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就教導孩子要學會善良,但是現在社會非常複雜,有多少小孩甚至是大人被善良給害死了。告訴孩子要善良,但是還要告訴孩子,這四種情況,要收起自己的善良。
1.你弱勢他強勢
有一天,一位媽媽接孩子經常遲到,人販子就抓住了機會,哄騙小孩,試圖讓小孩幫助哄騙他到廁所,然後和同伴下手。結果小孩子一直拒絕,人販子惱了,說「你這孩子不知道助人為樂嗎?」
小孩子直接瞪了他一眼,去找老師了,人販子轉移了目標。不到十分鐘的時間,人販子就騙到了另一個小孩,正打算開車走的時候,被警察抓住了。原來那個小孩子跑到老師那裡,很確定的告訴老師,他們是壞人。為了孩子的安全,老師立刻報警。
後來,老師問小孩,為什麼肯定那就是壞人呢?小孩說:「媽媽說過,如果有大人找你幫忙,不要理他,如果大人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定是會尋求大人的幫助,而不是孩子。」
一般人不會找孕婦幫忙,也不會找老人幫忙,更不會找孩子幫忙,尋求幫助一定是因為你比他強才對,如果你處於弱勢,強勢的一方找你幫忙,那麼說明他是在企圖,這個時候就要收起你的善良。
2.避免進入封閉環境
在一個下雨天,一個孕婦在門口看見一個乞丐,善心大發,便讓乞丐進屋躲躲雨。乞丐非常感恩的進去了,吃飽喝足以後,發現家裡只有孕婦自己,便威脅孕婦給他一邊錢。孕婦沒有辦法,也怕傷害到自己,於是給了乞丐一萬元。
當一個開放的場合變成了封閉的場合,少了大家的監督,就很難想像人會做出什麼事。人前可能是謙謙君子,人後就不清楚了。要是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之中,你弱勢就只能任人擺布了。所以,助人為樂可以,但是要避免在封閉的空間。
3.善良有時也會壞事
遊客在禁獵區保護組織的護送下,來到了神秘的可可西裡,一隻可愛的羚羊跑了過來,遊客們看到這麼可愛的羚羊,紛紛上前拍照,拿出自己的食物和水餵羚羊。這時,禁獵區的隊長走過來,不許遊客們餵羚羊,遊客們怒了,「你這是幹什麼呀,我們要愛護小動物。」
隊長呵斥道:「你們這樣不對,對這些野生動物太友善,只會害了他們,小動物們要是以為人類都是善良的,如果遇到盜獵者,就可能會被殺害。」遊客們驚呆了。
看起來善良的事情,有可能會因為人的貪婪變成壞事,所以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你的善良是不是有不好的後果。
4.善良一定要有度
從前,有兩戶鄰居,關係很不錯。其中一家人幹活比較多,日子過得相對比較富裕。有一年,田中顆粒無收,比較窮的一家人就沒有收成,只好躺著等死。於是,富裕的人家買了很多的糧食,就分給窮鄰居一鬥米,讓他家救急。
窮人家非常感激,認為鄰居是救命恩人,熬過艱難的時刻,窮人家去鄰居家感謝。談話的時候說到自己家還沒有種子,富人家就又給了窮人一升,窮人感謝以後回家了。
回家以後,窮人家開始抱怨,這一升米有什麼用,除了吃也不夠明年的種子呀。富人真是過分,這麼有錢,應該多給我們一些糧食,竟然才給這麼一點。
這些話傳到了富人的耳朵,富人很是生氣,我白白送了你這麼多糧食,不但不感激,竟然還把我當做仇人。從此,兩家便成了仇人。
在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飯,他認為你解決了他的問題,他會非常的感激。但是,如果你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一碗米不夠,就會越來越不滿足。
生活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第一次給別人提供幫助,他會心存感激。但是次數多了,他就會理直氣壯,坦然接受,甚至下次沒有幫助他,他就會心存怨恨。
所以,善良要有度,當一個人一味地索取的時候,請及時收起你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