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製作人和制度設計來看,湖南衛視的工作室給了同行哪些啟示?

2020-12-16 騰訊網

本文從製作人和制度設計兩個方面,詳細介紹了湖南衛視各個工作室成員及工作方法,解讀了湖南衛視工作室現有製作生態。

記者:謝金華 彭俊煒 田青豔 朱宇航

來源:總監Call你(ID:zongjiancall)

製作人:團隊C位出道後……

在湖南衛視北區節目製作中心一樓,一個由12個工作室LOGO組成的湖南衛視臺標,在人來人往中格外顯眼。

臺標就像萬眾矚目的C位本C,集結了代表湖南衛視節目製作頭部力量的12支隊伍——實行工作室制度以來,頻道從品牌建設、創新激勵、人事調動……各方面給予了工作室更多的激勵政策,促進工作室創新創優。

12個工作室有各自鮮明的特色和擅長的節目品類,升級以後有哪些變化?如何自我完善適應新制度?對工作室制度又有哪些思考和建議?帶著這些疑問,我們走訪了各大工作室。

以榮耀賦能

「從工作室的角度來講,擁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logo、自己的海報……給團隊一個名號,是一種被充分肯定的表現。」

這不僅是製作人陳歆宇的觀點,也是各大團隊Leader對工作室最直觀的認識。工作室的名字就是一塊代表實力與嘉獎的金字招牌,是對團隊能力的肯定,也是一份來之不易的榮耀。

不久前掛牌的安德勝工作室和秦明工作室對此感受頗深。在安德勝看來,掛牌之後團隊內部的工作狀態和以前確實不一樣了,大家都很振奮,還開會討論了成立工作室後如何繼續做好自己的工作。秦明則認為,工作室成立給了大家精神激勵,更帶來了一種「幹一番事業」的衝勁。

出於對榮耀的重視,各個工作室在設計logo和對外宣傳上都彰顯出自己的「小巧思」。

立志要做「北區No.1」的陳歆宇工作室,在logo裡隱藏著一個大大的「1」(「陳歆宇」三個字後的背景「studio」中暗藏的「1」)。

沈欣工作室logo中,在代表「天天向上」的「UP」中,字母U的左半部分,其實也是「1」的變形。

爭當「第一」的追求深埋在骨子裡。

另外一些工作室將LOGO與節目製作觀念相融合。

比如秦明工作室,QM不僅是製片人姓名縮寫,更是下方一排英文字母——Quantum Mind的縮寫,秦明介紹,這是量子思維的意思,指工作室眾人會像運用量子思維一樣,不斷「用不同的思維做不同的節目」。

孔曉一工作室的logo則可以做成一整段動畫演示,不同顏色形狀的小紙片活潑躍動,說明成員既保持著各自的特點又緊緊聚集在一起。五彩繽紛代表工作室洋溢著青春魅力,大家團結友愛地用真誠和活力迎接每一次挑戰。

點擊播放 GIF 0.8M

除了在logo設計上「暗藏心機」,在對外宣發上,工作室也積極地打出了自己的名字。

如《愛情歌會》的外景拍攝中,萬人空巷的長沙湘江無人機表演最後,徐晴工作室大方的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漂亮的收尾讓人看到了工作室的力量。

工作室的成立給了團隊更多「被看到」的機會,增強了團隊成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這份來之不易的榮耀所帶來的精神激勵,也讓大家體會到了身為工作室成員的與眾不同。

壓力與動力

C位的榮譽並不是穩如磐石,工作室的存續也不是靜如止水。《湖南衛視工作室試行細則》明確指出,若工作室的製作量達不到每年累計100分的標準,則會被降級為團隊。

如何守護這份榮譽?製作人們不約而同地認為,靠作品!榮譽需要的是過硬作品的支撐,作品才是最好的宣發。

在湖南衛視2019年青春創研大會上,只用文字版PPT就獲得了廣告商肯定、在投票中贏得第三名好成績的節目方案《我心舞動》,來自洪嘯工作室。洪嘯認為,這樣的影響力源於工作室此前的作品積累——「這是一個能做出《歌手》的團隊,那麼這個團隊的出品值得信任。」

「工作室作為衛視的頭部製作團隊,理應承擔更多的責任和要求。」這是沈欣對工作室的看法。欲帶皇冠,必承其重,團隊的榮譽背後是沉甸甸的責任。頻道的肯定給了工作室做出新作品、好作品的壓力,如何創新創優,不辜負頻道的信任,是每個製片人、導演都在思考的問題。

