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在人生的緊急關頭,我們要如何做?

2020-12-20 青史通鑑

叔本華:在人生的緊急關頭,我們要如何做?

叔本華,德國偉大哲學家、思想家,唯意志論和非理性主義哲學的開創者、主要代表人物,是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哲學家。

叔本華認為,人的行為並不都是理性的,而且許多時候往往就是非理性的。對此,我是深信不疑的。理性,從表面上看似乎能夠有利於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但是人們的行為卻並非完全是理性的,從女性購物就能夠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當今許多女性網購或者逛購物中心購物,往往會購買許多無用之物。因此,我認為女性購物並非完全是理性的。當然了,我的購物,也並不是完全理性的。有時候,人們之所以購買東西,並不是要拿回來用,其樂趣在於購物本身。

在我們的人生遇到緊要關頭的時候,在人生的關鍵時刻,理性能夠發揮最大化的作用嗎?在我們的人生遇到關鍵時刻、緊要的關頭,我們許多人進行了理性的、充分的論證,對人生下一步的走向進行「預測」、「分析」、「評估」。但是,我們真能夠根據自己的理性精準預測自己下一步的人生嗎?事實證明,這往往是做不到的。

叔本華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中說道:「在我們解決人生問題的時候,理性的思索反而可能是一種障礙。」

叔本華舉例說,比如我們在進行擊劍、鬥爭、歌唱的過程中,往往需要以直觀的認識直接指導我們的活動,而不是通過理性來指導我們的活動。如果我們進行了過多的思索思考,那麼反而會導致我們從事的這些活動效率低下、不恰當。叔本華強調說:「理性,對於人們的理解會起幹擾作用。」

由此我們可以解釋,我們見到他人的「第一印象」其實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印象」就是他人給我們的直覺感受,此種直覺感受反而更準,能夠發揮理性所不能發揮的評價他人、認識他人的作用。等我們對某個人熟悉之後,這個人的各個方面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理性」會阻礙我們評價他人。

叔本華有一段話對於我們處理人生緊要關頭的事情大有裨益,他是這麼說的:「在人生的緊要關頭,需要當機立斷、敢作敢為,需要迅速和堅定地對付事故時,雖然理性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理性佔據了上風,那麼反而會導致我們的心情迷亂,妨礙直覺的、直接的、純悟性的洞見和正確地掌握對策,從而引起優柔寡斷,那就會很容易把全局弄糟。」

