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親子關係劍拔弩張,家長別要求孩子只聽話,學會對話是正解

2020-08-25 曉歡談育兒

作者:曉歡(原創文章,圖片源於網絡,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編輯:曉歡


許多家長有著共同的煩惱,孩子小時候很聽話,一步入了青春期,整個人好像大變樣了。總把父母的話當耳旁風,親子溝通變得越來越少。孩子似乎有很多小秘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叛逆的行為表現。

侄子小有從小十分聽父母的話,父母不允許做的事情他絕對不做,嫂子要他懂禮貌,他每每見到父母朋友、鄰居都主動熱情的打招呼。但隨著小有到了青春期,逐漸性格越發孤僻,在家也鮮少說話。

嫂子分外苦惱,訴說道,&34;小嫂子表示,孩子以前很聽話,現在怎麼這麼叛逆。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青春期更是孩子易出現叛逆的敏感期。所以許多家長反映,自己孩子一到青春期變得叛逆起來,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家長應對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給予更多的理解。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到了青春期會突然毫無徵兆的變得叛逆,其實孩子的叛逆不會是一觸即發,往往是家長忽視了孩子的內心世界。

家長眼中孩子的叛逆:不聽話就是叛逆

經常會聽到父母這樣說:&34;,&34;父母往往以一個高姿態在孩子的面前,他們潛意識中認為自己具有對孩子絕對的管教權。對比孩子而言,自己是是思維更加成熟的一方,能幫孩子做出更好的選擇與決定。

然而,父母卻忽略了青春期孩子的特徵。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有著很強的自尊心,具有鮮明的個個人意志。他們的內心渴望被尊重,被認可,追求獨立,不喜被約束。所以家長對他們的各種安排,要求他們一定要聽話。這一點恰恰是孩子所牴觸的。

用聽話作為衡量孩子的標準有失偏頗

家長因固化思維而導致形成這樣的錯誤認知。傳統教育觀念和家長自身成長的環境影響讓家長形成,孩子就應該是聽話懂事的。

魯迅曾說過: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於打撲,使他萎靡退縮,彷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34;,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們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雖然魯迅的言語中具備很強的批判性,但是必須承認,對於孩子的成長,家長僅用聽話作為衡量標準是有失偏頗的。孩子成長中,對父母有處於敬畏之心的聽話是必要的,但是對於父母的要求、命令事事聽從照做,沒有自身的思考和方向,這就是&34;。

家庭教育不止是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

美國曾做過一個實驗,針對於對在美國一部分知名大學讀書的亞洲學生進行了跟蹤研究,類似哈佛大學這類一流學府,亞洲學生幾乎都處於前三名,但是亞洲學霸畢業後的薪水相較其他非學霸學生,薪水卻排在倒三名。

這個研究結果表明亞洲的學生雖然在成績上取勝,但是創造力、表達互動的能力明顯低於歐美學生。創造力、互動性同樣是工作能力之一,體現著職場發展的可能性。這兩個要素恰恰是聽話的小孩子所不具備的。

聽話的孩子很少主動表達自己的訴求和想法,因為父母已經包辦了一切。對於父母要求的盡力完成,對於父母沒有安排的任務,鮮少去做,因為他們不敢輕易去嘗試。害怕犯錯,從而受到責罵。不主動去發現和探究新鮮事物,所以過於聽話的小孩缺乏創造力。

當父母一味的追求孩子聽話,對孩子要求頗多,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麻木。對於家長的要求照做,但是不願意主動和父母交流。多是一問一答的溝通模式。孩子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互動性。

將批判性語言轉化為關切式對話

許多家長認為無法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是因為他們沒有學會對話的技巧,他們多在意輸出自己的觀點,而並非接受孩子的訊息。

當孩子不能讓他們滿意時,他們無意識的就會採用批判性的語言,想要刺激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從而改正。但是,青春期孩子有強烈的自尊心,難以控制自我情緒,很難接受父母的不認可,所以經常爆發矛盾。

家長應該摒棄讓孩子聽話,善用對話實現與孩子的正確溝通。不妨試一試&34;式對話。讓孩子好奇,不給予答案、不用大道理說教,不對孩子進行指責,不問孩子原因。

當孩子有厭學情緒,不願意去上學,許多家長很有可能就對孩子說:&34;

這種斥責性很強的說教,只會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或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家長要學會與孩子&34;式正確對話,如以下對話:

我:&34;

兒子:&34;

我:&34;

兒子:&34;

我:&34;

兒子:&34;

我:&34;

兒子:&34;

我:&34;

兒子:&34;

我:&34;

兒子:&34;

由此可見,學會與孩子對話才能根本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家長與青春期孩子相處,應該打破讓孩子聽話這一固化思維,學會和孩子對話才是正解。

(這裡是@曉歡談育兒,在這有最溫暖的育兒知識,請想多了解育兒知識的你們多關注、多分享!)

