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表面能呈現三維內容

2020-12-14 人民網

原標題:變形表面能呈現三維內容

  科技日報訊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媒體實驗室觸摸媒體小組正在開發一種名為「inFORM」的變形表面,能讓用戶以一種有趣的方式與數字產品互動,大大超越了傳統計算機的封閉式互動。觀察人士稱這種系統「不僅能作形狀顯示器,還能當一種變形表面來用」。

  據研究小組介紹,inFORM系統是一種能從物理上呈現三維內容的動態形狀顯示器,用戶能以一種可觸摸的方式和數字信息互動。inFORM還能和周圍的物理世界互動,比如在桌面上移動物體。而在視頻會議中,參會者還能遠程身體互動,給人一種真實的會場感。

  與許多其他驅動或變形界面相比,inFORM形狀顯示器允許更一般化的變形,因此也是一種理想化的研究平臺。目前,研究小組正在探索inFORM形狀顯示器的應用領域。其中之一是地理空間數據,比如地圖、GIS(地理信息系統)、地形模型和建築模型。「讓城市規劃人員和建築師看到實體化的三維設計,能更好地了解、共享和探討他們的設計。」此外,它還可用於研究外科手術模擬。

  研究小組於1997年提出了「可觸摸用戶界面」(TUI)的概念,超越了流行的「圖形用戶界面(GUI)」的主導樣式。GUI基於不可觸摸的像素,而TUI能在物理空間將數字信息實體化,拓展了對物理物體的表面和空間的呈現,能讓人們與數字世界直接互動。

  研究小組在2012年又提出了「基本原子界面」的概念。TUI受其硬體「原子」的限制,在實時改變物理目標的形狀和性質時,會與數字模型出現差異。而基本原子界面可以解決這一難題,體現了「未來的互動視界」,所有的數字信息完全以物質形式表現出來,並與人們直接互動。

