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不生不滅

2020-12-18 超凡博弈

這兩天,我們連續用了兩篇文章來談了《心經》之色空分的法義,理解了色空分,按照這個邏輯思維下去,接下來的《心經》內容,甚至是般若學說的主要內容,我們就非常好理解了。

今天我們繼續來交流《心經》的本體分法義。「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4句連起來,是說五蘊中的色蘊是空的。至於,「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就一筆帶過了,這也體現了《心經》語言的精煉性,精簡得當。

這就是說五蘊中的受想行識,這四蘊也是空的。這一段合起來實際上就是在反覆強調,五蘊皆空!

《心經》在講了五蘊皆空之後,馬上從六個方面進一步來闡明空性。

我們來看經文: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這一小段經文,連續用了六個"不」字,可見是非常非常的強調了。

舍利子,就是舍利弗,這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非常特殊的一個地方,就是佛陀沒有出現,而聽眾是舍利弗。現在是第二次呼叫舍利弗了,在梵文裡用了一個呼格。

諸法,在這裡不光是指佛法的法,而是指世間一切法。這個一切法指的是世間,天地間的萬事萬物,所有的事物。

諸法,指的是一切色法與心法,它包括了一切的物質和精神。

「空相",就是空的特性,就是「空的樣子」。人相就是人的樣子,菩薩相就是菩薩的樣子。那麼,空的樣子是什麼呢?

空相就是實相,相要空才是實相。

我們人生真實的樣子是什麼?是空相!

宇宙真實的樣子是什麼?是空相!

空的樣子就是真實的樣子,如果我們不認識空的樣子,對宇宙人生真實的樣子就不可能認識。

這段經文是說:從凡夫的立場、從緣起的立場來看待諸法,無非就是生生滅滅,增增減減,垢垢靜靜;

從時間的立場來看諸法,有生有滅;

從空間的立場來看諸法,有增有減;

從好壞的立場來看諸法,有垢有靜。

但是,從空性的立場來看諸法,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那麼,我們怎麼來理解不生不滅呢?

因緣和合,事物形成了,就叫做"生";

因緣分散,事物消滅了,就叫做「滅"。

由此可見,生和滅只是緣起的假象,它們的本性是不生不滅的。

好比小孩搭積木一樣,可以搭出奧特曼來,也可以搭出變形金剛來。但是,奧特曼也好,變形金剛也好,它們都是由積木搭成的。而搭出來的這些形狀,其實並沒有真的產生,即不生;

如果把它們拆解開來,也並沒有真的消失,因為木塊還是那個木塊,即不滅。

佛家這就叫做:相有非真有,相滅非真滅。

我們知道,佛是依二諦演說法的。那麼,二諦指什麼?

二諦是佛教用語,指真諦和俗諦。

凡隨順世俗,說現象之幻有,為俗諦。

凡開示佛法,說理性之真空,為真諦。

二諦互相聯繫,為大乘佛教基本原則之一。

佛陀以二諦來說法,這第一個真諦,是佛自己親證的境界。一切法不生不滅,這個就是真諦。

第二個是俗諦,是佛陀隨順常識,一切法有生有滅、無常變化。

因為,凡夫眾生執著在假相上,產生錯覺,牢不可破。於是,佛陀也是不得已,隨順著俗諦,從緣起的角度來說,有生有滅。這就是生、老、病、死,生、住、異、滅,成、住、壞、空。

在生命的過程中,眾生有:生,老,病,死。

在精神的現象上,精神有:生,住,異,滅。

一個念頭想法產生了叫做生;

保持那種狀態不變,叫做住;

開始變異了,這個念頭叫異;

最後消失不見了,叫作滅。

在宇宙的萬物上,萬物有:成,住,壞,空

一個事物形成了叫做成

這個事物的狀態,保持了一段時間叫做住;

這個事物損壞了叫做壞;

這個事物不存在了,叫做空。

生老病死,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統統都是緣起的現象,在本性上都是空的。因為是緣起的,所以本性就是空的。

既然,本性都是空的,緣起的幻象,這一切都只不過是在演戲秀給我們看而已。那麼,我們看懂了嗎?