相關焦點

  • 叔本華:「悲觀主義」,並不是消極地面對人生,而是換一種角度
    叔本華認為其中最大的兩個就是痛苦和無聊。在《人生的智慧》一書中,叔本華坦言,只有那些知道如何儘量幸福、愉快地度過一生的人才算得上是掌握了人生的智慧。叔本華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也是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的創始人。他與自己母親關係非常不好,加上父親的逝世,叔本華自幼生性孤僻。作為一個悲觀主義者,叔本華並不是完全的隱逸避世,相反還是每天關注著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
  • 叔本華|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亞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是哲學史上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本文選自他的《悲喜人生》,原題為《人生諸階段》。人生諸階段都有其獨特意義。正如叔本華的比喻:人生像一件刺繡,前半生是刺繡的正面,後半生是反面。反面雖不如正面精緻漂亮、生機勃勃,但它揭示了線是如何被繡成圖案的,更有啟發性,更深邃。
  • 叔本華:人生之所以痛苦,因欲望,和追求。當欲求不滿,就會痛苦
    下面的摘錄取其精華部分,以睿智、生動的筆觸,娓娓地跟我們討論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求取幸福和成功,以期充分發揮此生。痛苦給人的感覺是不折不扣的,快樂的真正標準就是沒有痛苦。如果我們沒有遭受痛苦,而且又不覺得生活枯燥,世上快樂的必要條件已經達到了,其他一切都是虛妄。
  • 愛因斯坦:叔本華一句話啟發了我,讓我度過了人生最難熬的時刻!
    01人不能要他想要的,但能做他想做的在愛因斯坦的人生艱難時刻,快要熬不下去的時候,想到了叔本華的這句話:「人不能要他想要的,但能做他想做的」哪怕是愛因斯坦這樣的頂級科學家,如果一直陷入在想要的陷阱裡,日子只會越來越難熬。
  • 叔本華:人生就像擺鐘,搖擺於痛苦和無聊之間,沒有真正的幸福
    除了尊重和接受人生的痛苦和悲劇外,叔本華還有一個重要的哲學理論,即孤獨論。他提出「人要麼孤獨,要麼庸俗」,二者只能選其一。選擇不孤獨,擁抱人群,即要坦然面對自己的平庸,你與身邊人其實並無二致,你看他們是庸俗,他們看你又何嘗不是。
  • 如何實施一項計劃?請聽哲學家叔本華怎麼說
    如何實施一項計劃?請聽哲學家叔本華怎麼說德國偉大思從這些觀點來看,我們似乎容易錯誤地認為叔本華一點也不注重實踐的問題,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可事實卻相反,叔本華是很注重實踐的,他引用義大利的一句格言說:「欲騎須仔細備鞍,上馬則勇往直前。」也就是在騎馬之前要做好各項準備,但是一旦上馬就必須心無旁騖、無所顧慮、一往無前。
  • 尼採:叔本華為什麼被時代給遺棄了?
    《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的作者 尼採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古希臘聖城德爾斐神殿上有句著名的箴言,叫作「認識你自己」,尼採則在《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中教導我們「做你自己」。他們或者因懶散,或者因羞怯,為了迎合他人的目光而不敢去做自己。偉大的思想家則鄙視這種懶散和羞怯,他們衝著每個人的良心吶喊:「做回你自己吧!所有這一切,你現在所作的、所欲望的、所認為的——這些都不是你!」這類敢於衝良心吶喊的人就是喚醒時代活力的人,他們作為教育者,教導我們要如何重新找回自身——如何認識自己?如何做自己?
  • 世界是我所做的表象——叔本華
    叔本華重拾康德的觀念,從一個先驗的原理出發:人類所認識的周圍環境不過是觀念性的表象,即只能在與他自己這個表象者的關係中出現。世界是我所做的表象。主體與對象的分裂是一切認識活動必然的形式:對象只能在被主體決定的情況下存在。
  • 緊急求助——危急關頭的救命武器
    緊急求助功能,背後關聯的正是人們的生命安危,容不得一點閃失。為此,大部分安卓手機都設置有「連按電源鍵5次發起SOS緊急求助」功能,機型不同,系統不同,可能操作略有差異。但各大品牌和廠商都達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緊急求助功能,可成為危急關頭的救命武器!
  • 江西殺人案的啟發,我們在人生幾個重要關頭該如何轉彎?
    人生之路很長,很崎嶇,路不好走,有時是陡坡,有時是泥濘小路,怎麼走呢?在這四個重要關頭,把握好自己,也許,我們會過得更坦蕩。一、我們無法選擇出生家庭,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人生不幸之事十之八九,我們來到這個世上,不是我們選擇要出生在某個家庭,而是家庭選擇我們。
  • 叔本華經典哲學語錄88句,參透人生!
