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考古重大新發現,安徽三官廟遺址出土我國最早的軍號!

2020-12-18 夏朝與詩經研究

(作者:趙輝)近日獲得「2019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夏代安徽三官廟遺址,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是李學勤「走出疑古時代」,通過考古學證實夏王朝存在的關鍵考古遺址,其深遠意義將改變當代夏文化研究的格局與方向。

夏王朝與夏文化研究,長期以來都是中國歷史研究與考古研究的盲點。讓中國歷史學界與考古學界苦惱的是,在近一百多年的考古研究中,你找不出一處遺址可確定為中國歷史典籍記載中的4100千至3600年前的夏王朝先民的遺址,可供中國歷史學界與考古學界去進行深入研究。雖然二里頭遺址疑似夏商交疊時期的遺址,但其存在的嚴重爭議性卻讓中國歷史學界與考古學界產生嚴重分歧,成為夏王朝歷史研究的黑洞。

2018年橫空出世的安徽三官廟遺址,經過兩年的考古發掘,其純正的夏時期文化層,出土的眾多夏代青銅器,為夏王朝歷史的破解,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夏文化研究考古遺址。三官廟遺址的發現,為我們再現了夏商交替時期的金戈鐵馬畫面。

在位於長江與淮河中間、巢湖西岸的安徽三官廟遺址,出土了400餘件珍貴遺物,其中包括18件青銅器和陶器、石器、玉器、骨蚌器、綠松石和植物顆粒等。在三官廟遺址發掘的兩處土垣、四處房址內發現的歷史遺留,更是讓人觸目驚心。

房址內非正常死亡的人骨遺骸、房址外地面平鋪的植物顆粒、還有以兵器為主的18件銅器散布於廢棄紅燒土層下的地面上,這種埋藏形式在中國罕見。」三官廟遺址考古負責人秦讓平介紹。18件青銅器中不少此前罕見,有些甚至專家都叫不上名字,其中,銅器以兵器為主,包括戈、、鉞、鑿、角形器、箭鏃等。「這批銅器是安徽省首次經考古發掘出土的夏代銅器群,也是全國範圍內除二里頭遺址之外發現這一時期銅器最多的地點,在整個區域內同時期聚落中的地位顯得尤為重要。」秦讓平說。

與這些出土兵器遙相呼應的是,在三官廟遺址下發現的3具非正常死亡的人骨遺骸。經過實驗室研究,認定應該分別屬於一位女性(或少年)、一位兒童、一位成年男性;三具遺骨中,女性雙腿朝一個方向彎曲,兒童更是縮成一團,看起來非常像一個非正常死亡的「兇案現場」,「這有一個事實,那些人是非正常死亡的」秦讓平說。

在筆者最早發布於2018年8月21日的《四千年前的夏朝都城究竟在哪裡?》的研究文章中,筆者詳細論述了「商湯伐夏」的歷史原因與過程,還原了「商湯伐夏」的戰爭地點與戰爭結局,證實了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記載「桀奔於南巢之山,湯乃即天子之位。以水承金,始居毫。」的歷史原貌。生活於黃河沿線的商湯部落,在遭受北方持續旱災的情況下,發動了對淮河沿線的夏王朝發動了突然襲擊,擊敗了以淮河四方湖古城為夏朝國都的夏桀。夏桀因長期勞民傷財修建農業水利工程而失去民心,夏桀倉皇逃出四方湖古城,乘船沿夏水北淝河進入淮河向南逃亡,躲避北方商湯部落的進攻。

安徽三官廟遺址正位於淮河四方湖古城的正南方,為歷史記載中的「南巢」地區。想必在商湯部落追擊夏桀軍隊的過程中,在三官廟遺址發生了一場夏王朝軍隊與商湯軍隊的生死之戰。從三官廟遺址中發現的這批高規格的兵器,現場的慘烈狀況,我們可以看到這場戰爭的殘酷性:死亡的人沒有得到掩埋,現場遺留的貴重青銅兵器無人拾取,房屋被焚燒,甚至在以後的三千多年裡再無人在此生活棲息。

在出土的18件青銅器中有一件銅角形器,甚至專家都叫不上名字,實屬罕見。這件銅角形器正體現了這次戰爭的高規格,是研究三官廟遺址與夏王朝的重要文物,是揭示「商湯伐夏」歷史見證。這件銅角形器在筆者的研究結論,正是現在在軍隊中仍佔據重要地位、指揮大規模軍隊調動的軍號!是兩軍作戰的司令員!是軍隊的號角!

