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事件:美國為什麼抵制日貨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1987年,美國國會議員砸爛東芝產品,以抗議該公司違反禁令向蘇聯出口工具機。資料圖

俞飛

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東芝機械公司曾秘密向蘇聯出口4臺高性能工具機。東窗事發,美國朝野群情激奮,強烈譴責日本。美國政府也在第一時間祭出經濟制裁大棒。

日本媒體稱其為「東芝事件」大衝擊,外界好奇:東芝事件如何東窗事發?蘇聯從工具機中獲得什麼好處?東芝又是如何負荊請罪,換取美方從輕發落?

誰是巴統最薄弱的一環

1986年10月,歐洲直布羅陀海灣,美國核潛艇奧格斯格號悄無聲息地開始了新一天的遊弋巡邏。

冷不防,潛艇猛烈地一震,劇烈搖晃起來,像是撞到了什麼東西。全體船員東倒西歪,措手不及,待到回過神來,才發現顯示屏上有一艘不明國籍的核潛艇正從左前方急速駛離而去。

五角大樓的413846號房間是海軍參謀長艾斯菲爾德中將的辦公室。接到屬下緊急報告,他大發雷霆:「那個神出鬼沒的傢伙怎麼可能闖進來?」難道死對頭蘇聯竟然取得了驚天突破。

撞上奧格斯格號的正是蘇聯最新一代的核潛艇,這一切可真的要「歸功」於東芝把尖端工具機賣給了蘇聯。

誰人不知,潛艇在現代海戰中至關重要。「二戰」中,是潛艇將總噸位達1469萬噸的大量艦船送入海底,佔被擊沉總噸位的七成。「美國和英國是用25艘艦船和100架飛機的代價來對付和換取一艘德國潛艇的。」蘇聯海軍司令戈爾什科夫直言。

鐵幕隔斷的蘇美兩國公認:潛艇是奪取海軍優勢的一張王牌。兩國以成千上萬噸的鋼鐵,在海洋深處築起一道拱衛自己安全與利益的屏障,一場歷時50年的水下角力就此拉開序幕。

美國海軍的立體反潛系統能發現200海裡以內的所有潛艇,並在20海裡的距離內根據相應特徵辨別出具體型號。噪聲指標上,蘇聯的潛艇始終比西方潛艇高出一大塊。蘇聯阿爾法級攻擊核潛艇在挪威海域活動,引起的水聲振蕩甚至可以被設在大西洋另一側的百慕達群島的美國海軍水聲監聽站探測到。美軍將蘇聯潛艇噪聲之大引為笑料,「它們是開著交響樂音樂會來的」,自詡本國核潛艇要比蘇聯領先10年。

若不儘快設法清除噪聲,一旦爆發戰爭,蘇聯核潛艇將是一堆廢鐵,逃脫不了折戟沉沙的厄運。核潛艇的噪音主要是由螺旋槳造成的,技術上蘇聯突破無望,必須從他國進口。

進口軍工技術,談何容易?冷戰時期,資本主義國家早早組成「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由北約國家與日本等國組成),對敏感技術出口到其他國家向來嚴防死守。

蘇聯軍方急需的「九餘度推進器電腦工作母機」,屬於最先進的工業技術產品,蘇方根本無法自行設計製造。由於該設備可用於加工軍用艦艇的螺旋槳,大大降低艦艇的噪音,明顯屬於「巴統」禁止出口的機械設備。

蘇聯方面絞盡腦汁,思索下手的重點目標國:「誰是巴統最薄弱的一環?」

1970年,蘇聯進出口貿易官員試圖與義大利達涅利公司談判,結果美國人從中作梗,百般阻撓,計劃最終流產。但是,蘇聯人並沒有死心。

東芝見錢眼開,技術外流

1980年,東芝代表在莫斯科舉辦招待酒會,邀請蘇方官員共商兩國貿易大計。原來勃列日涅夫統治後期,蘇聯經濟百業凋敝,陷於困境。1978年,受寒流影響,蘇聯糧食產量銳減,外匯大多用於進口糧食,其他貨品進口很少,工業機械設備的進口幾乎全部停止。當時日本是蘇聯主要的工業設備提供者。以外貿為經濟支柱的日本急得團團轉,幾十家公司駐莫斯科的代表無不為獲得出口合同四處奔走。

