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局風雲變幻,名將梟雄英才輩出。程咬金(後改名程知節)是隋末唐初湧現出的一位猛將,他先是參與瓦崗寨起義,成為李密麾下四驃騎之一,而後又歸附秦王李世民,為唐朝統一天下立下卓越的功勳。626年,程咬金曾與玄武門之變,因而備受李世民的信任,被封為盧國公,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第十九位。
程咬金英雄蓋世,誰能沒有料想到,戎馬一生的他晚年最後一次出徵時卻丟盡顏面,名譽盡失,同時此戰也宣告程咬金軍事生涯的終結,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
656年,西突厥的阿史那賀魯作亂,唐高宗李治派遣時年67歲的老將程咬金擔任蔥山道行軍大總管,掛帥西徵。出師之初,唐軍進展順利,榆慕谷之戰,大破歌邏、處月二部,斬首千餘級,接著唐軍又攻克咽城,斬首三萬級。
12月,程咬金率大軍抵達鷹娑川,西突厥兩萬騎兵前來抵禦。兩軍展開惡戰,未能決出勝負。此時西突厥的鼠尼施又率領兩萬多騎兵前來增援。危難之時,唐軍前軍總管蘇定方率兵馳援,最終扭轉戰局,唐軍追奔二十餘裡,斬殺一千五百多人。
蘇定方的戰功引起了程咬金的副手王文度的嫉妒,他勸程咬金:"賊雖走,軍死傷者眾。今當結輜重陣間,被甲而趨,賊來即戰,是謂萬全。"更令人驚訝的是,王文度為了壓服程咬金,還對人講皇上有密旨給他,讓全軍歸他指揮,下令軍隊不許深入追敵。萬裡出師的唐軍終日騎行馬上,冒著嚴冬朔風,身被重甲緩緩而行,結果糧草不繼,人馬相繼凍病而死,非戰鬥減員十分嚴重。
蘇定方見此情景十分焦急,他對程咬金說:「天子詔討賊,今反自守,何功之立哉?且公為大將,而閫外之事不得專,顧副將乃得專之,理不其然!」他還建議請程咬金把王文度逮起來,但此時程咬金已經完全沒有當年的英氣,變得暮氣沉沉,默然不語。
當唐軍抵達恆篤城時,數千胡人開城歸降。王文度提議:「這些人等我們離開,肯定又會反叛,不如全部殺掉,還能得到大筆資財。」蘇定方十分不齒的言道:「這樣做我們自己倒成賊了,怎能稱得上是為國討賊呢!」程咬金再次默許王文度的建議。結果幾千胡人被屠殺,王文度「分其財,獨定方不受」,程咬金作為最高統帥自然也拿了一份。
唐軍撤退回國後,程咬金、王文度的事情敗露,唐高宗將倆人下獄,最終王文度「坐矯詔當死,特除名」,程咬金則「坐逗遛追賊不及,減死免官」。但程咬金畢竟是開國元勳,自己兒子又是駙馬,不久朝廷又重新任命他官職,但程咬金自己也明白自己是英雄老矣,他上表辭官。十年後,程咬金在長安病死,享年77歲。
徵討阿史那賀魯一戰,唐軍雖然最終無功而返,程咬金的一世名節毀於此戰,但此戰中一位新的將星冉冉升起,他將為大唐撐起一片天,此人就是蘇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