如果,你能在這生生滅滅的現象中,體證到了不生不滅。那麼,你就開悟了,你就波羅蜜多,你就成佛了。

相關焦點

  • 《心經》: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從一個禪宗故事說起, 有一次,趙州禪師得到一個燒餅,被徒弟文偃看見了,師徒倆都想吃,爭執不下,最後約好,誰能把自己說得最髒最臭,誰就吃燒餅。趙州禪師說:「我是一頭驢。」文偃禪師說:「我是驢屁股。」心經中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文偃禪師就是看透了世界之事不垢不淨,大小便在凡夫看來是最為汙穢之物,但在蛆看來,那就是避暑勝地,蛆間的天堂塞班島,世間萬物不垢不淨,本來都是中性的,一切苦惱都來自我們的分別心。一個善良大老闆,喜歡幫助別人,幫助了幾個窮學生,讓他們走上成功之路。
  • 我讀《心經》中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直到最近經歷了一些事情,開始再次尋求內心的安寧才有重新讀起《心經》。再次拿起《心經》的時候,「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給我留下了新的印象和感悟。原來,這簡短的三句話已經將人、事、物的發展過程和規律囊括在了其中。
  • 佛教:真如本性是什麼,為何說它不生不滅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咱們繼續來聊心經,這一篇我們介紹的是三句非常重要的話——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舍利子在僧團中威望很高,本來世尊涅槃之後應該是他來帶領僧團的,只不過他不忍心看見世尊離開,所以寧願選擇先走一步,就在佛陀入滅前三個月,他先涅槃而去,由此也可見他已經達到了生死自如的境界。而這裡觀音菩薩和舍利子說法,也證明了他的智慧很高,畢竟心經乃是般若部的經典,智慧很高,大乘佛法的代表,一般的小乘根器是很難領悟的。
  • 心經全文
    心經全文佛學 心經全文注音及釋義完整版心經全文
  • 心經全文及回向.......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 不管你信不信佛,《心經》的好處必須看看
    心經的效用【心經】全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如果你不信佛的話,那麼你可以按照哲學的角度去理解,任何非宗教人士均可誦讀,體驗經中的智慧。【心經】的效用,即使你不信佛,你可以用非宗教的角度去理解,看看是不是有道理呢。一、心經是一篇渡人離苦得樂的經文,要人悟通一個「空」字由唐朝自有中文譯本主本,經一千三百多年,已有難以估計的人加以念誦。這經文被朗誦,抄寫,被肯定的次數,已難以估計。
  • 《心經》學習資料
    《心經》簡介2.《心經》全文3.《心經》(全文注音)4.《心經》白話文:5.《心經》佛教紀實影片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心經》釋疑:梵語心經怎麼讀
    心經的原文是梵文版的,要是大家會讀誦梵文版心經的話,平時也是能讀誦的。但是許多人是不知道梵文的讀法的,所以直接讀誦漢文版的心經就好了。不過,可能有些人還是想知道梵文版的心經是什麼樣子的,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吧。
  • 心經 注音版
    義淨法師所譯《般若心經》後附之持誦功德文云:「此經破十惡、五逆、九十五種邪道。若欲供養十方諸佛,報十方諸佛恩,當誦『觀世音』、『般若』百遍千遍無間,晝夜常誦此經,無願不果」。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若干遍,然後念誦除障偈: 以神聖之三寶言教真諦之力故,願令遮止,願令化無,願令平息,願一切魔障礙違緣惡類中斷,山丁古路伊疏哈,息滅八萬病魔障難類,遠離所有相違災害緣,成辦順緣一切悉圓滿,願此吉祥當下成樂善。心經可以幫你相當大的忙,你可以三遍心經21遍心咒反覆的求觀世音菩薩幫你達成你心中的好的願望!
  • 《心經》全文注音及譯文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梵文paramitahrdayasutra略稱《般若心經》或《心經》.全經只有一卷,260字.屬於《大品般若經》中600卷中的一節,是佛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因其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被認為是般若經類的提要。該經曾有過七種漢譯本。
  • 《心經》全文(注音版及注釋)
    《心經》是一本佛教徒必讀,必知的一本經典佛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梵文paramitahrdayasutra。略稱《般若心經》或《心經》。全經只有一卷,260字。屬於《大品般若經》中600卷中的一節,是佛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因其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被認為是般若經類的提要。該經曾有過七種漢譯本。
  • 《心經》全文、心經譯文解釋
    心經原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 南懷瑾先生開示: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事如春夢了無痕」,過去了,像水上的花紋一樣,再也抓不回來。上午的時間過去了,抓不回來;上午的思想過去了也抓不回來。世界上的人死了又生,生了又死,那麼多死死生生,都是生滅。花開花落,太陽下去了,月亮出來了,都在生滅中。所以,先體會內心的生滅,你的思想、念頭一個一個連續不斷地來,也連續不斷地滅。心念不斷地生生滅滅,你做不了它的主。它呢?也做不了你的主。它生起之後,又跑了,它也沒奈你何。
  • 療愈系《心經》
    這部由大唐玄奘法師翻譯的《心經》,不僅因為是只有二百六十字的短篇幅,而且是由白話文撰寫,對於通篇讀誦基本沒有障礙。另外,從教理的角度看,《心經》既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核心,也是整個佛法的核心。所以無論從《心經》在佛法中的重要地位而言,或者從他自身在讀誦上的簡易程度而言,都是初學佛法者最合適的選擇。
  • 《心經》解釋:21遍心經怎麼讀
    21遍心經怎麼讀讀心經的時候,許多人都是會讀誦二十一遍的,一般的情況下,自己在讀誦心經的時候,可以看心經的讀誦儀軌進行,那麼自己讀誦心經的時候,也不至於做的不好。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 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 行識,亦復如是。
  • 科學解密:《心經》
    《心經》,顧名思義,《心經》的核心就是一個心字。但這個心指的不是人的意識、思想、頭腦或者念頭,而是指萬物的本體,也就是本心與本性,在《心經》裡則被稱為「空」。能量無形無相,但卻是真實不虛的存在,自本自根,自在用在,能量具有以下特徵: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翻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譯)(1)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2)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3)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 常誦心經的好處 心經的正確念誦方法
    心經是正極靈能的經文,可以將不吉陰邪的東西驅去。念誦「般若心經」可以使人行運,甚至致富,其原因可以從消極及積極兩方面來分析:從消極一方先談。心經可以使你行運,致富。最直接地,是能令你「心中富有」。無論你家財千萬,還是貧無立錐,都必須追求心中富有,一個人心中富有,才真正擁有快樂。在佛教的角度而言,一個人能擁有心中富有,開心快樂,也就是【佛】了。
  • 《心經》教您怎麼念,及常誦心經的好處功德無邊,轉者增福!
    空不異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 《心經》書法練習技巧,名家心經書法欣賞
    以「心經」為列,可根據自己喜好,找一家法貼,夜深人靜,焚一縷清香,沏一杯清茶,靜坐調心,不思前,不思後,釋燥心,忘寵辱,愛憎不惜於情,喜憂不留於意,無一事橫介於心中,淡然無感,體氣平和,心無掛礙,指有餘閒,將一卷喜好「心經」書法,慢慢展開,通過線條在心中律動的筆意,體悟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