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家裡出現新生兒的啼哭,孩子就成了家裡地位第一的存在。
爸爸媽媽愛孩子是天性,有的父母可以為了孩子傾家蕩產甚至付出生命。
也有的爸媽,會覺得孩子是個累贅,甚至是出氣的工具,不把孩子當成一個生命來看待。
周末幼兒園老師倩倩跟老公去遊樂園玩,剛從摩天輪上下來,就看見遠處一個自己站著的小女孩,她是班上的學生明明。
明明竟然是自己一個人來的遊樂場,倩倩走過去問明明,怎麼是自己一個人來的?
明明臉上全是茫然,跟老師說,媽媽去買冰淇淋了,讓我在這等著。
倩倩不放心,決定帶著明明找媽媽去,但是賣冰淇淋的地方媽媽不在,給明明媽媽打電話也沒人接。
倩倩有些奇怪,但是孩子不能放在遊樂園啊,還沒到5歲,丟了怎麼辦。
於是把孩子帶回家去了,明明很乖,也認識老師,就跟老師回家了。
第二天打電話還是不接,微信也拉黑了,兩口子像是銷聲匿跡了一樣。
老師直接帶著明明去了入學留下的地址,找到了明明家,開門之後明明的父母明顯有些差詫異。
老師說明了來歷,告訴明明家長,孩子要看好啊,怎麼能把她自己一個人丟在遊樂場。
明明父母一臉尷尬,把孩子拉進門:「下回別自己亂跑了!謝謝老師啊。」
明顯不想多說的樣子,但是老師沒在意,把孩子安全送回家就好,倩倩就走了。
倩倩也沒想到,會有這樣的父母,回家跟老公說的時候,老公直接就說,他們就是想把孩子扔了。
這樣的父母,其實也有很多,把孩子扔在人流多、亂糟糟的地方,就是不想要這個孩子了。
孩子丟了真的很難找,那些不想丟孩子的家長,發現自己丟了孩子,找了20年甚至一輩子都找不到了。
丟棄孩子就像丟了個包袱一樣,不想要那個孩子,當初就不要生下來啊。
孩子被丟棄了能被人收養,有一個好的結局,也有被打斷腿,送到街邊乞討,誰都認不出來。
另一種父母,不把孩子當人看,生氣了就打罵孩子。孩子在家裡是弱勢的存在,寶寶每天被打的傷痕累累,但是又無法還手。
每當看到這些新聞,我們首先心疼的是那個孩子,然後馬上想到這樣「不配」的父母。
1)養孩子純粹是為了自己
這世上不只有啃老,還有啃小。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花式啃小」有各種方式。
為了賺錢讓孩子做童模,孩子得不到休息,每天很疲憊還要被媽媽打;為了彩禮,藏起了女兒的錄取通知書,讓女兒去結婚。
這樣的父母,為了一己私慾,不顧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前途發展,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對孩子傷害很大。
2)有暴力傾向的父母
爸爸媽媽有暴力傾向,對孩子打罵不止,對孩子的傷害是一輩子的。而暴力不止是打孩子,語言暴力和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也很大。
童年的陰影是需要一輩子去治癒,希望家長們生寶寶也要謹慎。
3)生完不養
生完寶寶,放在一邊讓他「自生自滅」,孩子生完就「撒手不管」,這樣的父母養出的孩子將來也會懶懶散散,毫無目標。
生而不養是父母對孩子的不負責任,孩子的人生雖然說是掌控在自己手中,但是兒時的教養和行為規範是會影響孩子一生的。
寶寶出生都是「一張白紙」,畫上什麼都是由父母決定的,希望爸爸媽媽對於寶寶的事還是要考慮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