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誕辰160周年:人生的所有不幸和痛苦,都具有積極意義

2020-12-23 青史通鑑

叔本華誕辰160周年人生的所有不幸和痛苦,都具有積極意義

叔本華

今年是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叔本華誕辰160周年,叔本華關於人生智慧的哲學,100多年來風靡全球,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對促進人們的幸福生活發揮了哲學應該發揮的作用,許多人之所以知曉叔本華的哲學並深受其思想的影響,就是基於他的人生幸福的哲學而言的。叔本華的現代悲觀主義哲學體系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當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述,但這本書比較難懂,需要極大的耐心才能理解,理解此書不僅需要一定的哲學基礎,而且必須熟悉康德哲學,所以許多人並沒有完全能夠讀懂他的這部典籍。但是叔本華關於其人生智慧的一些論述,直截了當、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影響了許多人。

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們的人生必須經歷許多不如意的事情,甚至必須經歷許多痛苦和折磨,但是我們人生所有的不幸的痛苦,都具有積極的意義。根據叔本華的說法,所有的享樂都是消極的,所有的不幸和痛苦都是積極的,我們就是從不幸和痛苦當中明白了人生、懂得了自己的價值。

叔本華的這句真理值得所有人銘記於心,他說:「痛苦和不幸恰恰是肯定的東西,是引起我們的感覺之物。所謂好的東西,亦即所有的幸福和滿意卻是否定的,也就是說,只是願望的取消和苦痛的終止。」

他的上述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真理,但是我們許多人並不懂得這個道理,反而在其一生當中不斷地追求享樂,最終導致了對自己的否定,最終迷失了自我,迷失了真正的人生。

在這裡我只需要打個比方,大家就會明白這個道理的深意所在。比如,我們積極鍛鍊身體,我們在鍛鍊的過程當中是感覺或許是不好受的,感到非常的疲憊乃至是痛苦,但是我們卻為這樣的疲憊和痛苦而高興著,為我們通過鍛鍊之後肌肉的酸痛而高興著,因為我們明白,我們如此鍛鍊身體之後,我們的身體就會健康,就會減少疾患,所以這樣的疲憊和痛苦也就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相反地,如果我們貪圖享樂,出行以車代步,吃喝玩樂享受生活,大魚大肉享受美食,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幸福了,但是卻會影響自己身體的健康,因而這些看上去幸福的東西其實是消極的。

和目前我們所謂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理安慰相類似,叔本華也提出了一些減輕自己的不幸導致的痛苦程度的方法,他說:「在遭遇每一不幸或者承受每一痛苦時,最有效的安慰就是看一看比我們更加不幸的其他人——這人人可以做到。」我在網絡上也看到類似的說法,說是如果一個人缺少奢侈的鞋子穿,那讓他看看那些沒有腳的人,他就會得到安慰,如此等等。

心存壓力,人生經歷一些痛苦和不幸,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成熟起來,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的力量之所在,我們的生存才會更加踏實穩健。對此,叔本華所打的一個比方是再形象不過了,他說:「正如沒有了大氣的壓力,我們的身體就會爆炸,同樣,人生沒有了匱乏、艱難、挫折和厭倦,人們的大膽、傲慢就會上升。就算它不會達到爆炸的程度,也會驅使人們做出無法無天的蠢事,甚至咆哮、發狂。」相反地,如果我們經歷痛苦和不幸,就會像孟子所說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經風雨才能壯筋骨,就是這個道理。

