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洗碗後一個不起眼的動作,讓你家餐具變成「細菌培養皿」

2020-12-20 人民日報

「寧願做60分鐘的飯也不洗6分鐘的碗!」洗碗,絕對可以稱得上「現代家庭矛盾的十大導火索」之一。

從小就知道「病從口入」的道理,但面對水池裡七零八落的碗,你是否也會選擇一拖再拖,幾頓餐具攢一起洗?

洗碗方式不對,可能讓細菌鑽了空子。《生命時報》邀請權威專家,傳授幾招省時省力又健康的洗碗法。

受訪專家

中華醫學會科普學會常委 董曉秋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副教授 範志紅

你家的洗碗布乾淨嗎?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做過一項家庭調查顯示,每克餐布中細菌總數高達數十萬個,也就是說,一塊小小的餐布可能藏匿著數千萬,甚至上億的細菌總量,其中還含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

一旦被汙染的餐具裝上食物,就會經口傳播給用餐的人,導致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

國家有明確的規定,經過清潔消毒的設備和器具,接觸面細菌總數應低於每平方釐米100個。

相比餐飲行業,大部分國內家庭沒有普及洗碗機和消毒櫃,很難達到這個標準,只能靠手工清洗保證最起碼的清潔與安全。

洗碗布的4個原則

幹:每次用完後要及時擰乾,並晾掛在通風處;

勤:洗碗後要及時清洗並定期消毒,方法是用稀釋了的消毒液浸泡5分鐘或開水煮10分鐘都可以;

換:每個月換一次,出現難除異味後,即使不到一個月也要更換;

分:洗碗布一定要專布專用,最好是洗碗、洗鍋、擦灶臺及油煙機、清潔餐桌臺面的抹布分開使用。

洗碗後擦乾,造成二次汙染

你以為洗完碗就萬事大吉了嗎?

有些人喜歡用餐布擦拭餐具,然後擺放上桌。用餐布將殘留的水分擦乾,這個看似不起眼小的動作,卻極易導致餐具上細菌超標,造成餐具的二次汙染,之前的清潔工作相當於白做。

即使是經常清洗的抹布,表面看起來乾淨,其中隱藏的細菌卻並沒有減少。

洗完的碗不能用抹布擦乾,那么正確的放置是什麼呢?

答案是:自然控幹

正確的做法是:用流動的清水將餐具內外的殘留洗滌劑衝乾淨,然後放入洗碗槽中的瀝水池,將其瀝乾後再放入櫥櫃。

若沒有瀝水池,建議把清洗後的鍋鏟、勺子、洗菜籃、抹布等掛在牆上的掛鈎上,並儘量拉開距離;還可在櫥臺上放置一個可瀝水的刀架、碗碟架,使其能充分自然乾燥。

如果非要用餐布擦拭,必須先將其在開水中煮燙,高溫消毒後再用。

洗碗的5個常見錯誤

洗碗這件事雖然有點麻煩,卻容不得半點「偷工減料」。以下5個常見的洗碗錯誤,不想生病的你一定要避免:

