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事與願違,這往往是常態

2021-02-16 美文哲學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美文哲學」,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叔本華:為什麼總會事與願違?

叔本華

叔本華(1788—1860年),德國偉大哲學家、尼採的「導師」,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和唯意志論的開創者、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論道德的基礎》、《附錄和補遺》、《論意志的自由》等。

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希望順順利利、順順遂遂,希望一帆風順,而不會希望遇到麻煩。當然了,我們部分人做事情的時候在下意識當中、潛意識當中,也期待遇到麻煩。此時,真的是很麻煩,叔本華說:「一個人做事情的時候,如果他想惹麻煩,那麼這個人將一事無成、毫無成就,渾渾噩噩度過寶貴的時間。」

所以在正常的情形下,任何人做事都是希望不要遇到麻煩,以便事情能夠順利達成,實現自己的目標。然而,我們因為確定了一個目標,刻意行動的時候,這個時候反而又不容易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也能夠證明這點,晚上開車回到小區,如果開到自家門口的時候,自家門口的停車位都被停滿了;如果某次直接把車開到地下停車場,等自己到自家門口的時候往往門口還有停車位。為了第二天上班的方便,如果重新把車從地下停車場開到樓下,此時之前空著的停車位往往又被別人在幾秒鐘之前佔用了。

在你開車的時候,路上可能會遇到某個障礙物,如果你想避開這個障礙物,車輛往往還會碾壓到障礙物上。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錨定路上的障礙物,你說:「我就是要碾壓一下路上的障礙物。」此時,車輛往往壓不到障礙物。

你把一篇寫廢了的稿紙揉成一團,拿在手上,瞄準窗子的空隙處朝著窗外丟去,這團紙往往丟不出去,會被彈了回來;此時,你應該換一種丟紙團的方式,把紙團當作一個球,把窗臺當作籃球板,瞄準窗臺的板面打過去,就當作是打球。那麼,此時奇蹟就會發生,紙團順利地從窗子的縫隙飛出去了。

在工作當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瞄準了某個職位,立下了「非我莫屬」的決心,並且奮勇爭先進行努力,積極爭取拿個職位,那麼,那個職位往往與你無緣,被其他人佔去了。但相反地,如果你認為那個職位不是太好,不想要那個職位,或者抱著一種得到或者不得到都無所謂的態度。那麼,此時奇蹟就會發生,那個職位往往就是你的。可見,事與願違,往往是常態。叔本華也強調了這點,並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峰迴路轉,話歸正傳。我們如何做事,才不會遇到任何麻煩呢?叔本華對此說道:「倘若一個人無意識地做一件事,那麼他不會碰到任何麻煩。」

這是為什麼呢?叔本華分析說:「唯有與生俱來的,才是真實的,才是完好無缺的;任何想要有所作為的人,不論是在實際生活中,還是在其他方面,都必須做到無意識地恪守自然法則。」

叔本華論述說:「一個人真正的基本活動,其本身是無意識的,在這方面也如同自然力一樣。因此,這種活動通過意識層而轉變為觀念或表象;並且倘若它可被人們表達出來,那麼,它只是人與人之間互相傳達的觀念或表象。所以,任何真正的和持恆的精神或性格的特性原本是無意思的。並且,當這種特性無意識地活動時,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噫!難道叔本華對中國古代老子的《道德經》深有研究?是的,叔本華在其著作中多次引用了《道德經》中的哲學觀點。


