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經上的長壽穴

2020-12-15 張其成國學

「黃帝曰: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經脈是能用來決斷生死、治療百病、調理虛實的,不可以不通曉。

經脈有三大作用,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不可不通曉,另一種是不可不通暢,也就是經絡的氣血一定要通暢。這個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如果「經絡」不通了,那人就會得病了,嚴重者病就治不好了,死了。那如果通了之後呢,它就能治好病,人也就有活力了。

手陽明大腸經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鼽衄,喉痺,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則寒慄不復。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大腸經發生異常變動、感受外邪所發生的病症有牙齒疼痛,頸部腫……眼睛發黃,口乾,鼻塞或流鼻血,咽喉部腫痛,肩前和上臂痛,食指疼痛不靈活

如果大腸經氣盛有餘,經脈經過的地方就會發熱、腫大

如果大腸經氣虛,便會惡寒戰慄,不能回暖。

大腸經有一個穴位叫合谷穴,在虎口的位置。《四總穴歌》中說「面口合谷收」,意思是臉口的病症都可以通過合谷穴來取穴扎針,比如牙齒疼、面癱、面部痙攣等等。平時經常按摩它也是有好處的。

足陽明胃經

「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交頞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街中;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免,下入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

足陽明胃經,起始於鼻旁,交會於鼻梁。這條經脈的運行路線非常複雜,簡單地說,從鼻梁兩側往上行進入眼睛內,再向下經過嘴唇兩側,繼續往下到人迎穴(我們前面說過的人迎脈的位置,也就是喉嚨兩旁),繼續往下到了缺盆,深入到體腔內,下行經過膈肌連接到胃,所以就叫胃經。另外還有一個分支從缺盆出來,到體表,沿著乳房中間往下行,往下繞肚臍的兩旁,在肚臍的兩邊往下行到了腹股溝。再沿著大腿的外側前緣繼續往下行,到小腿外側前緣,一直到腳中指的外側端。它的分支很多,線路非常複雜。

是動則病灑灑振寒,善伸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瘧,溫淫汗出,鼽衄,口堝唇胗,頸仲喉痺,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氣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其有餘於胃,則消谷善飢,溺色黃。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胃中寒則脹滿。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胃經發生異常變動而發生的病症有怕冷發抖,頻繁伸腰呵欠,額部發黑,病發時,討厭人和火,聽到木頭的聲音便擔驚受怕,心跳不安,喜歡獨自關上門窗待著,病情嚴重時會登上高處唱歌,扔掉衣服奔跑,腸鳴腹脹……

足陽明胃經裡面有一個著名的穴位,足三裡穴,沿著膝蓋下方,在膝蓋窩處往下三寸的地方,也就是四指橫放,脛骨的側方就是。足三裡穴是一個長壽穴,要經常按摩、敲擊。《四總穴歌》說:「肚腹三裡留」,只要是腹部的所有疾病比如肚子疼還有胃痛、胃寒,西醫講的胃下垂、胃痙攣都可以用足三裡來針刺治療,我們自己也可以用大拇指按摩。平常養生可以用兩手握拳敲打兩腿上的足三裡穴。

