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腦機接口頭盔,他用大腦跟別人「說話」

2020-12-12 騰訊網

梅寧航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高位截癱,全身器官失能,大腦還正常,卻已口不能言。

怎麼辦?

現在最新研究進展來了——利用腦機接口,讓別人跟患者的大腦直接對話。

近期,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腦科學中心利用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術幫助一位截癱患者重新表達想法。

講的是一位俄勒岡州小夥——Greg,在睡夢中突發腦梗,然後高位截癱,除了大腦之外,所有的身體器官失能。

Greg的問題是,大腦依舊可以正常工作,但是無法表達自身信息,也無法指揮自己的身體器官進行活動。

換句話說,生不如死,再也沒有表情,再也沒有表達。

在技術福音之前,他的生活是這樣的:

一臉茫然,無法和周圍交流。

而接受腦機接口之後,他的生活有了這樣的改變:

可以參與到和周圍人的互動去了。

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外接腦機接口

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腦機接口系統,由腦機聯通包(RSVP Keyboard)和語音合成工具(Shuffle Speller)兩部分組成。

腦機聯通包RSVP Keyboard,是一種信號收集設備,非侵入性的電極帽,用戶在電腦屏幕上觀看圖像,通過尋找大腦中的特定電活動變化來工作。

語音合成工具(Shuffle Speller)是一款打字設備,對於一些有嚴重語言和肢體障礙的用戶,令其能夠通過設備來使用腦電波進行文字組合生成。

如果允許,還可以通過使用他們開發的語音交互軟體(SmartPredict App for AAC conversation)進行語音交互。

腦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給Greg使用上述設備,Greg在癱瘓狀態下依舊可以和家人進行文字交流。

效果究竟如何

此時,腦科學中心的Melanie博士決定幫助他,怎麼幫助?

利用研製的腦機接口系統,研究人員對Greg的腦電波信號進行捕捉和轉換,成功讓Greg實現了自身想法的重新表達。

現在的Greg在腦機接口設備的幫助下,已經可以藉助外接設備和家人進行文字交流,可以參與到社群的活動中去。

盡善盡美?

不是的,現在主要有兩個問題。

一是現在的Greg生成文字的速度非常慢,大腦本身的機能已經嚴重受損,無法完成正常的信號處理。

二是這種交流是單向的,腦電波直接雙向交流依舊是虛幻的,不同的交流工具帶來的最大問題是溝通效率。

再談腦機接口

通篇腦機接口,它究竟是什麼?

馬斯克近日放言,旗下的Neuralink公司會在一年內提供成熟的腦機接口設備投放市場,瞬間有輿論認為黑客帝國和攻殼機動隊的義體將會取代人類。

但這是很遙遠的未來了,現在的腦機接口技術和人說個話都慢半拍,暫時不用擔心。

腦機接口被定義為一種不依賴於正常的由外圍神經和肌肉組成的輸出通路的通訊系統,本質上是將人腦的生物電信號轉化可供計算機處理的數位訊號的系統。

腦機接口系統由信號產生、提取、轉換、輸出和反饋幾部分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信號產生和轉換算法。

人腦產生電信號,在1924年被發現並被稱為腦電波,但如何理解這些信號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

在信號產生上,流派眾多,比如Greg的方案選擇的是非侵入的頭盔設備捕捉電信號,然後還需要理解信號。

此案例中研究人員選擇是P300誘發電位技術,簡單來說就是一件事、一個概念出現的頻率越低,其對腦電波的刺激就會越大,大約在強刺激的300ms會產生信號。

因為Greg其他身體部位已經失能,眼神也不太好使,其他的諸如視覺捕捉技術、模擬環境都不太適用。

腦機接口系統提取到信號之後,還需要轉換算法的參與,在AI技術成熟運用之前,轉換算法原理是儘可能去提取特徵,至於損失多少那就聽天由命了。

因此腦機接口技術長期只能在實驗室中使用,而不具備臨床推廣能力,因為在手術條件下,微小的差錯都可能致命。

腦機接口+人工智慧

了解腦機接口的基本原理和Greg的實際案例後,那麼未來是什麼?

馬斯克認為是BMI+AI。

目前人類交流方式——語言,是極為低效的,而直接連通彼此的腦電波是最有效的。

所以馬斯克的Neuralink不是醫療輔助手段,而是一種面向大眾的交流工具。

硬體上,馬斯克選擇的是侵入式技術,嗯,插管嘛。

這種管道是4~6微米的細線,目前老鼠已經先於人類用上了,不用急著羨慕,問題依舊存在。

使用這種技術需要給腦子開個洞,然後一用幾十年還做不到,你得定期給腦子開洞,恐怖!

更恐怖的是如何輸出信息,馬斯克現在的技術是插個USB,你可以想像一下腦袋有洞,腦袋上頂著著USB的景象,那畫面太美我不敢想!