1

飯後把碗摞一起

一些碗十分油膩,有的只盛放了涼菜,如果都把它們摞起來,會使碗的內外都沾上油,增加刷洗工作量。

建議:將碗盤分類放,盛粥、裝水果涼菜等沒有油的碗,應趁著水分沒幹,立刻衝乾淨,然後再用洗滌靈清洗油汙碗盤。

2

盤中餘油倒進下水道

飯後,盤底往往有少量油水,一些人習慣倒進下水道衝走。

但如果下水道沒有安裝水油分離裝置,油汙就是水體最大的汙染物。冬天氣溫低時,還很容易結塊,把水管堵上。

建議:鍋底或盤中有明顯餘油時,最好直接倒進廚餘垃圾桶,或者用廚房紙、吸水紙擦掉。

3

洗滌劑直接塗碗上

有的人覺得「洗滌劑直接抹在碗上,去油汙效果更強」,但這樣不僅浪費大量水源,濫用的洗滌劑也會造成水汙染。

一旦衝洗不乾淨,人體攝入洗滌劑後會引發腹瀉等腸胃不適。

建議:將幾滴洗潔劑滴到半碗水中,用洗碗布蘸著稀釋後的水來刷碗,衝洗後放在另一個漏籃中,最後再用清水衝乾淨並控幹。

4

長時間泡著不洗

吃飯後把鍋碗泡在水池裡不洗,是很多人飯後的常態。

如果放到下一餐,食物殘渣開始發酵,大量微生物滋生,水池裡會產生異味,不但給洗碗帶來不便,還會帶來健康威脅。

建議:炒完菜後,趁鍋底還有餘熱時加溫水,油汙就很容易清洗掉了。碗筷用熱水泡10分鐘即可清洗,不宜過長。

5

洗碗布當「萬能布」

一些人家裡的洗碗布,擦完碗又去擦桌子、灶臺,如此反覆,汙染源擴大,碗盤衛生很難保障。

老人節儉,往往一塊洗碗布用上好幾個月,髒了也捨不得扔,使碗盤遭到間接汙染。

建議:洗碗布專用,和其他擦拭用布分開,一個月左右更換一次。

實在捨不得扔,就把淘汰的洗碗布用來擦窗臺和家具。每次洗過碗之後,再用兩三滴洗滌劑清洗,徹底晾乾,避免微生物繁殖。

來源:生命時報(ID:LT0385),記者:張珺珺

本期編輯:崔鵬、李娜

覺得不錯,請點讚↓↓↓

相關焦點

  • 這些誤區你若有,餐具分分鐘變成細菌培養皿,科學分類清洗很重要
    不可否認的是,大家都有了餐具徹底清洗的意識,因為要知道的是,如果餐具清洗不當,我們的飯碗就會變成細菌的滋養地,相當於直接使用細菌培養皿在吃飯。所以說,餐具清洗是件很普通,但是很關鍵的生活大事。雖然說對於餐具徹底清潔的意識大家是有的,但是不得不說往往大家的認知是難以企及自己的思想的。
  • 專家提醒:洗筷子時不注意這3點,筷子會變成「細菌培養皿」
    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筷子是我們最常用的餐具,居家生活中,我們一般都不會使用一次性筷子,大多數家庭都會選擇木質筷子循環使用,但有醫生卻提醒,洗筷子時如果不注意這3點,筷子就會變成「細菌培養皿」,成為你和家人的「健康殺手」。
  • 這樣洗碗,可能在「培養細菌」,多數家庭中招,麻煩正確對待
    可能有的人覺得洗碗沒有成就感;也有些人認為吃飯之後洗碗太過於影響情緒……不正確的洗碗方式,會產生細菌比沒有洗碗滋生的細菌多幾倍,甚至比馬桶還要髒,所以正確洗碗才能減少細菌的殘留,也有助於呵護身體健康。所以洗碗這件小事大家一定要重視,正確洗碗才能保持餐具乾淨,也能保護身體健康。
  • 淘米水代替洗潔精最健康 揭秘你不知的洗碗禁忌
    原標題:淘米水代替洗潔精最健康 揭秘你不知的洗碗禁忌   導讀:我們洗碗常用的洗潔精是大分子物質,使用後或多或少都會殘留在餐具上,影響身體健康。  補充閱讀:洗碗布比馬桶坐墊還髒?  有時候,廁所比廚房更乾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以廚房和廁所的14處為對象,對15個家庭做了歷時30周的調查後發現,廚房剁肉板上的細菌是廁所馬桶坐板的3倍,而洗碗布上的細菌則是馬桶坐板的100倍。  有些家庭認為,把洗碗布洗乾淨就行了,只要不破舊就沒必要更換。
  • 你會洗碗嗎?餐具這麼清洗更乾淨更健康
    這樣洗碗避免健康問題 1、碗筷不宜放太久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為了圖省事,碗筷不是在每頓飯後及時清洗,而是等攢多了再一起洗,還有的人習慣先將碗筷浸泡一段時間再洗,其實以上的做法都是不好的衛生習慣,因為碗筷浸泡得時間越長,就越容易孳生細菌,因此應該將用過的碗筷及時清洗,最好不要放置。
  • 洗碗時一個動作,細菌增加7萬倍!全吃進了肚子
    洗碗應該是每個家庭每天都要做的事,但是一些錯誤的做法不僅讓工作量倍增,還會造成細菌量增加至原來的7萬倍,然後和毒素交叉汙染,等到下頓飯時,這些細菌毒素直接到了你的肚子裡。
  • 長期用洗潔精洗碗會危害健康,甚至致癌?闢謠:更危險的是這3樣
    既然有結論那麼肯定會有依據,網上說洗碗如果用洗潔精,它裡面的表面活性劑會殘留在餐具上,尤其是皮膚在接觸後,還有可能從中進入到機體組織,從而達到危害身體健康的目的,體質差的人還有可能致癌。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有人說洗潔精中有甲醛成分,這種物質會有致癌的危險。
  • 洗碗大對決 為什麼你的餐具需要「Finish」
    另外,洗碗機軟水器中加入的洗碗鹽富含大量離子交換樹脂,有效除去影響皂化反應的鈣、鎂離子,改善水質,呵護餐具,洗淨後烘乾最大化的避免了水漬留下斑痕,令洗後的餐具乾燥、光亮。要知道,這一點可是手洗完全做不到的。
  • 哪些洗碗的方式相當於「吃毒」?為了家人健康,請避而遠之
