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必須要經得起人心的複雜!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樂於助人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傳統美德,我們從小被父母和老師教育要做一個善良的孩子,可是善良一定要適度,否則某些居心叵測的人很可能利用孩子們天真善良的本性進行欺騙和誘拐,最終受傷的還是娃。
某機構做過一項實驗,工作人員扮喬裝打扮成老人、孕婦等弱勢群體,隨即挑選各個年齡段的孩子,跟他們搭訕,獲得信任後,扮可憐尋求幫助,近八成的孩子最終都選擇跟陌生人走。
如今詐騙的手段越來越厲害,有些成年人尚且無法辨別,何況是辨別能力不強的孩子,他們很可能因為同情心上了陌生人的當。
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素媛》揪起了不少父母的心,善良的素媛在獨自上學的路上,被一個醉醺醺的大叔尋求幫助,為其撐傘,結果,素媛被拖到一個廢棄工廠裡遭遇了性侵,一輩子都要用人工肛門,一個年僅8歲的女孩遭受著行李和身體上的雙重傷害,而孩子的父母也不得不承受來自社會各方和壓力和冷漠,影片最後的素媛慢慢走出陰影。而作為藍本的真實案件中,受害者卻最終選擇自殺。
素媛正是吃了善良的虧,如果她被教育不要隨意幫陌生成年人的忙,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教育孩子善良沒錯,可是一定要告訴他們,在如下幾種情況時,要懂得嚴詞拒絕。
1、陌生成年男子尋求幫助
無論是小女孩還是成年女性,都不要輕易幫助陌生成年男子的忙,尤其是不要和他們單獨待在一個密閉的房間裡,或者是人煙稀少的地方,比如荒郊野嶺、深夜的小巷裡,被要求帶路的都要拒絕。
2、危急情況下的求救
在危險面前,作為一個孩子,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實施搶救的,他們的參與只會徒增麻煩,正常情況下,對方應該是報警或者尋求其他成年人的幫助。
3、觸及法律的壞事
有的孩子比較講義氣,或者是受到威脅,被同齡人要求幫助,此時一定要嚴辭拒絕,違背倫理道德、觸及法律的忙不要幫,否則自身的安全和利益都會受到牽連。善良是一種選擇,一定要將善良用在正途,給對的事對的人,不然會將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
4、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忙
樂於助人是一種美好的品質,可是一定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忙,不要為了面子逞強,不然你只會委屈自己的善良去做違心的事兒。
5、不懂得感恩的忙
如果將你的善良給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他們會把你的付出接受地理所應當,如果你連續幫了他十次忙,只要一次拒絕,你在他眼裡就變成了壞人。總之,善良要給懂得感恩的人,否則你的善良在別人眼裡一文不值。
善良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有些看似善良的事情,或許可能因為人性的複雜和貪婪而變成壞事,到底是人善被人欺還是好人有好報呢?關鍵是我們要懂得明察秋毫,行善前務必要考察清楚,你的善良是否可能帶來不良的後果。
父母務必要給予孩子善良的教育,可是一定要有底線和限度,否則一個極度善良委屈自己,另一個是極度冷血,缺少同情心。那么正確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呢?
1、善良是發自內心的
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而幫助他人是「偽善」,這種給人的感覺是自私自利,等到被人發現真面目,就會有「牆倒眾人推」的感覺。善良的出發點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願意幫助,且不傷害自己,無底線的善良就是「聖母」了。
2、父母要做好榜樣
如果父母只是口頭教育,孩子在實際生活中還是會迷茫,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要總做一個「老好人」,婉言拒絕他人的無禮要求,教育孩子分辨他人的惡劣心思等等,另外,不要有自以為是的善良,如果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人,可能會讓對方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