壓力就是動力,各工作室迎難而上,各顯身手,為創新絞盡腦汁。

沈欣工作室建立了常規節目的自發創新機制,在當季節目的創新會議上,由工作室成員分組提案,確定節目方向,再採用「當期總導演」的方式,由一個導演全權負責一期乃至一系列節目。在推進組內創新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亮眼的提案,工作室也會積極鼓勵創意提出者,將好創意寫成新的方案向創新飆計劃提案,讓它擴展成為一個獨立的節目。

「常規節目團隊的工作壓力其實是大於其他季播節目團隊的,我覺得對我們工作室來說,好方案的孵化是從每期節目的創意中自然而然地誕生。」沈欣如是說。由此可見,工作室目前的創新機制,能夠良好地結合團隊具體工作情況,厚積薄發。

已經超額完成本年度製作量的劉建立工作室也沒有一絲懈怠,大家仍在思考新的季播節目方案,辦公室裡的白板寫得滿滿當當。他們的創新機制是,在內部設立五個創新小組分別提出方案,相互競爭,積極討論,在內部篩選之後提交飆計劃。

為了獲得更多節目製作機會,各工作室都在爭相向飆計劃投遞方案。

以季播節目為主的王恬工作室,今年參與了每一輪飆計劃新節目時段的項目競爭,730節目時段提交《四季廚房》《中國婚禮》;周日黃金檔提交《回家的意義》;午間檔提交《嗨唱運動會》;周四10點檔提交《晚歸的人》;晚會方面也提交過《中秋晚會》《改革開放40周年晚會》《百度沸點晚會》等優質創新方案,不斷突破自身,可謂衝勁十足。

以「原味創造,易燃易爆」為slogan的徐晴工作室,也參與了今年每一輪飆計劃方案的徵集,策劃了《甜蜜戰爭》《超級明星運動會》等16個創新節目方案,涵蓋歌舞類、文化類、公益類等各個領域。

徐晴強調,頻道在創新上為工作室提供了很多支持:一是節目製作中心就工作室的創新方案進行專項會議研究;二是創新研發中心的模式庫對工作室垂直開放。「這兩項舉措在業務上兼具指導和服務功能,對於工作室創新思路的梳理,助推效果顯著」,徐晴感慨。

由此可見,升級之後,各工作室為了提升製作實力、爭取更多項目,踴躍遞交方案。頻道開闢的新時段,包括非黃金時段的小體量節目,受到空前關注,創新方案如雪片般飛來,節目創新一派欣欣向榮。

壓力與動力,從來相生相息,激勵工作室在創新的路上一往無前。

創想與界限

工作室制度促進釋放各團隊的生產力,全面激發創新活力和競爭意識。為了拓展節目題材,拓寬創作方向,各工作室都在強調——「不設限」。

剛完成金鷹節閉幕式晚會的王琴工作室,正在思考下一年度節目製作的方案。是否繼續做擅長的音樂類節目?王琴表示工作室並沒有給大家設置範圍,恰恰相反,工作室需要更多的題材、更廣的範圍,才能開拓出更新鮮、更自由的創作空間。

以「量子思維」為Logo,喜歡發散思維的秦明工作室認為不要過多借鑑節目模式。他們正在製作一檔節目《放學後》——「這檔節目是從放學後家長、孩子狀態,這樣一種切實存在的社會現象出發的。」在他眼裡,挖掘還沒有變為電視節目但有潛力成為節目的一些社會現象,結合創新研發中心的模式支持,將其變成節目,是工作室的創新主張:「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對於創作方向並沒有明確限制,想法上還是比較廣闊的。」

卞合江工作室作為專業的後期工作室,有更進一步打破前期後期界限的「野心」。

作為業界第一個體制內後期專業團隊,從2014年草創至今,他們其實是工作室制度的試水先行者,其流水線作業的模式打破了原來單兵作戰的形式,提高了每個環節的精細程度,作為後期的「精工手藝」對節目呈現的影響體現得更為淋漓盡致。

卞合江認為,實行工作室制度後導演們可以跳出後期,拍宣傳片,甚至做一些前期的工作。他表示,如果有精力,工作室也會自己提方案,打破後期工作室只能做後期的成見。在他看來,優秀的後期導演必定是懂前期製作的,「後期前置」「前期後置」,兩者結合才能維持創新的活力——「做電視其實有點像西西弗向山頂推石頭,永遠不停向上推而後又得從原點開始」。

