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2021年1月8日,北京市衛生健康網發布健康知識:《捏積療法治療兒童厭食、便秘》。
捏積療法在中國傳統醫藥學中,是一種古老而實用的治法,多用來治療小兒脾胃不和。
中醫理論認為,在人體後背正中間有一條經脈叫督脈,它主人體一身之陽氣,又因為人體的後背本身是主陽的,因此又稱督脈為陽中之陽。
一、捏脊為什麼能治病?
捏積通過捏拿小兒的脊背,可以振奮小兒督脈的陽氣,推動全身氣血的運行,調整全身的陰陽之氣,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西醫認為可以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幹和神經節,通過複雜的神經體液因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並整體地、雙向地調節內臟活動,從而防治多種疾病。
二、捏脊要注意什麼?
時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後或晚上臨睡前進行療效較好。捏脊前要露出整個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鬆。
溫度:捏脊時室內溫度要適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溫暖,手法宜輕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時間:每次捏脊時間不宜太長,以3~5分鐘為宜。
手法:①開始做時手法宜輕巧,以後逐漸加重,使小兒慢慢適應。②要捏捻,不可擰轉。③捻動推進時,要直線向前,不可歪斜。
年齡:捏脊療法適於半歲以上到6歲左右的寶寶。年齡過小的寶寶皮膚嬌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膚破損;年齡過大則因為背肌較厚,不易提起,穴位點按不到位而影響療效。
禁忌:寶寶背部皮膚有破損,患有癤腫、皮膚病。
北京中醫醫院懷柔醫院兒科開展捏積療法治療兒童厭食、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工作時間為每周一到周五,需提前開單到兒科門診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