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孩子:這四種情況下,千萬不要善良!

2020-09-17 7迷而惑7

我們從小教導孩子要善良,但是在複雜的今天,又有多少孩子甚至大人,被善良害死了?難道要從小教孩子不善良?這也違背我們做人的原則!

那麼請你至少告訴孩子,在這四種情況下,要收起自己的善良!

1、你弱勢他強勢

有一天,有位媽媽去學校接孩子遲到了,一個人販子抓住機會,趁機哄騙她的孩子。騙子說:「哎呀,小朋友,我東西丟在廁所了,現在你能不能幫我去找一下。」

他是想把孩子引到廁所裡,好讓同伴下手。結果她連續問了三遍,這個小孩子一直搖頭。他惱了,「你這孩子,沒學過什麼叫助人為樂嗎?」

小孩瞪了他一眼,跑到老師身邊去了,人販子看這個孩子機警,馬上轉換目標。沒到十分鐘,他們騙到另一個小孩兒,正打算開車走人的時候,被警察抓了個正著。原來這個小孩子跑到老師身邊,很篤定地跟老師說,這幾個人是壞人。老師半信半疑,但是為了安全著想,還是報了警。

結果沒想到,他們真的是壞人。老師就問這個小孩,「你怎麼知道他們是壞人的?」小孩子說:「媽媽說過,如果有大人找你幫忙,不要理他,因為如果大人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一定會尋求成人幫忙,而不是比他還弱小的孩子。」

成年男子一般不會找孕婦幫忙,健壯的成年人一般不會讓老人幫忙,大人一般不會找孩子幫忙,尋求幫助一定是因為你比他強,所以他才找你幫忙。

如果你本就是弱勢,而強勢的一方反而要你幫忙,那麼說明他一定另有所圖,這時候,請務必收起你的善良!

2、避免進入封閉環境

有天下雨,有個孕婦見門口有個乞丐在淋雨,於心不忍,於是請他進來歇歇腳。乞丐感恩戴德地進了她的家,吃飽飯之後,他發現只有孕婦一個人在家,於是威脅孕婦給他一筆生活費。

在這樣封閉的環境下,只有他們兩人在,她失去了討價還價的餘地,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傷害,破財消災,付了一萬塊錢給乞丐。

當一個場合,從開放變成封閉,缺少了大家的監督,很難想像,人到底會做出什麼事情。在人前可能是謙謙君子,但是到了人後,明顯你弱他強的封閉環境中,你只能任人擺布。

所以,助人為樂可以,但是儘量避免在封閉的空間裡。

3、善良有時也會壞事

有個廣為人知的故事。遊客在禁獵區保護組織的護送下,來到了神秘的可可西裡。一隻可愛的小藏羚羊跑了來,好奇地探頭探腦。看到可愛的小動物,遊客們頓時騷動起來,紛紛上前拍照,拿出食物和飲水,要餵這只可愛的小動物。

突然之間,一聲怒吼響起:「走開!」禁獵區的保護隊長衝過來,趕跑可愛的小藏羚羊,不許遊客們餵食。遊客怒了:「你這是幹什麼?怎麼可以如此粗暴的對待小動物?我們愛護這些小動物,又有什麼不對?」

「你們這是在造孽!」保護隊長喝斥道:「如果你們對待野生動物太友善,它們就會以為人類都是善良的,一旦遭遇盜獵者,就有可能慘遭獵殺。」這樣啊,遊客們驚呆了。

你的善良,必須要經得起人心的複雜!