在三官廟遺址的這場夏商對決後,「桀奔於南巢之山」夏王朝滅亡也就不可避免。夏桀最終復國無望,流亡「南巢」,只能在商湯「二十年,大旱,夏桀卒於亭山,禁弦歌舞。」(《竹書記年》),夏王朝經過近五百年歷史,在3600年前最終為商王朝所取代。

三官廟遺址入選2019年十大考古遺址,將進一步推動夏王朝與夏文化的深入研究,為淮河夏文化、華夏文化的回歸,提供難得的考古研究方向,並最終為確立淮河為華夏文化、華夏民族發源地,提供最有力的考古參考點。(作者:趙輝)

相關焦點

  • 十大考古新發現,夏代安徽三官廟遺址會是夏王朝最終歸宿地嗎?
    (作者:趙輝)在夏文化研究走入困境的情況下,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終於問世。其中的安徽三官廟遺址最終入選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為立足于田野考古遺址為主要依據的夏文化研究打開了新的窗口,吹響了解開夏王朝神秘面紗的號角。
  • 安徽:三官廟遺址兩棟夏代紅燒土房易地搬遷
    遺址的發現,對完善安徽江淮地區夏時期考古學文化的認識具有重要價值。」令考古學家尤為驚喜的是大量銅器的發現。這不僅是安徽省首次經考古發掘出土的夏代銅器群,也是全國範圍內除二里頭遺址之外發現這一時期銅器最多的地點,還是中國考古學歷史上單次發掘夏商之際銅器數量最多的一次。
  • 探秘肥西三官廟遺址:400多件遺物出土 其中18件青銅器
    據安徽商報報導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日前正式揭曉,安徽商報持續關注報導的肥西三官廟遺址正式入圍終評。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三官廟遺址截至目前已出土青銅器18件,在同時期遺址中出土青銅器數量僅次於河南「夏都」二里頭。
  • 淮陽時莊遺址出土夏代早期「糧倉城邑」系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
    2020年5月20日,時庒遺址發掘現場。(記者 金月全 攝 資料圖片)周口日報·周道客戶端記者 金月全 竇贏11月25日上午,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對外發布了淮陽區時莊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發現。時莊遺址位於周口市淮陽區四通鎮時莊村,發掘出土28座夏代早期「糧倉」,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糧食集中存儲的「倉儲城邑」,年代距今4000年-3700年,相當於文獻記載的夏代早期。城址座落在人工墊築臺地上,外圍發現兩周夯土圍牆,外圍牆圈圍面積1243平方米。
  • 肥西三官廟遺址 3600年前的家
    出土的陶器 近日,合肥肥西三官廟遺址中夏代紅燒土房已完成搬遷,順利運至安徽博物院。至此,這個中國考古學歷史上單次發掘夏商之際銅器數量最多一次的考古發現,又進入一個新階段。 考古發掘 三官廟遺址是為配合正在進行的引江濟淮工程建設而開展的搶救性發掘,2018年7月30日開始,2019年12月結束。
  • 三官廟遺址 江淮之間的夏代遺蹤
    近日,肥西縣三官廟遺址兩棟夏代紅燒土房啟動易地搬遷,未來將在安徽博物院向公眾展示——    三官廟遺址 江淮之間的夏代遺蹤      400餘件遺物,安徽同時代遺存罕見遺址的發現,對完善安徽江淮地區夏時期考古學文化的認識具有重要價值。」    令考古學家尤為驚喜的是大量銅器的發現。這不僅是我省首次經考古發掘出土的夏代銅器群,也是全國範圍內除二里頭遺址之外發現這一時期銅器最多的地點,還是中國考古學歷史上單次發掘夏商之際銅器數量最多的一次。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 肥西三官廟遺址失之交臂
    5月5日下午3:30,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安徽肥西三官廟遺址失之交臂。不過作為巢湖流域夏文化重要印證,三官廟一直備受關注。從18件罕見青銅器,到三具死因不明的遺骸,再到紅燒土房子,這些都有利地印證了「桀奔南巢」的歷史。
  • 探秘肥西三官廟遺址:青銅器從何而來?兵災還是祭祀現場?
    衝刺「全國十大 考古新發現」「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被譽為是考古界「奧斯卡」。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此次入圍終評的20個項目中,史前考古有7項,夏商周考古有7項,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考古有3項,唐宋考古有3項。夏商周考古連續幾年以相當高的比例入圍終評,如此激烈的競爭中,肥西三官廟遺址能夠入選終評,可見「實力」不俗。
  • 三官廟夏代「房產」打包喬遷 5月20日搬進安徽博物院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今天中午,工作人員將位於合肥肥西三官廟遺址發現的距今3000多年前的夏代房子「打包」到貨櫃裡,準備用吊車運往安徽博物院,下一步將復原後向觀眾展示。三官廟遺址是為配合正在進行的引江濟淮工程建設而開展搶救性發掘的,於2018年7月30日開始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至2019年12月田野發掘結束。遺址主體呈臺墩型,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年代對應二里頭文化晚期。
  • 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兩處新考古遺址為何邁不進夏王朝的門檻?
    雖然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公布的結果未必令所有人信服,然而尋找夏代,尋找更加古老的文明,一直都在進行中。在2019年度和2020年度,在安徽的腹地發現了兩處與夏時期和夏王朝有著密切關係的考古遺址——三官廟遺址和禹會村遺址。
  • 二里頭遺址與三官廟遺址,哪裡更具夏商周斷代的準確性?
