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成動物死亡一大殺手 已超過捕殺數量

2020-12-20 大海視線

道路連通著世界的各個角落,讓人們的出行變得順暢。汽車出現後,人們的出行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對道路有了更高的要求。普通公路不斷地加寬和延伸,高速公路也在快速鋪設發展。

人們駕駛著汽車一天時間內跑一兩千公裡已經不是夢想,人們坐在車裡享受著旅途的風景、享受著科技改變後的生活方式,豈不知此時很多動物會因為你的一次旅行而受傷或死亡。

近年來,作者一直持續關注著公路成為野生動物殺手這一問題,並在每次出行時都留意拍攝與記錄,看著野生動物橫屍公路,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今天,作者將這些畫面整理在一起,希望能夠引起網友的共鳴,獻計獻策,並一起加入到愛護動物的行列中,讓這些生命多一些生存空間。

公路的發展對於人類而言無疑是進步的,可是對於野生動物而言卻是災難性的。因為,很多公路都要穿越野生動物的生活圈子,這樣一來就要有動物來回橫過公路,來實現自己的生活需求。

大家要知道,動物對於危險的判斷能力畢竟有限,加上有些動物行動遲緩,而且方向性很差。因此,造成了很多動物在橫過公路時被車輛碾壓,造成死亡的情況。

另外,公路輸運過程中常有糧食散落,無意間吸引了很多動物到公路上覓食。它們為了食物而來,卻未曾想到車輛過往的危險。原本是前來覓食果腹,結果卻搭上了性命。

在一些公路上,我們常可見到一些鳥類被碾壓死亡,比如說喜鵲、麻雀、烏鴉等鳥類。這些鳥類死亡在公路上,原因就是前來覓食。看到車輛駛來,匆忙起飛躲避,結果被撞死,隨後被碾壓。

還有一些鷹隼類的動物被撞死,這常常是為食而亡的連鎖反應。因為,道路上有被碾壓的死動物出現,形成了誘餌,造成鷹隼等食肉動物前來,結果將命搭在了這裡。

對於像青蛙、蛇一類的動物而言,它們面對快速駛來的車輛只能等死,它們的行進速度較慢,根本無法躲避快速駛來的車輪。也就是說,公路對於這些動物而言就是一條死亡線。

在一些國家的濱海道路上,臨近螃蟹的繁殖和遷徙季節,公路上滿是螃蟹的身影,一輛輛汽車駛過,大批的螃蟹被碾壓死亡,道路上厚厚地鋪滿了螃蟹死亡的屍體,看上去觸目驚心。

2007年5月的一次調查顯示,由於公路交通複雜而快速,造成了大量野生動物死亡,其數目令人十分震驚。每年因公路交通致死的野生動物數量,已超過因獵殺而死亡的數量。無意間,公路成為了很多野生動物的死亡陷阱,這其中以小型動物為主,大型動物因行動速度較快,加之人類可以提前做出避讓措施,而死亡數量相對少一些。