為了開拓蘇聯這個巨大的市場,東芝派出多名高級職員,與蘇聯高層套交情,設法獲得訂單。酒會上,蘇聯技術機械進口公司副總裁奧西波夫體貼人意,悄悄告訴東芝代表:「我們正需要一種大型船舶推進器的工作母機,而且必須是那種電腦操縱的機械。貴社是製造工業機械的行家,相信這種工作母機在日本已經可以生產了。」

奧西波夫其實具有克格勃(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身份,想得到一份蘇聯外貿合同,他的話一言九鼎。要是哪家外國公司膽敢違抗他的意願,業務會岌岌可危。

酒會還沒結束,一份加急電傳就被發回東京總部:「火速尋找加工螺旋槳推進器的工作母機。」幾天後,東芝產品部的高級職員攜帶著擁有最新技術的「九餘度推進器電腦工作母機」的各種數據及結構藍圖飛往莫斯科。

最後,交易以8.7折成交。日方都不敢相信,4部工作母機能賣到35億日元。然而,這場交易中最大的贏家還是蘇聯。這4部工作母機可使蘇聯新型艦艇建造技術「脫胎換骨」,代價卻不到2000萬美元。諷刺的是,用日方設備和技術生產出來的軍艦潛艇,有相當部分加入了威脅日本的蘇聯太平洋艦隊。

誰是洩密者

根據合同,東芝公司必須負責4部母機的安裝調試,直到正常運轉;同時還要訓練蘇方的技術人員,直到他們能完全操作為止。蘇方扣下10%的價款,東芝完成合同所規定的條款後才給付。但蘇聯軍方後來臨時改變主意,要求東芝安裝兩臺機械,剩下的兩部堅持由蘇方技術人員來處理。安裝第一部機械的時候,日本工程師發現,參加安裝工作的蘇聯技術人員常常一大早就疲態百出,極為蹊蹺。幾天後,體格強壯的蘇聯技工眼眶發黑,整個人幾乎都要累垮了。日本工程師後來才知道,這些蘇聯技工白天幫日本人裝機器,晚上還要挑燈夜戰,憑白天學到的方法去裝配另一部機器。

蘇方對操作程序不夠了解,又不敢完全信賴日本人,便展開了對負責轉運機械的挪威康克斯佩魯克公司派到蘇聯的電腦技師波路斯塔特的爭取工作。

這位出身於挪威鄉下的30歲技師天生木訥,外貌平平,曾被女人騙過好幾次。但是,當波路斯塔特來到蘇聯後,很快就遇到了「遲到的春天」。不到兩個月,他就與一位美麗的蘇聯女性(克格勃特工)喜結連理。婚禮上眾多蘇聯高官到場道賀,讓日本工程師驚掉了下巴。

擁有最先進的製造技術之後,蘇聯的新型艦艇建造技術可謂「脫胎換骨」,核潛艇的噪聲降到原來的1%。除了潛艇的推進性能得到改善外,正在建造中的新型航空母艦的推進器也得到大幅改進。

1985年12月,蘇日秘密協議當事人之一——日本和光公司的熊谷一男與僱主發生糾紛,被迫辭職。為了報復老僱主,他給「巴統」組織主席陶瑞格寫了一封信,報告東芝機械、和光公司和伊藤忠商事三家企業把「巴統」禁止向蘇聯出口的高級工具機,用偷天換日的方法賣給了蘇聯。