來源丨喜馬拉雅 FM 張其成講《黃帝內經》153

相關焦點

  • 手臂:手陽明經的楊琦在這裡相遇
    陽明手絡相會。穴位的意義手陽明經的陽氣在這裡相遇。臂指的是穴位的位置。2、胳膊上有嫩白肉腋下是一對腋窩,肩部內側,腋下冒出的白肉。上臂和下臂以及肘部稱為手臂。指經穴中的氣血物質,為了天上的陽。這個點在手臂上,經絡氣血,從大腸經穴的昇陽氣來看,聚集在一起。
  • 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相交接,按摩,中醫穴位,經絡
    合谷穴別名虎口,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相關如下: 1、取穴方法: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拇指尖下即為合谷穴; 2、主治:暈車、噁心、胃疼及牙疼; 3、配穴:與太衝穴合稱四關穴,為搶救的常用穴。
  • 中醫針灸基礎-【手陽明大腸經】經絡循行;疾病主治;操作要點
    —經絡循行— 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橈側端(商陽),上行經過第1、2掌骨間和拇長伸肌腱與拇短伸肌腱之間,循行於前臂外側的前緣分支從缺盆經頸部入下齒,淺出夾口,過人中溝,止於對側鼻旁(迎香)。 【附】《靈樞?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夾鼻孔。
  • 千古中醫的秘密:手陽明大腸經循行路線,以及所主病症以及調理
    手陽明大腸經循行以及所主病症以及調理手陽明大腸經大腸的經脈叫做:手陽明經,起始於食指的上緣,通過拇指、食指歧骨間的合谷穴,上入腕上兩筋凹陷處,沿著前臂上方至肘外側,再沿著上臂外側前緣,上肩,出肩峰前緣,上出於背,與諸陽經會合於大椎穴上,再向前入缺盆聯絡肺,下隔又聯屬大腸。
  • 十二正經之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絡走向圖肺經運行到少商穴經氣該要走到大腸經的商陽穴了,此時時間為早上5時,然血氣血沿大腸經循行至7時達迎香穴,就是到了可以吃早飯時間了,寫到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商陽穴為大腸經起始穴位,按五俞穴金水木火土的穴性,真為金性,而大腸為陽金,故為本穴。一般多用於急救或放血療法,最末梢痛感甚一般不留針。往上沿著手指走到指骨末端骨與肉交接處是為二間,肺經子穴,肺經上的實痛症(7天為限)治此,因子性,紮下去自然寫實痛。三間穴往後跨過骨節肉骨交接處,俞穴,木性。一般手指蜷縮(不包括)中風引起偏癱症,三間透勞宮均得解。
  • 2020年中醫執業醫師必考點:手陽明大腸經經脈循行、主治、腧穴的定位主治
    2020年中醫執業醫師必考點:手陽明大腸經經脈循行、主治、腧穴的定位主治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複習開始,今天開始複習《針灸學》,想必很多同學由於不是很了解這門課程,複習起來會稍顯吃力。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0年中醫執業醫師必考點:手陽明大腸經經脈循行、主治、腧穴的定位主治」的內容,這樣更好理解。
  • 為什麼《本草綱目》認為它是「陽明經要藥」?你知道嗎?
    萆薢是薯蕷科植物,在所有薯蕷科植物中,絕大多數的種類都具有補益的作用,而由於萆薢生長環境寒溼交加,其味道苦而性平,經言「苦能勝溼」,故人們常常使用苦平的萆薢來治療多由於溼熱在內,難以排出的膏淋疾病。
  • 第五節 陽明經證
    陽明經證,是指陽明病邪熱瀰漫全身,充斥陽明之經,腸中並無燥屎內結所表現出的臨床證候。又稱陽明熱證。   【臨床表現】身大熱,大汗出,大渴引飲,脈洪大;或見手足厥冷,喘促氣粗,心煩譫語、舌質紅、苔黃膩。  【證候分析】本證以大熱、大汗、大渴脈洪大為臨床特徵。
  • 長壽穴——足三裡
    足三裡位於外膝眼直向下四橫指處(如圖),是足陽明胃經的代表穴,也是人體最重要的長壽穴之一。中醫流傳有「若要身體安,三裡常不幹」的說法。意思是常年堅持艾灸足三裡,可改善身體虛弱、緩解胃腸消化系統疾病。其次,它還對眼、鼻、口、齒等部位的病症有一定療效。
  • 堅持按揉四個長壽穴一個月,你就知道有多神奇!
    之前在新聞上看到這樣一則案例,在一架航班上,一名乘客突發癲癇,神志不清、四肢僵直。幸運的是,飛機上恰好有一位醫生,立刻對這位乘客展開施救,用牙籤在病人的百會穴上狠狠地扎了下去,將這位病人救了回來。祖國中醫博大精深,但好多人因為不了解或道聽途說而不相信,收益的人屢試屢爽!人體穴位眾多,中醫可以通過針灸或者推拿、點按、艾炙刺激相應的經絡點治療疾病。
  • 陽明與厥陰
