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無知的教育,把孩子從善良推向邪惡

2020-09-04 後現代家庭教育

主人公安安和王蕾:談家庭教育對孩子人生的影響

第二次也很美》的熱播劇中,安安和王蕾兩個角色,想必大家一定印象深刻,她們倆人在為人處事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安安說起,劇情的開端,安安開掛的人生令很多女孩嚮往,她是畢業於名校的高材生,一畢業就嫁入豪門,過上女孩子們夢寐以求的生活,婚後孕育寶寶,與寶寶快樂相伴,正當我們正沉浸在這美好的生活景象中,劇情來了大反轉,安安的丈夫提出離婚,安安的生活,從天堂墜入地獄,但讓人驚喜的是,安安並沒有為此沉淪,而是堅強面對,突破重重艱難取得人生幸福的輝煌,與其說前段婚姻讓眾多女子羨慕,倒不如說第二次人生更讓眾人震撼,讚許與欽佩,從安安簡單、單純、善良,寬容、理解,富有愛心,可以推測,她成長的家庭是充滿愛和溫暖的,什麼樣的土壤孕育什麼樣的果實。

今天我更想跟大家談談,讓我們唾棄、抨擊,痛罵的王蕾,給眾人留下陰險,虛偽,歹毒………,恨不得所有的壞詞和惡毒的語言都給她。她為了達到目的,不惜傷害孩子,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令人髮指,從道德標準王蕾是眾人可恨的對象,她最終的歸宿是罪有應得,可古話說的好:「」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說可憐我們就要回到她兒時成長的環境,小時候王蕾是個天真,活潑,善良的孩子,到底是什麼把一個原本善良的女孩推向邪惡的深淵呢?

父母無知的教育,把孩子從善良推向了邪惡。



王蕾出生在一個偏遠貧窮的小村莊,爸爸嗜酒如命,一喝多,就打王蕾,媽媽懦弱,無法保護王蕾,只能任由父親的毆打怒罵,王蕾就在這樣充滿冷漠、暴力,恐懼的環境中長大,讓她學會了堅強和不認輸的堅韌品格,但在她幼小的心靈裡也埋下了仇恨、冷漠,自私……,因為堅強不認輸的心理,讓她非常刻苦努力,在漫畫領域嶄露頭角,但因幼年創傷事件,讓她對安安產生強烈的嫉妒,無論是家庭還是才華,她都要贏安安,為此她設下重重陷阱,讓安安錯失機會,安安是她壓抑在心底恐懼的象徵,這份恐懼來自童年被父親打罵,甚至差點打死的情景,她對當時的情景憎恨至及,如果她直面它會遭遇心理死亡或實質死亡,所以幼小的她會發展出一套特定的心理防禦機制,扭曲創傷事件的真相,將其變得可以被自己所接受,形成神經官能症。她奮發圖強就是為了逃離恐懼,安安的出現再次勾出她的恐懼,曾經她小沒有力量對抗,今天她長大了,有力量了,她用她的冷漠、殘忍對待對方去消除恐懼,可是並沒有因消除而減少,反而更加增強了恐懼的感覺,加深了彼此的仇恨,最終不可自拔。

王蕾如何從邪惡走向善良,

面對兒時的恐懼,運用正念的力量接納恐懼帶給她心靈的創傷,轉化為勇氣、力量和愛,心懷感恩激發壓抑在潛意識深處的愛,用慈悲的心量原諒嗜酒如命的爸爸,懦弱的媽媽,看見他們在自己生命的疆界努力掙扎,儘管媽媽懦弱卻頂著生命危險偷偷供王蕾上學,爸爸是酒的毒害者,清醒時努力工作維持家庭的生活。

結局警示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故事的結局是讓真相浮出水面,安安獲得幸福,王蕾得到懲罰,願天下的父母為孩子創造抱持的環境和愛的陪伴,當孩子受挫時給予支持、鼓勵,當孩子進步時給予讚美和肯定,讓孩子體會到溫暖、理解、寬容、支持,孩子學會分享、合作與共贏,享受奮鬥的過程,體會幸福的生活,讓王蕾這樣的悲劇不要重演。

做一個學習成長的父母吧!

我一直在等你!