當然,「不設限」並不意味著漫無邊界,具體到節目製作中,工作室會結合以往積累的某一類型節目製作經驗,從製作觀念出發探索最適合自己的方向。

比如陳歆宇工作室,有了豐富的觀察類慢綜藝的創作經驗後,將廣闊的現實生活題材與《我家那小子》的節目形態結合,開掘觀察現實生活的更多角度。陳歆宇提到,從《我家那小子》出發,生活的智慧是無窮的,後面的故事完全可以有更多可能性,包含多種題材——美食、旅行、探險……現實主義節目形態包容度很大。在這樣的設想下,誕生了《我家那閨女》。

王恬工作室則將自己定位為「美好生活工作室」,一直致力於美好生活方式和美好情感領域的節目研究。王恬說:「越研究,越創新,越覺得生活給予我們節目創作的靈感不斷增加,2019年繼續將沿此創作理念進行創新工作。」從提交給飆計劃的方案和已完成的《中餐廳》第二季來看,工作室將對美好生活方式的思考體現在每檔節目中,可謂一以貫之。

從出發時的「不設限」,到結合創作理念的努力鑽研,工作室開始找到突破慣常節目模式、常見題材的新出口。不論是前期還是後期,熟悉的題材還是陌生的領域,各個工作室都在探尋符合自身氣質的創新之路。

制度升級中

為了給各工作室持續輸出創新動力,工作室制度在人力配備、物質激勵等方面設置了新的規範。

從用人上來說,工作室給了更多年輕導演表現自我的機會、設立了更多項目總導演,「好鋼用在刀刃上」,緩解製片人壓力,同時出色完成任務。

在招聘和用工上,劉偉、秦明、王恬、徐晴工作室打破「統一招聘,同一分配」的模式,減少磨合周期,使工作效率大為提升。

「招聘上途徑更廣闊,可選擇餘地更大,團隊新鮮血液流動得更快更好了」,是劉偉對新用工方式的評價。

但從節目創作的實際情況來說,這樣的人員流動方式可能仍然不夠靈活。

秦明認為,工作室核心成員不用過多,以總導演為核心,其餘人員流動性可以更強。擁有好項目、好想法的人擔任總導演後,可以牽人進項目,大家一起完成。

無獨有偶,洪嘯也提出了類似建議,他希望人員和創意可以在團隊之間有更大的流動性,有想法的導演可以自薦,也能提案成為總導演,當自己所在的團隊沒有精力或不適合眼前的方案時,可以找其他更合適的團隊合作,一起完成項目。

這樣的設想十分大膽,也並非完全不可能。工作室制度誕生不足一年,導演、製作人還在和新制度繼續磨合,制度本身也需要在大家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中不斷升級。

畢竟,改革最核心的目的是:制度要為節目創作服務。

當問到工作室制度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時,作為一年52期常規節目的製片人,劉偉說:「希望相關部門建立服務意識而不僅是監督意識。」他認為,針對不同的節目形態,宣傳、評分、流程審核方式也應該不一樣,但目前來看,常態節目和季播節目之間並沒有太多區別。好的創意應該得到全流程的理解支持,相信大家的服務意識濃一些,效率高一些,節目製作就會順利許多。

另外,製片人們不約而同的提到了「充電」的問題。

連續操刀多屆金鷹節頒獎晚會的王琴表示,希望團隊能走出去看看國外優秀的頒獎典禮。而身為常規節目製片人的沈欣和劉偉,對外交流的意願尤為強烈,受限於常規節目一年365天連軸轉的特殊性,劉偉說,工作室很渴望「向外走」卻沒有時間,所以希望頻道能給外界「走進來」的機會。

市場不斷變化,社會的審美也在改變。中國電視導演需要面對的節目更新換代,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角落的都要快,與來自世界各地同行的交流、共研、探討,是為團隊帶來思維碰撞、頭腦風暴的絕佳方法。

