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臨近!這些新設專業圍繞國家急需 瞄準科技前沿

2020-12-25 央視網

2018年高考臨近!這些新設專業圍繞國家急需 瞄準科技前沿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5月26日 11:04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在新高考背景下,高校更加注重特色培養,多層次組合式套餐給了學生更多選擇權。除了大類招生、特色培養之外,記者發現,今年很多高校還開設了不少新專業、新項目,有關注人工智慧、前沿科技領域的新興學科,也有注重國際交流和跨學科人才培養的合作項目。這些專業瞄準國家戰略需要和社會經濟發展急需,進行複合型人才儲備。

  新增專業瞄準科技前沿 行業發展

  在東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蘇州大學等高校今年的招生計劃中,智能醫學工程、3D列印、網絡空間安全等科技領域的最新發展動向都成為了今年新增的專業領域。

 

   

  伴隨著人工智慧、工業4.0、網際網路+等新興產業的迅速崛起,高校也不斷將產業需求與院系特色相結合,讓專業培養更好地服務於行業戰略需要。其中,中國石油大學今年就在資源勘查專業中增設了地熱方向,在機械專業增設了機器人方向。北京林業大學今年新增的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森林康養方向)和林產化工(生物質能源科學與工程方向)專業則瞄準了綠色發展、美麗中國建設。

 

  北京林業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 穆琳:「國家現在把汙染防治攻堅戰,放在了非常重要位置。林業大學這個生物質能源科學與化工專業,他就瞄準了這麼一個點,利用我們這種可再生的生物質,比如樹木、草、莊稼廢棄物,把他們轉化成我們可應用的清潔能源,它是一個非常環保的,而且是可持續的一種研究方向。」

  複合型學科建設 面向國際

 

  隨著教育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加深,很多學校在強化國際學術交流的同時,也更加注重培養面向全球化發展的多元人才。對外經貿大學國際學生比例已有五分之一,今年,學校新增了兩個國際組織人才基地班和量化金融實驗班。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 李永樂:「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複合型的高端國際性的人才,參與到國際經濟事務,參與到全球治理裡面去,我們的實驗班的開設,也是為了迎合全球開放經濟的要求而設立的。」

  新增專業圍繞國家急需 

 

  圍繞國家急需,今年,天津大學新增了智能醫學工程、風景園林、海洋科學三個本科專業。其中,智能醫學工程專業,是全國首個智能方向的醫學類本科專業,面向「健康中國2030」國家戰略,培養兼具醫學基礎知識和工程實踐能力的醫·工複合高端人才。

 

  天津大學招辦主任 李斌:「海洋科學專業實際上是在我國走向藍海的這樣一個重要時期,天津大學及校內多學科的綜合優勢,聚焦海洋資源環境災害等問題,開設的新專業,打造海洋學科的一流人才。」