1988年1月,文藝春秋社一馬當先公開發表了熊谷的自述:《再見吧!莫斯科——違反巴統管制事件的背景》,東芝事件的內幕大白於天下。

東芝負荊請罪,代價巨大

陶瑞格首先通知日本代表,日本通產省對東芝進行了調查,結果東芝拿出「兩軸鏜銑床」的出口文件作擋箭牌,毫無破綻,無懈可擊,通產省毫無辦法。

東芝也對外公開聲明:絕對沒有違反任何國際協議,向蘇聯出口違禁物品。可是,美國的情報人員早已掌握了可靠的情報,一查到底。

1987年「巴統」召開年會。就在日本代表矢口否認曾經向蘇聯出口過先進工具機的時候,美國播放了一組幻燈片,內容不是別的,正是東芝出口蘇聯的九軸五聯動數控工具機。日本代表滿面羞愧,走出會場。

西方世界一片譁然:原來我們之中出了一個叛徒。一時間,東芝公司和日本政府成了西方盟友的眾矢之的,飽受各方指責。

美國方面調查發現:日本的東芝機械公司違反「巴統」規定,1982年到1984年間向蘇聯出口了高性能工具機。蘇聯潛艇性能大幅改進,噪音降低,意味著美國幾十年苦心經營的反潛系統基本失靈。美國海軍的技術優勢一去不復返。如果美國要研發更有效的新型探測技術和設備,至少需付出200億至400億美元的高昂代價。

美國朝野群情激憤,再三譴責日本背信棄義,並對東芝公司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經濟制裁,整個東芝集團的產品都被禁止進入美國市場。

東芝事件將美國民間和國會山暗流湧動的反日情緒推向高潮。美國國會議員將東芝產品氣衝衝地摔碎在國會大廈臺階上,還有人乾脆掄起鐵錘大砸一臺東芝錄放機。美國議員競選時只要大罵日本,喊口號抵制日貨,就能當選,反日成了美國政客上位的靈丹妙藥。美國政府還要求日方賠償對其國家安全造成的損害。

美國議員提出了一大堆制裁東芝的議案,包括:罰款150億美元,對所有從東芝集團進口的商品加收100%的關稅,停止從東芝集團進口任何商品5年,關閉東芝在美國的所有工廠,把東芝從美國永久趕出去,以前賣出去的商品售後服務全部免費等。

壓力排山倒海而來,日本政府不得不重視起來。1987年4月28日通產省向東京警視廳通報了有關案情。30日,東京警視廳以涉嫌違反《外匯及外國貿易管理法》,對東芝機械公司提出訴訟。

東京警視廳調查了包括東芝在內的14家日本企業和辦事機構,掌握了大量的信息,那些蘇日之間籤訂的秘密協議、供銷合同最終被公之於眾。

5月27日,日本警視廳逮捕了日本東芝機械公司鑄造部部長林隆二和工具機事業部部長谷村弘明。東芝機械公司曾與挪威康士堡公司合作,向蘇聯出口大型工具機等高技術產品,林隆二和谷村弘明被指控在這起高科技走私案中負有直接責任。

東芝先是敷衍搪塞,稱法國比其更早向蘇聯提供了工具機。後來發現事態愈發嚴重,為保住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美國市場,東芝公司被迫花了1億多日元在全美50多家報刊整版刊登「謝罪廣告」。

5月15日,通產省發布命令,禁止東芝在一年內向14個國家出口任何產品;而對為本次非法交易牽線搭橋的和光貿易公司給予警告處分。

日本法院分別判處林隆二和谷村弘明10個月和1年的有期徒刑,作為法人的東芝機械公司也被起訴,罰款200萬日元。5月15日,東芝機械公司社長飯村和雄引咎辭職。7月1日,東芝董事長佐波正一和總經理杉一郎宣布辭職。

面對美國高舉的大棒,東芝全力自保。小尾敏夫在《說客——撼動美國政治的力量》一書中稱:東芝遊說是歷史上代價最大的遊說戰,足足花費900萬美元。

一方面,東芝通過美國眾議院預算委員會前主席詹姆斯和前美國貿易代表瓦爾克在國會遊說。同時發動與東芝有密切生意往來的幾百家大小企業,像通用電氣、摩託羅拉等,通過他們的遊說渠道向國會和各界陳情。