總結來說,從各工作室製片人的描述中可見,工作室制度為一線創作者奠定的,是在日新月異的融媒體時代,以內容創作為核心、強者更強的觀念。工作室制度實行以來,頭部製作團隊得到的嘉獎,榮譽感、獲得感、安全感……促使大家在壓力面前更有自主創新、守衛榮耀的動力。在開展創作時,各工作室積極作為「不設限」,在頻道幫助下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而這樣一種奮進的熱情,能否滿格持續,必須依靠制度的不斷調整。節目製作過程中事務性工作過於繁雜的問題、人員流動仍不夠靈活的問題、工作室需要更多與外界學習交流的問題……工作室制度必須努力為大家提供更好的創作環境,讓創新想法變現,讓個體的點點星光 「被看到」。

畢竟,真正能C位出道的,是具有新銳性與經典性的創想。而電視節目創想的迭代,必須依靠人才的進化與制度的改革。

制度設計:製作生態的未來式

2018年5月,在為第一批7個工作室授牌時,衛視頻道總監、黨委副書記丁誠說:「成立工作室的核心目的就是建立湖南衛視面向未來的製作生態,給最好的團隊鋪墊好未來之路」。

「面向未來的製作生態」是怎樣的?怎樣建立以工作室制度為核心的激勵機制,為團隊「鋪墊好未來之路」?我們採訪了工作室制度的設計團隊,解析工作室制度如何打造湖南衛視節目製作生態的未來式。

直面挑戰 激發創新活力

節目製作中心主任黃宏彥是湖南廣電的一名資深HR,對湖南衛視節目生產一線的團隊管理制度更迭,他是親歷者,見證者,也是設計者之一。

「最早採取科組長制,一個節目就是一個事業屬性的部門,做節目的組員包括科組長,都是事業編制,薪酬和級別相對固定,幹多幹少,全憑大家的專業熱情;後來市場出現聘用制,電視臺相應形成以節目為中心的欄目制,製片人可以根據節目發展需要自行聘用人員,有些欄目甚至可以自營廣告贊助業務,但問題是,欄目下掉後,這隊人馬以什麼方式存續?於是以主創人員為核心,以製片人名字命名的團隊制應運而生----欄目下掉了,團隊繼續創作下一個節目。隨著節目生產規模的擴大,一些項目,如《爸爸去哪兒》《歌手》,單個團隊已經難以駕馭,往往需要好幾百人跨團隊作戰,於是湖南衛視的調度中心改為節目製作中心,調度人員,整合資源,監製內容。最近幾年,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公司化製作團隊。公司化的運轉機制極大的誘惑著體制內的製作團隊……」

黃宏彥分析了衛視生產方式的歷史沿革和每種制度的利與弊。他說:制度是跟著生產實際,跟著市場形勢走的,當它不再適應當下的生產和創新需求,就必須升級。

「市場上,那些公司化運轉的製作團隊帶來了新的生產方式:激勵方式由獎勵變成分紅,生產模式由體制內的大而全、統包統攬變成專業分工商業合作,製片人由內容創作領頭人變成了產品經理,創意,製作,宣發,營銷全部要負責」。

節目製作中心副主任孫吉軍進一步分析說,如果湖南衛視沒有多年積累的平臺優勢和品牌號召力,在市場機制的吸引下,我們這支龐大的製作力量可能會迅速流向市場。

在資本優勢和政策空白的雙重刺激下,網際網路視頻行業急速膨脹,從傳播,營銷到製作機制,對傳統電視臺一度形成了巨大的衝擊,這是湖南衛視的團隊管理和生產方式面臨的一個全新的變數。

如何最大限度的應對市場變化,吸收市場經驗,釋放體制內的生產力,激發一線團隊創新活力,留住核心人才?頻道經過調研分析,推出了工作室制度。

工作室制度的第一個設計理念就是,優化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首先體現在經濟上,好方案有獎金,新項目有獎勵,高收視有收視獎,更重要的回報在於:創新能力強,項目機會多,個人職業提升快。」頻道黨委書記、常務副總監周雄以非常直觀的方式描述了工作室的激勵機制。

收視好,有收視獎,創新好,有創新獎,宣傳好,有宣傳獎。設立工作室運行機制後,頻道專門為工作室設立了項目價值獎。

項目價值獎最大的突破就是,創作人以獎勵的形式分享創收紅利,獎勵工作室製作老牌項目的創收增收貢獻,也獎勵其新創項目的開源貢獻。比如《我家那小子》收視和口碑俱佳,但因為是第一季,招商不理想,頻道照樣根據其創新度給予項目價值(開源)獎勵;一些「綜N代」難以年年創造收視爆點,但創收有保證,工作室也可分享創收紅利。