相關焦點

  • 叔本華:人生之所以痛苦,因欲望,和追求。當欲求不滿,就會痛苦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具有更深刻的哲學基礎,他從「我欲故我在」這一「秘密入口」開 始哲學思考,認為自己揭開了遮蔽世界本質的「摩耶之幕」。唯意志論定義的人生本 質,就是一股盲目追求生存的意志,而追求就意味著痛苦,所以人生是毫無存在價值 的一場悲劇!
  • 叔本華談快樂和痛苦;感悟:快樂和痛苦,都是我們的「鄰居」
    文∣閒時翻書君讀到這樣1句話:「快樂遠低期望,痛苦遠超想像。」——叔本華仔細一想,這句話描繪的感受,還真有些道理。再明顯不過的事實是,所有人都希望與快樂做鄰居,而對痛苦這位不速之客敬而遠之。所以,當快樂到家裡來串門的時候,作為熱情的主人,無論我們做什麼,似乎都無法表達盡我們的盛情。到了客人要走的時候,感慨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緊緊握著「快樂」的手說著:「下次再來!」
  • 叔本華:人生就像擺鐘,搖擺於痛苦和無聊之間,沒有真正的幸福
    叔本華是德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他曾公然反對德國理性主義哲學,宣揚非理性哲學主義,對現代哲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眾多哲學家和文學家,都受到了叔本華哲學理論的引導和幫助,尼採作為他的學生,在他的後半生傳授哲學知識的過程中,始終有著其師揮之不去的影子。
  • 叔本華:痛苦和缺陷才是人的本質
    叔本華他認為世界是我的表象,中心是兩個:現象和物自體這兩者組成了世界,現象是表象,物自體是意志,表象是意志的客體,所有外在的展現都是意志的展現。意志在追求目的時受到的阻礙就是人生的痛苦和缺陷,而一直能夠達到目的的狀況就是幸福或滿足,因為人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所以人生的痛苦是經常的,而幸福卻是短暫的,人生的痛苦和缺陷才是人的本質,而大多數的人都是在苦中作樂。
  • 叔本華|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亞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是哲學史上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本文選自他的《悲喜人生》,原題為《人生諸階段》。人生諸階段都有其獨特意義。正如叔本華的比喻:人生像一件刺繡,前半生是刺繡的正面,後半生是反面。反面雖不如正面精緻漂亮、生機勃勃,但它揭示了線是如何被繡成圖案的,更有啟發性,更深邃。
  • 肖戰對話萬芳老師,論痛苦的積極意義
    這段時間肖戰總是空降各種公益直播,如上次的助力湖北公益帶貨,以及這次的弘揚傳統文化,曹禺先生110周年誕辰,完全不給粉絲一點準備,也沒有預熱,突然就來了,沒等粉絲反應過來呢就又結束了。不過肖戰參加的活動都是很有意義的,肖戰採訪萬芳老師聊了很多關於經典戲劇和當下文化,以及如何提升演技做好一個演員的事,萬芳老師耐心地進行解答,相信這對肖戰這種青年演員來說是受益匪淺的。
  • 叔本華的陰鬱哲學:什麼叫「活得很好」?
    © J Schäfer關於不幸與安慰若要安慰自己所有的痛苦和不幸,只需看看那些比我們更不幸的人,就能獲得最有效的安慰:而且這種安慰方法對所有人都適用。但是想想看,如果所有人都能做到比下有餘,這對全體人類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
  • 精工Astron GPS Solar 腕錶 紀念金太郎誕辰160周年
    該款限量腕錶的推出是為了紀念精工創始人服部金太郎誕辰160周年。全新的Astron GPS Solar特別版限量腕錶採用鈦金屬表殼及表鏈,42.8毫米的尺寸,以黑色為主色調,十分酷炫。表圈由氧化鋯陶瓷製成,帶有16個琢面,象徵金太郎誕辰160周年。作為一款紀念創始人的表款,自然少不了創始人的印記。
  • 凡夫俗子的痛苦來源於理性的缺失 | 叔本華
    叔本華所說的「凡夫俗子」這個詞為德語直譯,按文章的語境來說並非如漢語的「凡夫俗子」這樣略帶貶義,他所說的,無非就是普通的人們。而所謂的理性,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對自己靈魂的那份認知。理性的缺失,源於我們對生活的毫無把握。我們都痛苦,因為平凡。平凡中最為痛苦的並非無常,恰恰是凡常,是細微的瑣碎,是羈絆在身的物質。
  • 叔本華:假如生活對你不公,也要勇敢扛起自己的負擔和痛苦
    叔本華:假如生活對你不公,也要勇敢扛起自己的負擔和痛苦大部分哲學都是樂觀的,都是勸人積極向上、向善的,但是叔本華的哲學體系卻以「現代悲觀主義」命名,這倒不是叔本華的哲學比起其他哲學來有多「悲觀」,而是叔本華哲學道出了真理,將那人生的悲劇性命運給揭示了出來。猶如埃斯庫羅斯等悲劇大師的劇作有著動人心弦的力量,叔本華的哲學直指人心,直接殺向通往真理的正確的道路,讓人心受到極大震顫。
