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合格父母
在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教人行善,要做一個善良人的優良傳統。古語曰:百善孝為先;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等等諸如此類的至理名言。
儒家思想文化也是認為一個人要有仁愛之心!從小讓孩子多接觸此類文化對孩子的性格塑造是非常有利的。一個善良有愛心的孩子必定有感恩之心,有了感恩之心那麼他就不會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這樣把善良的種子播種到孩童的一心靈中,孩子長大以後必定是一個心胸寬闊,品行端正之人!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會把最美好的東西教給自己的孩子,善良這個優秀的品質家長們也會在有意無意中言傳身教給孩子的。
對於善良這個看不見摸不著如此抽象的東西我們應該怎樣傳達給孩子呢?
對於未成年的孩子來說我們是有必要讓他們正確的。
我覺得孩子應該通過這幾步來向孩子說明我們要如何善良!
父母們可以在日常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告訴孩子們,一個有愛心有良心的人,是會被人喜歡的,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品質。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這種品質都是很難得的,是需要自己慢慢體會的。一個健康、性格完整的人是一定要具備善良這個美好品質的。可以從小事做起!教孩子多關心身邊的人,為家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這也是一種善良的表達!亦可以在空閒時間帶孩子去敬老院、孤兒院去當義工!這樣孩子就能在這樣的環境下體會到人會有難處,能幫一把就幫一把!讓孩子從小就知道人生苦短做人都要有一顆悲憫之心!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報導,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因嘲笑患絕症的人而被媽媽氣的剪了他的頭髮。小女孩起初是因為看到了因為病情而變了形的身體而覺得好玩!她的媽媽覺得孩子的做法太令人氣憤了,自己還不能接受女兒的這種行為,因此一氣之下呢就撿去了孩子的頭髮而作為懲罰。我想從這之後這個孩子就會明白了他的這種行為是極其不對的媽媽的這種氣氛和行為也是在教育他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雖然媽媽的行為有些粗暴,但是也可以看出媽媽的良苦用心。
大家都知道,如果善良用不好的話,就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傷害。有一些壞人往往就利用別人的善良來達到自己無恥的目的。這個時候父母就要教給孩子如何區分,各種情形下我們是不是要對別人給予善良的幫助。
在社會中的就有一些人利用人的善良來行騙!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想必很多家長都知道吧!一個本來面目是狼猛獸而對一個善良的書生求了幾句可憐的話就被東郭先生感動的!這時他並沒有是看清認識狼性的結果。我來說一種民間常見的利用人類善良誘騙的行為:就是會有一些詐騙的團夥會先用一個老太太搬不動自己的菜,回不了家為由,來變得年輕女孩兒的信任讓女孩為她搬到家裡然後實施拐賣!像這樣的情況就要告訴孩子這種善良是絕對不可以的。
家長可以告知孩子助陌生人的話最好是大家一起去,如果是你個人的話,就不要幫助了。如果家裡有女孩的話,可以告訴遇到這樣的事情有權利委婉的拒絕讓老太太去求得年輕力壯的男生幫助。一定要讓孩子保護自己的前提下,再去幫助別人。有時間的家長也可以多模擬一下某些世界讓孩子來判斷哪些是我們可以使用自己的善良的,哪些是絕對不允許的!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心到人際交往中常常有一種這樣的現象:就是你好心幫助別人的時候別人會無休止的向你討要這種關心,甚至你不及時給予幫對方還會很不高興。這種對別人愛心的索取其實是一種勒索,是一種貪心不知足的表現。
如果遇到這種不知感恩,反而還肆無忌憚的不以為然的認為理所應當,那麼你就要教會給孩子要制止這種善良的行為。大家還記得一個外國的童話故事,漁夫與魚的故事嗎?
故事中那個所求無度的魚婆還有那隻被救的金魚說的就是這樣的。其實呢漁夫好心救了這條金魚本來是出於一種舉手之勞,可是對於金魚的表現呢魚婆卻覺得這是金魚欠他們一個很大的人情了。
於是這個魚婆就飛揚跋扈提出一些很無理的要求。在現實生活中像魚婆這樣勢力沒有愛心的人我們也不要與他們交往下去了。真的不要拿別人的善良來要挾!把善良當軟肋的人是對善良的一種褻瀆!所以千萬不要利用別人的善良來謀取利益。
家長們都在給孩子講這些童話的同時呢也可以影射一些現在的社會現象,讓孩子來辨別一下如果自己遇到類似的事情可以怎樣處理。
做一個善良的人遠比做一個惡人要好!保持一顆善良的心是對自己最大的福報!善良的人因為有善根所以他們的心胸是坦蕩的性情是溫和的;
那些不肖之人因為心中的常有惡念,所以他們的性格是很不穩定的。所以說有一顆善良的心做善事的人,他對生活呢是一種非常積極的態度,而那些品行不端為人自私自利,他們對生活看似非常積極但確實是一種特別消極的態度。
一個人如果沒有善良之心那麼他的心一定是枯死了的!沒有愛的源泉的人生不是一個完整的人生。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教孩子做一個有愛心的小孩,不管在以後長大成人進入社會遇到什麼事情只要帶著他這份善意的表達不管遇到了什麼事情都不會做出極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