    44、我們的生活樣式,就像一幅油畫,從近看,看不出所以然來,要欣賞它的美,就非站遠一點不可。45、偉大的心靈,在這個世界更喜歡獨白,自己與自己說話。46、所有的真理都要經過三個階段:首先,受到嘲笑;然後,遭到激烈的反對;最後,被理所當然地接受。47、遺忘比絕望更強有力。48、只要條件許可,機會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惡的。
  • 叔本華:假如生活對你不公,也要勇敢扛起自己的負擔和痛苦
    大部分哲學都是樂觀的,都是勸人積極向上、向善的,但是叔本華的哲學體系卻以「現代悲觀主義」命名,這倒不是叔本華的哲學比起其他哲學來有多「悲觀」,而是叔本華哲學道出了真理,將那人生的悲劇性命運給揭示了出來。猶如埃斯庫羅斯等悲劇大師的劇作有著動人心弦的力量,叔本華的哲學直指人心,直接殺向通往真理的正確的道路,讓人心受到極大震顫。
  • 叔本華:衡量人生幸福的標準是什麼?醍醐灌頂
    叔本華這句話蘊含很重要的處世法。人生的幸福和快樂不是祈求來的,而是看你如何去躲過、遠離那些災難痛苦,當你排除了那個陣營,你就自然站到了幸福和快樂這邊。世界上的事情都是相對的,所謂快樂幸福是之於痛苦不幸而言的。
  • 叔本華:為了健康,這事每天要做2小時
    叔本華:為了健康,這事每天要做2小時讓孩子每天都在家寫作業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如果是有著具體的學科範疇的,那麼根本就沒有什麼問題了,去請教專家就行了。但是許多問題,專家也不知道。這些專家都不知道的東西,就屬於哲學。
  • 叔本華誕辰160周年:人生的所有不幸和痛苦,都具有積極意義
    叔本華誕辰160周年人生的所有不幸和痛苦,都具有積極意義叔本華今年是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叔本華誕辰160周年,叔本華關於人生智慧的哲學,100多年來風靡全球,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對促進人們的幸福生活發揮了哲學應該發揮的作用,許多人之所以知曉叔本華的哲學並深受其思想的影響
  • 叔本華:優秀人物難以獲得承認和賞識,主要是因為這一劣性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華的晚年之作,這本書討論的事情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適合大眾閱讀。所謂「人生的智慧」,即如何儘量稱心、愉快地度過一生這一門藝術,在哲學上可稱為「幸福論」,教導人們如何才能享有幸福的生存。
  • 叔本華:所謂輝煌的人生,不過是欲望的囚徒
    普通人學習哲學,並不是要做學問,而是想從哲學中獲得啟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經驗上,不斷地思索、懷疑、反思······從而組織成自己的哲學,找到應對各種問題的方法。 這門哲學課程將圍繞人生中有關孤獨、愛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個「大問題」展開,每個「大問題」分為5講,為你講述海德格爾、亞里斯多德、叔本華、尼採、加繆、柏拉圖、薩特等20位古今哲學家的思想體系,從中探索出屬於自己的生命策略。
  • 劉東| 叔本華:上帝的棄兒
    而叔本華之所以被後人公推為意志主義的鼻祖,那是因為,他將上述兩種意志主義以類比的方法強糅到一起,從而完整的同時也是潛藏危機地構造了一種形上學的意志主義體系。叔本華的思路很簡單。他先從貝克萊的立場出發,將整個現象界斷為表象,然後希望尋找表象背後之更深一層的東西。那麼,這種尋找如何成為可能呢?
  • 叔本華:一個人的思想越是貧瘠,越是熱衷社交
    「世界上所有成功的研究和《雞湯》的作者都不配給叔本華鞋子。」這是很多讀者看到叔本華時的感受《人生的智慧》。那么叔本華是誰呢?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人生的智慧》是他在1850年晚年寫的一本書,這也使他成為世界著名的哲學家。在這本書裡,他暫時拋開了唯意志論的悲觀人生哲學,而是從世俗的角度,與我們探討了幸福與財富、地位與權力在生活中的關係,也就是說,這本書是教我們如何快樂的書。用叔本華的話說,就是「一門如何儘可能快樂幸福地生活的藝術。」
  • 如何看待叔本華說的:愚蠢的人才會尋找快樂,聰明人都避免災禍
    ——叔本華「我們不應該把生活中的愉悅和快樂當成追求的目標,而是應該努力避開生活中的災禍。」——叔本華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兩句話的時候,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無論我怎麼努力去追求快樂,最後得到的大多只是痛苦。04如何建立正確的幸福觀?1、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我們要學會節制。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之所以被人們羨豔,是因為他們一年才能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