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粒媽媽日記
導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水平也大大提高,很多學生的作業布置得越來越多、越來越難。作為家長,最頭疼的大概就是輔導孩子學習、做功課方面的問題了吧。初高中先不論,就單看小學生的課業難度來說就已經難倒了一片家長!
「11-4=7」被老師打叉,家長質問卻遭打臉,網友:懷疑我讀了假書
這不,最近網上火了這麼一件事,一小學生平時測驗的卷子發下來,回家讓家長籤字。在家長檢查試卷的過程中,發現老師誤判了一道題。
原題是:「現有11盞燈,滅了4盞燈還剩幾盞燈?」,孩子回答:「11-4=7被老師打叉」。
生氣的學生家長認為老師教學不嚴謹,並打電話質問老師此題為什麼給孩子判錯。老師聽後苦笑道:「這道題是孩子和您審題有誤,我問的是還剩幾盞燈,而不是問還有多少燈亮著,所以答案是11並不是7。」家長慘遭老師「打臉」。
其實這道題的意義在於考察孩子的審題和思辨能力,並非單純考計算能力。有網友們看後表示:「懷疑我讀了假書。」也有網友嘆息道:「懷疑我上了個假學校!」
分析:
從這個烏龍事件中我們不難看出,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更多注重的是孩子的思辨能力和思維的培養。而不是死讀書、讀死書!
1.使其頭腦靈活
縱觀近些年關於各大名牌大學生患抑鬱症、投毒等案件來看,學習並不會使人變「聰明」,往往是讀書,有嚴重目的性的機械學習會使一個人的大腦「生鏽」。嚴重的還會導致頭腦無法思辨、鑽牛角尖等極端的行為發生。
從小對孩子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會使其頭腦更加的靈活,遇到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可以靈活自如地處理。並不是一味地死磕、使自己身心出現問題。
2.使其做事抓重點
很多孩子的「頭腦不會轉彎」,做事總是拖沓、無法精彩、快速地解決一件事,甚至大多數時候一件簡單的事都需要尋求幫助。這就是思維狹隘所導致的!
從小對孩子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會使他認清事物的本質,做事抓重點。可以很妥帖的處理一件事,而不是需要藉助「抄襲、參考」他人才可以完成。這對他今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3.使其思維更有層次感
思維更具有層次感,想問題的方式、角度就會不同,處理問題的辦法也多種多樣,在孩子的成長生涯中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對其進行思維的培養,也可以儘早使其優於同齡人,將來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1.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很多家長喜歡對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攬」,這樣不僅會使孩子缺少動手能力和智力,還會使其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們要做的就是適當的「放手」,遇到困難讓孩子自己去解決,這樣慢慢地孩子的思維能力就會得到提升。
2.讓其玩智力遊戲
與其看著孩子天天盯著手機打電子遊戲傷眼睛,還不如給其準備一些動手性強、開發智力的遊戲。比方說:「魔方、樂高積木、拼圖」等,不僅會使孩子的智力得到開發、還會使他更愛鑽研、提高其專注性,慢慢的思維也會變得活躍起來。
3.參加思維訓練班
教育水平的發展,使得很多思維訓練班也是非常的火爆。家長可以適當把孩子送去訓練班,在專業老師的引導下使孩子的思維得到充分拓展。而且在孩子與人不斷地溝通交流下,思維也會得到發散。
那麼你認為孩子的思維拓展訓練是否有必要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