  • 谷歌最新塗鴉 紀念存丹麥著名神學家、哲學家齊克果誕辰200周年
    谷歌最新塗鴉 紀念存丹麥著名神學家、哲學家齊克果誕辰200周年 字號:小大 2013-05-05 谷歌最新塗鴉 紀念存丹麥著名神學家、哲學家齊克果誕辰200周年 2013年5月5日,谷歌更換其搜索主頁的塗鴉,該塗鴉用來紀念丹麥宗教哲學心理學家、詩人,現代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後現代主義的先驅,也是現代人本心理學的先驅——齊克果。
  • 叔本華誕辰|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的哲學家
    亞瑟·叔本華一直都是全世界擁有讀者最多的哲學家之一,這(在反諷意義上)部分源於他身上被貼的各式各樣的吸睛標籤,諸如「頭號悲觀主義者」、「厭女症患者」、「富二代毒舌男」、「雞湯文殺手」等等,這些浮誇的標籤只是商家用以吸引讀者眼球的伎倆,目光犀利的叔本華對這幅悲哀的人世圖景早就有所預見:「一個人就像商品一樣被貼上標籤並受到商品式的對待」
  • 託馬斯·哈代誕辰180周年|摹寫、借鑑和反諷三重大師
    叔本華哲學的摹寫大師19世紀中葉,叔本華哲學在經歷了近40年的沉寂後迎來爆發,它迅速席捲德意志,又橫掃英吉利海峽,進而在整個歐洲聲名鵲起。可以說,叔本華哲學至少籠罩了其後半個世紀的文學和藝術領域,天性具有悲觀氣質的託馬斯·哈代當然不會例外。
  • 紀念南開校父嚴修誕辰160周年:主張育才救國、興學圖強
    紀念南開校父嚴修誕辰160周年:主張育才救國、興學圖強 2020-04-02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叔本華這5句經典名言看清人生的本質
    亞瑟·叔本華是德國哲學家,以著作《意志與表象的世界》而聞名。他贊成悲觀的哲學主義,把生命視為不幸的,無意義的,充滿痛苦的,與東方的思想相呼應,特別是印度教的和佛教。他將對人生痛苦的拯救寄託於對美的沉思,對人的同情,對欲望的控制。
  • 人生要先苦後甜,但不是所有的痛苦都有意義
    「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從古自今,從小到大,總會有人不斷地用這句話告誡和警示著我們。好像只要稍有鬆懈,稍有放縱就會遭到譴責,自己也會有罪惡感。很多人都認為只有經受過強大的痛苦和磨練,才有可能成為人生贏家。長此以往,「先苦後甜」就潛移默化地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軌跡。
  • 叔本華:21歲失戀終生未婚,餘生鑽研於創作,晚年成名受人敬仰
    叔本華:21歲失戀終生未婚,餘生鑽研於創作,晚年成名受人敬仰我一翻開他的書,就好像馬上長出了一對翅膀。——尼採在我的印象中,哲學和哲學家都是非常固執和無知的,帶著這種偏見,好幾年都沒有認真地探索這個領域。
  • 叔本華:「悲觀主義」,並不是消極地面對人生,而是換一種角度
    叔本華認為其中最大的兩個就是痛苦和無聊。在《人生的智慧》一書中,叔本華坦言,只有那些知道如何儘量幸福、愉快地度過一生的人才算得上是掌握了人生的智慧。叔本華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也是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的創始人。他與自己母親關係非常不好,加上父親的逝世,叔本華自幼生性孤僻。作為一個悲觀主義者,叔本華並不是完全的隱逸避世,相反還是每天關注著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
  • 哲學家叔本華:自殺不會讓人獲得解脫
    一個不快樂的人:他把深層的痛苦埋在心裡;但他的唇舌是如此形塑,以致從中經過的嘆息和哀嚎,都成了動人的樂章。」詩人好像真的是比較不快樂。在一個詩人選擇自殺後,我們一般都對之予以同情和理解,彷彿詩人們自我了結生命是可以諒解的。種種的思緒,不禁令人想起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對藝術和自殺的一些想法。
  • ...國際社會積極評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
    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  綜述: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中國取得成功的關鍵——國際社會積極評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評價馬克思主義在人類歷史上的劃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