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和睿智燈塔的一位徐媽媽聊天,她說:「她發現自己的女兒突然學會說謊了」,這讓徐媽媽非常擔心,但又不知道如何處理?那麼,孩子說謊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說謊的行為呢?
首先,家長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會說謊?
不同的年齡段,孩子說謊的原因是不一樣的。
3歲以下孩子說一些無傷大雅的話是很常見的,這個時期的孩子,基本上不可能分辨出自己是在說謊還是在說實話,這些話可能來源於活躍的想像力、健忘等原因。
3-6歲這個時期的孩子因害怕受罰而試圖欺騙,謊話成了保護傘。這個時期是幫助孩子分辨真假和培養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6-12歲是個"理智的年齡」,兒童在智力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懂得了諾言的用途。撒謊有時是為了好玩、吹牛、避免報復等,但更多地是為了應付進入少年時期的壓力:考試成功,做個好學生。只要達到父母的要求,不讓他們難受,與他們期待已久的形象相符,一切都在所不惜。
所以,孩子3歲之前父母不要拆穿孩子的謊話,3-6歲父母要告訴孩子哪些謊話是不能說,要明白孩子是「有意說謊」還是「無意說謊」,然後加以引導。
但是,對於6歲以上的孩子,他們的智力有了很大的進步,懂得了語言的用途,當孩子說謊時,父母就要引起重視了,對孩子說謊的行為進行及時的引導。
那麼,孩子說謊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說謊的行為呢?睿智燈塔提醒大家,以下教育方法你要知道:
1、不要隨意給孩子下定義
即使孩子對你撒謊了,也別輕易將孩子的撒謊與品質相掛鈎。如孩子對我們說謊話了,家長直接說「騙人精」、「吹牛大王」的定義,這樣的稱呼會傷害了孩子的心,孩子聽多了,便習以為常,說謊的習慣得不到改善,所以,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亂下定義。
2、對孩子別明知故問
孩子做錯事情了,家長知道是什麼原因,總是會明知故問的問孩子,比如:有時候明明看見孩子嘴角有餅乾屑,就不必問「你吃餅乾了嗎?」有時候明明看見杯子的碎片,就不必問孩子「你的杯子去哪裡了?」這樣的提問方式卻往往是相反的誘導。
孩子天生細膩敏感,他們聽得出這樣的追問是質疑、責怪、不信任,他們只能用謊言遮蓋自己的內疚和不安,逃避責罰。
家長可以直接告訴孩子如何做是正確的。比如:「媽媽知道你吃了餅乾,希望你下次不在飯前吃。」「我看到你杯子碎了,不過沒關係,我們再買一隻。」這樣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不會因害怕責罰而撒謊。
3、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生活中孩子會模仿大人的言語和行為,有些謊話儘量不要對孩子說了。比如:當我們不想帶孩子出去,告訴孩子媽媽去倒垃圾;當我們不想出門,對孩子說「遊樂園關門了」。
這些謊話你說一次二次,孩子可能會相信,但是時間久了,哪一天被戳穿,孩子明白了這些謊話,孩子覺得這種方式是正常的,會延續下去,所以,作為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謊話。
孩子說謊不必責罵,強化誠實最關鍵
不管什麼樣的行為,如果最終結果是好的,都會被強化。比如孩子闖禍之後,說謊了,逃避掉了懲罰;說實話了,卻被家長責罰,那孩子就會被逃避掉懲罰這個結果激勵,變得越來越愛說謊。
如果孩子說出實話,可以給孩子一個抱抱或者親親,告訴孩子,父母會喜歡誠實的孩子,希望他繼續做個誠實的人。這樣的鼓勵會讓孩子覺得,原來誠實是會讓父母開心的事,那麼在之後的生活裡,他會願意用誠實來換取這樣的鼓勵。
孩子說謊怎麼辦?當孩子說謊的時候,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讓孩子一步步去改正,這樣的教育方法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
文章轉載自睿智燈塔公眾號,一個有溫度的分享者,給家長和朋友們帶來更多育兒方法,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