軟體上,馬斯克給出就是BMI+AI,利用AI技術進行轉化算法的優化,最大程度保證信息特徵的完整,算法和人體的結合。

人體的軟化,算法的硬化,虛實結合,難辨真偽。

人的進化?

腦機接口的最大問題是倫理問題,腦機接口技術大規模成熟,直接後果是人的身體不再那麼重要,對人的定義都可能重新要討論。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認為人會進化為生化人,而黑客帝國用一種可感的方式提出了問題:人有能力分辨虛擬和真實嗎?

藍色和紅色藥丸的科幻選擇背後,本質還是哲學命題。

馬斯克就看得很極端,他甚至認為,我們只是某個「程序」裡的提線木偶。

你覺得呢?

— 完 —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發「腦機語音文本界面」:大腦寫皮膚聽
    原標題:科學家開發「腦機語音文本界面」:大腦寫皮膚聽   近期,臉書(Facebook)在F8全球開發者大會上透露,該公司一個60人的工程師團隊,正在開發一個名為「腦機語音文本界面」,即用戶無需說話,也無需手動輸入,就能把用戶大腦中的想法,直接展示在計算機屏幕中。
  • 靠腦機接口「隔空探物」,大腦植入晶片可實現「心靈感應」
    現如今,腦機接口技術成為人類通向「心靈感應」的又一條路徑。這一次,科學家們找到了另一條有足夠的因果鏈條的解決方案,通過讀取大腦中的特定神經信號,建立起與人類認知和行動相關的聯接,從而實現直接用大腦來「操控外物」。關於腦機接口,最近看到一句非常打動人的比喻:「腦機接口是人類往大腦宇宙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非常有詩意吧。
  • Neuralink 與大腦的神奇未來·第三部分:腦機接口
    這就是腦機接口這個新領域如此可望不可即的原因。腦機接口是神經工程學下的一個分支,後者是生物技術下的一個分支。我們已經藉助技術的力量多次徵服了這個世界,但是當涉及到我們的大腦——我們最核心的工具時,技術世界總是畏縮不前。
  • XR Era:腦機接口 顛覆現有一切娛樂形式
    Valve 和 OpenBCI 合作,將帶來顛覆現有的一切娛樂形式的腦機接口「腦機接口(BCI)」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不少大佬都在發動資源在做這方面的嘗試
  • Neuralink腦機接口能讓音樂流入大腦?馬斯克:是的
    除此之外,馬斯克在推特上又多次提到了他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同時也表現出了一貫的自信,在幾個激進的提問下都給出了 「Yes」 的回答。他首先肯定了腦機接口將能夠直接把音樂送進人的大腦當中,還說 Neuralink 可以幫助控制身體荷爾蒙水平,進而用來增強自己的推理能力、減少焦慮。
  • 靠「意念」就能行動,腦機接口是怎麼做到的?
    事實上,人機互動,腦機相連,已經不再是幻想了。 幾年前,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的癱瘓患者科切瓦·比爾就藉助一項Brain Gate技術實現了腦機結合。他的頭頂上有兩個接口。兩個阿司匹林大小的微電極陣列植入他的運動中樞,96個記錄電極穿透大腦皮層1.5毫米,孜孜不倦地捕捉神經元之間的微弱脈電衝。
  • 「腦機外骨骼機器人」助力人輕鬆搬起50公斤的重物——穿上「盔甲...
    日前,航天科工集團二院某研究所就研製出一款「腦機外骨骼機器人」。穿上這款「盔甲」,再瘦弱的人也會秒變「大力士」。   在該所試驗室,筆者有幸體驗了這款「腦機外骨骼機器人」的威力。戴上科技感十足的「頭盔」後,筆者視野裡便出現詳細的操作界面,不用說話,只需用目光選擇「搬運」功能後,中央處理終端便迅速捕獲筆者意圖,「腦機外骨骼機器人」輔助筆者輕而易舉地搬起50公斤的重物。   項目負責人張利劍副總設計師對筆者說,「腦機外骨骼機器人」能夠識別視覺皮層產生的腦電信號,從而實現「意念控制」。
  • 葫蘆謅報51【腦機接口】
    大腦對語言和文字的處理不僅效率低,還經常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要是有個機器能直接從我的腦袋裡提取信息就好了。然而科技發展到2020年,科學家們也沒能解決小N的需求。如今的腦機仍停留在試圖獲取人類的運動意圖上,比如拿杯飲料等簡單動作。我們所說的腦機其實是腦機接口(BCI,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實現腦神經信號的提取、解析。
  • 腦機接口很酷炫?小心黑客讀取你的記憶、欺騙你的大腦
    腦機接口技術看起來就像科幻小說裡的未來一樣酷炫而讓人激動——但這種技術也面臨很多現實問題。在埃隆·馬斯克進行其腦機接口技術的瘋狂計劃之際,一份新的報告警告稱,這種植入物可能會讓我們容易受到黑客攻擊。專家表示,網絡罪犯可以通過這些腦-機接口(BCIs)來刪除你的技能,讀取你的想法或記憶——這種破壞比任何其他計算機系統都嚴重。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有何危險?你的大腦在黑客眼裡就像沒防護的手機