相關焦點

  • 大參考: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瞄準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等前沿領域
    原標題:大參考: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瞄準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等前沿領域   今日導讀  1、十四五規劃和2035
  • 這些大學專業將是未來新風口!
    近日,「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大力建設科技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重點瞄準一批前沿領域實施重大科技項目;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也聯合向全球發布了《2020研究前沿》報告,那麼,未來學科會如何發展?有哪些專業會成為「新風口」呢?
  • 見證·新高考丨「十三五」看山農——強專業、重培養、結碩果
    從2016年我省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公布到2020年平穩落地,改革推進的五年也是「十三五」實施的五年,為記錄「十三五」教育發展。山東高考一點通」將開設「見證·新高考」專欄。聚焦高考綜合改革,專欄將回顧改革以來的實施過程,邀請高校招辦負責人,高中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從不同視角講述山東高考。
  • 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闡述「人工智慧前沿、競爭與機遇」
    勉勵同濟青年學子要自覺肩負起大國競爭的歷史重任,瞄準人工智慧發展前沿,勤奮學習、刻苦攻堅,為推動我國人工智慧發展貢獻力量。10月20日,同濟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杰以《人工智慧前沿、競爭與機遇》為題,闡述了人工智慧的前沿動態、未來發展趨勢,介紹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 華中科技大學「造星」秘籍:讓研究生站到創新最前沿
    其中,博士畢業於華科的左鵬飛和張霽都在ATC、DAC、ICPP、SIGMOD等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的頂級會議/期刊上發表了很多科研成果。那麼,他們的科研產出有多「牛」?華科計算機專業在讀博士生彭周旋做了這樣一個通俗的解釋,「兩位師兄中,任何一位的成果都足以支撐4~5個普通博士生畢業,而且其成果都是在3年左右的時間內連續產出。
  • 這個專業將設為一級學科,是機遇更是責任!
    【了解更多 信息,請 點擊上方 關注 】一年一度的高考雖然已經落下帷幕,但新的一屆高三考生又踏上了「徵程」!而隨著社會的需求、發展,科技的更新、迭代時刻進行。大家都知道華為是我國最知名的世界五百強企業,5G發展引領著科技前沿,而美國為了打壓華為,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為了晶片自主、人工智慧的發展,華為與各高校聯合培養精英人才。
  • 浙江高校新設66個本科專業 新增專業「新」在哪兒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董旭明 攝這兩天,正是緊張焦灼的高考志願填報階段,面對眾多專業,考生應該如何選擇?不久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全國高校共新增本科專業2072個,我省高校共新增66個本科專業,它們不僅體現出高校專業熱門度的起伏,更折射出社會對於人才需求的變化。
  • 【光明日報】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闡述「人工智慧前沿、競爭與機遇」
    10月20日,同濟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杰以《人工智慧前沿、競爭與機遇》為題,闡述了人工智慧的前沿動態、未來發展趨勢,介紹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陳杰首先對人工智慧發展歷程作了總體概述。他表示,人工智慧是改變世界格局的新工具,將成為信息技術和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將推動社會智能治理、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能交通、智能農業等社會民生領域的產業變革。
  • (新春走基層)蹲點之江實驗室(上):瞄準前沿科技 團隊爭分奪秒
    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1月20日訊 2017年成立的之江實驗室,是浙江全力打造的新型科研機構。成立兩年來,之江實驗室以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和大型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瞄準前沿科學領域來布局科研項目。新年伊始,實驗室裡又在忙些什麼?
  • 2018年111計劃入選大學名單
    近日,國家外專局和教育部最近聯合印發了《關於2018年度地方高校新建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立項的通知》,在這個計劃實施12年之後,今年又新增25個引智基地作為建設項目予以立項。這些基地建設周期為5年,每年度支持經費不低於180萬元。在這5年的時間裡,他們要做的就是引進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學習、融合、發展,並為我所用。
  • 2018年高校新增專業三宗「最」:這些新專業你聽說過嗎?
    2018年高校新增專業三宗「最」:這些新專業你聽說過嗎?  【解說】眼下,首批「00後」的高考正處於高校錄取階段,該選擇什麼樣的專業成了擺在考生和家長們面前的一道考題。  【解說】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2018年共新增備案本科專業2105個,新增審批本科專業206個,合計新增專業2311個。
  • 中科金:人工智慧成2020年高考新專業「爆款」
    6月30日,百度發布《2020年高考搜索大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十大熱搜專業依次為人工智慧、機器人工程、電子商務、物聯網工程、大數據技術、網絡與新媒體、網絡空間安全、軟體工程、學前教育和臨床醫學。其中,人工智慧位列榜首,成為名副其實的「最火專業」。
  • 坐擁國內首批設立專業,12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上海這所211高校實力強勁!
    ,教育部發布通知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瞄準學科前沿,通過在本科階段設立&34;專業,構建本、碩、博完整的語言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推動語言研究向科學化和前沿化轉型的舉措。
  • 瞄準教育新基建"靶心" 作業幫暑期戰報彰顯科技助力教育普惠
    這無疑是瞄準國家&34;靶心,著眼教育事業長遠發展,繼續加強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環境下,作業幫各層面產品完整透徹的集體巡演。&34;加劇 作業幫科技優勢凸顯在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企業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 中山大學 專業錄取不設分數級差
    與往年不同,今年中大在專業錄取時,將對進檔考生按分數優先的原則,根據考生實際高考成績(不含政策性加分)進行專業錄取,不設分數級差。今年,中大還增設了「遙感科學與技術」「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農學」「音樂表演」4個專業,並新成立了人工智慧學院、軟體工程學院2個學院。
  • ...2018「臺達電力電子新技術研討會」圓滿舉行 清華大學肖曦教授...
    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國內十餘所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專業的一流高校約350位師生、專家和產業界人士,圍繞國際學科前沿,聚焦重大技術創新,針對電力電子化電力系統、新能源可靠併網、先進電力傳動系統、新型電工材料、能源網際網路等關鍵技術及熱點話題開展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共同為夯實電力電子基礎研究、加強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型人才、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 2018「全球創新大師前沿理論與實務分享」主題論壇--2018.7/6-7 清華大學
    「新時代意味著新起點新要求,新時代呼喚著新氣象新作為」,並用了「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來強調創新的重要性,並指明了中國創新實踐的方向。  2018「全球創新大師前沿理論與實務分享」主題論壇組委會 2018年4
  • 高考問答043:2019年外交學院新設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專業
    今天是2019年4月11日,距離2019年高考還有57天!在京招生政策2019年在京招生計劃目前未確定,較往年波動不大。2018年文科招生29人,理科招生31人。專業設置(以我院招生網上正式發布專業為準)文科招生專業:外交學、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英語、翻譯、法語、日語、西班牙語、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
  • 我國研究生學科迎來重大調整,新設第14個學科門類
    也就是說,交叉學科將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這距離上一次學科重大調整已過去8年。據報導,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結束後第二天,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投票通過設集成電路專業為一級學科,並將其從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中獨立出來的提案。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批重點實驗室,劍指空間科學前沿
    陝西省空間超限探測重點實驗室主要依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設立了深空環境效應、感知平臺動力學、衛星編隊穩定性和超限光學成像四個研究方向。實驗室將瞄準航空與航天領域發展前沿,緊密圍繞陝西省創新型產業發展的戰略需求,發展空間超限探測技術,致力於將實驗室建設成為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開放式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