創新才有項目,有項目就有獎勵。工作室機制從不同的維度增加優質團隊的收益,縮小體制內外的鴻溝。

工作室制度另一個用心深遠的設計理念,就是用頻道資源幫助製作人打造工作室品牌:製作人不僅用個人姓名命名工作室,還可以在節目宣發和內容中演繹和推廣工作室VI。知名度即生產力,品牌就是硬通貨,一個名聲卓著的團隊品牌擁有無窮的發展空間。這是工作室制度為優質團隊提供的另一種軟性獲得感。

此外,工作室制度試運行期間,頻道還賦予了工作室一定程度的用人自主權,用簡化招錄程序,約定獎金分配方式,鼓勵製作人培養新的總導演等方式,助推工作室培養人才,壯大規模。

形勢在變,市場在變,內容也在變,但湖南衛視為優秀人才創造最好創作環境的初心一直沒變。黃宏彥說,「工作室制度是全臺改革發展交響樂的一個音符,實踐證明,它起到了激活團隊、提振士氣、穩定軍心、減少惰性的作用。」

三足鼎立 打造創新閉環

有了創新的動力,還要有創新的出口,讓創意落地開花,為此,頻道打通總編室、節目製作中心、創新研發中心三大板塊的資源,構建全新製作生態。總編室用數據分析和編排策略提供創新引導和創作空間,創新研發中心以飈計劃提供創新資源和創意方法,節目製作中心用工作室制度激活創新動力,湖南衛視的創新閉環由此形成,成績斐然。

新時段新節點

電視節目是線性播出,頻道播出窗口不可能無限,為了給更多創意上屏空間,頻道必須開闢新時段新節點。為此,總編室做了一系列大膽嘗試:730時段、午間時段、「周四變周末」增開22點綜藝檔、事件性直播晚會……相比2017年,2018年湖南衛視增加了8檔大型季播節目, 4檔730小體量節目,3臺節點晚會。

不僅增加時段,還提供創新方向和樣片試播機會,讓好點子、好想法有螢屏試水的機會。「清晰的時段特點與品牌定位,有利於引導節目創新的方向」,總編室主任周海這樣說。

除了周末黃金檔新品頻出,頻道的白天時段和730節目帶也因此被激活。730檔的《少年說》,由孔曉一工作室擔綱製作,有話題有爆點,少年的成長煩惱、親子關係中的摩擦、兩代人價值觀的碰撞等,使這檔小體量節目在今夏不同凡響。而午間時段一檔反套路的素人競技類節目——《搖啊笑啊橋》,用簡單爆笑的遊戲模式引發全民參與熱情,成為暑期白天時段的收視黑馬。

畢業歌會、愛情歌會、中秋晚會等新的節點晚會把握大眾對特定時間點的共情,打造全民儀式。一大批超級團隊加入競標,一大波新晉總導演走上前臺,工作室制度瞄準的是一部分優勢團隊,激活的是整個製作生態,內容生態,「把節點變成熱點,把熱點變成爆點」。

創新「飆」計劃

助力優秀創意脫穎而出,創新研發中心推出了創新「飆」計劃,創意上臺PK,方案公開宣講,最終現場投票決定勝出者,獲得樣片製作和上檔播出的機會。

從2017年至今,「飆計劃」已經走過了11輪,從大型季播項目,到小體量周間檔,再到「30未滿」視頻方案比賽……有想法就能投,夠優秀就勝出,有什麼比看到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更有成就感呢?從工作室到團隊再到個人,一時間創新方案像雪片一樣飛向創新研發中心。

2018年一季度徐晴工作室製作的《聲臨其境》,是不折不扣收視口碑雙豐收的爆款原創,其方案便來自第一輪創新「飆」計劃。4月,《聲臨其境》還代表中國模式登上了法國坎城電視節的主舞臺,為中國原創強勢代言。

而每周五正在播出的《聲入人心》,同樣是從「飆計劃」宣講會突圍而出。方案宣講時,小哥哥們還以美聲現場助陣,展現出節目潛力。

創新研發中心主任羅昕介紹,「飆計劃」選出優秀方案之後,頻道能夠集製作、技術、廣告等資源予以全力配合,從樣片到季播,都是全流程全平臺支撐。這就是為什麼同樣一個創意點,在湖南衛視能夠很高級的呈現。這也正是一個大型電視平臺相較於市場上獨立製作人的優勢所在,一套完整的體系支撐是獨立製作人難以擁有的。