相關焦點

  • 和孩子相處總是劍拔弩張?學會運用「遊戲力」,重建和諧親子關係
    其實我們對類似諸多"孩子和父母吵架而離家出走"的新聞已經"見多不怪"了,父母和孩子相處劍拔弩張的情況,其實並不在少數。但父母和孩子之間明明是最有溫暖的彼此,為什麼會導致相處如此緊張的境地呢?其實,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相處總是劍拔弩張,這是因為親子聯結斷裂。
  • 孩子青春期叛逆家長怎麼辦:學會對話捨棄聽話,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作者丨壹心大哥編輯丨笨拙的老狼孩子青春期叛逆家長怎麼辦這個話題,一直是我們大多數70後、80後的父母常常會覺得有點困擾的地方,就是我們常常想要跟孩子多親近一點,多了解他們一點。孩子青春期叛逆現在好像已經成了許多家長與老師的默認現象,面對這樣的孩子怎麼教育其實也是有很多爭論的,同時成因也是比較複雜的。
  • 青春期孩子叛逆,親子關係緊張?5個建議幫助孩子安全度過青春期
    很多家長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仍然就像小時候一樣管教孩子,父母只是單方面的給孩子提要求,該這樣該那樣,只關心孩子分數的變化,看不到孩子心理的波動。這種過多的嘮叨只能讓孩子和父母的心理上的距離更遠,讓孩子更不願意隨父母敞開心扉,親子關係更加緊張。
  • 面對青春期孩子,家長怎麼說,孩子才願意聽?
    作為中學老師,面對的正是青春期的孩子,這些孩子的家長,大多和孩子難以保持良好的溝通。不少家長都抱怨,孩子進入了青春期之後,性情大變,和小學時判若兩人。原來很聽話懂事的孩子,現在經常頂嘴,你說一句他反駁十句。有時甚至拒絕對話,直接關上門,禁止家長進入他的房間。為什麼孩子出現這麼大的變化?這其中又怎樣的原因?家長該如何應對?
  • 叛逆、頂嘴不聽話?別著急,這幾招幫你解決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問題
    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叛逆頂嘴不聽話時,很多時候都選擇強壓式的教育方法,用自己的權威命令孩子服從,家長採取這種方法只會讓叛逆行為更加嚴重,甚至還會導致孩子做出一些傷害自己和傷害他人的行為,對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父母如果選擇了強勢的管教方法,會有怎麼樣的結果呢。
  • 青春期的孩子越來越「沉默」,家長如何打破?
    親子關係是教育的根本。任何時候,唯有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引導和改變才能成為可能。尤其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變化,或者發現孩子的反常行為就大呼小叫、驚慌失措,更不要打罵訓斥,橫加指責。否則,只會加劇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與父母的隔閡,而一旦父母與孩子之間不能很好的溝通,那麼孩子的青春期「症狀」只會越來越嚴重。
  • 親子關係:孩子青春期不好好說話,家長需要先三省己身
    有人說,青春期的孩子自帶火藥屬性,一點就著。也有人說,青春期的孩子是屬冰窖的,一句話就能把你的心凍成冰雕。我的工作就是每天都與青春期的孩子打交道,對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感覺再熟悉不過了。近來,我收到了不少家長的求助信息,多數都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家長們表示,青春期的孩子簡直不可理喻,根本無法交流。
  • 孩子叛逆、不聽話?家長別用暴力解決,否則親子關係只會越來越差
    暴力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下面的幾個方面希望可以幫助,仍然使用暴力教育孩子的父母們。一、學會和孩子做朋友父母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總覺得和孩子是屬於兩個不同的階層,認為孩子只能屈服於自己。但其實,相對於屈服,孩子更喜歡的是和父母做朋友,因為朋友之間是無話不談,是可以敞開心扉的。
  • 8個和青春期孩子對話的簡單小法則,幫你收穫更融洽的親子關係
    都說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就跟火星撞地球一般。就在不少家長搖頭嘆息,對孩子毫無辦法的時候,表姐玲玲卻優哉遊哉,一副氣定神閒的樣子。她當然有驕傲的資本,女兒小小不僅在學校裡成績拔尖,平時跟媽媽也特別親密,兩人經常聊天,連男同學給小小的情書玲玲都看到了。玲玲跟女兒關係這麼好,得益於玲玲特別會講話。
  •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青春期孩子厭學的最好解藥
    青春期孩子叛逆,父母能接受,青春期孩子厭學,父母就不能理解了。你說,大好的青春年華,不去學習不去為未來打拼,將來如何在知識經濟時代立足呢?青春期孩子厭學問題,是父母最為苦惱的問題。後臺有不少父母求助,青春期孩子不去上學怎麼辦?經數據分析,不願意上學的青春期孩子有著類似的表現:1.主觀上不願意去學校;2.向父母提條件得到滿足後被動上學。
  • 青春期孩子可以不叛逆,掌握好方法,親子關係更親密!親身經歷
