定醫療器械只有醫務人員可以使用,而AED被列為醫療器械,因此,非醫務人員使用AED對患者進行急救時,還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正是以上的諸多因素,導致我國的急救成功率較低。
  • 禿頂油膩喜歡熬夜的你,還有這個習慣會猝死!煙與血管病
    抽菸會猝死!福建有個漢子作死和朋友比賽抽菸,半小時抽5包後猝死!別以為抽菸的人比這個作死漢子高明多少,很多抽菸人是慢性作死--經常吸菸。這不是菸癮君瞎說,澳大利亞很早就研究證明了吸菸是引起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 「猝死」為何盯上年輕人?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悲劇發生?
    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顯示,我國因心腦血管病死亡的人數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雖然總體發病率老年人居多,但心血管疾病已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三十幾歲就出現心肌梗死的情況也屢見不鮮。老年人由於血管老化,常常會有心絞痛等症狀,這種症狀會使心臟出現「缺血預適應」,進而幫助激活體內的其他血管來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