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新疆農業種植結構調整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5年新疆農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2019年以來,自治區在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的基礎上,有序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能力,促進農業生產由「量」向「質」的轉變。全年糧食總播面積3306萬畝,人均糧食佔有量達614公斤,真正實現了「不愁吃」。在這一過程中,全區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重點推廣良種良法配套、水肥一體化等高產高質高效糧食生產技術模式,不斷優化品種結構,築牢糧食增產基礎。2019年全區小麥單產386.2公斤,較上年增加3.1公斤,優質小麥價值逐漸得到市場認可,糧食生產綜合效益得到穩步提升。
自治區棉花產業在全國的優勢地位進一步鞏固。2019年,自治區逐步調減棉花品種數量,在全區範圍內推廣「一主兩輔」用種模式,主栽品種佔棉花種植總面積73%以上,棉花品質一致性穩步提升。同時,南疆棉花主產區積極推廣棉花滴灌水肥一體化機採種植模式,實現棉花生產節本增效。據農業農村部門統計,2019年全區棉花種植面積3810.75萬畝,增長2.0%,棉花生產呈現規模化種植比例增加、種植成本降低、集約化水平提升的發展態勢。
以加工番茄、加工辣椒、中藥材等為主的區域特色農業成為農業發展新亮點。2019年自治區特色作物總播面積約1064.85萬畝,較上年增加69.85萬畝,一些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正逐步成長為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與此同時,自治區設施農業也得到穩步發展,生產綜合效益水平不斷提升。2019年,自治區設施農業生產面積達60.22萬畝,其中拱棚35.04萬畝。
1.2 新疆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目標
2019年1月,新疆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到2020年,全區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1.6:1以上,農產品精深加工轉化率進一步提高。
《實施意見》明確,2020年全區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6%以上,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1.6:1以上,結構布局進一步優化,關鍵環節核心技術和裝備水平進一步提升,行業整體素質顯著提高,支撐農業現代化和帶動農民增收作用更加突出,滿足城鄉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轉型升級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一批競爭力強的企業集團、產業集群和知名品牌,基本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5年新疆農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在優化產業結構布局方面,《實施意見》提出,根據不同區域資源稟賦、交通區位、產業基礎、發展前景,推動形成規劃引領、統籌布局、產業鮮明、鏈條完整、共享發展的新格局。
小麥加工業向昌吉州、伊犁州等地的41個主產縣(市)集中布局,重點發展強筋小麥、有機小麥、專用小麥的區域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玉米加工業向昌吉州、塔城地區等地的36個主產縣(市)集中布局,重點發展制種玉米、飼用玉米、鮮食玉米、特種玉米、玉米澱粉糖等多元化生產和加工。棉花加工向喀什地區、阿克蘇地區等地的26個主產縣(市)集中布局,鞏固國家優質商品棉基地地位,南疆重點推進規模化、集約化種植和訂單化生產加工,北疆重點發展機械化採收和全產業鏈提質增效。
林果業圍繞「一區三帶六集群」特色林果優勢區;畜牧業堅持「農牧結合、以農為主」的區域布局,北疆由草原畜牧業為主向草原畜牧業與農區畜牧業並重轉變,重點發展乳業、草業、肉製品加工;南疆大力推進集中繁育與家庭育肥相結合的畜禽養殖業和特色養殖業。
特色作物向優勢產區集中布局,重點構建北疆準噶爾盆地南緣和南疆焉耆盆地的加工番茄優勢區域、焉耆盆地和準噶爾盆地南緣的加工辣椒優勢區域、伊犁河谷和焉耆盆地及南疆塔裡木盆地西南緣的香料作物優勢區域。
水產主要構建以阿勒泰地區、伊犁州、博州、烏魯木齊-昌吉-石河子等地區(區域)為重點的北疆水域漁業產業帶,圍繞產業區打造水產品加工基地。
新疆鼓勵主食加工業發展,支持區域中心城市近郊發展區域主食、休閒食品、傳統食品和淨菜加工,開展現代加工技術研發,以傳統主食饢為重點,提高饢、抓飯等主食產品工業化生產水平和社會化供應能力,推動國資國企加快進入農產品加工領域,培育一批「國字號」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一支「國家隊」。
在品牌提升方面,自治區將實施農業品牌戰略,樹立「新疆特色」優質形象,逐步推動「吐魯番葡萄」、「哈密瓜」、「阿克蘇蘋果」等具有市場潛力的品牌走向全國。
新疆將以區內、區外、周邊國家三大市場板塊為重點,加快建設區內外銜接互動、功能完善、交易規範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依據國家法律法規,爭取將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疆特色初加工農產品納入「綠色通道」政策範圍。構建新疆農產品疆內收購網和疆外銷售網。
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業現代化的支撐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它一頭連著農業和農民,一頭連著工業和市民,既與農業密不可分,又與工商業緊密相連,具有行業覆蓋面寬、產業關聯度高、中小微企業眾多、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作用強的特點。
1.3 新疆林果業發展現狀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5年新疆農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近年來,新疆林果業堅持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方向,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設環塔裡木盆地主產區核桃、紅棗、巴旦木、杏、香梨、蘋果產業板塊,吐哈盆地葡萄產業板塊,伊犁河谷和天山北坡葡萄、枸杞、小漿果、時令水果、設施林果產業板塊,推進林果業產、加、銷一體化發展,構建現代果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核桃是新疆最具特色的傳統林果樹種之一,規模化管理程度高,品質優異。2019年,全區核桃集中連片種植面積583.7萬畝,產量101.29萬噸,已成為南疆林果主產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農民脫貧增收的支柱產業。
2019年,全區林果種植面積1856.15萬畝,產量813.56萬噸。紅棗、葡萄、杏種植面積和產量居全國第一,核桃面積居全國第六、產量居全國第二,香梨、蘋果、巴旦木、新梅、石榴等名、優、特、新品種,依託得天獨厚的水土光熱資源,以上乘的品質得到市場青睞,展現出強勁的比較優勢和市場競爭力。
1.4 新疆發展觀光農業熱點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5年新疆農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在全域旅遊新發展理念指導下,各行業共建共享融合發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旅遊發展催生了眾多旅遊融合發展新業態典型點,工業旅遊觀光點、文化創意產業園、葡萄酒莊等旅遊新業態快速發展。
一是工業品牌和旅遊品牌互利共贏。烏魯木齊饢文化產業園、昌吉笑廚有限公司、新疆果業等是新疆食品工業旅遊的典型示範,通過食品加工生產工藝流程參觀、現場互動體驗和食品集中展示銷售區介紹銷售,既提升了工廠的品牌知名度、食品質量的信任度,還促使大批遊客購買工廠生產的各種食品,工廠和遊客都很滿意,實現了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和創新型發展。
二是酒莊旅遊成為小眾細分旅遊市場新熱點。酒莊、酒文化博物館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文化旅遊新業態,也是工農業觀光、鄉村休閒、康養度假旅遊的好去處,尤其是以鄉都酒莊、火雲山酒莊、張裕巴保男爵酒莊不僅僅是現代觀光農業、葡萄酒生產的典型示範區,還是特色民宿、度假酒店等高端住宿新業態的典型示範點,面對後疫情時代小眾高端細分旅遊市場的快速增長,這些工業旅遊示範點將成為全區旅遊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