製作量評分制

一年屆滿,頻道要對所有工作室進行業績考評,包括創新業績和製作業績。

每年的分值不低於100分,工作室才算是過了及格線,否則不僅拿不到全額的項目價值獎,還會面臨降級為團隊的危險;而其他團隊如果完成了100分/年的任務,便有晉級工作室的機會。

因此,對於工作室來說,100分不是滿分,而是底線。只有不斷推陳出新、超越自我,將100分遠拋身後,才能體現出作為頭部團隊的製作實力。

季播節目和周播節目,甚至周間小體量節目的製作團隊之間,也因此有了可量化的比拼標準。以前大家在各自的陣地上楚河漢界,互不相爭,現在開始關注其他團隊的動態,悄悄打聽相互的創新進展,免不了你追我趕一較高下。儘管多一分不會有更多獎勵,但在製作人們看來,分值是門面,是擔當,是不能輸的自我加壓。

除了促進良性競爭,評分制帶來的創新壓力,還打破了以往強勢團隊在小體量、非黃金時段節目投標中極少提交方案的狀況。節點晚會、廣告招商會、730檔等的製作中都出現了強勢團隊的身影。季播節目與常規王牌比翼齊飛,節點晚會與傳統晚會同屏爭豔,周四變周末,試水「泛黃金檔」,頻道各時段、各檔期可謂創新無真空。

豆瓣發布的2018年度電視綜藝榜單中,評分最高的大陸電視綜藝,湖南衛視前10佔6,其中3檔為原創。

這足以證明「製作量評分制——新時段新節點——創新『飆』計劃」所形成的創新閉環成效初顯,引領衛視節目製作生態進入了新階段。

開拓未來 衝刺千億夢想

「工作室的眼光其實可以放得更長遠一點,盯住『做實集團』。」節目製作中心副主任孫吉軍對工作室制度的未來抱有更多期待。鼓勵工作室做出自己的logo和品牌、鍛鍊工作室的資源組織能力,項目駕馭能力,都是為了面對集團更深刻的改革時,平臺擁有更多的溢價能力;面對未來市場更激烈的競爭時,團隊擁有足夠的先手優勢。

正如製片人徐晴所言:「在新節目的資源整合上,頻道對工作室的宣傳推廣為工作室帶來了信任背書,而各個工作室的強大品牌最終匯聚為湖南衛視的超強品牌,就像漫威英雄群,各個英雄打造獨立品牌,最終會形成『復聯』的品牌集群。」製片人王恬說:「工作室的品牌力量增長,最後一定會幾何式疊加到整個湖南衛視品牌。」

因此,工作室制度在全臺集團化改革實現「芒果千億夢」的進程中,是具有奠基性意義的一步。

湖南衛視節目製作生態的未來式,便是從創新閉環促生的良性競爭開始,激活工作室作為「細胞」的活力,從而強壯衛視有機體,為集團的發展和崛起做出貢獻。

「湖南衛視及湖南衛視的核心製作團隊,一定是未來集團化道路上創新視頻文化品牌的主力軍,也是創意產業發展的發動機。」湖南衛視總監、黨委副書記丁誠的話,說明工作室制度正是從釋放創作個體、團隊生產力的角度出發,放眼全集團遠大未來的。

在多平臺、多傳播方式並進的融媒體時代,湖南廣電已基本形成湖南衛視與芒果TV「一體兩翼、雙核驅動」的全媒體發展格局。站在內容生產潮頭浪尖的工作室,將面對前所未有的澎湃挑戰,也將擁有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

相信在為未來鋪墊的過程中,通過對工作室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們能為螢屏帶來更多令人驚嘆的「新視力」。

