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徽商報報導 對於考古人來說,發現重量級的「國寶」令人驚喜,而透過發掘現場的遺蹟現象,研究其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是更為重要的工作。對於安徽考古工作者來說,三官廟遺址就是這樣一個信息量極大的遺址。豐富的遺蹟遺存撲朔迷離,也留下了眾多待解之謎。省考古所副所長宮希成認為,這些謎題關係遺址的性質、營建與廢棄過程等一系列問題,有待未來通過大量的多學科研究、現代科技手段,得出科學的結論。
謎題 青銅器從何而來?
18件青銅器中不少此前罕見,有些甚至專家都叫不上名字,這些青銅器從何處而來?
□專家觀點
北方來?
北京大學教授徐天進認為,三官廟遺址出土的青銅器好幾件此前罕見,產地難斷。一些多孔銅器此前在青海、甘肅、陝西等北方地區較為多見。這些青銅器具體產地的研究,應是將來工作的重點之一。
在考古研究工作中,專家們對這一時期青銅器的研究一般以二里頭為參考標準。徐天進認為,目前二里頭出土的青銅器,未必代表二里頭的最高水平,更不應該是二里頭銅器的全部,未來的研究也不應受此局限。
本地產?
山東大學教授方輝認為,安徽歷史上就是富含銅礦的地區,此次出土的青銅器有些甚至比二里頭出土器物還要精緻,很可能有今天難以想像的鑄造技術。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袁廣闊等專家提出,三官廟遺址周圍是否還有更大的遺址,青銅器是否與大遺址有關,值得深入研究。另外,安徽歷史上銅礦資源豐富,淮河流域特別是至鄭州、開封一線古代是關鍵的運輸通道,青銅器的出現或許與此有關。
省考古所副所長宮希成認為,安徽歷史上就是重要的銅產地,但遺址現場並未發現青銅器鑄造的痕跡。如此數量眾多的青銅器如果是本地鑄造,在何處鑄造,還需要下一步的研究揭開謎底。
謎題 重量級青銅器 為何出現在「簡陋」小聚落?
三官廟遺址總面積大約4000餘平方米,與眾多發掘面積動輒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平方米的重量級遺址相比,規模算是比較小的。古代遺址中,由於古代人類活動而留下來的遺蹟、遺物和有機物所形成的堆積層叫做文化層,每一層代表一定的時期。三官廟遺址中的文化層非常「單純」,夏代以後直接就是清代。僅從遺址規模來看,三官廟遺址應該是一處小型聚落,而且使用時間不長。如此「簡陋」的遺址中,為何出現數量如此眾多的青銅器?為了弄清三官廟遺址一些懸疑,2019年12月,來自全國近20位著名考古學家齊聚合肥,為該遺址進行「把脈」,雖然現場說法不一,但共同的觀點是:這是一處非常難得的重要發現,有望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專家觀點
兵災說?
在此前舉行的論證會上,「兵災說」成了專家們爭論的焦點。「兵災說」、「祭祀說」都有專家提出。山東大學教授方輝認為,出土青銅器代表當時最高等級,與遺址等級規格「不般配」。史書曾記載,商湯滅夏之時,「夏桀奔南巢」,這些青銅器是否與此有關,或與當時對此地用兵有關,非常耐人尋味。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唐際根認為,三官廟出土青銅器中多件應為兵器,且多件凌亂分布在房屋周圍,兵器還有彎曲、折損現象,「假定將這裡定義成一個兵災現場,那麼它的考古學意義又不一樣了」。
祭祀說?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袁廣闊等專家認為,遺址中的銅器和陶器等級差別巨大,分別代表不同的人群。小的聚落遺址出土青銅重器的可能性非常小,遺址應與祭祀有關。
謎題 那晚 究竟發生了什麼?
規模小、灰坑等生活遺蹟少,種種跡象顯示,三官廟遺址作為一處小型聚落被使用時間不長。在遺址北側的房址中,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三具人骨個體。經過實驗室研究,認定應該分別屬於一位女性(或少年)、一位兒童、一位成年男性。三具遺骨中,女性雙腿朝一個方向彎曲,兒童更是縮成一團,看起來非常像一個非正常死亡的「兇案現場」。有專家稱,三官廟遺址的故事應該從「3700年前的那個晚上」開始。那一天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何遺址突然被棄?
□專家觀點
突然遇襲?
山東大學教授方輝認為,三官廟遺址應該是「毀於一旦」。房址中的三具遺骨,顯然是被人殺死,留在了現場。所以遺址的廢棄很可能源於一個突發性、災難性的事件,比如火災或者兵災。
復旦大學教授王輝認為,應當把三官廟遺址放在一個更大的時空框架中研究。當年這一地區究竟有多少這樣的墩臺和聚落,這些聚落之間是怎樣的關係?如果聯繫史書中記載的「夏桀奔南巢」,那夏人與當地土著究竟有怎樣的關係?未來或許可以採用DNA提取技術,對現場人骨等遺物進行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衝刺「全國十大 考古新發現」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被譽為是考古界「奧斯卡」。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此次入圍終評的20個項目中,史前考古有7項,夏商周考古有7項,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考古有3項,唐宋考古有3項。夏商周考古連續幾年以相當高的比例入圍終評,如此激烈的競爭中,肥西三官廟遺址能夠入選終評,可見「實力」不俗。
三官廟遺址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國內考古專家的一致認同。北京大學教授徐天進認為,三官廟遺址是江淮地區夏商時期最重要的考古發現。山東大學教授方輝認為,三官廟遺址的發掘,對於認識江淮地區巢湖流域的夏商考古學文化意義重大。通過進一步的發掘和研究,可以更具體的探討當地夏商周文化,與歷史聯繫起來進行深度的解讀。南京博物院研究員林留根認為,三官廟遺址是重大考古發現,揭開了江淮地區夏商周考古的新的進程,應以重大考古發現為契機來推動江淮地區夏商周考古重大課題的研究。
近年來,圍繞夏王朝的研究觀點與爭議不斷。北京大學教授雷興山認為,三官廟遺址的發掘,尤其是青銅器的出土,有助於對夏文化的進一步探索。在夏王朝是否存在尚有爭議的大背景下,三官廟遺址的發掘無疑是一次重大發現,對於重著中國古代史,是一次重要的實踐。
夏代房子
將搬進安徽博物院
「安徽有這麼多的房子,二里頭的房子能找到幾個?」三官廟遺址備受關注,對它的進一步的保護與研究也是專家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南京博物院研究員林留根認為,不僅出土遺物珍貴,現場大量的歷史遺蹟也有重要文化價值,蘊涵民族記憶,值得好好保護。
省考古所三官廟遺址發掘項目負責人秦讓平介紹,圍繞遺址未來的保護與研究,省考古所有詳細的規劃。目前,已經由專業公司對遺址中保存較為完好的房址整體提取。下一步,這些夏代房子將「移駕」安徽博物院,在復原後向觀眾展示。圍繞人骨、植物遺存等的多學科研究,未來也將深入開展,將為進一步精確劃定遺址所處時間,研究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狀況等提供依據。
通訊員 秦讓平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 王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