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能過於善良?遇到兩種情況就該「狠」,不然易吃虧

2020-08-03 母嬰參考
教育孩子不能過於善良?遇到兩種情況就該「狠」,不然易吃虧

古人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過猶不及的道理都懂,適可而止才是王道。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善良是一種美好的品德,可是過分善良可能會被人當軟柿子捏,長大後很容易吃虧,甚至為人身安全埋下隱患,父母在教育孩子善良的同時,更應該教會孩子理性,不然最終受傷的還是自己。

教育孩子不能過於善良?遇到兩種情況就該「狠」,不然易吃虧

哪些情況不用太善良?

1、被人傷害時,不能一直隱忍

當孩子被人欺負後,有的父母可能會告訴孩子,人應該懷有一個包容心,學會包容,懂得原諒,可是這樣真的好嗎?

如果錯誤本身不在自家孩子身上,讓娃一味地原諒,不僅會讓他們內心感覺到委屈,還會形成軟弱的性格,當遇到損害自身利益時,不懂得回擊,會讓人覺得好欺負。

教育孩子不能過於善良?遇到兩種情況就該「狠」,不然易吃虧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因為太過遷就,他人只會得寸進尺;太過忍讓,別人會更加毫無忌憚地為難。頻繁給孩子灌輸「忍讓意識」的家長,只會將娃推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作為父母,應該這樣教育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傷害你,你一定要制止,勇敢地反抗,不可以做任人宰割的「羔羊」,在回擊的同時要注意分寸和尺度,不要觸及法律。

教育孩子不能過於善良?遇到兩種情況就該「狠」,不然易吃虧

2、力所不能及時懂得拒絕

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在我們有餘力的情況下,可以適時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可是當自身的能力達不到或者違背內心想法時,不要委曲求全,時間久了,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尤其是當善良成為一種習慣時,身邊人會將你的付出接受地理所應當,當有一天你拒絕時,他們會指責你變了,有時候你理解的無私奉獻、慷慨解囊,可能常被人認為是一廂情願。

教育孩子不能過於善良?遇到兩種情況就該「狠」,不然易吃虧

作為家長,需要讓孩子明白幫助他人是有限度的,並不是盲目地一幫到底,而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用恰當的方法去行善,人在為他人著想時,更要為自己而活。

教育孩子不能過於善良?遇到兩種情況就該「狠」,不然易吃虧

為什麼不能教育孩子太善良?

我們身處的社會較為複雜,相比於成年人,孩子的危機意識並不強烈,當他們用溫暖的微笑、善意的舉止回應這個世界時,可能會遭遇罪犯的「魔爪」。

教育孩子不能過於善良?遇到兩種情況就該「狠」,不然易吃虧

利用幼兒單純善良的品質實施犯罪的案例不在少數。韓國電影《素媛》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善良熱心的素媛在大雨中答應為衣衫襤褸的大叔撐傘,結果換來的卻是強暴。

一個年僅8歲的小女孩因為一份善意,給自己帶來一輩子都無法抹去的傷害,在原本充滿童真、快樂的年紀,遭受著巨大的身體疼痛和心理陰影,還要被迫面對世人的流言蜚語。

教育孩子不能過於善良?遇到兩種情況就該「狠」,不然易吃虧

父母總是教育孩子善良,但是卻忘記培養孩子的危機意識,善良是有底線的,必須建立在保護自己的基礎上,不能讓善良成為惡人利用的「致命弱點」。

由於孩子年紀尚小,警惕性不夠高,容易輕易相信別人,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對任何人都保持一定警惕心,減少孩子發生危險的機率。並且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一起演練遇到危險情況時的急救辦法,叮囑孩子不要去魚龍混雜的複雜場所。

教育孩子不能過於善良?遇到兩種情況就該「狠」,不然易吃虧

父母在給孩子實施真善美教育的同時,應該要灌輸醜陋和險惡,否則孩子會以為世界全都是美好的,一旦走入社會,很可能會被騙,輕則騙財,重則騙身,甚至喪命。

總而言之,善良要有底線,內心一定要設防,很多人都會利用人性的善良去欺騙,為此,越善良可能越容易受到傷害,只有讓孩子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佳的處事方法。

教育孩子不能過於善良?遇到兩種情況就該「狠」,不然易吃虧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善良?

1、 當自己處於弱勢時,不用去幫助強勢一方

當孩子碰上大人請求幫助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陌生人,最好是果斷拒絕,不要害怕沒禮貌,這種請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因為大人真正遇到問題時,怎麼會找比自己弱勢的一方尋求幫助呢?

