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事.無小事!事事需謹慎,
教育事無小事,事事皆育人!
育兒是一門「藝術」需要父母長期的學習,終身的修煉.
沒有什麼最好的教育,
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 ——— · Start · ——— ———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更好的棟梁之才,而這樣的心情使得家長們把心力都花費在教育上,然而有時候"填鴨式"的教育可能導致孩子變得死讀書,無法變通理解比較靈活的問題。
李先生自然跟其他家長一樣,非常關注孩子的教育成長,因此,平時沒少給孩子報興趣班或者培訓班,然而這樣的教育方式卻有些刻板,以至於等到老師出題靈巧一點孩子就不會做了。
而這件事正發生在最近,因為平時會督促孩子學習,因此他經常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坐在旁邊一邊做自己的事情一邊看孩子寫作業,然而今天卻有個題目把孩子給難住了。
當然,雖然孩子被難住了,但是對於大人的李先生來說是沒什麼難度的,因此在李先生的幫助下孩子很快解答了題目,只不過讓李先生沒想到的是,這道題目自己沒有答對,甚至讓孩子因此被罰抄十遍。
對此這名寶爸很不服氣,前來學校直接質問老師,甚至非常有情緒地告訴老師:"我孩子哪錯了?這道題目難道還有錯嗎?"
然而老師的回答讓李先生的對峙頓時變得滑稽,甚至反遭打臉,原來,這道3600除以9=400的題目之所以會打叉,是因為這道題目要詢問的是要用什麼價格售出最合適,而售出價格自然不能填寫進貨價。
雖然題目有爭議,但是李先生和老師的態度確實不對,因此,作為孩子的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地與老師探討孩子的問題?
不妨這麼與老師探討問題:
相信老師
術業有專攻,老師的專業能力肯定是比業餘的家長要來得強的,因此家長即使有疑問,也不要過於偏激,應當要把自己的疑問闡述出來,然後在得到老師的解釋之後,再了解到底要不要爭取正確的答案。
雖然有時候老師也可能做錯問題,但是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老師的能力更加專業,因此,除非是特別嚴重的錯誤,否則家長儘可能相信孩子的老師。
與老師多多探討孩子在校表現
要知道老師要帶非常多的學生,因此不可能隨時有時間照顧孩子的,而這樣可能導致孩子有問題而老師無法第一時間反映給家長,最後等問題非常明顯了家長才知道,那麼,到時候要好好引導孩子就變得困難了。
為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家長應當多多和老師探討孩子在校的表現,了解孩子的近期情況,然後再看要怎麼教育或者誇獎孩子。
由此可見,即使有問題,但這樣的方式能緩和家長與老師之間的關係,那麼,除此之外家長平時要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家長平時要這麼教育孩子:
1、不要過於急成
學習這樣的事情是循序漸進的,一口吃不來大胖子,因此,家長不要迷信孩子一下子能變神通,面對一些噱頭非常誇張的興趣班應該謹慎對待,畢竟人不是機器人,不能靠拷貝黏貼就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所以,在教育上家長要做到多關心孩子近期的成績,或多多督促和引導孩子去學習,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學習當中。
2、了解孩子學習的難處
有些時候,孩子就算在學習當中有問題,也不會第一時間和家長反映,因此家長要主動了解孩子學習的近況,詢問孩子近期遇到哪些問題,如果有需要,可以幫孩子報備培訓班或者家教,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的學業不會長時間停滯不前。
結語:
學習就跟取經一樣,是一件非常耗時間的事情,因此,為了讓孩子歷經千辛萬苦取到"真經",家長就要像孫悟空一樣在旁邊好好守護著孩子,所以這個過程就要耐心且謹慎,這樣孩子才能順順利利地取到"真經"。
——— ——— · END · ——— ———
一個人無論成績好壞與否,品行是關鍵!
道德可以彌補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卻難以掩蓋道德的缺陷。
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家教有關。
老師只是傳道受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
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大於老師45分鐘的課堂教育。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
育兒事.無小事!事事需謹慎,
教育事無小事,事事皆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