    希望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所以洗碗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有的人習慣性攢著一塊洗,而有的人喜歡使用大量的洗潔精……洗碗的方式也會影響著人體的健康,如果你洗碗的方式不正確,可能相當於吃毒嚴重影響健康,所以希望大家能夠儘量避開。哪些洗碗的方式相當於「吃毒」?
  • 身藏5000億細菌的一種洗碗布!體內的毒素或是被你「洗」進去的
    一塊巴掌大的洗碗布,竟然可以含有多達5000億個細菌,而且用的時間越久,細菌還越多,快看看你家有沒有這種洗碗布。海綿是最髒的一種洗碗布海綿具有鬆軟多孔、通風性良好且比較難以清理的特性,成為的細菌的最愛,海綿洗碗布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細菌培養的基地。
  • 這些洗碗壞習慣,很不衛生,很多家庭都中招了!
    如果投票最討厭的家務,至少有過半的人會選擇洗碗。在很多家庭,洗碗這件小事,存在操作誤區,使得其費時費力,甚至還可能危害家庭成員健康。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具體有哪些誤區?又如何規避?1、誤區:洗碗前先泡半天很多人洗碗之前,習慣先把碗浸泡在水池裡面,尤其是米飯碗,害怕幹了之後不好洗。殊不知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行為,因為髒水泡碗堪比細菌培養培養皿。
  • 你知道這樣用氣墊粉餅就是在用細菌的培養皿嗎
    曝光時尚菌建議,不要想念它們,氣墊粉餅不管是去年的或今年才買的,只要是使用後放在化妝檯上很久不用的,現在通通丟掉。要知道,現在的氣墊粉餅是化妝檯上最大的細菌培養皿。業內有一種說法,氣墊粉餅=細菌培養皿,可想而知氣墊粉餅內含多少細菌了。
  • 這樣洗碗,等於養細菌!再多的洗潔精也沒用
    洗碗看似簡單活,實質是個技術活,不容得半點馬虎。錯誤的洗法不僅洗不乾淨,又費時費力,還可能將更多的細菌吃進肚子……洗碗不僅要講究對的時間,還有講究對的方法,常見的六大洗碗誤區,一定存在於你我他的家庭中。
  • 這樣洗碗等於在慢性「中毒」?告訴你正確的洗碗方法,要牢記!
    既然是做飯,那結束後肯定是要洗碗的,洗碗這件事倒是沒多少人覺得享受,甚至不少家庭的爭吵是因為洗碗。我們身邊肯定是有不少人為了省事或者是偷懶,會把碗筷浸泡在水池裡積攢起來,和下一次的碗筷一起洗,還有一些人更懶,等下次需要碗筷的時候才會把上次碗筷洗掉。這類行為,你就是在為你碗筷上的細菌提供繁殖生長的場所和條件!
  • 錯誤的洗碗方式,會讓碗變成細菌倉庫,不少人在犯,難怪腸胃不好
    洗碗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小孩子都會做,但洗碗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項的,因為一些不當的洗碗方式,往往會導致碗中細菌大量繁殖,再者「病從口入」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所以為了自己及家人的健康,一定要注意!
  • 「洗碗行家」方太水槽洗碗機的中式清洗方案
    不過,這也會遇到一個環保問題:做一頓醬肘子,半卷廚房紙沒了。另一個方法是屢試不爽的「泡一泡再洗」——將所有餐具放在熱水中浸泡,等油汙殘羹全部化開後再正常洗碗。至於泡多久,完全看什麼時候想洗碗。用水泡碗時,碗裡殘留的豐富油脂作為細菌培養基,為細菌在水中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營養,泡碗的時間越長,餐具上的細菌繁殖越迅猛。
  • 這樣洗碗類似「喝毒」?也許90%的家庭中招,為了健康抓緊改正
    也許90%的家庭中招,為了健康抓緊改正「因噎廢食」型有些人害怕洗碗用的洗潔精甲醛含量超標,如果甲醛在餐具上殘留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因此索性不用洗潔精,如果油汙不大的餐具只是用溫水衝洗;對於油汙較大的餐具直接用熱水清洗,認為這樣更加健康,其實這是典型的「因噎廢食」型!
  • 九成人不會洗碗! 當心大量細菌、化學藥劑跟著吃下肚!
    不知道這樣的情景是否在你我家中天天上演,但你知道嗎?錯誤的洗碗方式不但有可能增加清洗上的困難,還有可能會越洗越髒,不小心把細菌、化學洗碗精給吃下肚,而到底正確的洗碗方式是什麼呢?又有哪些大家經常犯的錯誤洗碗方式呢?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 6種錯誤的洗碗方式,9成家庭中招,為了家人健康趕緊改正吧!
    但即使你用流水衝洗一分鐘,它的表面還是有殘留的。而這樣的物質留在餐具上,對身體是有危害的,它會降低人體血液中的鈣離子濃度,血液酸化就會影響肝臟排毒。所以在使用洗潔精時一定要稀釋以後再使用,這樣用流水衝洗能減少有害物質的殘留,餐具使用更健康。
  • 陶瓷餐具有劃痕你還在用嗎?有可能重金屬中毒
    陶瓷餐具美觀實用,表面光滑,不容易藏汙納垢,也不容易滋生細菌,深受大家喜愛。而且還可以微波爐使用,不會和食物發生化學反應,可謂是健康時尚的首選。看,這些精美絕倫,可愛無比的陶瓷餐具真是令人愛不釋手呀!可是,如果家裡的陶瓷餐具有劃痕或者有損傷,還能繼續使用嗎?這個明顯是打蛋器的功勞,一圈圈的劃痕。這些是利器劃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