看起來是善良的事情,卻可能因為人的複雜貪婪而變成壞事,行善務必要考察清楚,你的善良到底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4、善良一定要有度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平時關係還不錯。其中一家人因為能幹些,家中要富裕的多。這一年,老天爺發怒,降下了災禍,田中顆粒無收。窮的這一家沒有了收成,只好躺著等死。這個時候,富的那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想著大家都是鄰居,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鬥米,救了急。

窮的這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認為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升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升糧食回家了。

回家後,他的兄弟說,「這一升米能做什麼?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夠我們明年地裡的種子,這個富人太過分了,既然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才給這麼一點,真是壞的很。」

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真不是人。」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就成了仇人。

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你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兩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

生活裡常有這樣的事,第一次為一個人提供幫助時,他會對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會淡化,到了多次以後,他簡直就理直氣壯地認為這都是你應該為他做的,甚至當沒有了這種幫助時,他會對施助者心存怨恨。

所以,人的善良一定要有度!當一個人不思進取、一味索取幫助時,請及時收起你的善良!

反觀自身,切勿「欺辱」善良

看看上面幾種類型的人:不顧提示,在動物園中隨意投食;習慣性向他人索取;得到幫助卻總認為還不夠;以怨報德......在我們教育孩子遇到以上四種情況請收起善良的同時,我們是否反觀過自身?我們是否培養了孩子大器、感恩的品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幫助我們是應該的,在我們危難時,他人伸出援助之手,我們應該回以感恩之心,只有這樣,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寬敞,千萬不要將孩子培養進死胡同。

告訴孩子:看到他人行善良之事時,對他人報以微笑;得到他人幫助時,對他人報以感謝;看到別人需要幫助時,儘可能地伸出援助之手。只有這樣,才不會讓愛心打了水漂,才能讓善良之人有持續行善的動力,才能讓善良不斷傳遞。

不要讓孩子無止境的善良,更不要讓孩子去「欺辱」善良!

