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新明:人與野生動物能否共享棲息地 科學數據說了算

2020-12-19 中國科學院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人與野生動物的關係再成焦點。研究表明,佔據新興傳染病60%以上的人畜共患病,大部分來源於野生動物。不僅如此,只要是在人和野生動物共存的區域,兩者就會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衝突。因此,如何化解普遍存在的人獸衝突,成為考驗人類智慧的一大難題。

  在保護生物學中,人獸衝突主要指人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負面互動過程,它給人類帶來的傷害和損失常常被認為是兩者無法和諧共處的證據之一,而這種傷害和損失往往成為人類對野生動物報復性獵殺的直接驅動力,進而造成野生動物數量下降甚至區域性滅絕。

  對人類而言,人獸衝突最直接的表現是野生食肉動物對人或家畜的直接傷害或捕殺,以及野生與家養食草動物對食物、空間和配偶等資源的爭奪。2012年,我國青海省三江源地區人獸衝突導致的犛牛死亡率為4%,綿羊死亡率為11%。此外,野犛牛有時會爭奪家養犛牛的配偶,雖能改善犛牛後代品質,但有時也會帶領種群出走。這些人獸衝突給牧民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損失,極易引起當地人對野生動物的報復。

  人獸之間的間接衝突是指在野生動物活動區域內,人類的房屋、道路、油氣管道、輸電線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對野生動物造成的諸多影響,如公路上車輛對野生動物的碰撞,道路及管道設施造成野生動物生境的隔離狀態或破碎化等。

  基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人類有減緩人獸之間衝突的責任和義務。

  針對直接衝突,我國一些地方已探索出一些解決方法,如在青海省,對於人獸衝突導致的家畜死亡損失,政府按照市場價格的50%對牧民進行補償,同時也在積極嘗試通過設立人獸衝突保險基金等方式,在社區內部定損和賠付,簡化補償流程,減少牧民損失。

  人獸之間的間接衝突造成的負面影響更多針對野生動物,化解方式主要在於對野生動物的保護。研究顯示,只要保護得當,野生動物對人類基礎設施的適應能力超乎人類想像。青藏鐵路在修建初期,規劃了33處野生動物通道,後保留26處。每年的5~9月份,來自三江源勒池草原的雌性藏羚成群結隊穿越青藏鐵路,跨越青藏公路,前往可可西裡腹地產羔,再帶著幼崽原路返回。曾經很多人擔心鐵路的修建會影響藏羚的遷徙,但多年來的觀測表明,藏羚已經適應了青藏鐵路的存在,僅利用五北大橋回遷的藏羚母子數量就從2006年的3009隻上升至2019年的6377隻,十多年來該地區藏羚的種群數量翻了一番。這無疑是解決人類與野生動物間接衝突的良好示範。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的活動範圍日益擴大,與野生動物的活動範圍有了更多重疊與交叉,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監測記錄手段更新換代,再加上新媒體的快速傳播以及紅外相機技術的廣泛應用,生活在高海拔、人跡罕至的裸巖峭壁地帶的雪豹近年來也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這些野生動物究竟是需要同人類共享棲息地,還是應該單獨享有獨立的生活區域,應當取決於科學的研究數據。如今,生態文明意識深入人心,生物多樣性的可利用價值、生態價值、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也越來越多地被公眾所了解和接受。在人類與生物圈中其他物種之間的聯繫變得越來越緊密的當下,化解人獸衝突,只能訴諸科學的手段。