東芝乖乖服軟,美國制裁大棒高高舉起,最後輕輕落下。1988年通過的法案,制裁對象從東芝集團縮小為東芝機械,期限從5年縮短為3年。當年東芝集團在美國年銷售額20億美元,而東芝機械只有2000萬美元。

謊言、假合同所掩蓋的秘密交易,在確鑿證據的面前原形畢露。日本媒體深感震驚和羞辱,保守的《產經新聞》上的一篇社論的標題是這樣的:東芝事件切腹自殺都不足以謝罪!作為美國保護傘下的日本,把保護傘捅出一個大窟窿,說東芝機械闖下「滔天大禍」並不為過。

就此案給「雙方安全」利益所造成的危害,首相中曾根康弘正式向美國政府表示道歉。中曾根嚴厲地批評東芝公司:「東芝事件是對日本國民的背叛,我要求有關省廳重新調查是否還有類似行為,並決定健全法規,加強出口管理和審查制度,堅決堵塞漏洞。」

責任編輯:馬蓉蓉

相關焦點

  • 師偉:七七之際論抵制日貨
    國家如何具體處理中日關係是基於大局的統籌考慮,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老百姓就無所事事,其實我們可以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抵制日貨!關於抵制日貨,大部分人是認同的、少部分人是糊塗的,本文接下來詳細解釋此問題。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是,日貨曾經是高質量的代名詞,在中國改開初期,中日關係還算融洽的時期,日貨的口碑很不錯,電子表、收錄機、單放機、電視、汽車、化妝品之類令消費者趨之若鶩,後來情況逐漸變化,我印象比較深的是07年東芝筆記本電腦電池發熱事件、只賠西方不賠中國,11年豐田汽車事件對美國車主和中國車主區別對待,而且只賠北京和浙江的車主。
  • 三個學術民工:抵制日貨——那什麼是日貨?
    有人說要抵制日貨。好吧,那就抵製得專業一些。首先,我們得回答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什麼是日貨?       這個問題好像很簡單,「Made in Japan」就是日貨,日本牌子就是日貨。不過此事細思極恐——好像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 赴日搶購馬桶蓋說明了什麼 "抵制日貨"或許行不通
    其一,「抵制日貨」行不通。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到如今,「抵制日貨」的某些特殊時段累積下來已有很長時間了,如果說彼時的抵制還有愛國情感在,那麼這些年的所謂抵制,更多的是情緒化的產物,甚至是借抵制日貨之名來宣洩民粹情緒,如打砸街上的日本車。   更何況,日貨已滲透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想抵制也行不通。
  • 除了「抵制日貨」,我們還能做什麼
    樹欲靜而風不止,自2010年撞船事件以來釣魚島事態的發展,充分展示了中國這句古老格言所蘊含的深邃智慧,也構成了中國和平發展過程中的一次期中考試,其主要內容有二:第一,如何與一個習慣把克制當軟弱可欺的鄰居打交道?第二,如何有理、有利、有節地應對來自不友善的鄰居的挑戰,又不給其他心懷叵測的旁觀者以可乘之機?
  • 韓國抵制日貨迎來一周年 優衣庫在韓「涼涼」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訊據韓國KBS電視臺報導,日本去年7月1日宣布限制對韓出口半導體材料,韓國民眾紛紛喊出「抵制日貨」的口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抵制日貨運動。今年7月1日,韓國迎來抵制日貨一周年。韓國大學生金秀晶(音)曾於2019年在韓國明洞優衣庫賣場前進行1人示威,她表示抵制日貨運動仍在繼續。在她看來,結束韓國抵制日貨活動的唯一方法就是日本正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韓國國民的反日貨情緒會持續到日本履行韓國大法院的判決為止。韓國抵制日貨的成果體現在在韓日企的銷售業績上。