美 文 哲 學

belle-lettres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更多哲理美文

相關焦點

  • 叔本華:我們的潛能往往深藏不露,只有困境才能將其激發出來
    叔本華:我們的潛能往往深藏不露,只有困境才能將其激發出來 叔本華說,我們的潛能往往深藏不露,有時候我們自己一直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居然還有那麼大的能力,但是這些能力只有艱難困苦的處境才能將其激發出來。
  • 喜歡好高騖遠,往往事與願違,心理落差比較大的三個生肖
    愛好高騖遠,往往事與願違,心理落差較大的三個生肖——生肖虎屬虎的朋友,他們是非常霸氣的人,平時對自己很有自信,往往也會喜歡好高騖遠,但往往有些能力有點跟不上,因此有些事做得不好,心理落差會比較大,所以必須努力改變自己
  • 叔本華:一個人的性格與生俱來,終生保持不變
    叔本華:一個人的性格與生俱來,終生保持不變(一)叔本華:性格具有個體性,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性格即命運。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作家叔本華承認「性格即命運」的說法,認為一個人的命運就是其性格導致的。同時,叔本華認為,一個人的性格是與生俱來的,終生保持不變。據此,人在一出生的時候就決定了自己的性格,由性格決定了自己的命運,所有遇到的一切、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的一切,都是必然發生的了。叔本華在《論意欲的自由》一文中說:「人的性格具有個體性,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
  • 叔本華:在人生的緊急關頭,我們要如何做?
    叔本華:在人生的緊急關頭,我們要如何做?叔本華,德國偉大哲學家、思想家,唯意志論和非理性主義哲學的開創者、主要代表人物,是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哲學家。叔本華認為,人的行為並不都是理性的,而且許多時候往往就是非理性的。對此,我是深信不疑的。理性,從表面上看似乎能夠有利於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但是人們的行為卻並非完全是理性的,從女性購物就能夠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當今許多女性網購或者逛購物中心購物,往往會購買許多無用之物。因此,我認為女性購物並非完全是理性的。當然了,我的購物,也並不是完全理性的。
  • 劉東| 叔本華:上帝的棄兒
    這,也唯有這,才給了這主體理解自己這現象的那把鑰匙,才分別對它揭露和指出了它的本質,它的作為和行動的意義和內在的動力。」緊接著,叔本華馬上就把他所找到的關於人本身的雙層知識——「表象其外而意志其內」推廣到整個世界,「這個信念就會自動的成為他認識整個自然的最內在本質的鑰匙,因為他現在可以把這信念也轉用到所有那些現象上去了。
  • 當你拼盡全力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事與願違
    這個世界很奇怪,當你拼盡全力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事與願違;當你抱著無所謂,順其自然的態度的時候,往往很多事情就出現轉機了,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就是為什麼花放在花卉市場,放在花店裡都是好好的,我們自己拿回家養,卻怎麼養就養不活是一個道理的。
  • 請聽哲學家叔本華怎麼說
    請聽哲學家叔本華怎麼說德國偉大思叔本華想家、哲學家叔本華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同時也是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根據叔本華的觀點,我們要實施一項計劃,必須進行慎重的、周密的部署,也就是「欲騎須仔細備鞍」,他認為「備鞍」很重要,我們不可貿然行事,實施一項計劃必須深思熟慮。關於這點,我相信我們許多中國人是完全贊同的。
  • 哲學家叔本華:自殺不會讓人獲得解脫
    種種的思緒,不禁令人想起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對藝術和自殺的一些想法。叔本華向來以所謂悲觀主義哲學聞名,不少沒讀過他的人也大概知道這點。所謂悲觀主義,是一種以負面的角度去理解價值的方案。而所謂負面,又有幾個面向。首先,叔本華說,人類是一步一步地邁向死亡的存在物,從這個存在特質去看,人類的存在目標和目的也就指向著死亡。
  • 聽聽哲學家叔本華怎麼說
    叔本華的《愛與生的苦惱》也許能夠給我們提供一個參考答案。一、愛情服從於盲目「帶著殺人的弓箭、盲目、背附翅膀,這是丘比特的特徵。」就說「愛情」好了,如果現在要你想像你心儀對象必須具備的特徵,大概我們都能說個三五條出來,但往往當你真實地遇到讓你心動的人時,你會發現在談笑時,你給自己開的「處方」是多麼地不著邊際。你說你喜歡談吐不妨,舉止優雅的類型,可能陰差陽錯遇到的是性格外向,不拘小節,喜歡戶外運動的另一半,但這絲毫不影響你對他(她)的傾慕和著迷。可見,這裡有一種神秘的力量。
  • 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讀懂這本書會很幸福