相關焦點

  • 一生E本分享|告訴孩子:這四種情況下,千萬不要善良
    我們從小教導孩子要善良,但是在複雜的今天,又有多少孩子甚至大人,被善良害死了?難道要從小教孩子不善良?這也違背我們做人的原則!那麼請你至少告訴孩子,在這四種情況下,要收起自己的善良!,一個人販子抓住機會,趁機哄騙她的孩子。
  • 「百樹雲課堂」告訴孩子:這四種情況下,千萬不要善良
    我們從小教導孩子要善良,但是在複雜的今天,又有多少孩子甚至大人,被善良害死了?難道要從小教孩子不善良?這也違背我們做人的原則!那麼請你至少告訴孩子,在這四種情況下,要收起自己的善良!  1  你弱勢他強勢  有一天,有位媽媽去學校接孩子遲到了,一個人販子抓住機會,趁機哄騙她的孩子。騙子說:「哎呀,小朋友,我東西丟在廁所了,現在你能不能幫我去找一下。」
  • 告訴孩子這四種情況,千萬不能善良
    我們從小就教導孩子要學會善良,但是現在社會非常複雜,有多少小孩甚至是大人被善良給害死了。告訴孩子要善良,但是還要告訴孩子,這四種情況,要收起自己的善良。1.你弱勢他強勢有一天,一位媽媽接孩子經常遲到,人販子就抓住了機會,哄騙小孩,試圖讓小孩幫助哄騙他到廁所,然後和同伴下手。結果小孩子一直拒絕,人販子惱了,說「你這孩子不知道助人為樂嗎?」
  • 請告訴孩子:這3種情況下收起善良,否則很可能害他
    就像孩子因為善良聽話在幼兒園被欺負後不告訴家長,直到家長發現了問題,詢問孩子:「為什麼在排隊的時候旁邊的男孩子擠你、撞你,你不反抗呢?」這些情況下,提醒孩子不要善良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大人遇到問題肯定會找大人解決,而不是求助一個小朋友,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保護自己,不要傻乎乎的去給別人帶路。
  • 孩子太善良未必是好事,父母要教會他:有四種情況不必善良
    結果,她把筆借給了同桌,這極大地影響了她的考試成績。回家後,佳佳委屈地說:你不是教我要善良嗎?難道我做錯了什麼?聽到這些,媽媽輕輕地告訴她,善良是一種寶貴的品質,但一定要有一定的度。如果其他人利用你,總向你索取幫助,請不要善良。
  • 告訴孩子:做人要善良,但也要有自我保護意識
    家長們的擔憂都不無道理,畢竟縱使我們拼盡全力,也不可能永遠隨時伴孩子左右,為孩子披荊斬棘。離開父母的庇佑後,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為自己穿上自保的鎧甲。我們有必要告訴孩子,善良的前提是明辨是非,幫助他人的底線是力所能及。與知識、財富、愛情相比,孩子的人身安全永遠都是排在第一要位的。要教會孩子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把自我保護作為終生必修課!
  • 告訴孩子,再善良,這5種忙不要幫|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這才是對己對人最負責任的表現。很多決定都能讓人生產生巨變,所以千萬不要做扼殺他人生命可能性的劊子手。有一天,室友開口向她借錢,告訴她說自己的家人生病了,急需用錢手術。卻無意中聽到鄰居說她吝嗇,連一個玩具都不捨得給孩子玩。鄰居還抱怨她平時給自己孩子吃的東西分量太小,孩子都沒有吃飽。
  • 佛說:這四種人,千萬別去傷害,因果報應很嚴重!
    但是,同樣是行惡或者是做善,這其中也是有大小之分的。在佛教當中認為,一個人若是傷害了這四種人,肯定就會種下無量惡因,獲得無法承受的惡果。所以,當大家一旦遇到這四種人,切記要萬不可去傷害。第一種人,修行人,僧人修行人大都是有德之人,常行的也是方便之事。
  • 女人告訴你,在這四種情況下,最容易被「乘虛而入」
    女人告訴你,在這四種情況下,最容易被「乘虛而入」文|小崔來說歷史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想必大多數讀者朋友們都曾經對這本名著有所了解,至少也聽說過這本名著的名諱。那麼看過這本書或者了解過這本書的讀者朋友們大概應該對這本書裡的一句話非常熟悉,那就是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那麼身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的書為什麼會說女人是水做的呢?因為水的柔情,包容,這正是像女人一樣。而女人也向水一樣,容易被人趁虛而入!看看女人的經歷吧,她們告訴你什麼情況下最容易被「趁虛而入」。
  • 這四種情況下,女人說「不要」就是「要」,男人一定要懂!
    我相信,很多男人都經歷過「你不懂我」這句話。這四種情況下,女人說「不要」就是「要」!如果男人連這個都不知道,肯定真的不懂女人。1、一起逛街購物買東西的時候逛街購物是女人的天性,我相信,沒有那個女人逛街不會有想買的東西。
  • 男生踹猥褻男被拘:孩子,你不善良也沒關係