  • 調查:逾七成韓國民眾曾抵制日貨
    2019年8月,在慶尚南道陝川郡,一名居民在寫有抵制日貨運動的橫幅前走過。圖源:韓聯社  人民網訊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一家市場調研機構於2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逾七成韓國民眾有過抵制日貨的經歷。結果顯示,71.8%的受訪者曾經有過抵制日貨的經歷,女性比例(76.4%)高於男性(67.2%)。  按年齡段來看,30至39歲的受訪者佔比最高,為75.6%。50至59歲(74%)、40至49歲(70%)和20至29歲(67.6%)分列其後。
  • 半個國家抵制日貨 韓國人這次動真格了?
    韓國網上「抵制日貨風」來勢兇猛這場抵制日貨活動在韓國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上異常兇猛。有網友7月11日創建網絡社區「NoNo Japan(對日本說不)」,號召大家在網站上曝光日本商品,同時提供對這些日本商品的替代選項。
  • 韓國「抵制日貨」一年了:優衣庫「涼涼」,有日本車企撤離
    日本去年7月1日宣布限制對韓出口半導體材料,韓國民眾紛紛喊出「抵制日貨」的口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抵制日貨運動。今年7月1日,韓國迎來抵制日貨一周年。今年以來,韓國多次要求日本針對取消對韓出口管制進行表態,並將5月31日設定為最後期限。但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仍需要一定時間才能作出決定。
  • 一眼新聞|ofo線上退押金人數仍有近1600萬;韓國網友發起「抵制日貨...
    (平安朝陽)3韓國網友發起"抵制日貨"運動 數十個日本品牌被拉黑據韓聯社4日報導,日本政府採取「經濟報復」措施,限制向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後,韓國國內出現了抵制日貨的言論,並有持續發酵之勢。3日,韓國某論壇上出現題為「一同參與抵制日貨行動」的帖子,並附有「抵制日貨清單」,數百名網友留言,表示支持發帖者的行動。還有韓國網友製作了宣傳「抵制日貨」的海報:中間是大寫的英文單詞NO,下面用英文或韓文寫著「抵制日本」、「不去」「不買」等文字。
  • 韓國舉國上下「抵制日貨」 受影響的他們有話說……
    韓國民調機構近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成韓國人正參與「抵制日貨」活動。《韓國先驅報》7月26日報導稱,此事已經殃及韓國普通民眾和企業,並且未必能實現預期目標。現年25歲的金玄真(Kim Hyun-jin,化名)是一名時裝專業的大學生,閒時在優衣庫打零工。「我已經在優衣庫兼職幹了兩年。我為自己的工作地點自豪。
  • 韓國"抵制日貨"持續發酵:快遞員拒送優衣庫商品
    韓國國內「抵制日貨」的聲音越來越大,已經爆發了數次相關運動。據日本共同社報導,該勞動團體24日發表聲明稱:「我們聲討安倍政府的經濟報復,宣布加入拒絕為優衣庫配送商品的全民反日浪潮。」之所以選擇優衣庫,該團體表示是因為其運營方是日本迅銷公司,他們的工作人員曾發表過輕視「抵制日貨」運動影響的言論。
  • 韓國人「抵制日貨」的第1個月 不喝日啤不穿優衣庫
    (原標題:韓國人"抵制日貨"的第一個月咋過的?不喝日啤 不穿優衣庫)韓國便利店員主動清理日本啤酒(KBS新聞)海外網8月1日電韓日貿易摩擦發酵,已過去1個月。韓媒稱,期間韓國民眾的反日情緒持續上升,流通企業、地方自治團體紛紛參與其中,抵制日貨的範圍也在不斷擴大。其中,日本啤酒和優衣庫成為首當其衝的抵制對象。韓國一超市貼出告示稱,將停售朝日啤酒(韓聯社)日本啤酒遭受的打擊有多大?
  • 這些車你都不知道是日貨還抵制什麼
