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清明節發生了什麼事 讓蔣經國有苦難言 讓蔡英文們彈冠相慶

2020-12-16 覽相觀史

1975年4月5日,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這天清晨和上午,臺北的天氣異常晴朗,蔣介石的官邸到處是鳥語花香,春意盎然。蔣介石這天早上身體和心情似乎比往常好了許多,神志也特別清醒,讓人扶他坐到輪椅上。蔣經國一大早就趕來向蔣介石請安,在廳外稍等了片刻,就來到蔣介石的身邊。蔣介石滿面笑容地招呼兒子坐下,詢問他清明節和張伯苓百歲冥辰的有關事宜。蔣經國細細作了稟報,隨後告辭。從中午開始,蔣介石開始變得異常煩躁。晚上,在與蔣經國和宋美齡共進晚餐,並吃下名為「鎮定劑」的維生素丸後,蔣介石早早睡下了。這天晚上20時55分,蔣介石的心電圖突然變成了直線。在以俞瑞章為首的醫療小組全力搶救無果後,立刻向宋美齡和蔣經國報告了這個消息。至此,一生幾起幾落的蔣介石徹底終結了反攻大陸的幻想。據說,整個臺灣聞訊陷入悲痛之中,蔣介石年譜記載:「少長扶攜,路祭野哭,百二十裡,頂禮不絕,更無慮三百萬眾,其顏色之戚,哭泣之哀,實有史以來所未嘗有。」

這一切似乎早有預兆。三年前,臺灣「國大」舉行第五屆會議,蔣介石再度當選「總統」。在宣誓就職的儀式過後,電視實況轉播中竟然混入了極為蹊蹺的漢字對白字幕:「大可不好了……」這句話像是一個詛咒,不免令人想起宣統皇帝登基時攝政王載灃所說的「快了!快了!快完了!」 從此之後,蔣介石的身體狀況江河日下,基本喪失了處理政務的能力,島內的一切黨政軍要務自然都交到了新任「行政院長」蔣經國的手上。1974年冬天,一場病毒性流行感冒終於將年事已高的蔣介石擊倒,他因此而高燒持續不退,處於半昏迷狀態,不得已住進了「榮總」六號病房。臨近歲末年底,宋美齡為了政治影響,強行把蔣介石送回士林官邸過聖誕節,而六號病房的幾乎所有醫療設備也都隨同搬了過去。1975年3月,蔣介石的身體仍不見明顯好轉,宋美齡不顧臺灣醫療小組的反對,強行採納美國醫生的建議對蔣介石作「肺臟穿刺手術」。結果手術成功後,伴發病和後遺症隨之而來。在多方搶救下,3月29日,蔣介石從昏迷中醒來,自知來日無多的他氣喘籲籲地吩咐宋美齡、蔣經國將臺灣的黨政大員召到身邊,口授遺囑,由國民黨副秘書長秦孝儀執筆記錄。才不幾日,蔣介石便與世長辭。

儘管1975年的這個清明節,「太子」蔣經國已經年屆六十五周歲,先後從事外交、經濟、情報、軍事等工作,熟悉政務,此時,更已出任「行政院長」長達三年之久。然而,此時太子爺不算焦頭爛額也是灰頭土臉。無論內政外情,蔣介石所遺留下的,都是滿目瘡痍。此時,孔祥熙的長子孔令侃已經下定決心,準備從美國趕回臺灣,打算與宋美齡的擁護者一起擁立宋美齡繼任國民黨總裁。而國民黨內各位元老如箭在弦,隨時防備著宋美齡藉機篡權。蔣經國還不能預見到之後的局勢變化,只能憂心忡忡地為父守孝,暗自布局。

較之臺灣的悲痛,在外交上衝出重圍的新中國卻不以海峽那頭的孤島為意,除去一些主流報紙上面有些報導外,其它的報紙基本就沒有提及這件事情。當時中國的主流媒體《人民日報》第四版,它們的題目便直接定為「蔣介石死了」,在一個小小的角落中。在新中國的觀念中,蔣偽政權早已是秋後的螞蚱——蹦不長了。更何況,被日本、美國在外交上相繼拋棄之後,臺灣的經濟同時陷入了危局。1973年開始隨著石油危機的爆發以及全球經濟的不景氣,以對外貿易為核心的臺灣經濟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經濟增長率由1973年的12.8%驟減到1.2%,工業增長率更由16.2%下降到-4.5%。