相關焦點

  • 時代產物如何回應時代,湖南衛視7大工作室初顯頭部效應
    在行業各個領域一直走在最前端的湖南衛視,又一次因制度層面的改革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當然,7大工作室的用意也很明顯,即著眼當下網際網路時代的全新媒介環境和綜藝市場,建立面向未來的製作生態。為激活工作室創新和製作能量,湖南衛視也推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鼓勵工作室創作,包括:推動工作室創立自主獨立品牌,下放工作室人員招錄和用工權利,以「投入產出」為依據制定獎勵機制。
  • 湖南衛視「我家」系列爆款是如何做成的?
    儘管從湖南衛視的角度來看,他們離開了,但從芒果生態來看,他們只是從傳統媒體湖南衛視轉移至網際網路媒體芒果 TV,屬於內部人才的遷徙與融合,形成了芒果內部的人才流動閉環。因此,一定程度上,芒果媒體融合的推進為「芒果人才」的流失進行了「止血」。與此同時,湖南衛視人才新生力量正在不斷崛起,是未來集團化道路上創新視頻文化的主力軍,也是創新發展的發動機。
  • 2020湖南衛視全力打造跨年演唱會
    精心設計的晚會內容和牽手視覺大師沙曉嵐打造「未來之城」的舞美呈現,也讓現場觀眾充滿期待。金牌製作團隊打造「破曉號」引航新年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自2005年舉辦至今,多次創造收視奇蹟,更讓觀看跨年演唱會成為了觀眾們喜聞樂見的跨年方式。
  • 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率先官宣11位藝人,勢不可擋決勝跨年夜!
    在發布會現場,海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凌雲,海口市旅文局黨組書記王如龍,湖南衛視黨委委員、副總監宋點,湖南衛視總監助理兼節目製作中心主任羅昕,湖南衛視商業運營中心總經理徐躍武,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資產財務部部長助理周丹,湖南衛視業務指導、2020-2021跨年演唱會監製夏青,湖南衛視2020-2021跨年演唱會執行總導演王蕾
  • 央動態丨OG-S街舞工作室出戰湖南金鷹卡通衛視《跳舞吧少年》
    12月5日,由湖南金鷹卡通衛視主辦的《跳舞吧少年》2021全國海搜活動暨黑龍江賽區OG-S街舞工作室官方授權報名通道正式啟動。OG-S街舞工作室全校師生整裝待發,向全省及全國的賽區發起挑戰,他們將用紮實的舞蹈功底和創意的舞蹈編排以及明星導師的助陣,來豐富該校參賽的每一位選手。
  • 湖南衛視喜獲四項大獎
    在本次年度調研成果中,湖南衛視榮獲「年度最具品牌影響力省級衛視」、《青春在大地》榮獲「省級衛視年度品牌影響力節目」、湖南衛視「天天向上工作室」榮獲「年度優秀電視製作團隊」、湖南衛視副總監洪濤榮獲「年度人物」。
  • 湖南衛視2020跨年之夜再度來襲,海口等你來看
    已經進入12月了,也是2019年的最後一個月,這個月之後我們將迎來2020年這個嶄新的年份,而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也即將抵達一個美麗的城市海口,目前湖南衛視已經陸續公布嘉賓陣容,而讓大家最期待的三小隻TFBOYS也將再度加盟湖南衛視2020跨年之夜。
  • 2021湖南衛視跨年晚會陣容名單 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直播時間
    在以一則官宣預告視頻釋放全陣容數字線索之後,湖南衛視2020-2021跨年演唱會終於在12月14日正式開啟官宣模式。今年湖南跨年延續了去年朝九晚五的方式陸續公布嘉賓陣容,這意味著從本周一開始,觀眾們會跟隨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官博的節奏,每天上午九點根據陣容線索猜測嘉賓身份,下午五點蹲守答案揭曉。
  • 沙曉嵐操刀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打造「未來之城」上演極致視聽
    據悉,今年的跨年演唱會由湖南衛視金牌製作團隊安德勝工作室操刀,這個曾打造出《幻樂之城》《全員加速中》《百變大咖秀》《嗨唱轉起來》等高口碑綜藝的團隊,已經是第三次操盤跨年演唱會。除了打出「青春同心、乘風破浪」的跨年情感牌,今年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的舞美設計也將在跨年演唱會群戰中獨立鰲頭,現場導演組介紹今年的晚會邀請到中國著名的視覺大師沙曉嵐擔任視覺總監。這位大師的作品家喻戶曉,包括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燈光總設計、2016年杭州G20峰會《最憶是杭州》總製作人、2019年北京世園會文藝演出總導演等。