公路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便捷順暢的出行環境,也給野生動物們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目前,人們還沒有行之有效的措施,解決和減少這一死亡現象。這個世界雖然由人類主宰,但畢竟我們更希望和諧共生。因為,每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它生存的權力。各位網友,你們是否有好的建議,歡迎留言評論。原創作品,禁止複製粘貼式的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模里西斯大規模捕殺果蝠,數量超過5萬隻
    自2015年以來,為了保護果園裡的水果,模里西斯當局針對果蝠展開了三次大規模的捕殺行動,有超過5萬隻果蝠在捕殺中消失。第一次捕殺發生在2015年,造成3萬隻果蝠死亡。第二次捕殺是在第二年,再有7380隻果蝠死亡。
  • 貓咪變身動物殺手造成全球33個物種滅絕
    科學家在《自然通訊》(Natural Communication)中說,走失的家貓和野貓是其中最厲害的殺手。同時,寵物貓也會捕殺小動物,主人們應看好自己的貓咪以減輕它們對野生動物的傷害。研究者得出結論,在美國動物會喪生在車輪下、撞死在建築物上或是被毒死,但這些都不及喪生在貓爪下的動物多。家貓的殺手本性在世界多個島上都有記載。
  • 公路交通導致「最美溼地」野生動物大量死亡
    本報訊 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物種項目野生動植物保護小額基金資助下,一項目組就公路對若爾蓋溼地兩棲動物的影響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公路交通造成這裡大量野生動物死亡。 若爾蓋溼地位於青藏高原東緣,被譽為「中國最美的溼地」。
  • 人類在南極大肆捕殺磷蝦,為何會讓萬裡之外的73頭鯨成堆死亡?
    人類在南極大肆捕殺磷蝦,為何會讓萬裡之外的73頭鯨成堆死亡?眾所周知,在我們生存的這個星球上,有著各種各樣的動物。其中藍鯨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一種生物。一頭成年的藍鯨體重可達180噸。藍鯨目前也是全球的一級保護動物,不僅是藍鯨,所有的鯨類都是國家級保護動物,也是瀕危物種。
  • 食草動物為什麼始終沒有進化出擺脫食肉動物捕殺的能力?
    第二,防禦雖然食草動物沒有食肉動物那樣鋒利的牙齒和爪子,但是它們也有很強的防禦性,比如大多數大型的食草動物都有角,角的出現讓一大部分食草動物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它們堅硬且鋒利的角都長在食肉動物最喜歡攻擊的頭部。
  • 貓溫柔可愛,卻是「動物殺手」,而且攜帶的寄生蟲威脅海洋生物
    當你還沉浸在貓咪的盛世美顏中時,貓已經被世界界定為「動物殺手」了。是的,請不要懷疑,無論是家貓還是野貓,它們的存在已經嚴重威脅了小型野生動物的生命。澳大利亞的貓每年殺死超過20億隻野生動物澳大利亞已經對家貓和野貓進行了數百種研究,得到了驚人的數據。目前,澳大利亞的野貓有200萬到600萬隻,每隻野貓平均每年殺死約740隻本地動物;家貓數量大約為400萬隻,每隻家貓平均每年殺死75隻野生動物。
  • 四川發現不明動物,像小金錢豹,至今200萬隻被捕殺只好逃進深山
    03獵物:小動物的殺手,一旦捕獲成功,往往會緊緊抓不放直至獵物死亡雖然在體型上不如虎豹,豹貓的生存本領卻異常強悍,與絕大多數貓科動物一樣,豹貓都是天生的獵手,絕對是小動物的殺手。別看它傻乎乎的,但是豹貓攻擊的目標一般很明確,一旦被它抓住,獵物自求多福也沒有用,它們往往用犬齒來咬住獵物的喉嚨,讓其掙脫不掉,直至死亡。豹貓生存能力非常強悍,警惕性非常強,對周圍的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夠激起它們的警覺。憑藉靈敏的身體和鋒利的爪牙,凡是能入口的都在它的菜單上,它們幾乎可以捕殺領地內的所有小型動物。
  • 地球上10種逆天動物咬合力排名——榜首竟然是個食草動物?
    咬合力:900磅=400公斤 大白鯊大概是最為臭名昭著的海洋生物,它們在眾多電影文學作品中被描繪成血腥、殘忍、冷酷的海洋超級殺手 由於棲息地被破壞與偷獵,至2015年初統計,世界上僅存野生西伯利亞虎僅500頭 已在20011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和《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咬合力在560公斤左右,可以很輕鬆的切斷獵物脊椎,使其癱瘓死亡!
  • 大喊「保護動物」的日本人,為何每年要捕殺30000隻海豚?
    全世界都在每年發出疑問,為何如此高度文明的日本依舊在海洋捕殺這一領域如此愚昧與殘忍,日本人在國際上也是發出「保護動物」呼聲最大的群體。 嚴格意義上講,海豚本身多是小型齒鯨,所以,外國人眼中的殺海豚節其實在日本當地俗稱為捕鯨節,而且,在過去這400年裡,日本已然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捕鯨、食鯨國。