相關焦點

  • 太善良的孩子「不幸福」,專家提示:父母的教育方式該改了
    導讀:太善良的孩子「不幸福」,專家提示:父母的教育方式該改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太善良的孩子「不幸福」,專家提示:父母的教育方式該改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親子教育,父母的無知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可每次家訪,孩子父母都不在,聽說是在外地做生意,太忙回不來。老師只好打電話聯繫,希望父母不要只在乎掙錢而置孩子於不顧,沒想到,電話那頭的父親卻對老師說:「不做生意誰養活孩子?我們花錢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希望你們當老師的好好教育他,老師告訴父母:「學校不是萬能的,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希望得到你們做家長的配合,孩子的父親卻說:「我們實在沒時間,孩子交給你們老師了,要打要罵隨便你們,我們不會為難你們的,希望老師多費心…這位老師無奈地對筆者說:「難怪這孩子行為跋扈,對老師的話從不在乎,原來家裡根本沒人管,爺爺、奶奶只知道溺愛孩子……」 教育孩子不僅是學校的事,父母的責任也非常重大
  • 孩子又被欺負了?不要再勸他毫無底線的善良了,教他反抗保護自己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善良和邪惡,大多數條件下是相對的,善良是針對善良的人和事來對待的,而不是無條件地對待邪惡的人,因為所有的善良都是有先天的條件的,因為遇到善良的人和事,才值得去付出,去守候,在面對邪惡的時候,面對欺凌的時候,善良是需要全部武裝變成對抗邪惡的力量
  • 「大頭娃娃」引發深思:無知父母,損壞孩子健康、摧殘孩子心靈
    她後悔了,可是為時已晚,如果當初她懂點育兒常識,就不可能不知道「搖晃症候群」一說,母親按住掙扎孩子是雙手,何嘗不是把孩子推向深淵的推手。有時候,判定孩子是否優秀,並不一定是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在信的末尾,王猛寫道:「記住,在世界的一角,有一個傷痕累累的靈魂在恨著你們。」父母無知的教育,賠上了孩子終身的幸福,性格上的缺陷,將成為一輩子的傷痛。
  • 哈爾濱幼女被性侵,點醒多少無知父母?教育缺失,是彌補不了的傷
    哈爾濱幼女被性侵,點醒多少無知父母?教育缺失,是當下最需解決的當務之急!當看到這則消息的時候,內心深處是氣憤的。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教育的缺少,是再多的物質都無法彌補的。孩子的教育也是一個道理,當你放下教育孩子的時間去賺錢的時候,卻從未想過孩子最需要父母的那幾年缺失後
  • 孩子總是被欺負?守住底線是「善良教育」的前提,父母要學會反思
    與人為善,以善為本,包括人人詠唱的「人之初,性本善」都是在教育孩子要善良。這也是中華幾千年文化流傳的重要教條之一。教育孩子為人善良這本身沒錯,但是有些家長卻用力過猛,總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善良,用善良束縛著自己,孩子為了所謂的「善良」會處處忍讓,漸漸成為了別人眼中的軟柿子,誰都可以欺負,漸漸的讓孩子的成長蒙上了一層陰影。
  • 我們教會了孩子善良,卻不知道人間還有魔鬼,他們並不知道憐惜
    最近幾天聽同事講自己孩子的遭遇,不免有了很多感慨,同事的孩子名叫小寒,目前正在讀幼兒園,因為同事平時的良好教育,孩子一直都是非常誠實的,並且樂於助人。但是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讓小寒變得內向安靜,甚至有時候會傷感不已。
  • 現在的社會,你還敢培養孩子做善良的好孩子嗎?父母:很猶豫
    導讀:現在的社會,你還敢培養孩子做善良的好孩子嗎?父母:很猶豫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現在的社會,你還敢培養孩子做善良的好孩子嗎?父母:很猶豫!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龍珠:魔人布歐是純粹的邪惡,為什麼轉世之身的歐布,卻很善良
    從歐布的表現來看,歐布的善良和原本的邪惡魔人布歐完全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要知道,歐布的轉世之身可是純碎邪惡的一個魔人。為什麼歐布不受影響呢?就我覺得,魔人布歐在轉世之前,已經把體內所有的邪惡淨化了。因此我們看到的歐布是一個善良的地球人。而不是帶著邪惡的地球人。為什麼這麼說呢?我來分析一下我的一些觀點。
  • 秦昊因女兒被欺負痛哭,把孩子教得太善良,是父母教育的失敗
    也不能讓孩子得到不公平的對待,但父母除了心疼孩子,還能做些什麼呢?別把孩子教得太善良父母要謹記教育孩子做個善良正直的人是個好事,給孩子灌輸與人為善的交際思想,這點並沒有錯,但也不能讓孩子太善良。在對待好朋友以及長輩甚至一些陌生人的時候,要懷有善意之心去面對和每個人的相處,但是,善良並非意味著可以容忍一切懷有惡意的攻擊,不友善的態度對待,甚至肢體暴力。
  • 善良教育並非讓孩子一味謙讓,明晰善良的內涵,教育才能有意義