教育孩子不能過於善良?遇到兩種情況就該「狠」,不然易吃虧

2、在人煙稀少或者環境密閉的地方,拒絕幫助他人

小孩子缺少危機意識,很容易上當受騙,如果被陌生人請求帶路時,千萬不要答應,十有八九是居心不良,比如遇到老人、孕婦需要幫助,提議讓孩子帶其回家時,多半存在貓膩,在人少且封閉的環境下,一旦發生不測,孩子多半難逃魔爪。

相關焦點

  • 孩子再善良,父母也要教會他「三狠」,不然將來會被當軟柿子捏
    我們知道,父母對孩子教育,是能夠影響他們一輩子的。尤其是父母教給孩子的不同性格和品質,更會決定他們以後的人生走向。在這些品質中,善良尤為重要,它能幫助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充滿希望地前行。但是,善良不是沒有底線的!就算再要求孩子們善良,父母也別忘了,要教會他們學會這幾」狠「,不然會被別人欺負。
  • 應教會孩子"不用善良",這是對自己的最好保護,不然孩子也會累
    以前有很多家裡的人都會教育孩子一定要善良,好像善良的孩子才能夠跟討論喜歡一樣,但是家長在教會孩子善良的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不能夠太過於善良,不然就成為了軟弱。有些孩子在外面被同學欺負的時候,回家告訴家長,有些家長會說打回去也有些家長會說吃一點虧,沒什麼事的,吃虧是福,那麼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到底怎麼樣的才是正確的呢?
  • 曾國藩的厚黑名言:想要成功善良是不夠的,有時候要「狠」一點
    他覺得人要想成功,光靠善良是不夠的,有時候需要一些非常手段,要「狠」一點。這個「狠」的意思,不是說讓大家做壞事,而是更好地辨別是非,剛毅果斷。我們來看看他要告訴我們的厚黑名言。首先,無論是遇到困難,還是遇到災難。很多人是因為一時的心軟,對一些醜惡的事情和人,心慈手軟,被人利用了善良,導致自己災難的產生。無論是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還是有人對你祈求幫助。
  • 別再總教孩子要「善良」,遇到這三種情況時,要教孩子去拒絕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很多時候都告訴我們:做人要善良。因此在我們長大後教育自己的孩子時,我們也總是對他們說:做人要善良。 但是一味地善良真的好嗎?當然不是了!善良的確可以讓一個孩子變得乖巧懂事、樂於助人,但是過於善良的孩子卻也很容易受到傷害。孩子善良的「度」需要家長幫他們好好丈量。
  • 父母須告知孩子:幾種情況要收起善良,不然受傷害的可能是自己
    教育孩子善良沒錯,可是一定要告訴他們,在如下幾種情況時,要懂得嚴詞拒絕。遇到幾種情況,請收起你的善良善良是一種選擇,一定要將善良用在正途,給對的事對的人,不然會將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4、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忙樂於助人是一種美好的品質,可是一定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忙,不要為了面子逞強,不然你只會委屈自己的善良去做違心的事兒。
  • 你會教育孩子「吃虧是福」嗎
    你覺得「吃虧是福」嗎?你會不會經常教育孩子「吃虧是福」?我們的父輩教育我們「吃虧是福」,通常情況下,我們也這樣教育過自己的下一代。希望能培養其寬容、大度的品德。但一味地教其忍讓,過度的寬容,會不會讓孩子養成懦弱的性格?過度強調與人為善,會不會讓孩子失去原則和底線?也許很多孩子可能因此變得軟弱可欺,不擅表達內心的想法。
  • 職場上人不能太善良,人情薄如紙這個道理你要懂,不然易被欺負
    不懂拒絕,本質上就是過於在意別人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嚴重的,甚至會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讓自己低到塵埃裡,事事以別人為重,事事在意別人的感受。很少會為自己爭取為自己想過說過什麼,即使想過,也從來不主動說過。過度的友善其實是種病,企圖去取悅所有人。過度友善的人,害怕去拒絕別人。
  • 父母的幾種行為,孩子易被養成"軟柿子",將來在社會上很吃虧
    沒有原則的善良和退讓,並不是什麼好事。這類孩子更容易成為被別人欺負的對象,畢竟"軟柿子"更好捏,長此以往,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並不建議父母把孩子的性格培養得過於軟弱,這樣的軟弱的孩子即使走上社會,也會成為吃虧的那個孩子。
  • 孩子如果有這 3種行為就該打了,可能等長大了,吃虧的是孩子自己
    打孩子讓孩子承受身體上的痛苦,從而對這件錯事記憶深刻,從而記住這次的教訓。心裡清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以後可以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作為大人的我們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但是孩子從來不會管這些,他們沒有是非觀念,總是會反反覆覆的做錯事,這時候需要家長幫他們加深一下記憶,讓他們改正。現在很多人主張不能打孩子。其實打孩子並不是全都是錯誤的,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 孩子過於善良?家長看清「善良弱化」現象,讓娃既善良又不被欺負