  (作者:連新明,系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北京要給野生動物在城區劃棲息地,你怎麼看?
    《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是對《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的最新修訂。該條例所保護的野生動物包括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公布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條例最引人注目的是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
  • 保護野生動物,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保護野生動物,才能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今年5至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赴廣西、江西、福建、雲南、廣東、貴州等地開展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和野生動物保護法執法檢查。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也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開展的首個執法檢查。
  • 海外傳真|TNC與合作夥伴保護科羅拉多州受威脅野生動物棲息地
    這處地產是工作牧場和一些比較少見的野生動物棲息地所在區域,正面臨著日益增長的發展壓力。該地塊是魯特縣現存最大的私人土地之一。2011年到2014年,史密斯家族與TNC合作保護超過12000英畝的土地,現在他們決定將另外4080英畝牧場置於保護地役權之下。由於魯特縣PDR計劃和GOCO的資金支持,以及史密斯家族的慷慨捐贈,使徵購該地塊得以實現。
  • 超95%保護區有外來動物適宜棲息地
    外來動物在全球保護區內的未來潛在入侵風險。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李義明團隊和倫敦大學學院教授Tim Blackburn合作研究發現,在不同類別的保護區中,國家公園入侵的物種數最高。保護區建立越早,防控外來物種的效果越好;當地物種多樣性越高,保護區抵抗外來動物的能力越強。
  • 新冠疫情,動物們的末日還是狂歡?
    昔日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如今只有寥寥幾個人,不理解何為新冠病毒的動物們也在疑惑,那些人都去哪了?人與動物都受到了一個突如其來的變化的影響,也都在努力適應新的變化。不同的是,人們能夠採購到足夠的食物,動物卻往往束手無策。
  • 棲息地碎片化對動物的全球影響
    棲息地碎片化對動物的全球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6 17:49:16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Matthew G.
  • 寶寶玩英語攜手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推出「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課
    中新網3月3日電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中國0-6歲家庭親子英語啟蒙品牌寶寶玩英語,攜手公益支持機構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共同推出「野生動物保護」幼兒雙語公益課程。  課程合作旨在藉助寶寶玩英語品牌在學齡前兒童家庭中的廣泛影響力,幫助孩子們從小了解動物、愛護動物、保護動物,培養孩子熱愛自然、關愛生命的意識,向公眾傳播人與動物共享生命之美。
  • 寶寶玩英語攜手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推出「野生動物保護...
    課程合作旨在藉助寶寶玩英語品牌在學齡前兒童家庭中的廣泛影響力,幫助孩子們從小了解動物、愛護動物、保護動物,培養孩子熱愛自然、關愛生命的意識,向公眾傳播人與動物共享生命之美。課程自3月3日起,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加劇野生動物傳染病
    上周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將加劇野生動物中傳染病的暴發。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1月19日報導,美國《科學》周刊當周發表的一項研究對氣候變化與野生動物患病風險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探究。該研究指出,適應寒帶和溫帶棲息地的物種遭遇這類疾病暴發的風險升高。
  • ​寶寶玩英語攜手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推出「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課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中國0-6歲家庭親子英語啟蒙品牌寶寶玩英語,攜手公益支持機構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共同推出「野生動物保護」幼兒雙語公益課程。課程合作旨在藉助寶寶玩英語品牌在學齡前兒童家庭中的廣泛影響力,幫助孩子們從小了解動物、愛護動物、保護動物,培養孩子熱愛自然、關愛生命的意識,向公眾傳播人與動物共享生命之美。課程自3月3日起,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 全世界都在保護野生動物,美國為什麼要殘殺120萬隻動物?
    美國農業部於日前公布了2019年殺死的野生動物數量,據報告整個2019年度被殺死的野生動物總共超過120萬隻,主要來自德克薩斯和科羅拉多以及新墨西哥州!報告僅僅發布數天後,美國環保組織就將美農業部告上了法庭!
  • 如何拍攝更好的野生動物照片:首先是自然主義者
    知識和激情是我所知道的兩個最重要的工具,用於更好的野生動物攝影。問別人野生動物攝影師需要什麼,你可能聽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大鏡頭。毫無疑問,這有助於幫助,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不,最重要的是了解你想拍攝的小動物。如果你找不到你想要的動物,你的鏡片和你的腿一樣長並不重要。
  • 前三季度檢察機關起訴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15154人
    資料圖:今年2月,甘肅隴南市森林公安查處2起非法狩獵野生動物案。圖為查貨野生動物及獵捕工具。趙怡攝  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出,該類犯罪的趨勢和特點有以下幾項:  一是案件數量增多且罪名相對集中。從前三季度情況看,檢察機關起訴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增長趨勢明顯。其中,第一季度起訴2181人,第二季度起訴5235人,第三季度起訴7738人。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 瀕危性原則是什麼?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今日發布通知,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七條、第十條規定,國務院林業草原、漁業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陸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 希爾斯維爾野生動物保護區——澳大利亞的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之一
    希爾斯維爾野生動物保護區地處亞拉河谷中心位置,是世界聞名的觀賞生活在自然棲息地的澳大利亞野生動物的最佳場所,是澳大利亞最著名的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之一。來澳大利亞旅遊,如果您熱衷於觀賞野生動物,那沒就請來希爾斯維爾野生動物保護區吧!
  • 東洞庭湖:野生動物的樂園
    在成立於1982年的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內,綠草青青,碧水盈盈,時不時就可以看見各種鳥類、麋鹿,甚至江豚的身影,儼然成為一個野生動物「嬉戲」的樂園。而在保護區成立之初,卻並不是如此。1991年就來到洞庭湖保護區工作的高大立是個不折不扣的「老洞庭」。他回憶說,以前在保護區偷獵現象十分普遍,群眾對動物保護的意識比較淡漠,在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各個鄉鎮和村莊還有專門從事狩獵的人。
  • 講座|在上海,你能發現哪些野生動物
    本次活動也是新民科學咖啡館的首次入駐。作為滬上獨樹一幟的科普品牌和媒體傳播品牌,新民科學咖啡館是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和新民晚報社聯合主辦的公益科普項目,將科學知識與科學思維方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播給公眾。
  • 還有螢火蟲狗獾刺蝟…野生動物進城生活得好嗎?
    近年來,人們發現上海城市地區陸續出現螢火蟲、狗獾、貉、刺蝟等野生動物,這被認為是城市生態恢復的表徵,卻也暴露出人類與自然相處時的無所適從。城市發展與生態保護,看似一對矛盾,歸根結底是人與自然的博弈、共生,能不能找到一條合理的出路?上海正在探索。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對「關於依法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的建議」復文
    我局專門成立《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全力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修法相關工作。我局將積極反映您的建議,以期在新的《野生動物保護法》法律責任部分,對違法犯罪行為的處罰措施、處罰力度、犯罪標準等做出進一步規範。《刑法》相關條款以及高法院、高檢院出臺的司法解釋也會做出相應的細化和完善。
  • 林草局加強秋冬季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對打擊亂捕濫獵濫食及非法交易鳥類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活動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在鳥類等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和主要遷徙通道堅持巡護值守,徹底清理各類鳥網、套夾、毒餌等非法獵捕工具,敦促有關部門加強魚塘、蝦池的管理,消除威脅候鳥遷徙安全和其他野生動物種群安全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