    親愛的孩子,請你在保護世界之前,先保護好自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素媛》這部電影。電影中,這名叫素媛的八歲小女孩,由於某一天媽媽有事而不能送她去上學。這讓蓄謀已久的兇手有了可乘之機。 3、 告訴孩子不要
  • 幫孩子買玩具,這四種玩具不要再買了,看看你中招了嗎?
    今天要來跟他談的是幫小孩買玩具,每個孩子家裡面的都有成山成堆的玩具,我家也有。可是我看到很多父母在幫孩子選玩具的時候只剩下一個標準,就是孩子喜歡我就買給你。這其實是大錯特錯的。挑法有四種玩具,千萬不要再買了。
  • 孩子睡覺之前,寧可餓著也不要碰這四種食物,容易積食不長個
    導讀:孩子睡覺之前,寧可餓著也不要碰這四種食物,容易積食不長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睡覺之前,寧可餓著也不要碰這四種食物,容易積食不長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善良教育的意義:讓孩子以禮待人,而不是讓孩子任人欺負
    阿城媽媽這時才發現自己日常的善良教育,可能出現了問題。所以,我們要教孩子善良,這樣孩子才能更有道德感,擁有更高地品格。但什麼是善良教育?如何正確進行「善良教育」?我們來好好說一說。只要孩子堅持有底線的善良,那麼他的善良才不會被別人當成好欺負。而這個底線在哪裡呢?在孩子是否了解自身的利益,是否會保護自己。千萬不要讓孩子變成付出一切只為別人的討好型人格。
  • 瑞吉歐:江歌案告訴孩子,你的善良需要帶點鋒芒
    善良     素媛的父母都是善良的人,所以教育素媛一定要善良,可是我們忘了告訴孩子,生命才是第一重要的,人生的一切可能都是基於生命。在教育孩子在面對成年人的求助時,一定要學會拒絕。這時有三個人過來搭訕,再三請求小孩幫忙,沒想到孩子堅持拒絕了他們。後來查明,這三個人時非常恐怖的兒童綁架嫌疑人。這起案件之所以成為全球焦點,是因為孩子的絕佳表現,因為孩子牢牢記住了家長的話:「如果一個正常成年人需要幫助,他會找另一個成年人,而不是向孩子尋求幫助。」     我們很多時候會言傳身教,教育孩子善良,也有很多時候我們苦口婆心,告訴孩子不要相信陌生人。
  • 大學遇到這四種朋友,千萬別深交
    大學是一個新的起點,新的開端,恰逢小萌新們剛開學不久,老臘肉跟你們分享一下,大學了,這幾種朋友千萬別深交。第一種,見面就問你家庭情況的人。他們是很好的觀察者和偽裝者,一般情況下,錢和權是他們的風向標。可以說這種人真的太有心機了,他們在你想學習的時候會拉我你去玩,告訴你沒什麼好學的。大學本就是考驗自制力的地方,大多數情況下,你是會被他的話打動的。但是你卻忽略了,他是自己學夠了該休息的時候來叫你的,你玩的時候他可能在學,你學的時候他肯定在學。這種人心思深的讓人覺得恐怖,為了避免墮落,請遠離這類人。第四種,只知道享受,不思進取的人。
  • 來到山東濱州,這四種特產遠近聞名,千萬不要錯過!
    來到山東濱州,這四種特產遠近聞名,千萬不要錯過!一,杜橋豆腐皮杜橋豆腐皮是山東濱州的特產,製作杜橋豆腐皮是精選東北上等綠色優質大豆,採用本地獨有的天然純淨黃河水,經選豆、浸泡、磨漿、煮漿、點滷、潑制、壓榨、揭皮、入味,攤涼等十幾道傳統手工工序精製而成。採用獨特的傳統滷藝入味工序,使產品具有天然豆香、醇香可口、口感微甜、筋道獨特的滷汁風味,深受人們的喜愛。
  • 男人注意了,女人在這四種情況下最容易「趁虛而入」,抓緊行動吧
    男人注意了,女人在這四種情況下最容易「趁虛而入」,抓緊行動吧女人多數是感性的,並且內心也相對的較為懦弱和柔嫩,對付男性的甜言蜜語非常容易淪陷,那麼我說一下女人在什麼時候最容易被男人乘虛而入。以下四種情況,不管單身還是已婚,女人最容易被趁虛而入一、生病時空虛寂寞冷的時候,最容易被趁虛而入獨自一人生病,就是要特別理智,首先,不能自怨自艾。
  • 告訴孩子:遇到這4種情況,請務必收起你的善良
    她是想把孩子引到廁所裡,好讓同伴下手。結果她連續問了三遍,這個小孩子一直搖頭。她惱了,你這孩子,沒學過什麼叫助人為樂嗎?小孩瞪了他一眼,跑到老師身邊去了。人販子看這個孩子機警,馬上轉換目標。小孩子說,媽媽說過,如果有大人找你幫忙,千萬不要理他,因為如果大人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一定會尋求成人幫忙,而不是比他還弱小的孩子幫忙。
  • 李玫瑾教授:如果孩子有這四種行為,家長不要慣著,該打就得打
    李玫瑾教授:如果孩子有這四種行為,家長不要慣著,該打就得打。但是,李玫瑾教授說,在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下,父母不應該馬上妥協,應該先用冷處理的方法對待,只要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沒有辦法讓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慢慢的他們也就不會這樣了,但是當孩子屢教不改時,家長一定不要手軟,該打就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