    很多國民對日貨的抗擊能力是很大的,但是有些國民對於汽車領域的「日貨們」可以說是無知。只知道豐田、本田。然後呢?然後就亂喊亂叫,這些日貨你都不知道,亂喊什麼。奔馳和英菲尼迪主要是奔馳共享發動機和變速箱給予英菲尼迪使用,英菲尼迪Q50(L)就是典型的換殼C級,性價比很高,所以你說買了這車的車主,算是買了日貨還是德貨呢?
  • 韓國抵制日貨行動導致日本產品的銷量大減
    現在韓國抵制日貨的活動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韓國消費者開始猶豫是否購買日貨。 據聯合新聞社報導,韓國金融當局公開的韓國8大主要銀行卡公司統計的資料顯示,日本服裝店「優衣庫」「無印良品」、鞋子零售店「ABC Mart」、化妝品店「DHC」等7月第四周的銀行卡決算總額相比6月最後一周下降了近一半。 7月份韓國對日本啤酒的進口額約為430萬美元,比上個月減少了近45%。
  • 韓國抵制日貨浪潮愈演愈烈,優衣庫被迫要關門,任天堂依然受追捧
    這家店是日本最大品牌之一,因此也是2019年夏天開始的韓國抵制日本產品的焦點。雖然抵制運動相對之前來說已經明顯減弱,但這股浪潮並未完全消退。優衣庫關閉的原因不僅僅是韓國對日本的抵制。一位工作人員說:"因為新冠疫情,外國旅遊業已經停擺,這對整個零售業造成了破壞。"
  • 上世紀美國制裁日本的東芝事件:日本半導體走下坡路的標誌性事件
    上世紀80年代曾經出過一個非常著名的事件,就是日本東芝事件。據說是因為日本東芝公司向美國的最直接對手前蘇聯提供高性能工具機,因而使得前蘇聯在潛艇製造這些方面的技術加工取得突破。之前一直困擾前蘇聯潛艇噪音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蘇聯的潛艇都變得安靜起來,結果美國還不知道,美國一艘潛艇和前蘇聯的潛艇相撞,頓時讓美國軍方大吃一驚,美國軍方趕緊進行緊急調查,結果就發現了東芝暗中出口高性能工具機給蘇聯的事情,緊接著美國就對東芝展開制裁。看美國的說法,雖然美國制裁了東芝,但是東芝幫助蘇聯提高潛艇技術對美國造成的損失完全無法挽回。
  • 抵制日貨,請從燒身份證做起
    我們除了學會憤怒,有沒有真正反思過,為什麼我們永遠會敗給這個「小小的日本」,我們輸在哪些方面,我們是否了解日本這個國家?他們在哪些方面值得我們低下頭去做一名學生?關於身份證很多人都在說抵制日貨,如果真的要徹底的抵制日貨,我們就要放棄現在使用的二代身份證,因為我們的身份證就是由日本富士施樂公司製造,我們中國人要深刻反思,為什麼作為中國人的身份證,卻要依賴日本人的技術?!我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哪裡?為什麼日本人做的比我們更好?
  • 【金井人物】李清泉:號召抵制日貨
    (廈門《華僑日報》1933年3月16日) 在李清泉先生出任國難後援會會長時,就把抵制日貨作為打擊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的重要手段。在1931年11月26日召開的、有3000餘人參加的菲律賓華僑救國代表大會上,就宣布了「抵制日貨條例」,並成立了抵制委員會,李清泉先生親自參加該組織活動。
  • 韓民眾抵制日貨:超市下架札幌啤酒 踩日企紙箱洩憤
    (原標題:韓國興起抵制日貨風潮:超市下架札幌啤酒、踩日企紙箱洩憤)
  • 韓國興起抵制日貨風潮:超市下架札幌啤酒、踩日企紙箱洩憤
    韓國超市入口貼著告示,上面寫著「停止販賣不反省歷史的日本的商品」(朝日新聞)海外網7月7日電 由於日本政府對韓國採取「經濟報復」措施,限制向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近期,韓國國內「抵制日貨韓媒稱,大約230家商店參與了抵制日貨活動,包括便利店在內,至少動員了10萬人。7月1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限制對韓國出口用於製造電視機及智慧型手機的三種半導體材料。另外,日本政府著手將韓國從「白色國家」清單中刪除,意味著取消韓方進口日本產品所獲優待。日方稱,採取上述舉措的原因是「日韓間的信賴關係已經嚴重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