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父母總是習慣讓孩子們在外懂得謙讓其他小朋友,比如:在公園玩滑滑梯的時候,總是會讓孩子們先讓小朋友先上去,吃東西的時候也要將自己的分成一半給好夥伴。甚至是剛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家長都要教孩子們在幼兒園要懂得謙讓,有的時候孩子們表現的很乖,做事也總是會謙讓小朋友,但是卻總是會被欺負。
這時候"懂得謙讓 "已經不再簡單的是一種禮貌,而是變成了一種膽怯、被欺負,不敢與他人相爭的行為。
有個媽媽曾經和我吐槽過,說自己的女兒儘管在玩遊戲的時候有人在背後推她,她也不會去反駁一句,還會將位置讓出來,當我問他的時候,他卻什麼話也不說。當我問這個媽媽有沒有教孩子學會謙讓的時候,這位媽媽也說從他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就一直在教孩子學會謙讓他人。
但是在我看來,這種謙讓已經足夠毀掉孩子,這才是形成孩子膽小懦弱的原因。家長要時刻記住,謙讓並不是天生的,更不是理所應當,錯誤的引導會讓孩子陷入膽小害怕的心理環境。
什麼是"善良教育"
德國和英國都是奉行善良教育的國家,善良教育在他們的教育體系中處於非常重要的位置。真正的善良教育是指意味著尊重他人,但是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首先是要做到尊重自己有原則的去尊重他人,同時善良也是一種高尚的技術,並不僅僅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而是要包括表達善良的方法。
善良不是"一味謙讓",真正的善良是這樣的
1.善良意味著尊重他人
善良是一個人的美好品德,和善良的女人接觸,往往可以得到智慧的開啟以及變得情操的高尚,靈魂你會變得更加的純潔。那麼善良教育的意義和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是盲目的實施善良教育。
善良首先是要做到尊重他人。然而尊重他人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說發自內心的尊重他人;從言語上尊重他人;從行為上尊重他人。
對於孩子來說,從小學習處理與他人的人際關係,會讓他產生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情緒情感,尊重他人可以體現在孩子的行為禮節上,比如待人有禮貌,對人接納等等。
2.善良意味著尊重自己
但是善良需要尊重他人的同時是建立在尊重自己的基礎上,家長在教會孩子善良的同時,也要讓他們勇於表達內心的想法,不要為了盲目遷就他人而遷就,反而忽略了自己最初的想法。
善良教育是有原則的教育,為了他人不對的事情而傷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反而沒有解決問題,對別人對自己更沒有獲得任何的好處。
對於西方人來說,善良是意味著對事不對,人也就是站立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施展我們的善良之情,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大部分都是處於一種面子工程,也就是不管對方做的對與否,不管對方是否需要,我都要做出謙讓的姿態。其實這不是真正的善良,因為這樣會勞累的是自己,傷害的也是自己,最後還是會導致與他人的關係破裂。
3.善良是一種能力
真正的善良教育是一種高尚的技術能力,在英國教育而言,它並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所謂的善良在他的背後是關於一個人的素養文化以及高超技能而體現的。而這個技能通常就表現在善良的表達方式是否正確。
比如一個人在路上跌倒的時候,應該是有一個具有施救常識的人來進行營救,而不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盲目去營救,這樣不僅沒有幫助到這位暈倒的路人,反而會給他帶來生命的危險。只有在自己了解並且熟悉這方面醫療的專業時,才有資格體現自我的善良去營救他人。
但是也不能說沒有這方面專業知識的人,就不能去營救這位路人,我們可以用自我僅有的常識,迅速的幫助他撥打急救醫療電話。
在英國,男生到了一定年紀的時候都喜歡打領帶,如果某一天小男孩忘記打領帶,當他的父母提醒他的時候,男孩會非常感激的說謝謝,然而很多中國的小朋友卻沒有這種紳士的風格,心裡可能會說,為什麼父母又要管我?但其實"善於表達感謝"也是一種善良的體現。
家長應該如何做到正真的"善良教育"
1.要先呵護孩子的善良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做到真正的善良教育呢?首先第1點就是要呵護以及保護孩子們的善良純真。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的心都是天真無邪的,對於他們來說善良的光芒無處不在。是,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盲目的讓孩子們學會與他人謙讓。那麼孩子的天真善良可能就會被扼殺。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處於優越的社會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當中,父母們會給予孩子無限的愛,身處於這樣的環境中,也是屬於對孩子的一種保護。在愛的環境氛圍裡,可以保護孩子善良的本性,讓孩子們變得更有同情心。
但是當我們知道他人想要利用孩子的這份善良而達到自我的目的時,他想就要主動守護孩子的善良,分辨事情的對錯,如果孩子是正確的,就要還孩子一個公道。不要讓孩子的天真善良,就這樣被扼殺在無形的語言當中。
2.告訴孩子善良的底線
其次我們要告訴孩子,善良是有底線的,並且是基於保護自己的基礎上。在上文的例子中,那位媽媽吐槽自己的女兒被人推都不敢反抗和出聲,其實這就是所謂失敗的善良教育。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們學會自我保護,是排在善良之前的。
之前新聞報導過一個孩子在河邊玩耍,一個孩子不慎跌入湖中,然後另外兩個孩子在荒忙之中,也跳下湖中營救,不幸的是三個人都沒有倖存。其中一個孩子還是不熟悉水性的,但是也仍然下去營救了,這種行為並不值得提倡,也不是真正的善良教育而得出的結果。
因為這兩個營救的孩子在沒有確保自己生命安全的情況下去營救另外一位同伴,結果自己也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樣而言,他們的善良其實沒有用對地方也沒有任何意義。
3.教會孩子表達"善意"的方法
最後家長就是要教會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善意。如果孩子判斷他人需要自己的幫助,並且是很及時很需要的時候,那麼要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營救他人,幫助他人。
同時表達善意,還可以是給予他人一個擁抱,給予他人溫暖的語言,甚至可以叫他人一起來幫忙,幫助這個需要的人。
但是,不管如何,父母永遠是孩子們善良的源泉,也是孩子們的護身符。
美國著名心理及家庭治療師薩提亞說:"當我們做善良的事情時,就是和自己的生命聯結,那一刻我們應該是快樂的。"你有沒有發現,那些每天都快樂幸福、被朋友和家人喜愛著的孩子,總是最善良的那個。
我是登峰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