而且,此時的臺灣島內確乎暗流湧動。盤踞臺灣二十六年的國民黨反攻大陸無望,必須重新規劃前景。二二八事件過去已久,六十年代,蔣介石父子又動用強權、重金收買的方式收服了第一代「臺獨」大佬廖文毅。看似政權穩固,現世安好。其實,蔣經國必須用化解經濟危機來緩和外交危機,臺灣必須轉型,用低廉的勞動力填補發達國家第一產業的空白,這就一定要依靠臺灣本土人士組成社會的中堅力量。

但是,從沒有一種經濟力量對政治是沒有渴求的。蔣經國不是什麼民主的信奉者,但是民粹主義的興起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以政治上的寬鬆換取經濟上的緩和勢在必行。自從國民黨奔跑臺灣以來選取的「國大代表」缺乏民意基礎,僅僅是強權的延續,逐漸難以適應臺灣的局勢發展,堵塞了其臺灣本土地方精英參與政治的渠道。針對這一的情況,蔣經國提出了「往下紮根,向上發展」的方針,開始著力擴展國民黨在臺灣島內的基礎,擴充的臺灣籍國民黨黨員的數量,為國民黨輸入新鮮的血液。在這樣的政策的引導下,從1974年起國民黨每年發展黨員的數量由之前每年的3.7萬人增加到每年13萬人,而且特別注重臺灣籍黨員的發展和培養,在這一時期所新發展的黨員中有超過七成以上是臺灣本土人士。政治的天平開始傾斜了。

蔣介石去世的消息一經傳出,任何覬覦權力者都躁動了起來,儘管或許還未有一股勢力可以顛覆國民黨的絕對地位。蔣經國防備著「共諜」,防備著繼母,防備著其父彈壓下的本土勢力與黨內門閥,但絕對想不到,自己一手提拔的臺灣本土中下層家庭出身的「農業專家」才是最大的隱患。這個在受蔣經國知遇之恩之前從未有過政治經歷,不群不黨,看似乾乾淨淨的康奈爾農學博士有個日本名字叫巖裡正男,中文名為李登輝。在一次私人宴會上,李結識了蔣經國的親信李煥和王升兩人,展現出了非凡的農學才能,從此受到重用。此後,李登輝多次陪同蔣經國下鄉考察,1972年,蔣經國提名李登輝擔任「內閣政務委員」。1975年正是他上任的第三年,蔣介石一死,他便暗自稱快,做好了雞犬升天的準備。

想必,這暗自發生的一切,已為病痛糾纏數年的蔣介石恐怕難以知曉。他只道蔣經國繼任順理成章,卻不知蔣經國實則有苦難言。只是有趣的是,「溶共、防共、限共、反共」,跟共產黨鬥爭數十年的蔣介石身後的世界,竟然都是共黨的天下——哪怕是在臺灣本島:蔣介石的長子蔣經國受到了長期的蘇聯模式教育和共產國際的影響,早年間以共產主義者自詡;而蔣經國身邊那個野心勃勃的年輕人,在早年有限的政治生涯裡,曾經加入過臺灣共產黨。身前糊塗的蔣介石,恐怕只有在清明這一天享受到了短暫的平靜,至於身後事是否糊塗,今天的我們早已清楚。

參考文獻:

