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家家戶戶條件好了,孩子的待遇也隨之提高,過去父母也捨不得吃得小零食,現在的家長買起來眼睛都不眨一下,反正加起來也沒幾個錢。當然,孩子的死纏爛打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他們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零食,往往會一哭二鬧三躺地,家長不買就別想消停。
給孩子買零食這件事情本身沒什麼問題,誰家不是心頭肉?別說是零食了,就算是龍肉,要是真有的話,家長也會想辦法去弄。
問題在於,孩子對於零食的渴望,往往是不計後果的,他們只知道當時好吃,至於吃了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那就不在考慮範圍之內了。
之前我遇到過這麼一位媽媽,她說自己家孩子已經5歲了,可是個頭卻跟別人3歲大的寶寶差不多,因為身材矮小的關係,他們甚至都沒讓寶寶上幼兒園,害怕他被其它小朋友欺負。
當時我也沒多想,就隨口問了一句:醫生檢查之後說什麼?在我看來,孩子都這個樣子了,家長肯定會帶寶寶去醫院做體檢。
沒想到那位母親居然很奇怪,問我為什麼要去醫院檢查,寶寶長得慢不是正常現象嗎?當時就把我問蒙了,這家長的心也太大了吧!
後來了解到,原來這家人的個子都比較矮,所以他們不覺得孩子個子矮有什麼不對,還以為這屬於基因遺傳,是正常發育。
最後的結果結果顯示,孩子之所以長得慢,主要是因為脾虛消化差造成的營養良,營養都跟不上,寶寶自然發育遲緩。
而這一切的源頭,全都是因為老一輩的縱容。
他們總喜歡帶著寶寶上街,剛好周邊有一條美食街,小孩子哪裡受得了那種誘惑?每次出門都得花個好幾十,錢是不多,可是他在外面吃飽了,回家之後就不願意再吃飯。久而久之,看似天天吃飽,實則一點用都沒有。
自古以來,溺愛與縱容都不會有好結果,在零食問題上也是一樣,孩子要吃與家長購買之間,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順承關係,哪些零食可以買,哪些零食不能買,家長心裡要有一桿秤。
比如下面這些零食,家長就算再溺愛孩子,最好也別買:
1、反季節水果
很多人都說,現在只要有錢,冬天吃西瓜都行,道理確實如此,但它並非好事兒。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反季節水果都是大棚生長,而且在這個生長過程中,種植戶要通過激素藥物幫助其結果,否則植物根本無法正常發育。
儘管很多專家都說,大棚生長的東西與自然生長的沒啥區別,水果中殘留的那點激素含量,對人體沒有危害,可真實狀況如何,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
我們不造謠、不信謠,但事關寶寶的健康安全,有些警惕心絕對不是壞事兒。
2、各種油炸食品
說實話,那些油炸類食品,別說是孩子,成年人也很喜歡吃,不少90後年輕父母,沒事就出去搓一頓。
然而,早就有專家表示,油炸食品中含有大量激素,它們在進入孩子身體之後,會干擾其激素分泌器官的正常運作,繼而造成整體發育遲緩或者局部發育速度異常等症狀。
此外,外面那些攤位,光想想也知道使用的油不會太乾淨,良心一點的半天換一次,黑心的可能直接就用地溝油。實際上,經常長時間油炸、反覆多次使用的正常油,在本質上與地溝油也差不多,都乾淨不到哪裡去。
3、特殊屬性的水果
眾所周知,水果也是有屬性的,比如有些水果是寒性,有些水果是中性,而不同的屬性對應不同作用。就比如夏天最常見的西瓜,在中醫上,它屬於大寒之物,甭管相不相信中醫,至少從人們吃下去的反應來看,寒性特徵非常明顯。
西瓜吃多了會拉肚子,這一點毋庸置疑,而寶寶的脾胃發育尚不健全,他們對寒性水果的耐受力很差,因此,最好不要讓寶寶去吃這些水果。
倒不是說孩子只要吃了,甭管多少都會生病,我們只是防止他們鬧騰,畢竟西瓜是真好吃,不開口,也就沒有欲望。
在這還得提一種水果,那就是最近正熱賣的冬棗,在很多家長的認知中,棗子是補血、養氣的,在某種程度上,它屬於補品。然而,冬棗是例外,它的含糖量很高、果膠含量也不低,寶寶如果大量攝入,同樣會造成脾虛消化差,有時候還會伴隨嚴重的腹脹。
4、野生「零食」
前段時間,雲南地區的吃客們上了熱搜,當地醫院跟精神病院似的,到處都是手舞足蹈的病人,她們一邊「發瘋」,一邊振振有詞,就好像跟什麼人在對話,思路還賊清晰,其實那些都是吃蘑菇中毒的食客。
事實上,不光是雲南,全國各地幾乎每年都有類似的事情發生,由於國人總是盲目迷信野生動植物,覺得家養的就不好,野生的才更加營養。
結果呢?有沒有營養,我們尚不清楚,不過食物中毒的案例卻不少見。
成年人雖然也會食物中毒,可是在強大的代謝系統作用下,絕大多數毒素都會被自動排出體外,再結合人體不錯的自愈能力,經過治療之後,休養幾天也就好了。孩子卻不一樣,他們很容易因此而出現臟器衰竭現象,嚴重時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不論何種零食,它都無法彌補主食的作用,孩子的生長發育需要蛋白質、維生素、脂肪等多種營養元素共同配合,而零食往往只含有其中一小部分營養物質,它們的重點永遠是味道。
因此,甭管多溺愛孩子,主食都必須吃足、吃飽,這個大前提要是可以滿足的話,下面才可以吃零食。
相對於孩子的情緒,個人認為還是健康更加重要,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