  研究人員說,目前形狀顯示器仍然受規模和成本限制,但「這項研究是對互動能力的探索,旨在啟發該領域未來研究的靈感。我們相信,今後變形界面會越來越普及」。

  (常麗君)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一組圖帶你了解金屬材料表面的三維形貌表徵應用
    而材料的表面與其內部本體,無論在結構上還是在化學組成上都有明顯的差別,這是因為材料內部原子受到周圍原子的相互作用是相同的,而處在材料表面的原子所受到的力場卻是不平衡的,因此產生了表面能(1)。尤其金屬材料的表面易於形成氧化層,改變了金屬原本的特性,其表面對材料整體性能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金屬材料的磨損、腐蝕、斷裂等,無不與金屬材料的表面密切相關。
  • inFORM:可變形可觸摸的3D立體顯示屏
    inFORM,是由MIT媒體實驗室觸摸媒體小組開發的一種變形表面,能讓用戶以一種有趣的方式與數字產品互動,而不是傳統計算機的封閉式互動。這種基本原子界面體現了「未來的互動視界」,所有的數字信息完全以物質形式表現出來,並與人們直接互動。該顯示屏可以從物理層面改變渲染3D內容,通過屏幕和真實世界的物體互動,甚至能和遠在千裡之外的人「握手」。而這僅僅是開始。
  • 新拓三維受邀參加大型展會及學術會議,賦能智能製造產業新發展
    目前,中國高端製造業大量採用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急需在高溫、振動的惡劣工況下,對整機和部件的動態變形及應變分布進行三維全場密集檢測,為創新設計和數位化製造提供依據。多年以來,國內的精密三維應變檢測系統設備只能依賴於國外品牌,不但價格昂貴,且國內代理商的技術支持和服務水平也往往參差不齊。
  • 大學畢業生設計「立體」紀念冊 三維呈現母校建築
    校友企業家陶闖在一次校內講座中說,如今人們更喜歡能帶給大家群體歸屬感的產品,「畢業紀念冊不正是這種銘記母校的載體嗎?但它需要創新。」 李子易把想法跟其他4個有著不同特長的好友一說,一拍即合。  他們最大的創新點是把學校優秀歷史建築——老圖做成立體卡片,夾在冊子裡。
  • 武漢一高校畢業生設計紀念冊:三維呈現母校建築,已申請專利
    武漢一高校畢業生設計紀念冊:三維呈現母校建築,已申請專利 畢業紀念冊遠離大學校園多年,可是武漢大學一位即將畢業的工科生和小夥伴們創新設計的紀念冊,居然把一個立體的「武大」放進書裡,贏得不少同學的支持
  • 用層進表面預測來重建三維物體 | 2分鐘讀論文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AI研習社【本期論文】Hierarchical Surface Prediction for 3D Object Reconstruction用層進表面預測來重建三維物體這種技術在許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例如電影製作、視頻遊戲的內容生成、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3D列印等等。伯克利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的Christian Häne等人發表一篇論文 Hierarchical Surface Prediction for 3D Object Reconstruction,論文中他們討論如何從單張色彩圖像重建出高質量的3D幾何結構,就像下面這幅圖所顯示的。
  • 變形與創造
    變也是一種合,因為一切事物的變化結果,都必然包括了變的過程,所注入的全新內容,圖形設計中的一切人為的變形處理,就是一個在客觀元素中注入主觀、注入形式法則的過程。如何以變的方式切入圖形創意呢?變形處理手段很多,本文重點探討能創造奇異視覺效果的一些變形手段。
  • 大狗乾貨鋪子:CSS3 變形、過渡、動畫、關聯屬性淺析
    變形transform:可以對元素對象進行旋轉rotate、縮放scale、移動translate、傾斜skew、矩陣變形matrix。若元素設置了perspective值,可用rotate3d()實現三維空間內旋轉。
  • 晶相異性調控高分子薄膜的三維變形
    通過計算機模擬了PVDF晶體吸附丙酮分子的過程 (圖a),結果表面α-PVDF比 β-PVDF具有更強的丙酮吸附能力(圖b-d)。同時溶脹實驗也證明了在丙酮溶液中α-PVDF比β-PVDF具有更大體積膨脹(圖e-f)。
  • 有「生命力」會自動變形
    王冠雲告訴記者,4D列印技術是在3D列印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變形」的維度。使用4D列印技術列印出來的產品,經過特定的外部條件刺激,便能夠按照預先的設計方案自動變成相應的形狀。這背後是王冠雲和團隊研究出的一套變形機制。利用熱塑材料在一定溫度下具有可變形這一特性,實現產品從二維平面到三維立體的一個變形過程。「首先列印一個平面基板,然後在上面印刷電路,並在其表面組裝電子元件。通過外部加熱讓它們一起變形,含有電路的整套平面基板將自動變成預設的3D形狀。」王冠雲說。
  • 三維雷射掃描技術不僅僅是你想的那樣!這些應用還你一個真實世界
    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又稱為實景複製技術,利用雷射測距原理,通過高速雷射掃描測量方法,大面積、高解析度地獲取被測對象表面的高精度三維坐標數據以及大量空間點位信息,可以快速建立高精度(精度可達毫米級)、高解析度的物體真實三維模型以及數字地形模型。是測繪領域繼GPS技術之後的又一次技術革命。
  • 原來皮膚都是皺皺巴巴的 ——皮膚表面形貌
    伴隨人出生就固有的皮膚紋理,是由微小的、深淺不一的皮溝和形狀各異的皮丘相互交織而成,一般呈現為比較固定的多邊形,且形態幾乎不變。即使是青春期的皮膚,表面也會有這些「皺皺巴巴」「凹凸不平」的網紋,也正因如此,皮膚才具有天然的柔韌性和良好的彈性。
  • 新技術:四個步驟hold住金屬3D列印變形扭曲
    如今,隨著金屬增材製造日漸成熟,SLM用戶已經能製作出更完善的對象。但是,要在加工前評估和調整好3D列印對象的殘餘應力、變形情況和零件密度,似乎並不簡單。
  • 手機也能裸眼享3D?原因竟是一張三維智慧膜
    2009年 ,電影《阿凡達》的上映 ,帶來了全球性爆炸式的轟動效應 ,裸視三維顯示技術也開始正式踏入人們的視野 ,開始快速被人們追求並熱捧。新趨勢下的立體通在裸視三維引爆大眾趨勢和潮流的大環境下,深圳市立體通技術有限公司順應市場需求,致力於裸視三維底層技術的研發,成功的研製了立體通三維智慧膜及手機外掛式3D相機等產品,將裸視三維技術的推廣及普及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 STEAM教育理念下的「三維創意設計」課程教學案例
    3D列印和三維創意設計的相關課程已成為此類創新課程的典型代表。基於STEAM的教育理念,「三維創意設計」課程將多學科的基礎知識整合在若干教學項目中,在課堂中進行系統的情境教學。充分利用三維設計軟體、3D列印技術,將設計構思轉化為模型,並通過進一步製作實物,來提升學生在圖樣表達和物化能力方面的技術核心素養。三、內容呈現1.
  • 三維CAD基礎模板庫
    背景設計人員對規範的理解和執行各有差別,創建基礎規範數據是構建三維設計平臺的基礎,它的建立將確保數據的規範創建以及數據能在下遊有效使用,提供進行三維數位化產品開發的基礎,有助於提高產品開發效率和質量,便於數據重用、技術交流和數據管理。
  • 復旦研究團隊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四個諾貝爾獎曾與之直接相關
    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幾十年前發現的量子霍爾效應仍然是凝聚態物理學中研究最多的現象之一,與拓撲相、強電子關聯和量子計算等研究領域相關。然而,科學家們對量子霍爾效應的研究仍停留於二維體系,從未涉足三維領域。量子霍爾效應是量子力學版本的霍爾效應,需要在低溫強磁場的極端條件下才可以被觀察到,此時霍爾電阻與磁場不再呈現線性關係,而出現量子化平臺。2016年10月,修發賢及其團隊第一次用高質量的三維砷化鎘納米片觀測到量子霍爾效應的時候,就像目睹汽車飛到空中那樣又驚又喜。
  • 意畫家高超繪圖技術使平面圖呈現3D效果
    【環球網綜合報導】平面白紙上竟能展現3D神奇效果!快來看看變形繪圖大師的作品吧!據日本新聞網站「en.rocketnews24.com」7月8日報導,義大利視覺設計師亞歷山大•迪迪(Alessandro Diddi)用他的「神來之筆」給觀賞者帶來與眾不同的視覺體驗。變形繪畫是一種二維的平面繪畫,所需材料也只有鉛筆和白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