    天下父母都自認為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親子關係特別和諧的較少。疫情讓大家擁有超長的親子相處時間,親子矛盾不斷加劇。特別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常常感覺孩子叛逆不聽話,代溝嚴重,無法溝通,對於孩子教育是有心無力。自己有個剛到青春期的女兒,也一直在摸索與她相處的方法和模式,現在初見成效,希望通過本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解除困惑,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
  • 家有青少年(4):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壓力,家長如何應對?
    關注家長自身情緒健康情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孩子情緒的起伏變化會直接影響到家長的情緒變動。親子關係的緊密互動特徵,也會使家長常常成為孩子情緒發洩的第一對象,在孩子擺脫情緒控制的掙扎過程中,受到誤傷。關注自身情緒健康不僅是一種自我關懷,更重要的是,家長的情緒健康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健康,而且也決定了你是否有能力,在孩子應對青春期情緒壓力時提供有效的幫助。
  • 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強制的嚴厲的,簡單粗暴的家長作風式的教育,當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讓孩子的心離家長越來越遠。或者說,是不能與孩子的眼下的心理特徵相匹配。注意萬不可只重視學習,再加上許多父母付出了很多,對孩子的要求順勢拔高,出現比較持續和厲害的不滿情緒,影響與孩子的一切交流。
  • 家長別做孩子的「馭獸師」,好的親子關係,勝過手中的皮鞭
    家長不要做馭獸師,拿起手裡的「皮鞭」對待自己的孩子,好的關係才會有好的教育,不對等的不公平的關係對孩子的發展並沒有什麼好處,只會讓親子關係緊張,孩子越來越難管教。張先生的兒子東東有時候會很調皮,張先生的脾氣又很暴躁,看到孩子不是很聽話,就會責罵孩子,甚至會拿衣架去打孩子。張太太看到自己兒子因為小事情被老公打,心疼不過就會去制止。
  • 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有方法,學會科學的對話法,輕鬆解決問題!
    對於我和兒子的溝通和親子關係,宿舍裡的這幾位家長都表示很羨慕,向我討要方法和技巧。其實和青春期孩子要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和順暢的溝通很簡單,把握這幾個原則:理解並尊重孩子給足孩子自我發展的空間允許孩子發表自己的聲音
  • 千萬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在孩子小的時候,無論孩子多麼叛逆,家長好像都沒有辦法收拾他們。無論家長的方法是軟還是硬,反正孩子總會消停下來的。但是,孩子們逐漸進入青春期的門檻,一切變得就有所不同了。一般女孩在十歲左右、男孩在十二歲左右,就會進入青春期。這個時候親子關係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懂得放手的家長,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有的家長控制欲比較強,很容易和孩子發生衝突。
  • 青春期「叛逆」 親子有效溝通123
    「不用你管,別跟我說話!」「我是你媽,你就得聽我的!」  「心思不在學習上,考不上重點大學,將來要飯去!」「放心,要飯也不跟你要!」  「我兒子青春期了,『叛逆』了」。  ……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如何科學合理地與孩子溝通、交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青春期「叛逆」,親子有效的溝通。
  • 家長注意:千萬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強制的嚴厲的,簡單粗暴的家長作風式的教育,當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讓孩子的心離家長越來越遠。 先不要想孩子怎麼不聽話,先靜下心來,從家長自身找找原因,這與家長長期的教育方式有關。
  • 孩子不聽話?別吼了!家長學會這5招,讓孩子對你心服口服
    孩子不聽話?別吼了!家長學會這5招,讓孩子對你心服口服孩子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關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在孩子初入人世時,父母是他的全世界;後來,父母就成了孩子的老師,教他如何為人處世;等到孩子大了,我們跟他的關係卻&34;,越發微妙。
  • 解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幫助家長調整視角,重建良好親子關係
    家有青春期男孩兒一枚,正在經歷著青春期家長被逼瘋的險境,特別想以自己的認知和實踐經驗,跟家長們聊一聊關於青春期孩子的成長難題。正因為青春期的孩子處於生理的急劇變化,心理的發展受到強烈衝擊,孩子的身心發展在這個階段出現失衡。生理上的快速成熟讓他們產生成人感,心理發展的相對緩慢使他們仍處於不夠成熟的狀態。他們外觀上看起來趨於成年人,但是心理又不夠成熟,這是造成青春期孩子種種心理矛盾的根本原因。