    三官廟遺址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桃花鎮三官廟村,坐落於派河北岸臺地之上,遺址呈臺墩型,高出周圍地表約5米。為配合引江濟淮工程建設,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2018年7月30日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第一階段至2018年12月底結束。
  •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成果 河南佔四席
    昨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發布了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佔4項,分別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時莊遺址、平頂山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此外,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也同時發布。會議聚焦夏文化及新石器晚期重要考古發現,5項考古工作新成果,從都城布局、宮城建築、糧倉儲備、禮儀制度、手工作坊、墓葬等級等方面,為探尋早期中國文明起源提供有力佐證。
  • 夏文化研究有新進展,考古發現二里頭遺址網格型都城布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11月25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南二里頭遺址、安徽禹會村遺址、河南時莊遺址、餘莊遺址、黃山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發現。這五項重要發現,將有力推動夏文化研究、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等重大學術課題。
  • 「考古中國」發布5項重大新成果,河南佔4個!
    「考古中國」發布5項重大新成果,河南佔4個!11月25日上午,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發布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佔4項,分別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淮陽時莊遺址、平頂山葉縣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同時發布的還有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
  • 濟南市濟陽區三官廟漢墓入選「考古新發現」,是濟南發現最大的漢...
    7月9日下午,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召開2019年度山東省考古新發現頒獎儀式暨新聞發布會,發布2019年度山東省考古新發現以及2018—2019年山東省優秀田野考古工地名單。濟南有兩個考古項目分別入選——濟陽三官廟漢墓入選「考古新發現」,章丘牛推官南遺址入選「優秀田野考古工地」。
  • 濟陽三官廟漢墓入選「考古新發現」,是濟南發現最大的漢畫像石墓...
    7月9日下午,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召開2019年度山東省考古新發現頒獎儀式暨新聞發布會,發布2019年度山東省考古新發現以及2018—2019年山東省優秀田野考古工地名單。濟南有兩個考古項目分別入選——濟陽三官廟漢墓入選「考古新發現」,章丘牛推官南遺址入選「優秀田野考古工地」。
  • 「考古中國」發布5項重大新成果 河南佔4個
    11月25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發布了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佔4項,分別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淮陽時莊遺址、平頂山葉縣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此外,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也同時發布。
  • 國家文物局發布「考古中國」五項重要發現 豐富夏文化及新石器晚期...
    央廣網北京11月25日消息(記者丁飛 李凡)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國家文物局25日上午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河南二里頭、安徽禹會村等五處遺址陸續發布了重要考古進展,進一步豐富了夏文化及新石器晚期文化的內涵。
  • 五項考古新發現讓夏文化更可信
    光明日報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 李韻)今天,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五個項目均是圍繞夏文化進行,從不同角度解讀與夏朝同期或接近時間段內、不同地區文化之間的關係。儘管有些發現還未形成最終定論,但目前已知的內容大大豐富了夏文化的內涵,讓它更可信。
  • 重大考古發現!梁王遺址發現戰國時期城址,為濟南城區迄今發現最早...
    濟南考古又有重大發現。7月24日新時報記者獲悉,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濟南梁王遺址發現戰國時期古城遺址,為濟南城區迄今發現最早古城,一下子將濟南城區古城的歷史提前了大約1700年。同時發現的唐代遺址、遺物亦證明唐代此地繁華,證實了「王舍人鎮」名字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