    在已經公開的玩法Demo視頻中就有這樣的橋段,遊戲主角V為了尋找線索,帶上了特製的腦部連接裝置,依靠自身已經安裝的腦機接口進入別人的大腦中,獲取別人的記憶。這樣的世界自然而然地讓不同的人群間不信任感加劇,而底層人類用著看似高端的科技卻仍然過著品質低劣的生活。
  • 解讀Neuralink最新腦機接口設備,3年內實現「人機共生」真有可能?
    侵入式腦機接口用於醫療,人工智慧比人腦厲害在人的頭上挖一個洞,把晶片放進大腦之後再縫合,馬克思沒有跟你開玩笑。Neuralink成立之初的目標就是輔助腦病的治療,對於癱瘓、中風、老年痴呆等患者來說,無法精準傳遞意志並且完成動作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 腦機交互開啟「賽博朋克」時代,實現刀劍神域還需要多久?
    理論上如果能採集大腦活動時所有電信號,並執行且回執相應的電信號,即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腦機交互。 我們先分析腦機互連目前已知的方法(本篇不討論現實技術對人體生理,心理的影響。亦不考慮是否違背道德倫理的問題)。
  • 無需開顱手術的腦機接口出現了
    最近,一項新的研究利用血管支架技術,以對大腦損傷更小的方式實現「腦機接口」。今年 8 月,埃隆·馬斯克在 Neuralink 發布會上展示了最新研發的腦機接口設備:一個植入腦內的硬幣大小的晶片,能夠傳輸實時神經元信號。
  • 做個「腦機人」你準備好了嗎:從埃隆·馬斯克的「腦機接口」說起
    太空技術,「腦機接口" ……馬斯克直播展示腦機接品北京時間2020年8月20日凌晨,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發布並展示了在豬腦上植入晶片的豬的腦部活動。這頭豬植入腦機接口已有2個月時間,十分活潑,與未植入設備的豬表現無異。植入豬大腦的腦機接口設備只有一枚硬幣大小。
  • 這位中國科學家直言,馬斯克腦機接口是小兒科!底氣哪來的?
    隨著科學的進步和人類對大腦的探索,世界各國都不斷嘗試通過一個系統接入外界,通過各種數據傳輸對外界進行一系列的操作控制,而腦機系統最重要的設備就是腦機接口,也被稱為腦機埠,就是連接大腦和外部控制設備的埠。
  • 解密腦機接口:專訪CMU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賀斌
    帶上電極帽,你可以在實驗室中用意念控制無人機飛行;在大腦皮層中植入電極,癱瘓病人能夠用意念打字或者驅動輪椅。無論是無創還是有創的腦機接口,都試圖在人類大腦與外部機器之間建立連接。過去幾十年中,腦機接口技術穩步發展,一步步從科幻走向現實,也開始從實驗室走向生活。
  • 腦機接口通信:爭議與希望並存 在大腦中裝晶片,你肯嗎?
    據Neuralink官網、CNET科學資訊網、ZDnet等多家外媒日前報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和特斯拉等公司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於8月29日為自己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舉行發布會,找來「三隻小豬」向全世界展示了可實際運作的腦機接口晶片和自動植入手術設備。 這次發布會引起空前關注。
  • 腦機接口離我們又近了一步
    最近在中國舉行的世界情報大會上,這款免提電子產品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儘管有關這款晶片工作原理的許多關鍵細節仍有待闡明,但它已經在科技愛好者和相關從業者中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大腦-計算機接口簡稱為腦機接口,它們被認為具有徹底改變人類與計算機之間關係的潛力,因為腦機接口允許我們在沒有言語交流或身體接觸的情況下控制各種電子設備。
  • 強腦科技創始人: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僅是腦手術和工程學的突破
    韓璧丞表示,「在一些學術交流會議上,兩個流派的人會相互吐槽,但並不會真的認為對方的方法真的不如自己。」在他看來,侵入式和非侵入式兩周腦機接口各有優缺點。首先從獲取大腦信號的質量看,侵入式肯定要比非侵入式好很多。因為侵入式直接將電機插入了腦中,可以收集本源信號。但是從過往的數據獲取量來看,侵入式腦機接口獲取的大腦信號量有限。
  • 馬斯克發布腦機接口,Neuralink無損植入豬腦,下一步植入人腦
    【新智元導讀】北京時間6點40,馬斯克召開Neuralink發布會,通過直播的方式展示腦機接口新設備。設備只有一枚硬幣大小,用手術植入頭骨,就像安裝在大腦上的Fitbit,充滿電可用一整天。在人類發現腦電波近100年後,腦機交互又迎來了跨時代的突破!就在剛剛,北京時間6點40,馬斯克進行了腦機接口新設備的現場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