《臺灣民主轉型中的民粹主義》,郭中軍

《蔣經國執政時期臺灣政治改革研究》,張超

相關焦點

  • 宋楚瑜火力全開痛批馬英九、蔡英文:你們對得起蔣經國嗎?
    宋楚瑜在蔣經國銅像前痛批馬英九、蔡英文以及國民黨、民進黨。(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中國臺灣網12月13日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投入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戰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今天(13日)上午到基隆市八鬥子蔣經國銅像前敬禮。
  • 蔡英文表姐夫被提拔,朱立倫:看看蔣經國怎麼做
    蔡英文表姐夫、前「勞動部長」林美珠夫婿吳明鴻將任臺灣「最高行政法院」院長,引發議論。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今天下午受訪表示,名器還是要避嫌,想想以前蔣經國、前輩怎麼做,再看看蔡英文怎麼做。朱立倫下午赴臺灣大學第一管理學院講課前,就時事議題做出回應。
  • 蔣經國逝世30年民眾懷念 蔡英文上任1年抗議不停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月16日訊 13日是前臺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逝世30周年紀念日,國民黨舉辦紀念大會,6任黨主席共同出席,島內媒體也集中報導蔣經國執政時解嚴、開放黨禁報禁及老兵回鄉探親等政績,感念他的卓越貢獻。同日,現任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也以一件事吸引了媒體目光。
  • 蔡英文欲利用蔣經國批馬英九 不可能有說服力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被問到為什麼不出席蔣經國紀念活動時反擊馬英九說,「為什麼國民黨以前教育人民要仇恨』中國』,現在卻一直向『中國』靠過去?」香港中評社今天的一篇分析文章對此指出:曾經做過臺當局「行政院副院長」、「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會不知道「為什麼」嗎?
  • 蔡英文幫民進黨候選人站臺拉票 民眾當場怒踩空心菜並緬懷蔣經國
    蔡英文赴南投幫黨內候選人造勢拉票,抗議民眾當場怒踩空心菜。中國臺灣網1月13日訊 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來到南投市中興新村大會堂,為民進黨籍2018草屯鎮長參選人洪國浩造勢拉票。由於現場有大批警力戒備,過程中雙方一度發生衝撞,但抗議群眾並未能突破警方防線。  蔡英文赴南投幫黨內候選人造勢拉票,警方出動大量警力戒備。
  • 蔡英文向蔣介石、蔣經國揮出「鐵拳」 大家都知道她「真正目的」
    她掌握著臺灣機器,卻放棄為廣大勞動群眾盡心盡力的機會,只是虛弱而蒼白地向歷史人物蔣介石、孫中山、蔣經國揮出她的「鐵拳」,砍出她的「鋼斧」。   王豐說,真正迫切需要轉型正義的,是臺灣社會廣大的底層民眾。他表示,蔡英文故意揮錯 「鐵拳」、「鋼斧」的用意,大家都知道她的真正目的何在,大家按下不表,但請當局別再說「正義」,這兩字,早已在臺灣絕種、絕跡。臺灣,哪來正義?
  • 柯建銘之子與蔡英文表姐夫
    最近柯建銘的兒子無罪一身輕、蔡英文任命表姐夫吳明鴻為「最高行政法院」院長,都難脫以權謀私之嫌,社會應從嚴檢視。民進黨團「立法院」總召柯建銘涉及的特權或是關說案件,過去時有所聞,最後都安然無事,可見他神通廣大。這回他的次子柯鈞耀涉及大麻膏郵包案,能獲得檢察官給予不起訴處分,更讓人見識到檢調偵查遇權勢轉彎又隱匿的本事,已臻「船過水無痕」化境。
  • 蔣介石曾孫力挺蔡英文
    近期,蔡英文似乎陷入某種癲狂,其在「新年講話」中提及所謂「四個必須」,對抗大陸意味明顯。今天,有臺媒曝光,蔣介石曾孫、國民黨「立委」蔣萬安6日在節目中公開支持蔡英文,聲稱「四個必須都是對的」。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截圖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7日報導,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在1日的「新年講話」提及所謂「四個必須」,還聲稱大陸必須承認所謂「中華民國臺灣」的存在。對此,蔣萬安6日在島內《年代向錢看》發表看法,聲稱「蔡英文元旦文告的四個必須都是對的」。
  • 日本以母親為要挾,逼迫蔣經國投降,蔣介石是什麼態度?
    1944年溪口淪陷,日本以將毛福梅暴屍相威脅,逼迫蔣經國向蔣介石言和。蔣經國的生母毛福梅,在1939年12月12日的日機首次轟炸中遇難,當時蔣經國在江西贛州擔任專員,聞訊馳歸奔喪,哀痛萬狀,於悲憤中手書「以血洗血」,刻石立碑,誓報殺母之仇。
  • 中華成語故事:「談笑自若」和「彈冠相慶」
    將土們都恐懼起來,唯獨甘寧跟平時樣,談話笑容非常自然。他命人收集曹軍射來的數萬支箭,選派優秀射手,與魏軍對射。由於甘寧率軍沉著頑強的固守,曹軍無法攻破城池。「彈冠相慶」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因即將作官而互相慶賀。這則成語來源於《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