  • 英國「科研卓越框架」同行評議制度的改革及啟示
    英國是同行評議制度的發源地, 1665年英國皇家學會創立了《哲學會刊》,採用由會員對論文手稿進行審查的機制,開創了全世界同行評議的先河。同行評議制度從此成為英國科研評價的模板。04REF同行評議制度改革的啟示
  • 製作精良、構圖絕美!湖南衛視這部8.6分紀錄片讓更多年輕人看懂歷史
    比如國內最早的戶外綜藝、親子綜藝、慢綜藝,統統都從滿是電視湘軍的馬欄山「飛」出去的;而最早的明星選秀,也是湖南衛視先行試水,成為開山鼻祖。湖南衛視又是如何讓更多年輕觀眾愛上這部紀錄片的呢?頂級紀錄片團隊聯手,芒果臺率先派出自家兩位王牌精良的作品當然少不了強大的製作班底,《中國》就召集了一套堪稱王炸的幕後陣容。
  • 一文通盤了解湖南衛視、芒果TV、金鷹卡通2019重磅資源!
    來源丨衛視資源速遞(內容整理自湖南衛視廣告部、同相等)近期電視湘軍集中發力,2019重磅資源各平臺集中發布了各自的頭部項目。接下來一起看看湖南衛視、芒果TV、金鷹卡通都發布了哪些內容。湖南衛視三大「王牌」打造最強周末場廣電集團全新編排高效開拓造意無限2018,在創新和品質的徵途上,湖南衛視一騎絕塵,強勢登高。2019,湖南衛視砥礪爭先新意前行,高效開拓造意無限。首先,三張「王牌」聯合出擊,打造更強周末場。
  • 王一博、李易峰、「姐姐團」……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公布首波藝人...
    今日,湖南衛視2020-2021跨年演唱會發布會於長沙啟動,率先官宣了首波跨年演唱會的嘉賓陣:王一博、李易峰、張新成、陳飛宇和姐姐團。今年,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圍繞「青春同心,乘風破浪」這一主題,全力打造出一場最具時代話題、最具熱點情懷的跨年演唱會。
  • 湖南衛視給TFBOYS設計了一個套餐,名字很好聽,是根據組合名來的
    湖南衛視給TFBOYS設計了一個套餐,名字很好聽,是根據組合名來的。聽過一個說法,TFBOYS之所以能在湖南衛視合體,是因為他們懂得感恩。事實也正是如此,TFBOYS13年出道,但是被更多人認識是在出道第二年的《快樂大本營》舞臺上。
  • 湖南衛視中秋之夜創新升級 「大電影+微公映」獲贊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悅10月1日晚7:30,由湖南衛視劉建立工作室與潘瑞芳團隊聯合製作的「2020國慶獻禮·湖南衛視藍月亮中秋之夜」在雙節同慶之際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晚會體影視劇」。晚會立足時代背景,以「大電影+微公映」的方式展現當下普通人最鮮活的故事,映襯強大國家的繁榮安泰,雙節同慶共敘家國情。
  • 廣州市高級技工學校原型製作技能工作室、CAD機械設計技能工作室...
    廣東廣招招標採購有限公司受廣州市高級技工學校的委託,於2018 年10月24 日就廣州市高級技工學校原型製作技能工作室、CAD機械設計技能工作室建設項目(440100-201810-100197-0014)採用公開招標進行採購。
  • 真神仙陣容集合,湖南衛視11.11嗨爆夜完美落幕
    聯手打造「獅晚」,湖南衛視頂級製作團隊與蘇寧易購新銳戰略間的合作,是兩個流量平臺火力全開的發酵,更是湖南衛視回歸初心,與時代同頻,和觀眾共情的體現。它用年輕人語態和樂於接受的表達方式,無縫連結節目和平臺,有效串聯產品與用戶,實現了內容的商業變現,為行位再塑「跨界融合」傳奇、向社會傳遞正向精神價值。
  • 2021東方衛視跨年盛典:極寒之下的技術製作,如何溫暖相遇?
    SMT天鷹轉播聯合各部門,從入場之初就深入到了視覺效果設計的各個環節,與東方衛視等單位探討舞臺設計、燈光展現、虛擬應用等各個細節,結合自身多年協同轉播製作經驗,實現了技術與藝術的有機融合
  • 我朝有馬帶你見TFBOYS 探班湖南衛視中秋晚會彩排
    湖南衛視中秋晚會將有哪些明星大駕光臨呢?新鮮資訊「馬」上送到!
  • 防控疫情宣傳,湖南衛視在第一線!
    疫情當前,湖南衛視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緊急策劃公益宣傳片,製作特別節目《抗擊疫情特別時間》,並調整相關節目和晚會內容編排,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宣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