    什麼是"善良教育"德國和英國都是奉行善良教育的國家,善良教育在他們的教育體系中處於非常重要的位置。真正的善良教育是指意味著尊重他人,但是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首先是要做到尊重自己有原則的去尊重他人,同時善良也是一種高尚的技術,並不僅僅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而是要包括表達善良的方法。
  • 難以置信,你的教育方式正把孩子推向死亡
    尤其是一些家長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讓孩子走向抑鬱——「貶低式教育」便是罪魁禍首之一。「貶低式教育」就是父母用負面語言或者是行為對孩子進行打壓,對孩子進行侮辱式教育,喜歡在孩子面前提別人家的孩子。醫生看見了,便表揚她:「這孩子真用功。」誰知孩子媽媽一聽,卻潑涼水說:「用功,假用功。」醫生辛辛苦苦修補孩子內心的傷痕,父母隨口的一句否定,卻又把孩子推向了深淵。就是因為這愚蠢的『教育』把孩子的自信一點一點消耗掉,磨滅掉,每天每天被否定著,家長親手一步步將孩子推向抑鬱的深淵。
  • 難以置信,你的教育方式正把孩子推向抑鬱症
    尤其是一些家長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讓孩子走向抑鬱——「貶低式教育」便是罪魁禍首之一。「貶低式教育」就是父母用負面語言或者是行為對孩子進行打壓,對孩子進行侮辱式教育,喜歡在孩子面前提別人家的孩子。醫生看見了,便表揚她:「這孩子真用功。」誰知孩子媽媽一聽,卻潑涼水說:「用功,假用功。」醫生辛辛苦苦修補孩子內心的傷痕,父母隨口的一句否定,卻又把孩子推向了深淵。就是因為這愚蠢的『教育』把孩子的自信一點一點消耗掉,磨滅掉,每天每天被否定著,家長親手一步步將孩子推向抑鬱的深淵。
  • 《逼子成龍》:父母的無知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隱形殺手」
    這部電視真是活生生家庭教育的真實寫照,父母的無知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隱形殺手」。自以為是的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噩夢,陶強爸爸教育方法明顯有問題,當別人提出育兒建議之時卻滿口拒絕,認為自己沒有任何問題,反而是別人多管閒事。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請保姆、換房子、換學校、包賓館,卻不知道問題不在於孩子而在於家長本身,自己的無知,把孩子折騰的死去活來。
  • 活動招募 | 邪惡?善良?昆蟲與人類
    活動招募 | 邪惡?善良?主講人沈 斌(自然名:辣子)昆漣教育科技工作室創始人,自然教育講師原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蟲館養殖部主管上海科技館「達人帶你逛」活動特邀講師上海動物園第五屆蝴蝶展;昆蟲科普展策展人提倡生態保護
  • 邪惡人物在善良團隊中的生存指南
    可是別忘了當壞人很爽,但是也很危險,尤其在一個團隊中,大部分隊友都是善良到單蠢的傢伙,他們不會容忍你這種行為,如果其中一個還是個狂熱的聖武士,整天閒著沒事就「偵測邪惡」然後「惡人——殺!」的話,就更是險上加險。  有些DM甚至會因此而禁掉邪惡人物入團,省得跑到半路搞內訌,只好撤回城裡重新招募隊友。
  • 寶媽的「小黑屋教育」,差點把孩子推向深淵,父母別做這樣傻事
    有的孩子可能是因為某次考試沒有考好,父母覺得很失望,就把孩子關進了密閉的空間讓孩子自我反省。有的孩子則可能是因為在父母說什麼的時候跟父母頂嘴吵架,做出讓父母生氣的事情,從而導致父母一氣之下把孩子關進密閉的空間中免得煩心。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原因,讓父母覺得孺子不可教,乾脆就把孩子關進密閉的空間中,不怎麼搭理。
  • 電子遊戲該不該讓孩子玩?父母的無知,最終傷害的是孩子
    如果孩子超過了規定時間,那麼父母就需要狠下心來,強行的關閉電腦或者拉電閘,而且一定要告訴孩子這種方式很容易讓電腦損壞,如果不想以後都玩不了電腦的話,那麼一定要守時守點才行。2)告訴孩子現在的任務大部分沉迷遊戲的孩子,是不知道這個年齡段他們應該做什麼的。認為,學習枯燥乏味,相反遊戲卻讓自己玩的非常開心,所以孩子才會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玩遊戲上。
  • 越善良越要聰明!(深度好文)
    善良不能太無知;善良不能太泛濫;善良不能太糊塗。越善良越要聰明,用理智辨別是非好壞。善良的人,不能太糊塗,分不清什麼人是朋友,什麼人是敵人。把敵人當做朋友,被賣了還替別人數錢;把朋友當作敵人,做出親者痛,仇者快的可悲之事。善良,不是無知的代名詞,不是糊塗的藉口。越善良,越要擁有理智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人!
  • 抑鬱症:父母有德有教養,他善良優秀三觀正,為何卻擔心自己會犯罪
    以前覺得自己特別積極樂觀,現在特別陰暗邪惡,就像自己心裡住了一個魔鬼,整天都在教自己怎麼犯罪。 現在心態很崩潰,不明白心裡怎麼老是有一些奇怪邪惡的想法,感覺自己很變態。每天生活在疲憊中,不停的和心裡的魔鬼作鬥爭。 他說他現在的願望很簡單,只是想做一個單純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