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誕辰160周年人生的所有不幸和痛苦,都具有積極意義
今年是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叔本華誕辰160周年,叔本華關於人生智慧的哲學,100多年來風靡全球,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對促進人們的幸福生活發揮了哲學應該發揮的作用,許多人之所以知曉叔本華的哲學並深受其思想的影響,就是基於他的人生幸福的哲學而言的。叔本華的現代悲觀主義哲學體系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當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述,但這本書比較難懂,需要極大的耐心才能理解,理解此書不僅需要一定的哲學基礎,而且必須熟悉康德哲學,所以許多人並沒有完全能夠讀懂他的這部典籍。但是叔本華關於其人生智慧的一些論述,直截了當、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影響了許多人。
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們的人生必須經歷許多不如意的事情,甚至必須經歷許多痛苦和折磨,但是我們人生所有的不幸的痛苦,都具有積極的意義。根據叔本華的說法,所有的享樂都是消極的,所有的不幸和痛苦都是積極的,我們就是從不幸和痛苦當中明白了人生、懂得了自己的價值。
叔本華的這句真理值得所有人銘記於心,他說:「痛苦和不幸恰恰是肯定的東西,是引起我們的感覺之物。所謂好的東西,亦即所有的幸福和滿意卻是否定的,也就是說,只是願望的取消和苦痛的終止。」
他的上述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真理,但是我們許多人並不懂得這個道理,反而在其一生當中不斷地追求享樂,最終導致了對自己的否定,最終迷失了自我,迷失了真正的人生。
在這裡我只需要打個比方,大家就會明白這個道理的深意所在。比如,我們積極鍛鍊身體,我們在鍛鍊的過程當中是感覺或許是不好受的,感到非常的疲憊乃至是痛苦,但是我們卻為這樣的疲憊和痛苦而高興著,為我們通過鍛鍊之後肌肉的酸痛而高興著,因為我們明白,我們如此鍛鍊身體之後,我們的身體就會健康,就會減少疾患,所以這樣的疲憊和痛苦也就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相反地,如果我們貪圖享樂,出行以車代步,吃喝玩樂享受生活,大魚大肉享受美食,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幸福了,但是卻會影響自己身體的健康,因而這些看上去幸福的東西其實是消極的。
和目前我們所謂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理安慰相類似,叔本華也提出了一些減輕自己的不幸導致的痛苦程度的方法,他說:「在遭遇每一不幸或者承受每一痛苦時,最有效的安慰就是看一看比我們更加不幸的其他人——這人人可以做到。」我在網絡上也看到類似的說法,說是如果一個人缺少奢侈的鞋子穿,那讓他看看那些沒有腳的人,他就會得到安慰,如此等等。
心存壓力,人生經歷一些痛苦和不幸,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成熟起來,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的力量之所在,我們的生存才會更加踏實穩健。對此,叔本華所打的一個比方是再形象不過了,他說:「正如沒有了大氣的壓力,我們的身體就會爆炸,同樣,人生沒有了匱乏、艱難、挫折和厭倦,人們的大膽、傲慢就會上升。就算它不會達到爆炸的程度,也會驅使人們做出無法無天的蠢事,甚至咆哮、發狂。」相反地,如果我們經歷痛苦和不幸,就會像孟子所說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經風雨才能壯筋骨,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