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達夫的《沉淪》中有個「他」,一個憂鬱症患者,滿腦子的稀奇古怪,想法喪得可怕,甚至毫無半點陽光思想,充當社會的「透明人」。
「他」更無法直視自己內心的想法,也羞於將自己的想法說出口,更是一個把有血有肉的自己活成傀儡一樣的人。
「他」的內心,是一片漆黑,在「他」的眼中,一切都毫無意義,索然無味。世界與「他」無關,社會與「他」無關,「他」就是這個茫茫宇宙中的一粒沙子,沒人在意,也不想在意別人。這和「他」患有憂鬱症有很大的關係,但「他」為何患有憂鬱症,這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或許大家會說:「小說就是這麼安排的啊,肯定是作者的情感寄託和表達啊。」沒錯,小說中的人物是作者所塑造的,但是事情都有它的源頭,小說中作者也向我們交代了「他」得憂鬱症的原因,只是我們沒有發現。
這個關鍵詞就是「gossamer」,「gossamer」是蛛絲的意思,這樣一個單詞,卻將「他」患有憂鬱症的原因全部解釋出來。
蛛絲,是蜘蛛捕捉食物用的,一旦食物沾到這個蛛絲網上,就別想跑掉,只有被蜘蛛吃掉的命運。
而社會就是這樣一張大網,「他」想從社會這張大網中逃離出來,「他」想抗爭,想要尋找自由,但毫無成果,可「他」卻從沒想過屈服,「他」只能反覆地掙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可是都是白費力氣。
「他」只有被動地接受無法逃脫的現實,社會給「他」套上重重的鐵鏈,禁錮了「他」的自由但「他」不想承認,矛盾的思想充斥著「他」的大腦,讓「他」一遍又一遍的盤問自己,想尋找出路,但都無跡可尋。
在這種折磨下,「他」找不到出路,只有對人生的恐懼和迷茫,因此患上了憂鬱症。
「他」被蛛網一樣的社會折磨、迫害。但是蛛網是哪裡來的哪?它不是蜘蛛結的,是人結的。「蛛網」還代表著社會裡的人。
「蛛網」是由當時活在社會中的人所結成的,他們就如同傀儡一樣,將周圍的人同化,讓他們也放棄自己的思想,放棄自己生活的想法,繼續去困住其他人。反覆如此,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但是這個惡性循環卻成了社會裡不知名的規矩。
要是誰敢反抗這個規矩,他就要遭受非凡的折磨。這時《沉淪》中的社會,也是《沉淪》外的社會。
」他「不想被這些人同化,所以」他「成了另類。沒人願意去與」他「交流,」他「也不會去與別人說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他「憤怒、懊惱,但這些都沒有用,就如同」他「無法擺脫」蛛網「的束縛一樣。
如此一來,」他「的精神遭受到極大的挑戰,」他「懷疑自己,懷疑人生,從一個健康的青年,到憂鬱症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