    故老子《道德經》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先是大地,大地中的這個地方本來什麼也沒有,就是大地我們稱為太陰,然後放進去一顆種子,就是從無到有,種子放入大地中就是少陰,太陰與少陰融合發芽,就是厥陰。故《黃帝內經》曰:「兩陰交盡名曰厥陰」,「兩陰交盡故曰幽」。盡者,是藏與生的結果,太陰藏少陰叫藏,發芽叫生。
  • 第一節 手陽明大腸經
    1.經脈循行:起於食指末端(商陽),沿食指內(橈)側向上,通過一、二掌骨之間(合谷)向上進入兩筋(拇長伸肌健與拇短伸肌腱)之間的凹陷處,沿前臂前方,並肘部外側,再沿上臂外側前緣,上走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緣向上出於頸椎(大椎),再向下入缺盆(鎖骨上窩)部,聯絡肺臟,通過橫膈,屬於大腸。
  • 太陽陽明合病桂枝加葛根湯證
    傷寒之傳經,自太陽而陽明,然二經之病恆互相連帶,不能劃然分為兩界也。是以太陽之病有兼陽明者,此乃太陽入陽明之漸也,桂枝加葛根湯所主之病是也。《傷寒論》原文︰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桂枝加葛根湯方】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葛根四兩。
  • 快樂+溫情=陽明寢室Style
    陽明學院從2014年9月開始實行每周寢室衛生大掃除和檢查。學院抓住當代大學生興奮點,把「快樂」和「溫情」融入寢室衛生清掃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在2015年全年日常檢查和歷次大規模抽查中,739個寢室合格率達100%,優秀率近30%。  快來看看陽明學院是如何做到的!  學院制定詳細衛生清掃標準並嚴格執行每周三大掃除加大檢查,平時清掃保持加抽查的制度。
  • 《傷寒懸解》陽明經腑病之來路與汗下總綱
    2 注意,上條,汗出過多,因亡津傷燥,轉屬陽明也。本條,因汗出不徹,就是表邪不解,轉屬陽明也。汗能解表,也能亡津。汗出不徹,能傳陽明,汗出亡津,也傳陽明,必當細學。陽明十一二陽並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汗。
  • 陽明後學與陽明心學的變異
    不少對初學心學的愛好者都有這樣這樣問題:為何陽明心學沒有取代程朱理學?有的愛好者還簡單地認為心學倡導人性解放、不利於統治者等。事實是怎樣呢?筆者帶大家了解一下陽明後學。王陽明去世後,陽明學派分裂為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粵閩、泰州等七個學派,其中泰州、浙中影響較大。然而,黃宗羲認為:「陽明先生之學,有泰州、龍溪而風行天下,亦因泰州、龍溪而漸失其傳。泰州、龍溪時時不滿其師說,益啟瞿曇之秘而歸之師,蓋躋陽明而為禪矣。王艮是泰州學派的代表人物,王龍溪是浙中學派的代表人物。
  • 臺灣陽明大學和臺灣交通大學合併而成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正式掛牌成立
    新校首任校長林奇宏分別出席臺北陽明校區與新竹光復校區的揭牌儀式。近日,臺灣陽明大學、交通大學卸下「『國立』交通大學」、「『國立』陽明大學」校名牌,並於昨日裝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新校名牌,並在今日揭牌,象徵兩校完成歷史性的合校裡程碑。
  • 陽明燥金是什麼意思?
    但是,也有許多魚目混珠的書,當然我們不能說它說一無是處,可能在某一方面有心得,或者表現了他的一技之長,但由於理解上的偏頗,容易導致別人的思維定勢在一個點上,這是學習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問題。在傳統學習中,往往就會有這個問題,大家都說是經典,所以,就專門把心思放在經典的每個字上,認為他們都會有深意,有沒有深意,當然有,但是怎麼去體會那個深意,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太陽與陽明合病的詳細講解
    劉渡舟講傷寒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這一條論述太陽與陽明合病而見下利的證治。兩經或兩經以上病證同時發生,無先後次第之分者,謂之合病。合病的發生,多是由於邪氣過盛,同時侵犯數經,它的病勢也比一經發病為重。
  • 太陽陽明合病葛根湯證
    桂枝加葛根湯是治太陽兼陽明之有汗者。至太陽兼陽明之無汗者,《傷寒論》又另有治法。其方即葛根湯。《傷寒論》原文,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葛根湯方】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