    1814年,他以《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的論文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接著他用4年的時間完成了《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這也是他的代表作。1822年,他應邀到柏林大學講學,黑格爾的課堂人滿為患,叔本華的課卻無人問津,但他毫不氣餒,始終相信他的哲學思想會被世人認可,然而,直到晚年,他才名聲大噪。叔本華哲學的出發點是康德的知識論。
  • 尼採:叔本華為什麼被時代給遺棄了?
    所有這一切,你現在所作的、所欲望的、所認為的——這些都不是你!」這類敢於衝良心吶喊的人就是喚醒時代活力的人,他們作為教育者,教導我們要如何重新找回自身——如何認識自己?如何做自己?對於尼採來說,他的教育者就是亞瑟·叔本華。
  • 叔本華:「謙虛是美德」——這句話是蠢人發明的
    在西方哲學史上,叔本華是傳統觀念的叛逆者。他用「意志」來反對「理性」,把哲學的重心從邏輯和思辨轉向生活、美學和倫理學。尼採在《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中評論說,叔本華最大的優點是真理。他敢於做自己,大膽說實話,沒有考慮到老百姓脆弱的心理。
  • 叔本華——自在之物是意志
    叔本華認為,這正是康德的不成功之處,我們之所以說自在之物存在,就是因為我們能夠認識到它的存在,它就是意志。要認識自在之物,首先要對它有所界定。康德設定自在之物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在我們的 認識中,必然有某物對我們的感官發生作用,它就是自在之物。
  • 叔本華:為了健康,這事每天要做2小時
    叔本華:為了健康,這事每天要做2小時讓孩子每天都在家寫作業從上述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叔本華認為,每天在戶外進行活動2個小時,這是保持健康的基本手段。如果讓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和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叔本華來回答,他會說:「這是正確的。」
  • 叔本華通過對生命真相的洞察,來啟示人們突破一種困境,發人深省
    偉大的哲學家往往就是這樣的,他們總喜歡思考人類思考不到的東西,總喜歡去察覺人類察覺不到的東西。他們往往會去總結出一些哲理的話,發人深省。譬如叔本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叔本華,他就有一套不錯的理論,叫鐘擺理論,而鐘擺理論也是出自他的一本作品叫《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 叔本華:少年老成是大壞事,品質高尚的人卻顯得愚笨
    叔本華的哲學之中,對此問題進行了很好的說明詮釋。叔本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唯意志論和現代悲觀主義的開創者叔本華說:「如果一個人少年老成,他能夠很快地掌握交際技巧並且在社會上如魚得水,仿佛對於社會上的什麼事情都胸有成竹,
  • 叔本華的《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中午,我沒有休息的習慣,無意中看到了叔本華《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很喜歡。叔本華,非理性主義哲學家,唯意志力論哲學創始人。1809年,21歲的叔本華考入了哥廷根大學攻讀醫學,但後來還是覺得哲學比較有興趣,轉而學習哲學,並以《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這篇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
  • 叔本華:升職的關鍵,比天賦更重要的是……?
    叔本華:升職的關鍵,比天賦更重要的是……叔本華是德國偉大哲學家、思想家,他還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叔本華的哲學和尼採等人的哲學一樣,對職位、金錢、名譽等身外之物看的很淡,他們注重的是人的本質、人的內在,認為一個人不值得花費過多的心思追逐金錢、權力等,相反地是要提升自己內在的品質。
  • 一代哲學家叔本華,一個60年不被認可的天才
    除此之外,叔本華還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家庭的原因,一方面也有成長過程的影響。這導致叔本華有的時候極其的憤世嫉俗,覺得上天不公,但是他忘了,有的人是大器晚成。在當時叔本華憑藉著這本作品,成為了柏林大學的一個教授,甚至還和黑格爾同一時間授課,但是黑格爾有著非常巨大的名聲,和黑格爾同期上課也就造成了叔本華課上的學生越來越少,最後只能離開了柏林大學。1833年的時候,叔本華選擇去往法蘭克福居住。在那裡,叔本華度過了人生中最後的27年。
  • 叔本華與歌德:兩位偉大人物的歷史交集
    相反,「……我是我所處世紀正確了解色彩理論這一艱深科學的唯一之人—這是某種我做得很好並以此自感優於眾人的東西。」 叔本華斷言,他的色彩理論「……令其作者[原文如此]終生牽掛於心,遠甚於他所有詩作令他掛懷的程度;正如有關他的傳記以及他所寫的自傳所充分證明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