  • 清明節特刊 | 說說這個不一樣的清明節
    非常具有心理學意味的是,我們只在每年的這個特定的時間(清明或者周年日),去特定的地點(墓地),聚集特定的人(親人們),做特定的事兒(掃墓、祭拜)。掃墓便成了一個「心理治療」的環節。通過製造特定的環境,也就是將時間基本安排下來,去特定的地點,聚集特點的人,做特定的事兒。這種儀式可以使我們的情緒得到釋放,從而實現心理康復。
  • 蔣經國夫人在桂林都經歷了什麼?
    蔣經國夫人?應該是蔣經國秘書吧。蔣經國夫人是蔣方良,24歲與蔣經國在蘇聯一機械廠相識結婚。1937年回國。1940年蔣經國任贛南專員時,與培訓的學員章亞若相識,後將其引為秘書,日久相戀。章亞若是現代知識女性,有過孩子也離過婚,但有自己的事業追求。期間,章亞若由蔣經國帶回過自己的家,見過蔣經國夫人蔣方良,還教她學過一段漢語。
  • 清華大學天文系成立,河北師大竟「彈冠相慶」?
    【撰文/趙三軍 統籌/劉姝蓉】今天(5月5日),一封河北師範大學寫給清華大學的賀信在社交網絡上瘋傳,在這封賀信中,竟出現了「彈冠相慶」、「桃李滿天」等詞語,引發網友的熱議。值此雙喜臨門彈冠相慶之時,我謹代表河北師範大學空間科學與天文學系全體師生向您並通過您向貴中心全體同仁表示最誠摯的熱烈祝賀……祝願清華大學天文系教育培養出更多優秀天文人才,桃李滿天!」落款為「河北師範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空間科學與天文學系 主任 李×」。
  • 蔣經國是怎樣降服毛人鳳的 蔣介石長子蔣經國的兒子都有誰
    毛人鳳原來是國民黨軍統的特務,之後成為保密局的局長,在五十年代初期是臺灣諜報特務系統的首領之一,但是後來掌管這方面工作的卻成了蔣經國。那蔣經國與毛人鳳之間發生了什麼呢?當時蔣介石想要整合管理情報和特務工作,就任命蔣經國負責。一方勢力很快就服從了這個「太子」,但是毛人鳳卻不認帳,甚至還挑釁他,所以蔣經國與毛人鳳之間必然會有交手。毛人鳳暗中收集了一些消息上報給了蔣介石,是關於蔣經國的親信毛邦初在美國時候貪汙受賄的問題,蔣經國也遭到了父親的教訓。
  • 每天吸二手菸有苦難言 安徽網友建議加強控煙力度
    每天吸二手菸有苦難言 安徽網友建議加強控煙力度 2017-07-27我們一再強調綠色發展理念,而我們的辦公室等公共場所煙霧繚繞,人民深受其害,還談什麼綠色。懇請領導重視,可以學習高鐵禁菸經驗,先從機關單位辦公場所禁菸,別讓控煙履約公約淪為空談。  答覆意見:  網友: 你好。你給省長留言,建議加強公共場所控煙。現答覆如下: 我省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控煙工作。
  • 廖承志致蔣經國公開信的幕後故事
    這是設身處地地替蔣經國著想,若能在蔣經國手中實現兩岸統一,則蔣經國名垂千古。「孫先生手創之中國國民黨,歷盡艱辛,無數先烈前僕後繼,終於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光輝業跡,已成定論。國共兩度合作,均對國家民族作出巨大貢獻。首次合作,孫先生領導,吾輩雖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輩身在其中,應知梗概。事雖經緯萬端,但縱觀全局,合則對國家有利,分則必傷民族元氣。」
  • 倫敦政經學院和蔡英文,「沒頭腦」和「不高興」
    首先,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新聞稿中,竟然稱呼蔡英文為「前倫敦政經學院法律博士生」(Former LSE PhD Law student),而非直接使用「蔡英文博士」這樣的字眼。這引起了臺灣島內一些人的注意。原因無它,只因在2020臺灣地區選舉之前,有關蔡英文學歷造假的事,一度成為媒體熱議。
  • 臺政壇人物愛算命 李登輝在蔣經國生前已知「玄機」
    從蔣經國到李登輝、許水德、蘇志誠、連戰、徐立德等人,都多少會聽聽算命的「建議」。不過,不少港臺的算命大師都因算不準砸了招牌。  報導稱,蔣經國當政時期,曾將清朝最後一個欽天監納蘭奉為「國師」,若有疑惑難解,就會請教意見。  李登輝雖是基督徒,卻也喜歡算命,從「省主席」期間開始,就曾找過嘉義民雄一位雙眼失明的盲眼算命相士柳得男。
  • 「選錯人天天清明節」,連勝文諷蔡英文:捍衛「主權」靠卑躬屈膝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宣布開放美國豬、牛進口引發爭議。中國國民黨智庫副董事長連勝文連發2篇文章批蔡「捍衛主權不是靠卑躬屈膝」。蔡英文曾說「敢進口美豬,『總統』就下臺」,如今180度轉變,證明蔡英文面對臺灣外部的緊張情勢時,只能拼命討好美國總統川普這個靠山,才能穩固自己與民進黨一幹徒眾的權力,以及因權力而來的龐大金錢利益。
  • 鄧小平、蔣經國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的一段交往
    1925年10月,蔣經國赴蘇聯留學。 當莫斯科中大在中國開始招生的時候,蔣經國還是個15歲的熱血青年,在當時中國政治文化最激烈進步的上海浦東中學就讀。1925年,上海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蔣經國與其他愛國青年一樣,堅決地站在反帝一邊,參加了反英、反日的遊行大示威,事後,學校當局以「行為越軌」開除了蔣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