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媽媽育兒經
孩子一天天長大,很多家長都想給寶寶分床,讓孩子獨立睡,但看見哭著要媽媽時,又狠不下心,想一想還是算了,等孩子再長大一點分也不晚,那麼孩子到底什麼時候分床呢?有沒有一個標準呢?如果不儘早床又會對孩子有哪些傷害呢?
分床睡是每個孩子成長中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終究一天要學會獨立,一個人生活。
阿毛10歲了,學校開學組織學生體檢,各項發育都沒有達到指標,班主任給阿毛的媽媽打了電話,有時間帶孩子去醫院,做個具體的檢查,阿毛的媽媽也很苦惱,在同齡孩子中,阿毛個子很矮,又很瘦小,10歲的男孩,還像小學一年級的學生。
到了醫院後,醫生諮詢了阿毛的父母一些問題,媽媽也對醫生訴苦:「孩子平時挺乖的,就是晚上經常踢被子,翻來覆去的,睡不好白天就沒精神,也不好好吃飯,我也很頭疼。」
「孩子還特別粘人,一直和我們睡,分床睡就又哭又鬧。」醫生接著問:「孩子小的時候有分床過嗎?」「要求過很多次,每次都沒分成,第一次要求分床是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大聲哭鬧,想著孩子也小,就沒有分床,結果一直到現在也沒分成功」。
醫生又詢問了孩子有沒有什麼怪癖,比如夾被子、生活不好的習慣等等,媽媽回憶了一會兒,感覺確實有,兒子的好朋友幾乎都是女孩,他說不喜歡和男孩玩,醫生最後勸阿毛的媽媽,回家狠下心讓孩子分床睡,孩子已經出現了「早熟」的情況。
給孩子分床有沒有標準呢?如果出現這3種情況,就要趕緊分床睡,不然可能對孩子傷害很大,家長可要長點心了。
1. 膽小害怕
當孩子出現「社交障礙」的表現,就要分床了,比如孩子膽子小,不敢和其他小朋友玩,也不願獨自做一些事,別人和他說話,總是嚇得躲在媽媽身後,家長覺得孩子小,可能比較害羞怕陌生人,其實這是對孩子的保護太好了,離開父母的安全範圍,就難以獨自面對,這個時候就要趁早分床了,不然這種膽小的性格,可能會一直伴隨孩子。
2. 對異性感興趣
寶寶到了一定年齡階段,就開始有了性別意識,由於「異性相吸」,所以孩子會對異性更感興趣,當出現這種情況,父母就要引導孩子正確的性別意識,狠心分床睡,告訴孩子,要和異性保持距離,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措施。
3. 對媽媽格外依賴
孩子在媽媽腹中孕育,「天生」就對母親很依賴,長大後,孩子上學了,媽媽去上班,周末休息的時候,就會格外的粘著媽媽,還經常做一些事情,想要吸引媽媽的注意,此時就要分床睡,即使再哭鬧,也要狠下心來,否則孩子很難獨立。
1. 影響身體健康
孩子比較小的時候,父母睡覺難以控制姿勢,稍不注意就可能傷到寶寶,翻身、蹬腿等,都可能碰到寶寶,而且孩子在父母中間睡,晚上睡覺空氣不新鮮影響孩子睡眠,還有的會打呼嚕,也會影響到。
2. 不能培養獨立意識
遲遲不分床,會造成孩子對父母的過度依賴,一旦分開,就會有很強的「分離焦慮」,以後上初中、高中、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等等,面對新環境難以適應,出現「社交障礙」,自己沒有獨立意識,也很難有自己的原則。
當孩子出現這3種情況,家長可不要再心軟了,趁早分床睡,才是對孩子好,不然的話,對孩子的傷害可能伴隨一生,到時候再後悔就來不及了,想讓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父母需要做的還有很多,要長點心,多觀察寶寶的情況。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是什麼時候分床睡的?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