    而除了過於善良,另一面就是善良弱化,那麼我們的家長就會納悶,到底什麼才是善良弱化的教育?什麼是善良弱化?由此可得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脫離現實,變得自私自利起來,所以在這個善良弱化的環境下我們家長在面對孩子時,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自我防衛。當然善良是我們的本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如何保持善良的品質。
  • 文明的孩子總吃虧,要不要教孩子善良呢?#學浪計劃#
    8歲,在學校被人欺負也不敢還手,現在社會上好像有一種現象,文明的孩子更容易吃虧,那麼還要不要教孩子善良?孩子8歲應該上小學了,「在學校被人欺負」這個需要詳細了解一下是什麼情況,有幾種可能:第一種情況:孩子比較敏感細膩,同學之間、尤其是男孩子,下課了或上體育課之類的互相打鬧,可能碰到了孩子的身體,讓孩子不舒服。如果是這種情況,可以問一下孩子哪裡有沒有受傷,具體是怎麼回事,這種情況比較常見。
  • 秦昊因女兒被欺負痛哭,把孩子教得太善良,是父母教育的失敗
    也不能讓孩子得到不公平的對待,但父母除了心疼孩子,還能做些什麼呢?別把孩子教得太善良父母要謹記教育孩子做個善良正直的人是個好事,給孩子灌輸與人為善的交際思想,這點並沒有錯,但也不能讓孩子太善良。在對待好朋友以及長輩甚至一些陌生人的時候,要懷有善意之心去面對和每個人的相處,但是,善良並非意味著可以容忍一切懷有惡意的攻擊,不友善的態度對待,甚至肢體暴力。
  • 忠告:一個人,不管有多善良,也要在這3件事上心狠一點
    羅素說:「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善良是人們身上一種可貴的品質,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擁有。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可以選擇力所能及的幫助別人,但是也要讓自己的善良有底線跟原則。
  • 不想孩子受欺負,媽媽要教會孩子立足之道:生而為人,別太善良
    太善良的孩子易「受欺」,易成三種「弱勢群體」,有些傷痛會伴隨一生中國自古就有一句古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句話說的一點也不假,人心本應向善,可是人太善良總是會被人欺負,如果一昧的選擇忍讓,那吃虧的只會是自己。
  • 不想孩子受欺負,媽媽要教會孩子立足之道:生而為人,別太善良
    太善良的孩子易「受欺」,易成三種「弱勢群體」,有些傷痛會伴隨一生中國自古就有一句古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句話說的一點也不假,人心本應向善,可是人太善良總是會被人欺負,如果一昧的選擇忍讓,那吃虧的只會是自己。
  • 心地善良的人,對待這幾種人,一定要心狠一點,不然吃虧在眼前
    有時候,做人還是不要太善良,免得做了一輩子的老好人,別人還不領情,甚至爬到你頭上來!到頭來,吃虧一輩子,還惹得別人看不起!對於以下這幾種人,別對他們太善良,一定要心狠一點,不然,吃虧在眼前:1,傷害過你的人善良的人,習慣地對所有的人都好,所以,對隱藏在身邊的小人
  • 父母的幾種行為,容易把孩子養成「軟柿子」,將來在社會上很吃虧
    雖然這類人看起來善良且懂事,是人人稱讚的「老好人」,但沒有原則的忍讓和善良,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有些家長喜歡打著「都是為你好」的名號,時刻對孩子進行打壓,比如,要求他們考試必須考滿分,凡事都要達到最理想的狀態,只能無條件接受而且不能反抗。
  • 孩子如果有這 3種行為就該打了,再不管等長大了,吃虧的是他自己
    打孩子讓孩子承受身體上的痛苦,從而對這件錯事記憶深刻,從而記住這次的教訓。心裡清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以後可以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作為大人的我們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但是孩子從來不會管這些,他們沒有是非觀念,總是會反反覆覆的做錯事,這時候需要家長幫他們加深一下記憶,讓他們改正。現在很多人主張不能打孩子。其實打孩子並不是全都是錯誤的,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 老實人再仁慈,也不能對這兩種人心軟,軟了就容易生出禍端
    老話還教導我們:「吃虧是福」、「傻人有傻福」、「人善人欺天不欺」,因此我們一味忍讓和退步,做好好先生,心太軟,過於仁慈。但最後,我們發現憋屈了自己,出力不討好,還容易耽誤事情。其實,老實也要分清場合,以及要看對待什麼樣的人!一個人再老實,對待這兩類人也別心軟,因為過於仁慈就是縱容。
  • 家長「狠」不下心,對孩子其實是種傷害,要讓孩子吃這兩種苦
    很多家長對孩子看的越來越重,他們會更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給予給孩子的疼愛也會更多,既然有這種趨勢的存在,也因為每個人的思想不同,那麼勢必會演變出兩種完全不同的現象出來,一種是對孩子過於疼愛,什麼苦都不捨得讓孩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