  • 爭鳴:流浪貓每年捕殺百億野生動物研究的結論靠譜嗎?
    參考論文中樣本的省份分布圖,我們發現江蘇省的取樣有790份,大大超過其他省份,佔到了整體的三分之一。姑且假設人口密度越高的地方,無主貓或散養貓的密度也越高,因此人口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貓口密度的參數,由於缺乏貓口數據,李教授的研究也正是用全國家庭數量(針對散養貓)或人口數量(針對無主貓)作為總量進行回歸。
  • 道路網高速擴張釀生態憂患:成野生動物"最大墳墓"
    在它的控制下,原本完整的生態系統被肢解、隔離,走向萎縮,更有無數野生動物在道路上喪生。  肢解生態系統的「殺手」?  陳繼群,一位畫家,從2000年開始辦起了一個叫「曾經草原」的網站。他志在保護內蒙古最好的一片草原不被破壞。但近10年來,他眼睜睜地看著破壞天天發生,而且方法非常多樣。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德國路斃佔野生動物死亡兩成
    德國路斃佔野生動物死亡兩成 時間: 2013-10-31 11:20  來源: 環球與生活   編輯: 摘要:   萬物皆有生命,不僅僅人們需要健康的身體,需要有生命安全的保障,在動物們的世界裡,他們的生命也同樣需要受到保護。  每年,德國都有成千上萬的野生動物在穿越公路時被汽車撞到身亡。這些血淋淋的公路屠殺事件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 連新明:人與野生動物能否共享棲息地 科學數據說了算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人與野生動物的關係再成焦點。研究表明,佔據新興傳染病60%以上的人畜共患病,大部分來源於野生動物。不僅如此,只要是在人和野生動物共存的區域,兩者就會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衝突。因此,如何化解普遍存在的人獸衝突,成為考驗人類智慧的一大難題。
  • 廈門有國家級保護動物40多種 山上碰到野生動物不要捕殺
    他說,由於大型貓科動物近乎絕跡,失去天敵的同安野豬處於「瘋長」狀態,近年來快速增長。野豬們不僅稱霸山林,還頻頻到山區周邊村莊、農田「掃蕩」,靠山區域頻現「豬影」,山區農戶談豬色變。  2003年,同安林業部門曾隨機抽取14個村野生動物調查情況,當時推算,整個同安山區約有520頭野豬。13年之後的今天,據估算,野豬種群數量在1000頭以上。「連平原村莊的小山頭也能見到野豬蹤跡。」
  • 這種貓科動物外形十分漂亮,恰恰因為漂亮,曾被國人大肆捕殺
    導讀:這種貓科動物外形十分漂亮,恰恰因為漂亮,曾被國人大肆捕殺說起貓科動物,大部分都是比較漂亮的,無論是大型貓科還是小型貓科動物,論顏值的話,從來不會輸。今天來講一種貓科動物,它的外表與家貓對比,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應該算得上是最漂亮的小型貓科動物。這種貓科動物叫豹貓,它的體型跟家貓差不多大小,成年豹貓能夠長到3-8千克左右,但是外表卻有點像是縮小版的花豹,特別是毛髮,跟花豹差不多,因此也被稱為是最漂亮的小型貓科動物。但是恰恰因為它的顏值,在早年間被人們大肆捕殺,數量急劇下降,甚至差不多都要滅絕了。
  • 【流浪貓狗之惑】管理流浪貓狗只能捕殺嗎?
    大規模捕殺流浪動物事件:2012年初,烏克蘭為順利舉辦歐洲杯賽事,避免發生流浪動物攻擊遊客,傳染狂犬病,在本國,特別是4個舉辦城市,大規模捕殺流浪狗。2009年5月,中國陝西洋縣因頻繁出現流浪狗、野狗攻擊人,導致多人感染狂犬病死亡,採取了捕殺流浪狗、野狗的政策。類似這樣大規模捕殺流浪動物,特別是流浪狗的新聞並不鮮見。
  • 一種加強版的蟋蟀,全身硬殼還帶刺,還敢偷襲鳥窩捕殺雛鳥!
    在昆蟲中,蟋蟀有兩大特點一善於鳴叫,二是好打鬥,所以一直有鬥蟋蟀的文化傳統,而在食物鏈中,蟋蟀雖然好鬥,但終究受限體型,很多動物都是蟋蟀的天敵,其中鳥類也是蟋蟀的一大天敵。但在非洲有一種加強版的蟋蟀,甚至敢先下手為強,捕殺雛鳥,這種蟋蟀好鬥更強——盔甲蟋蟀。
  • 讀《流浪貓戰爭》有感:百億殺手竟能把鳥類殺成負數?
    流浪貓突然間多了稱號:百億殺手。聽說,國際鳥類研究學家,《流浪貓戰爭》作者馬拉(Peter P. Marra),與其學生Scott Loss也緊密參了這一研究,並提供了其捕殺數量推算模型給南大某教授團隊使用。恰好,流浪貓對生態有巨大影響一說自19年後受到國內媒體、各大V廣泛關注轉發。廚子也常看到一些書商推薦此書。題材如此近似,故拿電子版粗讀一番。
  • 非法捕殺野生動物,開州一男子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非法捕殺野生動物,開州一男子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我們常說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其中也包括各種野生動物,非法捕捉野生動物屬於違法行為,可是偏偏就有人要以身試法。近日,開州警方通過群眾舉報,抓獲一名非法捕捉野生動物的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